歐洲古典服飾的變化,巴洛克風格襲來,嚴肅含蓄向極致奢華的轉變

2020-12-06 文藝術史

郭沫若曾說說:「衣裳是文化的表徵,衣裳是思想的形象。」所以一個民族的服飾融合著,民族的象徵和文化意義。我國古代的服飾就有著各個朝代的特點,那麼歐洲的服飾又是如何呢?首先服飾是文明的一個標誌,體現著一個民族的文化特色,也是人們的生活狀態和心理特點的展現。

在歐洲中世紀時期歐洲服飾普遍簡潔樸素,而且色彩簡單。這似乎和我們在影視劇裡所看到的不同,這是因為這個時期是基督教統治時期。基督教宣揚脫離野蠻,純潔生活,提倡禁慾,反對奢華。所以這些也在服飾上得到了充分的體驗。

因為盛行禁欲主義,所以男女大都是遮蓋嚴密,層層防護不露體的服裝,所以不論貴族還是平民服裝上差異不大,而且可以完全的看出是一個宗教信徒的形象。這樣完全束縛了人們的思想,仿佛那就是一個黑暗的時代。

隨著歐洲的發展,還有工業的進步,文藝復興的出現,思想上得到了解放,人們的服飾也慢慢發生了改變。出現了「巴洛克藝術風格」的服飾。巴洛克風格雖然繼承了文藝復興的一些傳統,但是卻拋棄了和諧、穩重的古典風範,追求華麗、誇張、氣勢宏大。這種風格不僅在服飾上有體現,在建築、雕刻等方面都有著體現。我們再來看看何為巴洛克風格,它的特點又有什麼?

「巴洛克」是一種歐洲藝術風格,指自17世紀初直至18世紀上半葉流行於歐洲的主要藝術風格。17世紀到18世紀初,歐洲社會極為動蕩各個方面都充斥著鬥爭,所以歐洲各國都發生了變革,英國、荷蘭因為工業革命率先進入了資本主義社會,法國加強了中央集權。然而,歐洲的王公貴族們卻過著豪華的生活,排場的大小成了表現權勢的社會性、政治性的需求。那個時代是以男性為主,那麼必然會產生一種以男性為中心的風格——巴洛克藝術風格,這一時期因為巴洛克風格的出現,也被稱為「巴洛克時期」。

巴洛克風格雖然繼承了文藝復興的一些傳統,但是卻拋棄了和諧、穩重的古典風範,追求華麗、誇張、氣勢宏大。這種風格不僅在服飾上有體現,在建築、雕刻等方面都有著體現,比如畫家魯本斯,建築家雕刻家貝爾尼尼。

巴洛克風格的特點:

一:豪華。包含著宗教的特色卻有色彩鮮明;二:富有激情,極大的需要藝術家的想像力;三:極力強調運動,運動與變化是巴洛克藝術的靈魂;四:關注作品的空間感和立體感;五:具有綜合性;六:富有宗教色彩;八:優雅與浪漫。

巴洛克的傳播

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是主要藝術中心除此以外還有佛羅倫斯,而羅馬則是巴洛克的發源地。這是一種新興風格並且以極其迅速的方式席捲了歐洲其他天主教國家。但是,在荷蘭和英國受到宗教改革的影響,巴洛克風格在這兩個國家的傳播進程比其他國家慢。最終,巴洛克藝術還是得到了發展,但是和天主教過年追求情感寄託不同,這些國家更加注重現實性。巴洛克風格在天主教國家中的影響最為深遠,持續時間最長。後來,隨著社會發展巴洛克風格愈加變得華麗。

巴洛克時期的服裝

巴洛克服飾很明顯的就是裹胸收腰,比如英劇《名姝》裡面的服裝就是典型的巴洛克風格。其次還充滿著古典主義把華麗展現的淋漓盡致,然後還帶有一絲絲歌特式風格的細節,其色彩也打破了嚴肅莊重的分為,採用鮮亮明快的顏色,讓人沉醉於這一場宮廷的舞會中,然後巴洛克風格服飾,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席捲了整個歐洲社會,成為了當時的流行趨勢。

洛克風格的服飾,不論男女都很注重下半身的裁剪,力求多變。略微蓬鬆的裙子結合精緻設計的褶皺,再加上修飾的花邊,整體散發著散發著溫柔浪漫的氣息。採用光滑輕盈的綢緞,更加彰顯了其高貴感。色彩上不再局限於低調的白色、香檳色,轉而投向了色彩更加強烈的豔麗的紅色,優雅又奪目。

巴洛克男裝

男服在這一時期變化可能比女子還要突出,在這時期上衣即達布裡特,在逐漸邊長之後,又因為另外一種巴洛克風格的襲來,上衣又急劇縮短,但是大體上仍保留著原有的一些風格特徵等,比如袖子逐漸變為中長袖,切口有裝飾等等。同時還出現了無袖的上衣,並佩有綬帶來彰顯自己的身份。後來隨著時代發展,達布裡特越變越短,最終完全從歷史的舞臺上消失了。

然後又出現了三件套組合服裝,上衣是緊身合體的衣服,也被稱為鳩斯特科爾。這種衣服是一種外衣,然後衣長到膝蓋,注重收腰,下擺向外擴開,兩旁還有口袋,但是位置很低,在視覺上可以給人一種造型重心下移的感覺。這種上衣有幾個顯著的特點首先它沒有領子,但是衣門襟有一排紐扣,袖子從下到上,逐漸減小袖口處也有著精心的設計,添加有可以翻折拆卸的袖邊,大多是用紐扣固定

而與長外衣配套的是一種被稱為維斯特的背心。這種背心也有著巴洛克風格的顯著特點——收腰,而且後背開衩,前門襟與鳩斯特科爾的沒有領子有一排紐扣相似。在維斯特變化的過程中,起初是一種長袖的背心,後演變成無袖的背心,衣身也由長變短。這種背心一般是在室內穿著,在參加一些晚會或是出席一些正式的場合,外面就需要穿鳩斯特科爾以示尊重。

第三件則是褲子,褲子也分為了兩種:一種是褲長到膝蓋,看起來有點像裙子,當然有的也會做成裙子,腰部還有著獨特的褶皺設計,這種褲子被稱作萊因伯爵褲。另一種是褲長與外衣鳩斯特科爾齊平的褲子,有的時候褲長也會比外衣的常寶長,這種褲子被人們稱為克尤羅特。

巴洛克風格的男裝非常重視細節的裝飾,比如衣服的門襟和扣眼處進行裝飾,一些珍貴的面料上衣比如天鵝絨等,這種面料的上衣會有精緻的刺繡,有的甚至用金絲來裝飾,以此來顯示尊貴,並且非常的華麗炫目。扣子用料也非常的講究,有的用金、銀、珠寶等,把扣子也作為裝飾品的一種來設計。後來在金銀絲織物被禁之後,用綢帶裝飾成為了主流。此外,男性為了追求時尚美豔,也會在膝蓋、鞋面處等地方用綢帶裝飾,這種裝飾在一定程度上也增添了一點女性化的特點。

巴洛克時期女裝

這一時期的女裝有著顯著的特點就是是大量褶皺和花邊。無數的花飾。上衣則是能顯示女性身材特點的緊身胸衣。外面則是一種短外衣,而且還是無袖的,外衣的領口邊緣也會使用大量花邊裝飾,有的也會選擇用花結的方式來裝飾。巴洛克時期的女性著裝,最明顯的改變則是沒有了以前誇張的形式,拋棄了裙撐來達到誇張效果的方式。設計上讓腰線上移,並且帶有收腰的方式,不僅完美的展現了女性的身材,也用一種平緩、柔和的方式自然而然的展現了女性的身材。裙子雖然還是蓬鬆的,不過和以前有著很大的不同,不再依靠裙撐,而是採用多穿裙子的方式,再在腰間用褶皺的方式,讓裙子顯得更加膨大。

服飾圖案

這一時期服飾上的圖案也有了明顯的變化,當時的美術也受到了巴洛克風格的影響,以花朵,花環、果物、貝殼為題材,有的以蓮、棕櫚樹形為題材。服飾上也受到了美術的影響,也大多採用這些圖案。從路易十四時期到路易十六時期,這種圖案尤為突出。

巴洛克時期的飾物與妝飾

巴洛克風格也分為了幾個小的時期。首先是偏向荷蘭風格的巴洛克時期,當時的男子盛行披肩長發,而到了偏向法國的巴洛克風格時期,則盛行假髮。假髮稱拱形在頭上,兩邊由外向內卷。而女子的髮型則是極高的髮髻,也被稱作芳坦鳩。髮型如果從遠處看甚至有點像一隻雞的形狀。在那個時期頭髮的高度代表了地位,假髮也是展現地位的一種,所以有的為了強調高度,也使用了假髮,讓頭髮顯得更高。

豪華的芳坦鳩頭頂上還裝有寶石、珍珠等飾物。女子在面部貼黑痣以增加容貌的魅力成為時尚,她們還會使用一些小技巧,比如將一些碎步剪切之後,處理之後貼在臉上,以引起男子對自己容貌的注意。後來這種風格也流行到了男子身上,在看《名姝》的時候,裡面的公爵在外出之時,甚至會在臉上某個部位貼上黑痣。

巴洛克時期總的來說是一個高度奢靡的年代。而在這個時期巴洛克盛行的原因就是它打破了曾經歐洲社會對宗教的盲目崇拜,衝破了宗教對人性的壓抑,也衝破了文藝復興晚期的各種刻板的規律,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人們對於自由的嚮往。當今社會,巴洛克風格仍然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不僅僅是因為其絢麗誇張的形式,更多的是其內在包含的自由、無拘無束的內涵。

相關焦點

  • 淺談:歐洲古典四大藝術風格對女裝風格的影響
    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藝術風格流派,它們表現在建築、美術、音樂、文學及染織藝術等各個藝術領域,對人們的社會生活、精神生活產生影響。在歐洲的藝術史上哥德式藝術風格、巴洛克藝術風格、洛可可藝術風格、新古典主義藝術風格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樣地影響到同時期的服裝風格。
  • 藝術風格簡析:發現沒?巴洛克風格和洛可可風格其實離你很近
    光線則是認為造出的光線,這跟我們古典園林風格追求的自然光線是相對立的。體現的是一種」運動「和」轉變「。而這個是跟它形成的歷史背景和宗教文化相關的。後面我們會講到,在此不多說了。《絕代艷后》中的宮廷服飾風格是對洛可可風格的極好詮釋,瑪麗皇后嫁給路易十六之後極盡奢華的生活,奢華的生活當然對服飾就是過分的講究了,我們先一起來看一波瑪麗皇后的華麗麗宮廷生活照。
  • 巴洛克風格裝修特點 歐式奢華的代表
    巴洛克風格是奢侈的代表,滿屋子的豪華。它也非常具有浪漫主義的色彩,今天嗨裝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古典美學的巴洛克風格裝修的特點,歐式奢侈的代表。那麼我們一起往下看看吧!一、在整體空間感上的塑造,線條特點非常突出,極具空間感。
  • 歐洲古典藝術風格巴洛克究竟是什麼?一篇最全解釋告訴你答案
    喜歡歐洲古典藝術的小夥伴,肯定都在影視劇、藝術畫作、攝影作品中看到過關於歐洲貴族文化的雍容華貴。在流傳的歐洲的貴族文化中,貴族是指是出生那些高貴、高尚的、偉大的、卓越的人。貴族精神則是指高貴的氣質、寬厚的愛心、禮貌的姿態、純潔的精神等等。
  • 當二次元遇見巴洛克,一不小心愛上這種復古奢華的畫風
    那個貧民與貴族、宗教與自由對立的年代,賦予了巴洛克藝術獨特的色彩,以此呈現出富麗輝宏、情感強烈的藝術風格。當二次元插畫與巴洛克風格結合,繪就出許多中世紀復古風的小哥哥與小姐姐。韓國的繪畫博主ENA借用她紮實的畫工,將巴洛克風格融進作品中,畫面裡中世紀復古的服裝,典雅又富有質感,滿滿的貴族奢華氣息。
  • 歐洲史|變得是審美而非文化,漫談歐洲貴族服飾|巴洛克|洛可可|歐洲...
    從古希臘到近代的文藝復興時期,服裝形式多樣多元,更因這種多元性的特性,因此在不同地域的不同時期,誕生出形形色色的燦爛文化,雖然到現在歐洲貴族群體已經漸漸沒落,但是貴族文化仍然存在。  歐洲的貴族服飾經歷過哪幾個階段的變化?主要有以下幾個階段。  一、歐洲古典時代貴族服飾流暢簡單,各民族融合。
  • 巴洛克風格裝修
    歐洲人最初用這個詞指「缺乏古典主義均衡性的作品」,其原本是18世紀崇尚古典藝術的人們對17世紀不同於文藝復興風格的一個帶貶義的稱呼。而現在,這個詞已失去原有的貶義,僅指17世紀風行於歐洲的一種藝術風格。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的稱謂,它是古典主義者在16世紀下半葉在義大利發起的,在17 世紀的歐洲普遍盛行,是背離了文藝復興藝術精神的一種藝術形式。
  • 400年前的歐洲女人竟然穿著它出嫁?簡直太美了!
    說起巴洛克大部分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建築,其次再是繪畫,其實這種風格在17世紀的歐洲十分盛行,當時的音樂、雕塑、裝飾、服飾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它的影響。其中對於服飾尤其是婚紗的影響甚至延續至今,被奉為經典。巴洛克(Baroque)這個詞源於西班牙和葡萄牙語,意為「變形的珍珠」,有「俗麗凌亂」的意思。它最早出現在18世紀,當時的人們崇尚古典藝術,對於17世紀這種不同於文藝復興風格的事物都貶稱為「巴洛克」,如今這個詞已經沒有了原本的貶義,僅僅代表17世紀流行於歐洲的一種藝術風格。
  • 「中國風」在十七世紀就吹過了歐洲,影響了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
    歐洲藝術發展有自己內在的規律,從 14—16 世紀的文藝復興,到 17 世紀的巴洛克風格,再發展到 18 世紀的洛可可風格,晚期則過渡到了新古典主義風格,由於歷史的契合,每一種風格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來自遙遠東方的影響。正是由於一個時期歐洲對於中國的想像刺激了藝術家對於藝術上的追求。
  • 室內設計史丨巴洛克風格,盡顯奢華
    在1600年至1750年間在歐洲,盛行著一種奢華的藝術——巴洛克風格,今天小工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這種奢華的設計風格,看看富麗堂皇的巴洛克風格在現代設計該如何運用。巴洛克風格繼承了文藝復興時期確立起來的錯覺主義再現傳統,但卻拋棄了單純、和諧、穩重的古典風範,追求一種富麗堂皇、氣勢宏大、富於動感的藝術境界,與之前提到的洛可可風格是有區別的,洛可可在巴洛克的基礎上發展,講究的是細膩繁複。
  • 巴洛克風格(路易十四風格)(全)
    歐洲人最初用這個詞指「缺乏古典主義均衡性的作品」,其原本是18世紀崇尚古典藝術的人們對17世紀不同於文藝復興風格的一個帶貶義的稱呼。而現在,這個詞已失去原有的貶義,僅指17世紀風行於歐洲的一種藝術風格。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的稱謂,它是古典主義者在16世紀下半葉在義大利發起的,在17 世紀的歐洲普遍盛行,是背離了文藝復興藝術精神的一種藝術形式。
  • 世界油畫經典:巴洛克風格作品選
    」是1600年至1750年間在歐洲盛行的一種藝術風格。它產生在反宗教改革時期的義大利,發展於歐洲信奉天主教的大部分地區,以後隨著天主教的傳播,其影響遠及拉美和亞洲國家。巴洛克作為一種在時間、空間上影響都頗為深遠的藝術風格,其興起與當時的宗教有著緊密的聯繫。  不僅在繪畫方面,巴洛克藝術代表整個藝術領域,包括音樂、建築、裝飾藝術等,內涵也極為複雜。
  • 巴洛克|浪漫不羈的盛世風華
    但最基本的特點是打破文藝復興時期的嚴肅、含蓄和均衡,崇尚豪華和氣派,注重強烈情感的表現,氣氛熱烈緊張,具有刺人耳目、動人心魄的藝術效果。」巴洛克珠寶這個時期的風格服飾,總是帶給人一種富貴華麗感,豔麗奢華的配飾點綴同色的絲絨服裝,定將散發貴族氣質。
  • 活潑纖巧:十八世紀歐洲之魂,現代服飾中流淌的「洛可可」風格
    這首先發生在建築之上,歐洲古典主義時代的巴洛克風格,由於受到建築空間的限制,並不為新貴族們青睞,反而是這些充滿著設計師才華的洛可可藝術,成為了歐洲藝術的中心。漸漸的,這種適用於建築的風格也慢慢開始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對於現代藝術影響最深遠的就應該是它對於服飾的影響。
  • 從盡顯奢華到簡約大方,透過政治變革與思想轉變,看英國服飾演變
    英國的服飾變化有著百年的歷史,從十六世紀到十八世紀,它經歷了政治、經濟、革命、以及思想的轉變,才逐漸有了今天服裝的雛形。一、十六至十八世紀英國貴族的服飾變化英國近百年的服裝變革主要經歷了四個時期:第一個時期為十六世紀的奢華服飾,以極度奢華的服飾作為社會地位的標誌;第二個時期是在1603年至1660年時期,這一時期節儉禁慾的觀念廣為流行,因此服飾風格比較簡約內斂
  • 洛可可藝術:「路易十五式」的奢華細膩展現,糜爛的時代風格縮影
    洛可可風格中的中國元素彰顯國王財力的洛可可建築之前的凡爾賽宮對於採用巴洛克的風格,打造一個反古典風格的豪華宮殿,而執政期間的路易十五不在乎民眾的生死存活,開始裝飾自己的凡爾賽宮,試圖用豪華的裝飾物來人們感受到法國的強盛
  • 歐洲貴族古典家具鑑賞,像極了一部歷史大片
    歐洲古典家具作為中世紀貴族專屬家具,她的精緻優雅,尊貴奢華即便經過了上百年的歷史變遷也依然如故,歲月的洗禮為她刻畫了歷史的滄桑,使她成為了歐洲歷史中不可忽略的藝術瑰寶。歐洲古典家具的風格看歐洲家具 ,就像看一場歐洲藝術展覽。從羅馬式家具到歌德式家具,再到文藝復興,巴洛克式,洛可可式,歐洲家具經歷了一個漫長且富有歷史意義的發展時期。我們先從羅馬式家具欣賞。
  • 從魯本斯油畫的風格特色淺談巴洛克繪畫藝術的五個特點
    巴洛克藝術源於義大利,繼而蔓延至整個歐洲,後又傳至美洲、亞洲。起先流行於建築行業,後來擴展至繪畫、雕塑、音樂、文學以及服裝、家具等和藝術相關的行業領域,從16世紀下半葉至17世紀,盛行了一個多世紀。在世界有著廣泛的影響。
  • 盡顯巴洛克奢華風 它來自400年前的歐洲宮廷
    中國絲綢博物館館藏的4萬餘件西方服飾中就有一套來自17世紀末期的獨特亮裝。這一期,就讓我們踏上一段跨越400年的時尚之旅,走進17世紀的歐洲宮廷,在團團大花、金絲銀線和各種繁複的織錦手藝中,感受一場奢靡的巴洛克時尚盛宴。中國絲綢博物館內的西方四百年時裝館是國內首家介紹西方服飾的展覽,行走其中,如同在一個個絢麗多姿的時尚維度間穿行。
  • 歐洲「中國文化熱」:談談巴洛克時期,中西方音樂舞蹈文化的發展
    世界歷史上出現了一段巴洛克時期,"巴洛克"誕生於17-18世紀的歐洲,1600年巴洛克作為一種反宗教的藝術風格在義大利產生,隨後風行於歐洲大陸。  一、西方巴洛克藝術  "巴洛克"一詞源於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本意為"變形的珍珠",最初的"巴洛克風格"具有貶義的色彩,它被看作為缺乏古典均衡性的藝術作品,強調"動態"和"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