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生態文明建設更進一步

2020-12-21 全景山東

  山東泰山碧霞祠。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今年上半年,泰山愛鳥護鳥志願者團隊在泰山極頂著名的「五嶽獨尊」刻石附近的灌叢中,拍攝到一種從未在泰山出現過的雀形目鳥類,經確認為蝗鶯科的北短翅蝗鶯。這是泰山發現的鳥類新記錄,為泰山野生鳥類家族再添新成員。

  「得益於泰山生態環境不斷改善,能夠為鳥類提供適宜環境和豐富食物,泰山野生鳥類已經由2002年的155種增加到2020年的338種。」泰山景區管委會政策法規部部長王其勇說。

  有著「五嶽獨尊」美譽的泰山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1987年成為中國第一個「文化與自然雙遺產」。2006年9月,泰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地質公園。泰山著名的「迎客松」已被列入世界文化自然遺產名錄,樹齡超過500年。

  近年來,山東省泰安市抓住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的契機,重點推進泰山石整治和泰山水資源治理,有效保護了泰山山體、破解泰山排汙難題,顯著改善了泰山區域的生態環境。

  「泰山石品貌獨特,逐漸受到人們熱捧。」泰山學院泰山研究院副院長周郢說,「炒泰山石」一度發展成為一種特有的現象,泰山石成為一些人賺錢謀利的工具,導致河道、山地被私挖濫採,盜挖泰山石的現象時有發生。

  針對上述問題,泰安市委2018年成立泰山石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和源頭管控、存放和交易場所關閉取締、石頭禁運等8個工作專班,按照「禁採、禁售、禁運、禁存」要求整治泰山石亂象。

  禁採環節上,當地在2018年12月發布《關於禁止開採泰山石的通告》,將泰山石保護正式納入法制化軌道,嚴格禁止在泰山自然保護地、生態紅線區域設置泰山石採礦權。禁售環節上,泰安對236處室外大型石頭存放和交易場所、920家室內小型石頭經營場所依法全部取締關閉,同時核查整治電商平臺銷售泰山石網點460家,斬斷了泰山石交易鏈條。

  據泰安市委書記崔洪剛介紹,集中整治以來,泰安市再未發生一起盜採泰山石的行為,現存10193塊大型石頭也全部完成收回協議籤訂和建檔工作。

  泰山景區岱頂王家泉子處,有幾間仿古石屋模樣的汙水處理站。經過處理後的汙水清澈透明,流入挖好的荷花池內。荷花池滿後,水流入林中,浸潤著山林。「沒有想到這裡居然是汙水處理站,挺漂亮的。」北京遊客李靜靜說。

  近10年來,泰山景區進山遊客從每年100多萬人次增長至每年500多萬人次,遊客量明顯增多加重了環境壓力,餐飲、住宿產生的生活汙水大量增加。

  2018年以來,泰山投資6000多萬元,建設分散式汙水處理設施、汙水管道及智能控制系統等工程。其中,泰山山頂已建成5處處理站,日汙水處理量可達550方,是原有設施的3倍以上。

  「水資源是泰山生態環境保護的關鍵,『引水上山』和『汙水下山』工程建設對於泰山汙水處理、森林防火、文物古建築的保護和旅遊服務等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泰山景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亓利群說。

  隨著包括泰山石整治、泰山水資源治理等在內的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的推進,泰山的水源涵養、水土保持、森林保護等能力顯著增強。

  泰山目前的森林覆蓋率達95.8%、植被覆蓋率達到97%,成為一座巨大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的種質資源庫。近年來,當地在保護泰山原有綠化成果的基礎上,增加彩色植物,改善季相景觀結構,豐富森林景觀層次,保持鄉土樹種的原真性,引進抗性好品種,全面鞏固提升泰山綠化景觀效果。

  泰安還建成了「泰山古樹名木健康監測系統」,1.8萬株古樹名木有了包含長勢、土壤氣候和病蟲害監測、地理位置等多種信息的「電子身份證」,系統記錄著古樹所受到的傷害、損傷的程度等,管理人員根據系統可以測算出古樹是健康、衰弱還是瀕死。

  「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改變了過去『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治理模式,為今後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積累了經驗,更讓古老泰山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崔洪剛說。(完)

相關焦點

  • 文成:改善水環境 助推生態強縣建設
    【本站12月16日訊】為奮力構築生態環境新高地,文成縣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和人居環境改善力度,全力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水源區生產生活條件。先後完成南田鎮等城鎮汙水三級管網(入戶管網)建設工程、泗溪河入庫口生態修復工程、梧溪(梧溪段、西坑段)治理工程、李井蔡宅坑生態河道建設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李井溪水質提升工程、珊溪庫區碼頭綜合整治工程等,全面改善水源區生產生活條件。二是加強聯合執法工作,改善庫區水環境。
  • 習近平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金句
    ——2018年5月18日至19日,習近平出席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明確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標誌著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表明了我們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意志和堅強決心。
  • 商洛市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這一組來自秦嶺腹地商洛的數據,凝結著當地幹部群眾保護生態環境的決心和付出的汗水,表明了商洛生態文明建設及生態環境保護帶來的巨大改變。聚力整治 提升生態「顏值」「之前群眾不滿意,對企業有很多投訴。」商南天和泥漿有限公司負責人康朝偉告訴記者,「縣生態環保部門在深入調查後,要求我們消除氣味,切實打消周邊村民的顧慮。
  • 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態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適應和把握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趨勢性特徵,著眼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高瞻遠矚、總攬全局,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頂層設計、系統決策,深刻回答了「為什麼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麼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從實踐到認識發生歷史性
  • 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邁入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新境界
    我們黨在社會主義道路上領導經濟社會發展,艱辛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道,不斷深化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性的認識,集大成的理論認識和實踐經驗結晶,就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為生態文明建設傾注了巨大心血,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城市鄉村,對各地的生態環境情況都瞭然於心、深思細究。
  • 會寧:生態文明建設卓有成效
    會寧:生態文明建設卓有成效 20-12-09 16:45
  • 遊仙區委書記江彬一行到省生態環境廳匯報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
    四川新聞網消息(宋曉華 劉春玉)12月11日,遊仙區委書記江彬、區委常委陳政、區委辦和遊仙生態環境局負責人到省生態環境廳匯報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工作。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雷毅聽取了工作匯報並提出了工作建議。
  • 七十年,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
    &nbsp&nbsp&nbsp&nbsp9月29日,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活動新聞中心舉辦的「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與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黃潤秋、翟青介紹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並回應了公眾關心的熱點問題。
  • 孫金龍:全面開啟生態文明建設新徵程
    全面準確把握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有關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大決策部署《建議》明確提出二〇三五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的新目標新任務,將綠色發展和生態環保要求體現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各方面,並從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持之以恆做好中央生態環境...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記者趙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韓正15日主持召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審議有關文件,研究部署後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
  • 民族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路徑
    原標題:民族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路徑   十八大報告以「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題,系統論述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內容和主要任務,明確要求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全局高度和突出地位,融入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
  • 生態稅收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 中國稅務網
    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綠色稅收制度體系的建立實施有助於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目標的實現。通過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構建生態稅收體系,更有助於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  近年來,決策層不斷重申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地位。
  • 中原大地不斷綠起來美起來——河南省生態環境建設綜述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一方面從機制上擎起「利劍」,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另一方面不斷植綠護綠,持續增加環境容量,厚植髮展優勢。人們發現,周圍天更藍了,地更綠了,水更清了。
  • 我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生態環境部於此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去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藍天越來越多,水質越來越清,生態環境越來越美。下一步,我國將保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以更加有力的舉措堅決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
  • 《山東新聞聯播》頭條播出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
    《山東新聞聯播》頭條播出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牢記總書記的囑託,山東著力推進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全面開展生態環保「四減四增」三年行動,打好八場標誌性戰役,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正文】守著一條大河,卻難得有清水入田,是泰安新泰市宮裡鎮嶽家莊村村民們一直以來的心病。今年,這裡的灌溉用水不再是難題。【同期聲】泰安新泰市宮裡鎮嶽家莊村村民莊衍合深井,沒有地表水,一旱的時候也不夠抽的。
  • 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負責人祖常亮——以政治清明促國家生態文明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取得重要成效,但也應當看到,推進生態文明領域改革仍存在不少深層次矛盾,黨中央在「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中,均明確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改善有關內容,並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要求,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負責人祖常亮表示:在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等方面作出戰略部署
  • 黑龍江省委書記:深入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他強調,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圍繞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確定的目標任務,科學謀劃「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堅持不懈、久久為功,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提升放大綠色發展優勢,發揮重要生態屏障作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突破。
  • 「泰山石不能撿」敲響生態文明警鐘
    隨著對泰山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強,今後擅自撿走泰山石將遭到處罰。近日,山東省對《泰山風景名勝區保護管理條例》做出修改,進一步細化了對泰山石、泰山文物等風景名勝資源的保護措施。(12月6日央視新聞)泰山被譽為五嶽之首,多朝皇帝選擇親自到泰山封禪,古代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很久以前泰山石就被人稱為「平安石」「文化石」「吉祥石」。
  • 《廈門市生態文明建設十三五規劃》發布(全文)
    北極星固廢網訊:北極星節能環保網從廈門市人民政府獲悉,近日發布了《廈門市生態文明建設十三五規劃》,規劃提出,到2020年,廈門生態環境質量要位居全國前列。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制定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佔黨政實績考核的比例達到25%,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度建立落實,固定源排汙許可證覆蓋率達到100%。
  • 泰山的生態意象
    作為世界自然、文化雙重遺產,山水相依,植被蔥蘢的泰山孕育了生機勃勃的自然生態奇觀,泰山文化中也蘊藏著富有東方哲學魅力的生態文明的因子,彰顯著耐人尋味的生態意象。  除故生新 相代之道  在中國古代文化中,生態思想多半是直覺的、感悟的、混沌的、靈性的表述,雖然不具備完整的生態思想體系,卻往往透遞出精神的聰慧與生命的氣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