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杭產廣播劇《大愛無疆》

2020-12-11 和訊

本報訊(記者姜雄)3月5日,由蕭山區委宣傳部、杭州金藝青少年藝術發展中心出品的抗疫廣播劇《大愛無疆》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

廣播劇《大愛無疆》講述了在新冠病毒的大肆襲擊下,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凝聚愛的力量,共同抗擊災難並走向勝利的故事。故事中,有勇往直前的醫護人員,有被感染的病人和家屬,有自發捐款的普通市民,有牽掛祖國的海外華僑華人……面對疫情,他們有過害怕,有過怯懦,有過衝突,但最終選擇了共同面對災難,共同成長。

該劇由杭州知名劇作家沈經偉和趙陽擔任編劇。沈經偉有著「正能量編劇」之稱,她創作過30多部不同題材和類型的劇目,每一部都充滿正能量,獲獎無數。趙陽是沈經偉的女兒,她是資深媒體人,同時熱愛劇本創作,她的作品也曾多次獲得省級、國家級獎項。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時,因為嚴重的腰椎疾病,沈經偉正在海南休養。當從新聞裡看到那麼多人冒著生命危險,衝在一線,為搶救患者和防控疫情沒日沒夜地工作時,這位老劇作家也想為抗疫做點什麼。於是,她不顧病痛,拿起了手中的筆,與女兒趙陽一起投入創作。由於腰痛,沒法坐著寫,她便趴在床上寫,往往一趴就是五六個小時,手腳都出現浮腫。經過兩人連續多天高強度的創作,《大愛無疆》的劇本終於出爐。

「面對這樣的災難,身為文藝工作者,理應拿出正能量作品,為抗疫出一分力。」沈經偉說,她和趙陽只是盡了文藝工作者應盡的責任。

該劇請來著名廣播劇導演王銳執導。王銳有著豐富的廣播劇製作經驗,曾獲中國廣播劇導演成就獎,他執導的廣播劇多次獲國家五個一工程獎。

劇中主要角色劉愛民醫生、愛民妻子分別由知名配音演員武術、張璐擔綱。演播過程中,演員們多次感動落淚。

節目播出後,許多聽眾表示深受感動。一位女聽眾向沈經偉反饋說:「這部劇太感人了!我是和4歲的女兒一起聽的,沒想到,女兒不僅聽懂了,還能講出其中的一些情節,說要去救救劇中『愛民醫生』呢。」

想收聽該劇的讀者,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收聽——

方式一:登錄wyzs.cnr.cn頁面選擇精彩回放,點播回聽文藝之聲,選擇3月5日0:00《午夜書場》即可收聽;

方式二:關注「文藝之聲」微信公號選擇在線收聽,點擊3月5日0:00的《午夜書場》即可收聽;

方式三:下載蜻蜓FM客戶端選擇國家電臺文藝之聲頻率3月5日0:00的《午夜書場》即可收聽。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

相關焦點

  • 羊倌盧偉事跡廣播劇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
    河北新聞網訊(韓瀚、徐華)10月27日14時10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了廣播劇《千鈞一髮——善行義舉河北人盧偉》,該劇時長40分鐘,再現了保定羊倌盧偉冒死攔停火車的英勇事跡。    該劇由保定戲劇家、作家謝美生編劇,中國廣播電臺導演王瑋、張貽力執導,戰友文工團國家一級演員馬駿飾演主人公盧偉,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保定市文廣新局聯合製作。 想爆料?
  • 微廣播劇《一座城·一個人》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
    廈門晚報訊( 記者 陳滿意 方黎) 9月1日起,九集系列微廣播劇《一座城·一個人》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神州之聲」開播。該劇深入展現了陳嘉庚先生為廈門的城市建設和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選取「華僑旗幟民族光輝」——陳嘉庚先生生平事跡中的九個典型故事為創作藍本,講述其情系桑梓、傾資興學、愛國愛鄉的偉大一生。
  • 十一集廣播連續劇《司馬遷》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
    2020年8月8日~18日,由西安艾丁影視文化傳媒公司歷時一年半精心打造的十一集廣播連續劇《司馬遷》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記錄中國》欄目播出。為傳承優秀文化,講好陝西故事,西安艾丁傳媒公司聚集省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和頂級導演、演員,傾情打造了這部廣播劇精品。作品通過主人公少年遊歷天下、青年激辯朝堂和南越平叛、壯年泰山封禪,以及老年為李陵鳴不平而觸怒漢武帝,被李廣利杜周陷害遭受腐刑,含垢忍辱瀝血十年完成《史記》的經歷,生動再現了司馬遷曲折不凡的一生。
  • 新疆人民廣播電臺「道德模範廣播劇」受熱捧
    今年春節期間,新疆人民廣播電臺收聽市場份額達到了69.46%,超過了歷年春節期間的最高收聽率,其中維吾爾、漢、哈薩克、蒙古、柯爾克孜5種語言各頻率播出廣播劇的時段,收聽率都創新高。日漸式微的廣播劇為何能在新疆大放異彩?道德模範題材靠什麼打動人心?
  •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推出首部青春期性教育廣播劇
    中新網北京1月6日電(記者曾利明)初三一班男生王童為逃避暑假補習偷跑到黃果樹瀑布旅行,遇到同校師妹果嘉萌生情愫;同學悄悄塞進他書包裡的保險套卻被母親發現,被打後夜不歸宿,到網吧玩又造不良少年毆打,被警察抓進派出所……這是中國第一部青春期性教育廣播劇《八月的青蘋果》主要人物經歷的故事情節之一。
  • 劇動廣播——中國廣播劇發展歷程大事記
    1933年1月20日,中國目前可查到文字記載的最早的廣播劇是刊載在《中國無線電》雜誌上,劇名為《恐怖的回憶》,由蘇祖圭編寫。該劇由上海電臺亞美公司製作的,在亞美廣播公司組織募捐支援抗日前線將士的活動中播出的,對激發廣大上海人民的抗日熱情和鬥志起到了一定作用。
  • 根據盧偉事跡改編的廣播劇登上中央電臺
    河北新聞網訊(韓瀚、徐華)10月27日14時10分,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保定市文廣新局聯合製作的廣播劇《千鈞一髮——善行義舉河北人盧偉》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再現冒死攔停火車的盧偉的英勇事跡。
  •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紀念對臺灣廣播60周年
    圖為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葉克冬在會上為對臺廣播開創者頒發榮譽獎章和紀念證書。(完) 主辦方供圖 攝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14日在北京舉行座談會,隆重紀念對臺灣廣播60周年。圖為88歲的臺灣聽眾代表王友定在座談會上講述自己人生經歷與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對臺廣播的不解之緣。
  •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民族廣播大事記(1950~2010年)
    2000年5月22日,中央電臺民族廣播創辦50周年座談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布赫、全國政協副主席阿沛?阿旺晉美出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鐵木爾?達瓦買提,國務委員司馬義?艾買提分別題詞、致信祝賀。2000年7月10日,中央電臺民族語言廣播節目由模擬播出改為數位化播出。
  •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將開播維吾爾語頻率
    東方網5月21日消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臺長王求於21日在京舉行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少數民族語言廣播60周年座談會上透露,中央電臺今年10月將開播日播出18小時的「維吾爾語頻率」,而後還將建設獨立的「哈薩克語頻率」「蒙古語頻率」「朝鮮語頻率」,進一步增強傳統廣播的播出效果。
  •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發生重大播音事故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作為國家頂級新聞媒體,對其播出質量要求很高,特別是準確性,不允許出現任何微小的失誤,一個錯別字,甚至是一個聲調的錯誤都會產生廣泛的關注和不良的影響
  •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參評2015-2016年度中國廣播影視大獎廣播電視節目...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參評2015-2016年度中國廣播影視大獎廣播電視節目獎作品公示結果說明(廣播對臺港澳節目) http://www.cnr.cn/zyttz/20170505/t20170505_523741143.shtml各中心(室)、直屬部門:中國廣播影視大獎廣播電視節目獎是經中宣部批准設立的全國廣播電視優秀節目最高獎
  • 劇論——新媒體環境下電臺廣播劇的民生化創新
    本文以天津人民廣播電臺濱海廣播出品的廣播劇《濱海大街878號》為例,剖析新媒體環境下電臺廣播劇進行的民生化創新。  行動網路等新興媒體給社會帶來全新的媒介體驗,同時也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很大的競爭壓力。其中,廣播媒體也未能擺脫新媒體的衝擊。而作為廣播媒介的特色產品,原本就面臨革新難題的廣播劇,其生存壓力尤為明顯。
  •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2016年度優秀節目、優秀論文評選通知
    各中心(室)、直屬部門:中央人民廣播電臺2016年度優秀節目、優秀論文評選工作將於2017年1根據《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優秀節目、優秀論文評選辦法(2017年2月修訂)》,現就2016年度參評作品報送的具體事項通知如下:
  • ...STRONG>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子品牌簡介_中國廣播網
    MusicRadio音樂之聲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第三套廣播節目,是其覆蓋全國的三個無線廣播之一,前身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藝調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對臺灣節目中心在廈門、梅州分別設有節目製作室,在臺灣地區派有駐點記者。   中央臺對臺灣廣播於1954年8月15日開始播音,於2003年12月29日正式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華之聲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神州之聲的呼號開始播音。
  • 大連人民廣播電臺
    大連人民廣播電臺     大連人民廣播電臺創建於1946年1月16日。1945年12月,大連市政府接管了日本人建立的「大連中央放送局」,於1946年1月16日正式對外播音,呼號為大連廣播電臺。
  • ...李玲虹|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灣|閩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蔡子民
    2020年10月12日凌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對臺灣廣播第一代閩南話播音員李玲虹(播音名:李華)在家中安然辭世,享年94歲。她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對臺廣播事業和對臺交流工作。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領導委託,總臺港澳臺中心負責人慰問了她的家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謹以此文紀念李玲虹女士。
  • [視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舉辦對臺灣廣播聯誼會
    專題:海峽兩岸       央視網消息(海峽兩岸):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十一屆對臺灣廣播聯誼會13日在北京舉行。來自臺灣的廣播媒體、專家學者、聽眾等各界代表和有關方面人士100多人出席了聯誼會。    聯誼會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臺長王求表示,對臺灣廣播今年迎來五十五周年華誕。"臺灣聽眾聯誼會"從1998年開始舉辦,迄今已成功舉辦了十屆。聯誼會在廣播與臺灣民眾之間架起了一座色彩斑斕的友誼之橋,臺灣聽眾的意見和建議,給對臺灣廣播節目不斷注入新鮮元素,使節目內容更加貼近臺灣民眾的需求。
  • 網友抱怨家鄉廣播竟收聽不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人民網北京3月11日電  一位安徽蕪湖網友留言,「蕪湖的FM頻段裡和中波波段裡,為什麼都收聽不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第一套節目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第二套節目。」蕪湖市委辦公室回復,該節目轉播的發射功率為100瓦,尚不能覆蓋蕪湖所有地區,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二套節目目前在蕪湖沒有轉播發射。
  •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宣傳報導總結
    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宣傳報導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充分發揮國家電臺優勢、特色,傳統廣播與新媒體平臺共同發力,通過現場直播、全天特別直播、五種少數民族語言廣播特別節目、大型系列專題,推出媒體融合產品,展播文藝精品節目等多種形式,積極發揮中央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取得了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