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傳統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深根發芽,逐漸枝繁葉茂,這都離不開古人的不斷探究和傳承的精神。從一開始的孔孟老莊,到國學經典,從詩詞歌賦到梨園戲曲,從民間的雜耍到評書文化,每一種傳統文化的背後,都是無數歷代先賢辛苦付出的汗水凝結而成的。
要說起能夠雅俗共賞的民間傳統文化,俗語文化可謂是首屈一指。俗語,其實又稱為老話或者民間諺語,是老祖宗通過長期的社會生活經驗,總結而出的道理。俗語看似粗糙簡陋,讀起來沒有那麼咬文嚼字、陽春白雪,但是背後蘊含的道理卻是引人深思的。俗語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瑰寶,歷代都被人廣泛地提及,俗語到如今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
其實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俗語,比如「好男不吃分家飯」,還有「不到黃河心不死」、「趕鴨子上架」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經常使用的俗語。俗語文化包羅萬象,不論是生活常識還是為人處世,或者天文地理、養生知識,都涵蓋其中。俗語的能量不容小覷,讀懂俗語,可以讓我們避免走很多彎路。
有這樣一則俗語說的是「男怕三搖頭,女怕闊步走」,這句俗語聽起來就很有意思。我們從字面意思來理解,說的是男人害怕三搖頭,女人害怕闊步走,這樣理解使人摸不著頭腦。這句話的真實含義到底是怎樣的呢?
「男怕三搖頭」其實說的是就怕男人三搖頭,這讓我們想起一句話「一問三不知」。在我國古代,男人作為一家之長,是家庭裡的頂梁柱,不管什麼事情,都要男人出來做主,這就需要男人有著豐富的見識。如果遇到事情總是遲疑不決,不能拿出解決的辦法,對於一個家庭來說,自然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男怕三搖頭」其實就是遇到事情沒有主見,拿不定主意,什麼都不知道,只會一味地搖頭不語。所以男子漢應該要多增長自己的學識,多去外面闖蕩增加社會閱歷,這樣在事情發生的時候,能夠根據自己的經驗迅速的判斷出事情的走向,這對一個家庭來說,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我們再來說「女怕闊步走」。在很多的古裝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女子出場,都是邁著很小的碎步。古代的女子有著「纏足」的說法,認為「三寸金蓮」的女子是美麗的,所以女子的腳很小,走起路來也是小步子。
在古人眼中,認為男子應該陽剛,女子應該陰柔,而從女子的步伐當中,就能看出女子的性格。如果女子走路的時候總是闊步走,那麼這樣的女人平時都不講道理,而且還不容易相處,性格上也會相對的強勢。畢竟古人的社會地位,是男性高於女性的,如果女人在氣場上壓過了男性,則會讓男人很沒有面子,還會成為大家的笑柄。
我們綜合的來看這句俗語,其實就是老祖宗生活經驗的總結。在封建年代自然有它的道理,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變遷,有很多俗語已經被認為不可取了,我們應該摒棄。其實不論是俗語文化還是國學經典,我們都應該以客觀的眼光來看待,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要全盤的接納,吸收好的部分,遺棄不好的部分,這樣我們才是一個智者。
今日話題:你對「男怕三搖頭,女怕闊步走」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嗎?歡迎在下方留言區寫出自己的感悟,我們一起交流和學習。
文 | 國學大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