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在問答上看到有人問《鬥戰神》為什麼會封神失敗,雖然已經時過境遷了,但作為一個參與了《鬥戰神》所有測試的普通玩家以及見證了鬥戰神所有宣傳的媒體人,看到這個問題還是忍不住想說幾句心裡話。
9.12不限號萬妖集結CG,阿凡達團隊製作,曾掀起整個遊戲的高潮。
澄清一下:我並不認同鬥戰神可能成神的假設,即便是公測前最美好的時代,它也有不少需要改善的地方,距離神(何以為神?唯有《魔獸世界》堪此大任)還差很遠。但這並不影響《鬥戰神》成為中國網遊史上最接近史詩級的作品。
------------接下來進入正題-----------
簡單回顧一下鬥戰神的前世今生。
《鬥戰神》是由騰訊旗下量子工作室2010年前後立項,2011年9月內部核心測試,2012年3月對外封測,2012年11月破繭內測,2013年6月不刪檔測試,2013年9月12日,不限號測試,2014年6月正式公測。
據坊間傳聞,鬥戰神前後宣發費用高達10億,這也是它公測後迅速隕落的原因之一。
在2010-2013年間,《鬥戰神》在騰訊遊戲內部的權重是相當高的,可謂是帶著「親兒子」的光環(有類似待遇的還有天涯功力刀,懂的朋友一定秒懂)。
從玩家的角度——
參加過前幾波測試的,會有這樣一種感覺——這遊戲真的越來越好了。
參加過不限號測試的,會有這樣一種感覺——哎喲,這遊戲可以玩啊。
到了公測之後,你可能已經無奈棄坑了。
從媒體人的角度——
《鬥戰神》初宣放出原畫設計稿與設計理念——這遊戲有點暗黑風啊。
《鬥戰神》放出首個概念視頻與創作過程——這遊戲有點搞頭啊。
《鬥戰神》開啟封閉測試——這遊戲值得一玩。
《鬥戰神》內測——這遊戲這劇情竟然能過審出來?狂拽酷炫吊炸天。
《鬥戰神》不限號CG曝光——我命由我不由天!年度最佳沒跑了!
《鬥戰神》公測前夕——這遊戲怕是要完了。
參與了前幾次測試的玩家,相信都會有同樣的感受——遊戲一直在向好的方向發展,這種感覺一直延續到不限號測試前期,到了2014年,玩家便開始大幅度流失。
時至今日,《鬥戰神》已經淪為了一個開箱子遊戲,裡面充斥著一大群V10的商人小號販賣道具,為廣大土豪服務。
如果你是真心的熱愛遊戲,懷著希望國產遊戲行業越來越好的憧憬一直在支持國產遊戲,這樣的結局,真的挺令人心痛的——雖然國產遊戲大抵如此。
一款遊戲的成功,需要同時具備多個條件——懂遊戲的主策劃,愛遊戲的製作人,靠譜的研發團隊,能放權的投資人。
任何一個環節失控,都可能會讓一個有著遠大前程的遊戲迅速隕落。
鬥戰神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以下內容未經官方證實,諸位看官見仁見智---------
據騰訊內部人士透漏,《鬥戰神》立項之初,量子工作室負責人陳宇最初曾希望能夠完成的是一個類似於《暗黑破壞神》的偉大產品,在此初衷下,遊戲的付費點與營收模式都被放在次位,項目組的主要精力是如何才能讓遊戲更好玩。這點相信前期玩家都會有所感觸,相對於當時市面上其它的道具付費遊戲來說,《鬥戰神》是絕對的良心大作。
但據說這一設計思路與騰訊高層起了嚴重的衝突。而其原因主要在於騰訊目前的運營策略偏重於香港職業經理人高效能式的「一切向錢看」。在這種情況下,二者的矛盾幾乎無法避免。據透露,身為騰訊總裁的劉熾平甚至曾當眾質問過《鬥戰神》項目組:「把這麼多錢給你們做出這樣的產品,還不如去投資房地產,掙的比你們多多了。」
然而胳膊畢竟是擰不過大腿的,不改是吧?請你走人!
據傳2014年年初,量子工作室迎來了改變遊戲命運的人事變動,一批核心項目成員被迫離職,遊戲開始朝著騰訊高層想要的方向發展——「一切以盈利為依歸」。
而這個時間點,恰好與遊戲大變臉的時間點近似。
史詩級的劇情定格在了2013.9.12,帶走的還有相對合理的收費模式、系統設定、遊戲玩法。
在此心疼量子一分鐘,眼看著自己細心呵護成長的孩子被土豪拿著賣身契一把搶去,任其走上歪路直到萬劫不復卻沒有絲毫辦法,那種無奈與辛酸,想必只有當事人才能體會吧。
-------------以上內容未經證實,僅供茶餘飯後談資--------------
拋去市場、資本、人為因素,僅從遊戲性而言
《鬥戰神》的「封神」資本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過硬的遊戲畫面表現,顛覆的暗黑西遊劇情設定,電影級的劇情表現形式,洞察人心的臺詞設計,強大的品宣加持,都提高了玩家的劇情浸入感與期待值。
二:裝備自由掉落、屬性隨機、傳奇裝備的設計思路,真正符合玩家內心追求。
三:遊戲視角雖然鎖定,但戰鬥(網遊戰鬥2.0模式的提出者)依然酣暢。優秀的打擊感與流暢度,給玩家提供了淋漓的遊戲體驗。
令遊戲快速死亡(封神失敗反變鬼)的主要原因:
一:2014年之後劇情出現斷層,虎頭蛇尾現象明顯。
二:盈利風格180度轉變,迅速消耗掉前期積累的好感度。
三:之前苦心設計的遊戲平衡被完全打破,只有充錢,你才能變得更強。
2014年之前的《鬥戰神》雖然距離「神」級還有較大差距,某些設定並不科學也不符合可持續發展觀。但其前期品質亦是有目共睹的,後期如果能夠稍加改良便有可能真正成為國產網遊裡的巔峰之作,也有可能成為騰訊遊戲真正的「洗白之作」。
可惜它的最好成績被永遠定格在PCU60萬的瞬間,那個充滿了熱血與不甘的秋天。
《鬥戰神》整個遊戲的精髓莫過於「我命由我不由天」那句劍指人心的豪邁宣言,而這款遊戲的命運卻最終讓這句豪邁的宣言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笑話。
也許,
這才是中國遊戲行業最為悲哀的地方。
它讓我深刻的認識到,
並不是國內的遊戲人做不出好遊戲,
而是「我命由錢不由我」。
嘆騰訊,
不肯回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