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終於大結局了,雖然說結局給了觀眾滿意的答案,可是過程卻是艱難的。目前該劇在豆瓣上的評分固定在了5.6分,從評分來看並不理想,那麼這個鍋到底誰來背呢?
這部劇從開播到結局,一直伴隨著各種各樣的聲音,觀眾對這部劇的評論褒貶不一。有人喜歡,就有人討厭。
這部劇也最終結束了,從評分來看,只有5.6分,並沒有達到及格,那麼這個評分的結果,這個鍋到底誰來背呢?是演員的問題,還是導演的問題,還是編劇的問題,亦或是觀眾的問題呢?
此劇剛播時,因為慢鏡頭的問題,讓一眾網友直接選擇棄劇,雖然導演也有解釋過為什麼要這樣拍,但是卻沒有取得觀眾的理解。
如果是從剛開始來計算,那麼觀眾對這部劇不滿意,就是因為導演對於鏡頭的設計感不強,對於觀眾的觀賞性沒有做到心中有數。所以,慢鏡頭,尤其是武打的慢鏡頭,不僅不招人喜歡,更令人反感。
所以,如果是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是導演的問題。導演從一開始,就沒有做足吸引觀眾的準備,而讓觀眾對這部劇的第一印象不好,失去了大量的觀眾,自然收視和口碑就不佳。這個鍋導演得背。
當慢鏡頭淘汰了一部分觀眾後,其他的觀眾堅持下來,接下來便是這些留下來的觀眾開始要找茬。
這部分觀眾開始對劇情表達不滿了。因為從剛開始,劇情的走向讓觀眾無法認同,許多觀眾覺得編劇把張無忌的父母的事情過多地表述了。
但是實際上,有部分讀者表示這其實是符合原著的,但是講真,因為有經典劇在前,這些情節被拿來對比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劇情不好,讓觀眾無法產生共鳴,也引發了大家的不滿,自然就成了打低分的理由。
那麼這部分的鍋就需要由編劇來背了。而之後,這部劇的故事走向,雖然有改動,但是改動的內容並沒有讓百分百網友滿意。
當觀眾對故事的改編也接受了後,就開始把關注點放到了演員的身上。
說起演員來,觀眾的說法就複雜起來了。有人喜歡,有人反感。喜歡的人覺得年輕演員把各種角色的少年少女感演了出來,而且演員也很好地詮釋了角色的性格。但是部分觀眾卻認為年輕演員的演技尷尬,無法把江湖兒女的俠氣演出來,令人失望。
對於年輕演員來說,觀眾要做的自然是在挑毛病的同時,給予他們充分的機會和時間。任何一個人一出來就成為大家,只有經過不斷地努力,不斷地積累才能成為大家。
而實際上,這些年輕演員之所以被大家覺得並不符合人物,也與導演有關係。畢竟演員的詮釋是需要由導演來衡量的,不是嗎?
相對來說,這部劇的評分並不高,觀眾把矛頭指向了三個方向,一個是導演,一個是編劇,一個是演員。相對來說,導演的責任感更大一些。畢竟導演是把握全劇的關鍵。
那麼問題來了,這部劇的評分不高,並未及格,那麼這個鍋到底由誰來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