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發改委針對邱晨等省人大代表提出的在粵港澳大灣區下推動深港惠互通互聯的建議,綜合省交通運輸廳等多個單位的意見,給出了答覆。對於建設深圳第二機場的建議,省發改委在答覆中稱,建成運營的惠州機場已定位為深圳第二機場,下一步將積極推進惠州機場擴建,完善深圳與惠州機場快速交通聯繫。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比肩的世界四大灣區之一,發展前景十分被看好。粵港澳大灣區是指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肇慶、江門、惠州等九市組成的城市群,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雖說相較於其他灣區,粵港澳大灣區還是新人一枚,但實力卻不容小覷。
據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生產總值(GDP)合計超過102244億元人民幣。其中,2017年香港生產總值達23035億元人民幣,佔大灣區城市群生產總值的23%,排名第一。隨後為深圳市,生產總值為22438億元人民幣,佔總值的22%。廣州市第三,生產總值為21503億元人民幣。香港、深圳、廣州三地的生產總值共計66976億元人民幣,佔總值近66%(*上述香港、澳門生產總值按2017年平均匯率換算)。
*註:香港生產總值單位為億港元;澳門生產總值單位為億澳門元;其他城市均為億元人民幣。
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結構較均衡,電子信息產業與裝備製造業蓬勃發展,擁有華為、騰訊等全球著名科技公司。但相對另外三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的結構仍待進一步完善。
粵港澳大灣區一般分為灣區西岸、東岸以及港澳地區。目前,粵港澳大灣區西岸主要為技術密集型產業帶,以裝備製造業+農業為主。其中包括新材料、新能源、農業產品、電子加工等。東岸主要為知識密集型產業帶,以新興產業+高科技為主,其中包括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科技創新等。沿海則為生態保護型產業帶,包括先進位造業、現代服務業。同時,東岸、西岸、沿海城市群加強聯繫與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構建產業結構。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而港澳地區在大灣區中起到促進向外發展、加強對內融合的作用。其中,澳門積極發展旅遊休閒服務業、博彩旅遊,同時也擔任普與國家交流平臺中心的角色。
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快速發展中,產業集中、結構優化、多地加強交流與合作,未來在全球經濟舞臺上將越來越突出及重要。
(責任編輯:DF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