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機場定位深圳第二機場 2018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及產業結構對比分析

2021-01-14 東方財富網

  近日,廣東省發改委針對邱晨等省人大代表提出的在粵港澳大灣區下推動深港惠互通互聯的建議,綜合省交通運輸廳等多個單位的意見,給出了答覆。對於建設深圳第二機場的建議,省發改委在答覆中稱,建成運營的惠州機場已定位為深圳第二機場,下一步將積極推進惠州機場擴建,完善深圳與惠州機場快速交通聯繫。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比肩的世界四大灣區之一,發展前景十分被看好。粵港澳大灣區是指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肇慶、江門、惠州等九市組成的城市群,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雖說相較於其他灣區,粵港澳大灣區還是新人一枚,但實力卻不容小覷。

  據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生產總值(GDP)合計超過102244億元人民幣。其中,2017年香港生產總值達23035億元人民幣,佔大灣區城市群生產總值的23%,排名第一。隨後為深圳市,生產總值為22438億元人民幣,佔總值的22%。廣州市第三,生產總值為21503億元人民幣。香港、深圳、廣州三地的生產總值共計66976億元人民幣,佔總值近66%(*上述香港、澳門生產總值按2017年平均匯率換算)。

  *註:香港生產總值單位為億港元;澳門生產總值單位為億澳門元;其他城市均為億元人民幣。

  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結構較均衡,電子信息產業與裝備製造業蓬勃發展,擁有華為、騰訊等全球著名科技公司。但相對另外三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的結構仍待進一步完善。

  粵港澳大灣區一般分為灣區西岸、東岸以及港澳地區。目前,粵港澳大灣區西岸主要為技術密集型產業帶,以裝備製造業+農業為主。其中包括新材料、新能源、農業產品、電子加工等。東岸主要為知識密集型產業帶,以新興產業+高科技為主,其中包括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科技創新等。沿海則為生態保護型產業帶,包括先進位造業、現代服務業。同時,東岸、西岸、沿海城市群加強聯繫與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構建產業結構。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而港澳地區在大灣區中起到促進向外發展、加強對內融合的作用。其中,澳門積極發展旅遊休閒服務業、博彩旅遊,同時也擔任普與國家交流平臺中心的角色。

  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快速發展中,產業集中、結構優化、多地加強交流與合作,未來在全球經濟舞臺上將越來越突出及重要。

(責任編輯:DF358)

相關焦點

  • 環杭州灣大灣區與粵港澳灣區的對比分析
    而早在今年三月,南邊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就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粵港澳大灣區將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由於兩大灣區在地理形勢、經濟發展路徑等方面均有相似及可互相借鑑之處,故本文以此為切入點,依據現有經濟數據,對兩大灣區進行了全面地比較和分析。 一、什麼是灣區經濟?
  • 粵港澳大灣區三年行動計劃印發 廣東省經濟/城市競爭力/產業結構等...
    粵港澳大灣區是指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肇慶、江門、惠州等九市組成的城市群,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已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層面,推進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有利於深化內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對港澳參與國家發展戰略,提升競爭力,保持長期繁榮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 深圳GDP首超香港躍居粵港澳大灣區第一 深圳產業經濟結構解讀(圖)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這是深圳市GDP總值首次超越香港,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經濟總量第一的城市。此前,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全文)。《規劃綱要》中明確了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根據四大中心城市的發展,城市發展定位各不相同。
  •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將很快出臺!猜想:5年後大灣區長這樣
    超級大港口群,2016年,粵港澳大灣區港口貨櫃吞吐量超過6500萬標箱,比東京、紐約、舊金山三大灣區的總和還多,是排名第二的東京灣區的8.5倍。廣東正加快建設,以廣州、深圳為核心的珠三角世界級機場群,加上已擁有國際航空中心位置的香港機場,將形成廣深港為核心的多樞紐世界級機場群。
  •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
    總面積5.6萬平方公裡,2017年末總人口約7000萬人,2017年大灣區經濟總量約10萬億元。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四大中心城市:香港、澳門、廣州、深圳 重要節點城市: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   據新華社18日報導,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 民航局:到2025年基本建成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
    到2025年,基本建成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大灣區民航整體規模、綜合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持續保持國際領先。其中,到2022年,基本形成多核支撐、多點互動、共建共贏的大灣區區域民航協同發展格局和政策體系。第二階段是全面提升期。到2035年,全面建成安全、協同、綠色、智慧、人文的世界級機場群,為全面建成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發揮戰略性、基礎性作用。
  • 2019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藍皮書
    ►特徵1:電子產業集群優勢凸顯,內部工業互補  大灣區各市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呈現梯度差異,利於城市間的產業轉移。深圳工業增加值獨佔鰲頭,高新技術製造業拉動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保持大體量及較高增速;廣佛莞則處於第二梯隊;惠州領跑第三組團。深圳、東莞、惠州產業鏈的融合共建,就是第一、二、三梯度城市的銜接轉移。
  •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施工圖」發布,四大關鍵詞讀懂江門機遇
    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近日,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 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印發《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 灣區50+丨透視: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支柱是什麼?
    來源:新浪財經來源:《2019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藍皮書》作者:保利投顧研究院、景暉智庫、和訊網和58安居客研究院導語:粵港澳大灣區,國之重略在大灣區戰略發展宏圖下,大灣區內的「城」「產」「人」有怎樣的發展前景,又有何種發展掣肘?這本《2019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藍皮書》或許可以幫助您找到答案。
  •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廣州的定位
    」城市群發展規劃,其中「粵港澳大灣區」是指構成珠三角經濟區的九個城市,包括廣州、深圳、珠海、東莞、惠州、中山、佛山、肇慶和江門以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  「灣區」指海灣、港灣,發展灣區經濟、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目的就在於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廣東最有利的發展優勢就是協同,即把外貿、內需對接起來的協同。廣州作為廣東的省會城市,在粵港澳大灣區可以發揮很大作用,廣州背靠珠三角,又面對港、澳,將內外兩種資源進行對接是廣州經濟發展的重心所在,也是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理念相契合的。
  • 布局深圳航空樞紐的文件中沒有提及第二機場
    我從三點做一個分析: 其一,世界上的重要城市大都有第二機場甚至更多機場。 城市在空間、人口、經濟以及國內國際地位等方面達到一定的層級和規模,就必然產生建設第二機場甚至更多機場的需求。
  • 風起粵港澳大灣區,開放待深圳執牛耳
    深、莞、惠一體化,可以協助整個區域產業結構升級,形成產、學、研良好互動,進一步打造我國第一大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的實力。這個對資本市場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三地的上市公司將會獲益匪淺。引言: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之下,在高規格的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之下,深圳將發揮更大甚至龍頭作用,這就需要改變當前深圳發展受本地地域較窄的限制,預計深圳可能和東莞、惠州有更大的產業合作,如建立共管的產業合作區
  • 國君宏觀:深圳特區40周年 粵港澳大灣區改革新臺階
    粵港澳大灣區上升至國家級戰略,深圳—東莞—惠州將深度一體化,打造「大深圳」,引領區域科技創新。2018年,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廣東調研時強調,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而要解決灣區發展的「極化」、「分化」問題,「深圳—東莞—惠州」深度一體化或勢在必行。「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伴隨粵港澳大灣區上升至國家級戰略,深圳—東莞—惠州深度一體化,引領區域科技創新。
  • 粵港澳大灣區VS上海同城都市圈 究竟目前哪個更勝一籌?
    而在此前,浙江和上海也在積極籌劃和布局構建江浙滬地區的「大灣區」,其有望成為第二個國家級戰略規劃的大灣區。目前來看,究竟哪個灣區更勝一籌呢?(東方財富網)   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這份綱領性文件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空間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規劃。
  • 解讀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區——南山
    深圳市副市長王立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把深圳定位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深圳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發展引擎,科教在此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南山區委區政府在招商引資,在吸引大學和科技資源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 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群加快協同創新發展(圖)
    粵港澳大灣區具備成為全球創新高地的基礎和實力。  粵港澳大灣區是目前中國經濟實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和最具創新活力的區域之一。廣州日報數據和數位化研究院(GDI智庫)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發展報告(2018)》顯示,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GDP總量達到10.07萬億元。粵港澳大灣區以0.6%的國土面積和佔全國4.56%的人口,創造了中國12.17%的GDP。
  • 廣東惠州惠城區江北新材料產業框架廠房出售非聯東是中南環評手續
    惠州,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東部區域,毗鄰深圳,城市發展空間巨大,是深圳優質產業轉移的理想位置——隨著深圳東進戰略的推進、大灣區建設的提速,惠州作為粵港澳銜接海西經濟區、長江經濟帶的門戶,戰略地位凸顯。2020年,惠州將有5條軌道交通對接深圳,2條對接廣州,2條對接東莞,惠州市內擁有平潭機場,100公裡對接深圳寶安機場,惠州區位優勢明顯。
  • 粵港澳大灣區投資指南:哪個城市最有潛力?哪裡的房子值得買?
    經濟、產業的溢出效應,讓整個大灣區都之起舞。這在《廣深港澳,誰是中國灣區第一城》一文中有詳細論述。 從城市到投資,經濟、人口、區位、規劃都是必須考量的因素。哪個城市值得去?哪裡的房子值得買?哪個產業最值得投資?這是一份最有誠意的粵港澳大灣區投資指南。
  •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指引發布,「10+1」區最新定位出爐
    南方網訊:日前,中共深圳市委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指引》(以下簡稱《指引》)。《指引》採用中英雙語,圖文並茂,展示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主體內容,並從國家戰略、核心引擎、社會參與三個層面,介紹了粵港澳大灣區現階段的空間布局、重大項目、重點領域、政策支持等基本情況。
  • 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電子產業的梳理與機會
    經濟發展水平全國領先,產業體系完備,集群優勢明顯,經濟互補性強,香港、澳門服務業高度發達,珠三角九市已初步形成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2017年大灣區經濟總量約10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