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徐蘇寧 張瑜)1月11日,政協南京市第十四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隆重開幕。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發表了題為《牢記總書記諄諄囑託 共繪現代化壯美畫卷》的講話。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張敬華在講話中用 " 四幅畫卷 " 勾畫出了現代化壯美南京的未來,要聚力建設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徵、國際影響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創新名城,加快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全球創新城市、高能級輻射的國家中心城市、高品質生活的幸福宜居城市、高效能治理的安全韌性城市。
△ 玄武湖
【曬成績談未來】
自經濟規模改革開放以來首次躋身全國十強
剛剛過去的2020年,面對歷史罕見的疫情衝擊、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南京全市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保持戰略定力、激揚鬥爭精神、攜手共克時艱,全面小康取得重大決定性成就,交出了民生福祉持續改善的溫暖答卷,書寫了 " 強富美高 " 新南京建設的精彩篇章。
特別是在大戰大考面前,南京聞令而動、不畏艱險,做到了患者零死亡、醫護零感染,生動詮釋了偉大抗疫精神、印證了巨大制度優勢;南京勇往直前、創新創造,地區生產總值逆勢增長4.5%,經濟規模自改革開放以來首次躋身全國十強,全面展現了高質量發展韌性、堅定了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奮鬥意志。
今後五年乃至十五年,南京將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闊步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徵程。張敬華表示,新徵程上,要高揚奮鬥風帆。聚力建設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徵、國際影響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創新名城,加快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全球創新城市、高能級輻射的國家中心城市、高品質生活的幸福宜居城市、高效能治理的安全韌性城市,奮力繪就邁步從頭越的現代化壯美畫卷。
△ 南京眼
【" 四幅畫卷 " 勾勒南京未來】
勇攀科技產業高峰的創新畫卷
創新成為南京這座城市最鮮明的氣質、最顯著的標識。" 歷史和實踐不斷證明,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 繪就現代化壯美畫卷,張敬華首先提到的就是創新。他表示,要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一切資源優先向創新配置,一切力量優先向創新聚合,一切政策優先向創新傾斜,加快形成以創新為第一動力的增長方式。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南京要打造最具內涵的創新載體。推動紫金山實驗室、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加速崛起,實現高新園區、城市矽巷提質增效,加快大學創新港、科創大走廊建設步伐。要營造最具效率的創新生態。把制度創新貫穿全面創新,聚力形成全面領先的創新環境,推動創新主體協同互動、創新要素順暢流動、創新資源高效配置。要培育最具韌性的創新產業。聚焦 " 十四五 " 高企超2萬家目標,大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打造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等世界級產業集群。要集聚最具情懷的創新人才。持續優化完善人才政策,深入實施紫金英才計劃、打響 " 海智灣 " 品牌。
兩個循環相互促進的活力畫卷
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更多勇於擔當、敢為先鋒的時代強音。張敬華表示,南京要充分發揮區位、創新、產業、樞紐等特色優勢,搶抓發展機遇、釋放發展活力,努力成為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連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通道。
要在擴大內需上積極作為。緊盯供給和需求兩端、消費和投資兩翼,在具有乘數效應的先進位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等領域持續投入,堅定不移擴消費、強投資、優供給,增強 " 南京市場 " " 南京製造 "" 南京服務 " 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
要在對外開放上堅定不移。要積極構建安全暢通的開放通道,樹立國際視野、對標國際要求、體現國際水準,以制度性改革推動制度型開放,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
要在深化改革上勇於突破。必須更大力度解放思想,增強改革探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加大 " 放管服 "、要素市場化配置等重點領域改革力度,打造更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更便捷的企業營商環境、更自由的產業創新環境。
△ 雞鳴寺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再度觸發了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深刻反思,也引發了關於現代化內涵的深入思考。" 我們不僅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也要創造更多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綠色低碳、生態優先、尊崇自然都是這幅生態畫卷中的關鍵詞。
比如,完善生態優先的空間布局。張敬華提到,把合理確定城市規模、人口密度,推進紫金山—玄武湖城市中心公園等建設。繼續落實長江大保護要求,深化汙染防治、推進產業轉型、實施十年禁漁,一體推進生態修復、風貌保護、文脈延續、品質提升。涵養尊崇自然的生態文化。倡導綠色消費、綠色出行、綠色居住的生活方式,形成垃圾分類新時尚,引領生態文明新風尚。
推動人民共同富裕的幸福畫卷
" 我們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年接著一年幹、一棒接著一棒跑,努力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張敬華說,要推動 " 協調發展 " 的更大跨越。發揮 " 一核三極 " 的牽引拉動作用,特別是江北新區要聚力打造 " 兩城一中心 "、高質量建設現代化新主城,紫東地區要聚力打造核心區 " 數字之城 "、高水準建設紫東科創大走廊,河西新城要聚力打造我國東部重要金融中心、促進高水平產城融合發展,南部片區要聚力打造先進位造業基地、加快成為新的重要增長極。協同推進老城更新、建設新城新區、幫扶薄弱地區、加快鄉村振興,大力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