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突然有位長輩憂心忡忡地發微信問我:你辭職去賣農產品了?
這大概也是近期許多不玩遊戲,不關注社交網絡長輩們的共同疑問,仿佛一夜之前,他們的孩子、侄子、後輩紛紛化身菜農,每天都在各種地方重複著同一句話——你家大頭菜多少錢?
恐怕一個多月前的絕大多數核心玩家都很難想像,在經歷了幾十年如一日的小圈子自嗨之後,主機遊戲第一次大範圍出圈竟然是因為此前在國內籍籍無名的《動物之森》。
不管是早期的「鱸魚」還是已經連續四周登陸微博熱搜的「大頭菜」都在從不同的角度證明著《集合啦!動物森友會》的走紅。事到如今,大部分沒有玩這款遊戲的玩家想必也有意無意間接觸過不少相關梗或是表情包,也早就明白了「大頭菜」到底是個什麼玩意。
而隨著玩家們一次次在動森中經歷買入賣出帶來的資本積累,圍繞著遊戲展開的買家、賣家、工作室和遊戲之間的攻堅戰也再一次被推向了前臺。
《動物森友會》背後的灰色產業鏈
動森裡的大頭菜交易本身並不複雜,和現實中在市場形勢影響下動態變化,且能夠自由交易的股票不同,大頭菜交易單純只是玩家和系統隨機數之間的閉環交易。真正決定大頭菜價格的並非行情變化,而是單純且簡單的系統內製定好的浮動數字。
儘管每個人島上的大頭菜價格會有差異,但真正決定你收益的其實還是直接的運氣好壞或是朋友多少。
所以從根本上來說,動森中的大頭菜交易背後並沒有什麼複雜的經濟學原理,也不存在動態且變化莫測的市場波動。理論上只要你身邊朋友夠多,總會出現一個賣出價遠高於買入價的島嶼,這對玩家而言幾乎是個穩賺不賠的買賣。
但這種「簡單」僅僅只是局限在遊戲內,如果你最近曾在淘寶搜索過動森相關詞條,會發現在遊戲之外早就延伸出了一條更加複雜,也更加完善且冰冷的交易鏈條。
只要存在社交、攀比和功利心,總是有人能在單純的遊戲系統之外發現漏洞和商機。就和大部分注重社交的網遊中一樣,各種工作室和代練們也早就在動森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如今在淘寶搜索「動物之森」,排在銷量前列的並非遊戲卡帶(當然,現在你也無法在淘寶『直接』買到動森卡帶),而是販賣《動物之森》道具的商家。
這些商家的商品覆蓋範圍極廣,除了單純的遊戲貨幣、家具、水果、材料以外,你甚至還能買到任意心儀的村民。他們的服務也非常人性化,不止羅列了各種商品分門別類供買家挑選,還提供不同套餐與優惠,從10元一個的道具到8888元的終極套餐應有盡有,任君挑選。
一個淘寶店鋪內的《動物之森》道具價目表
筆者與店家交流後得知,該店裡最高套餐為8888元人民幣
此前我們曾在另外一篇文章中詳細聊過《動物之森》裡的「人口買賣」產業鏈。一些商家通過破解機獲取動物鄰居,然後利用一系列「虐待動物」的方式迫使其轉移到正版遊戲中,再售賣給玩家。
那篇文章中有讀者留言「明明是一款佛系養生遊戲,卻被生生玩成了氪金遊戲」。在某個淘寶商品的「問大家」頁面裡我也看到有人問:「氪金玩有意思嗎?自己肝不香嗎?」
下面有人說「沒時間刷錢那就花錢唄」,而點讚最多的一條回復則直接表示——不香。
當然,任天堂確實沒有明令禁止過玩家在遊戲外交易《動物之森》道具,除了使用破解機漏洞刷以及破壞遊戲樂趣以外,淘寶的賣家和買家從市場角度來看也屬於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正常商業行為。但因為遊戲並沒有提供傳統意義上的交易機制,在圍繞動森產生的遊戲外交易行為中,還產生了一些讓玩家深受其害的「奸商」和「騙子」。
這些人有的假借交換道具為由騙取「鈴錢」,有的冒充「大頭菜高價島」強騙「機票」,恐怕在遊戲發售前大部分玩家都想像不到,圍繞這款以休閒、養老和熟人社交為賣點的遊戲,最終能描繪出這麼一副浮世繪般的玩家眾生相。
不過這一切都發生的順理成章,當供需和市場大到一定程度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亂象,看似奇詭的動森玩家與市場群像其實也只是衍生幾十年的「遊戲經濟」縮影。電子遊戲發展至今,隨著網際網路和遊戲社交的進步,遊戲,尤其是網路遊戲中出現過的市場亂象要遠遠比《動物之森》中的勾心鬥角更奇詭,也更聳人聽聞。
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集合啦!動物森友會專區
友情提示:支持鍵盤左右鍵「← →」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