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跡於粵東沿海地區的潮汕人以精誠團結與善於經營而聞名,甚至享有「東方猶太人」的稱號。深圳特區建立之後,許多潮汕人匯作創業大軍,落戶羅湖、蛇口等地,輾轉打拼,並將眼光投注於房地產行業。
發跡於粵東沿海地區的潮汕人以精誠團結與善於經營而聞名,甚至享有「東方猶太人」的稱號。深圳特區建立之後,許多潮汕人匯作創業大軍,落戶羅湖、蛇口等地,輾轉打拼,並將眼光投注於房地產行業。
黃楚龍的星河地產,朱孟依的合生創展,黃茂如的茂業集團,紀海鵬的龍光集團,郭英成的佳兆業,就是潮汕籍房地產商當中的典型代表。在自1992年鄧小平南巡起持續20多年突飛猛進的城市化浪潮和房地產狂飆中,這批誕生於上世紀90年代的新興潮商是把握住時代命脈的贏家。
一定程度上,現今擁有300多萬潮人以及100多萬潮商的深圳,是潮汕商幫長袖善舞的風水寶地。「低頭撿錢」的高利潤、高回報的地產行業讓潮商群體迅速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
不過,在國內經濟逐步發展壯大、大佬享盡市場改革紅利的歷史進程中,對於民營經濟野蠻成長時期地產商原罪以及政商關係的追問,也屢屢被研究者們所探討。
潮汕話是潮汕商幫的通行證
深圳地產圈在去年年末收官之際突起波瀾,餘震不斷。資料顯示,佳兆業是潮汕普寧郭氏三兄弟於1999年在香港創立的。2013年,平日行事低調的郭氏三兄弟以90億的身家位列胡潤中國富豪榜第210位,被外界稱之為「隱形富豪」。
和三兄弟的低調一樣,佳兆業在北方並不出名,但在深圳卻是銷售套數僅次於萬科的第二大開發商。近年來,佳兆業業務拓展至惠州、珠海、成都、遼寧等地,年開發規模超過100萬平方米。佳兆業的快速擴張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三兄弟在人脈方面,尤其是香港潮商中的關係經營。此前,包括同為潮汕籍的新世界集團鄭裕彤、玩具大佬蔡志明、英皇楊受成及業界大亨劉鑾雄等都曾是該集團在港交所上市的股東。
在鎖房風波席捲中,一份稱正在被調查的17家民營房企及老闆名字預警名單突然廣為流傳,由於名單中幾乎清一色是「潮汕幫」,包括有「深圳李嘉誠」之稱的東海集團黃楚標、皇庭集團鄭康豪等,儘管而後被證實是受謠言惡意中傷躺槍,但華南城( 詳情圖庫團購點評 )股價急挫,應聲蒸發100億,同樣令業界心驚肉跳。
記者查閱深圳市規劃和土地資源委員會公布的「2014年(2013年度)年檢合格開發企業名單」獲悉,目前深圳共有831家房地產開發商,其中在前20名的名單中,就有佳兆業集團星河地產、華僑城、和記黃埔、中洲寶城置業、宏發地產等有潮汕背景的企業,佔比達35%。
此外,東海黃楚標、龍光紀海鵬、觀瀾湖(資料、團購、論壇)朱鼎健、美佳華洪小佳、大中華黃世再、茂業黃茂如、鴻榮源賴海民等地產企業領導人均為潮汕籍人士。
「對於潮汕人來說,潮汕話幾乎是同鄉之間通行的名片,潮汕開發商是第一代進入深圳房地產的企業,由於潮汕人喜歡抱團作戰,彼此之間資源配置流通很方便,是潮汕人在深圳房地產界叱吒江湖的原因。」深圳一民營地產開發商負責人告訴記者。
相關數據顯示,在深圳早期14000多個三資企業中,有近40%為潮汕人所投資。在最鼎盛的時期,房地產、建築領域,幾乎成為潮汕人的天下,七成以上的份額掌握在潮汕人手中。
資料顯示,1980年左右,潮陽建築工程公司率先進入深圳建築市場,工人最多時達10萬之眾。而以汕頭人為骨幹的廣東省第二建築工程公司,則堪稱是「深圳速度」的締造者。
1982年,廣東省第二建築工程公司中標承擔深圳金城大廈挖孔樁基礎工程,樁孔直徑1.4-2.8米,共有132支樁,各長30米,工程需穿過地震帶、破層和流沙層。這樣大型、艱巨的挖樁工程,在國內還是第一項。此後,廣東省第二建築工程公司繼續中標承建金城大廈地面工程、51層的國際貿易大廈的挖孔樁工程、3座各22層的竹園賓館等工程。其建設深圳大學教學樓和電教中心,從破土動工到交付使用只用了7個月,創下了「當年建校,當年招生」的傳奇。
「大潮商、大團結、大發展」
在潮汕籍地產商的發家路徑中,不少是由建築施工、建橋或修路等乙方身份起家,再慢慢涉足房地產市場的,敢拼敢搏,善於抱團,成了潮汕企業明顯的特色之一。
1979年,星河董事長黃楚龍隻身到深圳以泥水匠謀生,後於1992年正式轉入房地產開發。目前星河年度銷售額在百億之列。
星河運作歷史上有一個最為人稱道的手筆,其在深圳地區著名的COCOPARK購物中心於2012年紅火開業,但該項目此前曾爛尾十幾年,無人敢接,「敢拼敢搏」的星河國際一舉接下這個燙手山芋,後經盤活,賺取的利潤在十倍以上。
聯泰地產創始人黃振達,從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基建施工員做起,最終熬成了一代地產富豪。黃振達與中洲地產的實際控制人黃光苗家族,同為汕頭濠江區達濠島的珠浦村人。黃振達和黃光苗作為同鄉,在汕頭搞基建工程、房地產開發起家,是潮汕地區知名企業家。兩人過去常一同出席家鄉珠浦鋪路建橋、建學校等捐款慈善的場合。
另一大「黃氏家族」,茂業集團創始人黃茂如則開創了「地產+商業」的模式。目前,茂業系在A股已經有成商集團、茂業物流、ST商城三家上市公司及參股大商集團等。
目前,在深圳中心(資料、團購、論壇)區的住宅中,黃埔雅苑、雅頌居、星河·國際、港麗豪園、風華盛世等知名樓盤,均出自潮汕籍地產商之手。
在廣東省乃至全國範圍內,深圳地區的潮人商會,可以說是最不流於形式的一個。
2003年,深圳的潮汕幫成立了潮汕置業同盟會,加強了深圳地產界潮汕商幫通經疏絡的關係。
2010年,深圳潮汕商會正式登記註冊,其成為唯一代表潮汕四市在深圳的企業家商會。該會的宏大願景是形成「大潮商、大團結、大發展」的局面,提出了整合潮商資源,打造潮商投資合作平臺、構建潮商大財團的戰略思路,於是在商會協調下,先後成立了深圳市潮商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潮商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深圳市潮商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市潮商投資集團。
政商關係微妙
有學者認為,潮汕商幫在深圳的壯大得益於城市本身的發展,而潮汕商幫本身抓住了此間的歷史契機。在過去的十多年中,深圳房地產造就了眾多的潮汕億萬富豪。
深圳市汕頭商會一名陳姓常務理事向記者表示:「城市規劃、產業規劃、工程項目審批、土地出讓『招投標』等資源配置權、項目主導權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地方政府及官員的手中,因此地產圈官商勾聯,吃飯送禮是常見潛規則,不便明說,卻無法避免。深圳地產界本身就有四成是潮汕企業,而潮汕人本身就注重講人情信義,因此這方面便可能顯得尤為突出。」
上述人士進一步解釋:「土地的爭奪戰是非常激烈的,只有政商關係經營得好,在容積率調整、項目排隊、政策制定上才有可能得到便利。反過來說,目前官員和老闆頻頻出事,也預示著地產領域成為高危行業。」
資料顯示,自從2004年土地「招拍掛」以來,土地市場成為各大地產公司競逐的鬥場。
然而,2009年以後,隨著曾經的潮汕籍中國首富黃光裕落馬,合生創展董事局主席朱孟依、深圳茂業集團董事局主席黃茂如等潮汕籍商界大佬都相繼被捲入,唯程度輕重不一。
記者根據公開信息統計,自2000年以來,半數落馬省部級高官涉及房地產。近期,根據中央巡視組反饋情況以及各地整改通報,在2013年以來被巡視的21個省份中,20個省份發現了房地產腐敗,佔比高達95%。
而縱觀2014年以來牽涉官員腐敗案的開發商們,如廣東揭陽黃鴻明、浙江廣廈樓忠福、重慶協信吳旭,皆是民營企業在政商關係運作上衝破了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