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新怪象,60後拼命,70後奮鬥,90後養老,日子怎麼過反了?

2020-12-16 香蕉不吶呢

農村新怪象,60後拼命,70後奮鬥,90後養老,日子怎麼過反了?

隨著社會的逐漸發展,如今農村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農村與城市之間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目前不少農村人的思想觀念都已經跟隨時代的發展,現在的很多年輕人都不甘心繼續在農村種地,而是前往城市這個更為廣闊的天地發展。但是目前的農村卻普遍存在著一個怪象,那就是「60後拼命,70後奮鬥,90後養老」,這段話生動形象的表現出了如今存在的怪象,不禁讓人感嘆,日子真的是過反了。不過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現象呢?快來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一.對孩子不放心,給孩子減輕負擔

在農村的老人雖然沒有城市中生活條件優越,沒有退休金,但是只要家裡的地收成不錯,在打點零工的話,維持自己的生活還是沒有問題的。很多的農民並不是抱有這樣的想法,而是是看到自己的子女平時生活壓力太大會非常的心疼。可憐天下父母心,看到目前年輕人壓力大,甚至賺的錢都不夠養活自己的,很多父母也是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不忍看到子女有難處,能幫就幫一下。

二.給自己賺一些養老錢

趁著自己現在還能動,給自己攢點養老錢。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對於很多生活困難的家庭來說,大多數家庭矛盾都是因為贍養老人,特別是家中有多個子女的家庭,往往會因為相互之間的埋怨產生矛盾。且現在醫療費用也不便宜,若以後自己生了病,也不可能一直伸手問孩子要錢,孩子的生活壓力就已經夠大了。趁著自己現在還能幹的動,就給自己攢點養老錢,也算是給孩子減輕一些負擔。

三.年輕人注重享受、沒有追求

現在的年輕人,注重享受,沒有追求。以前是說城市裡的孩子嬌生慣養,但現在農村也存在著同樣的情況,很多九零後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大部分都是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起來。根本沒有感受到生活的壓力,掙來的錢也沒有規劃,只顧著自己的享受。別說拿錢來孝敬父母了,不找父母拿錢就算好了。因此為了家庭的未來,長輩們還是要努力奮鬥啊!

當然小編不是說90後是「垮掉的一代」,這只是其中個別的例子,相反很多90後青年都已經成長為了有責任有擔當的人,已經成為了國家的棟梁,是社會的中堅力量!

小夥伴們,對於這件事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和小編一起討論。喜歡小編的文章的話,別忘了點擊關注和收藏哦!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60後力不從心,70後無奈,80後壓力大,90後不想幹,農民為啥發愁
    而農村居住環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對於60後的人來說,他們經歷過貧苦的日子,現在也享受到了幸福的日子,小編在村裡經常聽到一些老人說到:感謝國家,以前他們小時候可盼著有這麼一天,這麼多新的事物都是他們想都不敢想的,家裡還有太陽能在家就能洗澡,這老人年紀大了還有養老金,村裡過年過節還有福利發,這樣的好生活當然和知足。
  • 農村怪象,同樣是90後男孩,有的孩子好幾歲了,有的卻還在打光棍
    以前的時候,農村人的日子過得比較辛苦,為了賺錢養家,大多數的農民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民朋友不再依靠種地賺錢,更多的人選擇了到城裡去打工,畢竟在城裡打工賺到的錢比在家裡種地要多得多。
  • 農村婚姻怪象,90後已經有孩子了,80後卻在打光棍,怎麼會這樣?
    在農村,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奇怪有趣的現象。農村人比較辛苦,他們為了賺錢養家,拼命幹活,他們大多數是靠家裡的農田為生,到現在的養殖場,農民們也一步步地發展了經濟,走上了小康道路。不少農村人開始走出農村,走向城市,不少年輕人選擇到城市去打工賺錢。
  • 當下,我國農村的「大問題」?60、70後在老去,卻沒人願留下?
    現在農村中的年輕人很少見,60後、70後都算是「年輕人」了。 相關資料顯示,當下我國農村戶籍人口總量超過了50%,但實際上農村中的常住人口僅為4-5億人,並且還有不斷的農村人口在往城市中遷移(年輕人佔據多數)。
  • 一生奔波操勞的60.70後,你們準備選擇什麼樣的方式養老
    老夫老妻相互照顧我也是70後農民工 ,對於我們以後養老的問題,我也有一些簡單的看法和觀點。任何父母對孩子都是用心去對待,至於孩子的路該怎麼去走,該怎麼去選擇?那是父母無法阻擋,也無法幹涉的事情。至於我們老了之後該怎麼辦,夫妻之間相互攙扶,相互陪伴終老 ,這才是我們農村人養老的方式。農村人養老沒有城市老人那麼嬌氣,也沒有城市老人那麼好的條件。
  • 50後、60後、70後、80後你們好,你覺得哪個年代的人最辛苦?
    作為60後的農村人,是從孩童苦起。沒有幼兒園,三五歲起便跟著姐姐扯豬草、砍柴禾。還記得,那時侯我人都沒那個笆簍高,把背帶挎在肩背上,讓笆簍放在地頭田坎上,彎下腰一邊扯豬草,一邊往前拖動著笆簍。上小學開始,幫著父母掙工分。
  • 00後眼中的60、70、80、90後們:成熟責任是高頻詞
    00後眼中的60~90後:成熟、傳統、責任和經驗接受澎湃新聞採訪的00後在形容「前輩」們時,最常用的詞彙是「成熟穩重、傳統老派、責任感強和經驗豐富」。「60後似乎比較老派一點,70後是『求同存異』,80後、90後則都屬於有接收新事物能力且比較成熟的一代人。」貴州男孩張杰告訴澎湃新聞。來自長沙的謝宇煊認為60後70後「差不多」,沉穩、經驗豐富、善於交際,80後和90後則同是勤奮、勇敢、時尚。
  • 消失的70後、焦慮的80後、奮鬥的90後,誰該為「中年危機」買單?
    消失的70後?儘管未來的退休年齡很可能會延遲到65歲,但按目前60歲的退休年齡算,35-60的適齡就業人群,是指1958-1984年出生的人。其中,70後的人群正處於40-49的人生黃金階段。BBC曾對日本老齡化問題做過一期節目,其中就探究了日本年輕人從「狼」到「狗」,喪失工作熱情的原因。在上世紀70年代,日本經濟高速發展,「啃老族」的父母一輩憑藉狼性的奮鬥精神,過上了富裕的生活。而隨著日本經濟衰退,到80、90這一代日本人,很多人對未來充滿悲觀。
  • 60後、70後的回憶,農村「土灶」即將消失,你怎麼看?
    在中國農村,幾乎所有人都經歷過土灶燒飯的年代。土灶做出的飯菜特別香,這是許多50後、60後、甚至70後的記憶。我也一直相信,土灶之上可以嘗遍任何美味。但是最近農村天然氣改造許多農村要求拆掉土灶改用天然氣,土灶即將消失,你怎麼看?
  • 農村六、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怎麼養老?
    農村六、七十歲以上老人怎麼養老?我來和大家一起討論這個問題。農村六七十歲的農民出生於五、六十年代,經歷過飢餓年代,也經歷過農業社大集體時代。那時候,農業支援工業,農村支援城市,是基本國策。繼2006年全面取消農業稅後,2009年,國家又為60歲以上農民發放基礎養老金,每人每月55元,2015年,增加到70元,2018年,增加到88元,加上各地政府補助,一般省市都達到100多元,最高的上海市農村達到1100元。今年還要增加,預計在20到25元。基礎養老金雖然很少,但由於60歲以上農村老人高達一億以上,所以,國家暫時還沒有足夠的財力發放更多的基礎養老金。
  • 85後喜歡混日子 提前步入養老心態?
    【環球網科技報導】最近在一個IT圈的聚會上,一個新近創業的哥們提到在招人,其中一個硬性條件就是不要85後。大家很好奇,85後的年輕人有什麼地方得罪他了?他吐槽道,曾經帶過幾個85後的年輕人,評價有三點:一、有靈氣,但都用到小聰明上;二、不能吃苦,卻喜歡享受現成的;三、獨生子女的任性,受不得委屈。「現在的年輕人都是獨生子女,家裡寵慣了,不願意他們吃一點苦。
  • 從60後、70後、80後到00後都被這三張圖扎心了!
    話不多說,直接上圖2018年,60後50多歲,70後40多歲,80後30多歲,90後20多歲,我們都在努力工作,可生活的壓力和焦慮感卻時時襲來,有可能現實的焦慮來自於對未來的擔憂,而未來真的有什麼需要擔憂麼.....
  • 如今農村裡,60後70後成了最艱辛的人,想知道為什麼嗎?
    50後以上的人都老了,最年輕的都巳經60出頭,而80後以下的人,要麼在外工作,要麼在外求學,要麼還年幼。現在農村最活躍的,要數60後和70後,他們成了村裡的擎天柱。他們內要操持家務,外要耕種責任田,上有年邁的父母要贍養,下有幼孫要管教,還要心系外出孩子的安危,他們把自已活成了最艱辛的人。
  • 農村60多歲孤寡老人這樣養老送終,日子過得還不錯
    農村60多歲孤寡老人,生活上沒人照顧也不用太擔心,如果身體硬朗、生活能自理,並且還能幹點家務事和一些輕點的農活的話,建議可以先獨住,依靠領取的農村60歲老人所得的養老金,結合自己平時幹點輕農活,生活還是過得有滋有味的。
  • 漸漸變老的70後,要學會「默默前行」
    熬過了最苦的日子,我現在一切都看淡了,也不想再拼命了。等孩子讀完大學,我也多花一些時間,到處去旅遊,過好我自己的日子。02看到老李發來的微信,我想了很多。他的人生故事,不就是我的人生故事麼?70後的人,大部分都是出生在農村,沒有少吃苦,都是白手起家。父母一輩子在農村,沒有留下「殷實的家底」。
  • 齊魯人才網大數據:90後到底比70、80後差在哪
    70後想要穩定一點,要有事情可做,這與他們生活的年代有著很大的聯繫,70年代是艱苦奮鬥的一代,所以他們不允許自己閒下來。80後要晉升賺錢,這也是80後的目前就業現狀,80後面臨著房貸、二胎、父母養老的巨大壓力,所以對他們來說賺錢是找工作比較看重的訴求。90後是被寵愛長大的年代,骨子裡有「叛逆」、「任性」口直心快、不拘小節的屬性。
  • 60後70後80後巨大的電影市場
    懷舊電影之所以這麼火,究其原因,是因為受眾群體多是60、70、80後,讓我來一一分析:60後這一代人經歷過動亂時期,卻大多數都是恢復高考後第一代接受高等教育、並且首先把握住改革開放良機來發展自己進而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代人。
  • 農村夫妻生娃,60、70後不再願意義務帶孫子,說好的隔輩親呢?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很多老年人最大的心願就是子孫滿堂,一家人共享天倫之樂,所以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年輕夫妻生了娃,大多會把小孩給父母帶,老年人有時間又細心,而且還有「隔輩親」一說,所以讓老人帶孫子是再適合不過的選擇了。
  • 養老補貼新變化,60歲後生活有保障,關係到養老問題
    但是,隨著家庭收入的逐年提高,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日益突出。現在的年輕人大部分都離開了家鄉,這些老人的生活卻被人忽視了。老年人或者跟隨他們的孩子到城市生活,或者依靠家裡100多元的基本生活津貼生活。面臨老人養育問題,各地紛紛出臺新的養老政策。變價農民在60歲之後可以獲得800元的養老金。
  • 歌詞「是誰」兩個字開頭的4首歌曲,60後70後80後90後各有一首
    按照年齡的先後順序,先說60後的人,60後的人見到「是誰」開頭的歌,肯定會想到:是誰在敲打我窗,是誰在撩動琴弦……蔡琴很多60後人都會唱這首歌曲,就算不會唱全乎,至少也能跟著哼哼,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這首歌的名字,這首歌的名字叫做《被遺忘的時光》,演唱者蔡琴,發行於1979年,正是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