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考上重點高中再考大學,似乎是家長對孩子成長道路的必然選擇,只有成績不太好的孩子才會選擇讀職業高中、技校。可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特別是近兩年,從大學休學、從高薪崗位離職,進技校「回爐」的人群越來越多,他們明明已經進入大學的象牙塔,或者有著穩定的收入,可是卻別出新意地選擇去職業專科技術學院重新上課,大學生、白領到技校回爐,是順勢而為還是逆流而上;是彎道超車還是改弦易轍?
紫牛新聞記者 吉啟雷 陳勇 實習生 徐路平 韓瑜
案件1
一本畢業曾年薪十萬
辭職學「顛勺」燒出金獎「傳世紅燒肉」
7日下午,南京天氣炎熱。學徒工李揚正在南京新東方烹飪學校廚房裡麻利地顛勺。在到新東方之前,李揚是一名機械技術開發人員,年薪十萬。但他並不滿意這份工作,隨後辭職,這讓很多人不能理解。李揚告訴紫牛新聞記者,從小他便對做飯有著濃厚的興趣。「高考完,本想報考和食品有關的專業。但當過村幹部,在家一向強勢的外公堅決反對。」李揚一臉無奈,後來家人幫他填報了機械設計專業。苦於沒有經濟能力,抗爭不過,他只得硬著頭皮,讀了四年自己本不感興趣的專業。
2012年李揚從揚州某一本院校畢業後,找到了一份還算不錯的工作,跟大學所學專業對口。三年半時間裡,他升職、加薪兩次。但孩童時的夢想,時時縈繞在腦海裡,揮之不去。「夢想沒有高低之分。」2015年9月,李揚辭職來到這家烹飪學院,用自己的積蓄,交了兩年學費。李揚的父母大驚失色,外公直接說他「亂搞」,為此,李揚和父母冷戰了一個月。「其實我的家境並不是很好,父親有殘疾。按理說我到了這個年齡,應該好好工作,早日成家,養家餬口。」談到對家庭的責任,這位27歲的小夥子有些愧疚,「但我真的不想在35歲的時候,後悔自己25歲的選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習烹飪中餐的兩年時間裡,李揚成績斐然。在中國飯店協會舉辦的「尋找傳世紅燒肉」的比賽中,他一舉獲得金獎。李揚說,做出一些成績後,家人態度也開始轉變了。
面臨就業,李揚表現得很務實。他說,自己並不一定要去星級酒店工作,選擇一家能夠真正接受他的想法,讓他的想法付諸實踐的企業就可以了。他目前打算先去連鎖的社會餐飲企業鍛鍊幾年,「爭取五到八年做到廚師長吧,如果以後能夠遇上志同道合的朋友,開一家自己的店當然是最好不過的了。」李揚笑著說。
案件2
放棄大學汽車工程專業
休學去學汽修想當「修車匠」
18歲的王天,是萬通汽車專修學院的一名學員。剛剛成年的他,是蘇南某高校的一名在校生,學的是汽車服務與工程專業。紫牛新聞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教室裡專心致志地給汽車貼膜,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用刮刀把太陽膜輕輕撫平。
王天說他從小特別喜歡汽車,尤其喜歡奔馳。「我現在的目標,就是學成畢業後去奔馳4S店。」說到心愛的奔馳車,小王滿眼放光。「我家的經濟條件尚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目前還不足以支撐我的夢想——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奔馳車。學汽修,感覺離夢想更近了。以後我不但要修奔馳,我還要駕馭奔馳。」老家的一次實習經歷,讓王天記憶深刻,「一輛只剩車身的事故車,師傅這兒加個軲轆,那兒添個座椅,一點一點地添加零件,就三天時間,『新車』回來了,你說神奇不神奇,像不像變形金剛?」回憶起初次看到大師傅如何組裝汽車,小王的激動溢於言表。
紫牛新聞記者奇怪他為什麼不在高校繼續學習汽車工程專業,而是到這個汽修培訓學校學習。小王的理由是,自己學校的汽修專業水平一般,理論教學多,實踐課程少。實訓車輛就只有一輛破桑塔納,能學到的內容少之又少。「但現在就不一樣了,我能接觸到我喜愛的三叉星,學成後,學校還可以推薦進奔馳4S店。」說到未來,小王兩眼放光。王天表示不會再回原來的學校,他不在乎學歷。「現在不是提倡工匠精神嘛,我就是要做最好的修車匠。」
案件3
本科畢業求職受挫
另起爐灶學電腦找到理想工作
小祝2013年從武漢一所二本院校財經專業畢業後,在當地做起了房地產銷售。但半年後,他發現這個工作不是很穩定,工資也不高,也就在2000元左右。小祝想換份工作,但發現學歷不太夠,找來找去都只能找到跟這個差不多收入的工作。求職受挫的小祝得出了一個結論,人還是要有一技傍身。
2014年5月,他辭掉工作回到了家鄉南京。簡單的市場調研後,花了13000元在南京某電腦專修學院開始全方位地學習java。
小祝告訴記者,報名時學校和自己籤訂了一份就業保障協議。「學校會在畢業後提供一份月薪4000元的工作。我當時覺得這個工資可以接受,這樣的保障也讓我更安心。」祝先生說,2015年從電腦學院畢業後,他順利在南京江寧區的一家軟體公司找到了一份月薪8500元的工作。
「如果不通過電腦學院的學習,我是找不到這個工作的。」他坦言,「職校培訓我們專項技能,如果沒有這個條件是進不了現在的公司的。」如今他已經從事編程工作兩年,他感覺自己越來越能勝任這項工作。
技校統計
「回爐」大學生佔學員20%-30%
南京新華電腦專修學院的劉老師告訴記者,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回爐」職校,據他們統計,今年進技校「回爐」的大學生人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大概有20%左右;大學生人數佔到整個學員人數的1/5。為適應這種趨勢,很多職業學校專門開設了大學生班。
劉老師告訴記者,「回爐」職校的大學生和直接就讀職校的初高中畢業生相比,自我管理能力更強,學習能力也更強。因為大部分人都有自己明確的目標,比如學成之後自己創業。
據萬通汽車專修學員招生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在校1000多名學生中,高校生回爐培訓的比例超過三成。這些來自高校的學生,主要集中在高端品牌專修和鈑金美容這兩個專業;這批學生通過短期培訓,大都有著自主創業開店的想法。與去年同期相比,該校招收的回爐高校生數量有約10%的增長。
專家觀點
應用崗位薪酬升高,「回爐」也正常
新東方南京烹飪技工學校泰山一部校區主任兼創就業指導中心主任聞濤認為,如今選擇「回爐」職校的大學生人數不斷上升,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眾所周知的原因是部分高校專業設置與市場脫軌,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專業注重於理論教學,實操環節不夠。」聞濤說:「我與多位企業人力資源部負責人交流時,他們的普遍觀點是,現在有的大學生眼高手低,光有文憑,缺乏專業技能。其實目前企業最緊缺的是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另外,現在的大學生越來越務實。」聞濤告訴紫牛新聞記者,普通高校的畢業生在初次就業時,往往薪酬不高,個人發展前景不明。而從目前看,應用型崗位薪酬更高,一部分人選擇「回爐」是很正常的邏輯。
南京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胡小武也指出,部分用人單位對新入職的大學生期望值過高,總希望新招的大學生來了就能用。胡院長說:「我個人對此現象表示擔憂,希望以後用人單位對新入職的大學生多些寬容,在新人見習過程中,多加強技能培訓。也建議即將面臨就業的大學生,在學校期間加強技能學習,提高應用工作能力。」
多說1句
放下「面子」選擇「裡子」
當藍領同樣值得尊重
大學生「回爐」技校接受「再教育」已經不是單純個例,從紫牛新聞記者抽樣調查的情況看,技校學員中大學生超過兩成三成,這實際上是市場這隻手在起作用,也是大學生在就業面前「適者生存」的自然選擇,放下「面子」選擇了「裡子」,這是觀念的進步。
無論是大學畢業後選擇繼續深造,取得更高學歷,在「精英化教育」道路上繼續前進,還是選擇到技校接受職業教育,甘願從白領成為藍領,都值得尊重。即使「回爐」技校,恐怕也不能簡單地認為大學白讀了,接受過大學教育的技校學員,有了大學的底子,也許還能厚積薄發,鍛造出新時代的「工匠」。成才的道路有千萬條,選擇適合自己的、讓自己開心的道路,都是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