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百姓眼中的澄邁老城之「變」

2020-12-16 海南日報數字報
  ■ 本報記者 餘小豔 李佳飛 通訊員 王家專

  作為中國名鎮志文化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日前,我國第四批《中國名鎮志叢書》出版,我省澄邁縣老城鎮編制的《老城鎮志》、瓊海市博鰲鎮編制的《博鰲鎮志》入選,加上第三批入選的《興隆華僑旅遊經濟區志》,目前,我省共有3部鎮志入選中國名鎮志文化工程。

  地方志反映「一方之情」,《老城鎮志》詳細記載隋朝至2012年間,澄邁縣老城鎮的滄桑演變,歷史文化底蘊之深厚毋庸置疑。近日,海南日報記者在走訪老城鎮百姓時發現,如今這裡經濟發展活躍,城鄉面貌變化之巨同樣值得關注。

  「村民」變「居民」  城市帶來優生活

  5月27日一早,澄邁縣老城鎮富昌村的梁振宏騎上電動車從家裡出發,10分鐘後到達位於海南生態軟體園的公司打卡上班。

  「若是以前,我只能割橡膠,種瓜菜、水稻,年頭忙到年尾,遠不及現在在公司掙得多。」梁振宏說,十多年前,為配合老城經濟開發區建設的需要,富昌村被徵收3400多畝地,一開始,他跟大多數村民一樣心有顧慮。 

  梁振宏說,隨著海南生態軟體園在老城落地建設,他眼看著一棟棟高樓在村莊周邊立起,企業進駐,很多村民尋找到就業崗位。能說會道的梁振宏應聘到一家建材公司擔任銷售員,有時一個月收入超過當農民辛苦一年的成果。

  為讓農民掌握一技之長,幫助他們順利實現從農民向工人、市民的角色轉換,近年來,澄邁縣在老城鎮不間斷組織農民培訓,幫助解決就業;給予失地農民老年生活補貼;啟動「區中村」改造,不斷改善人居環境。

  「從農民升級為工人,在家門口上班,收入比務農翻了幾倍,腰包鼓起來了,村裡的新房一年比一年多。」梁振宏說,如今,富昌村近八成勞動力就近在老城的企業找到了工作。

  「客人」變「主人」  「候鳥」歌唱老城美

  老城的變化,不僅當地人看在眼裡,外地人也因此蜂擁而至。數據顯示,老城鎮現有當地常住居民約6.2萬人,而外來人口高達15萬人之多,其中,在老城買房置業的「候鳥」一族就有近8萬人。

  來自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候鳥」趙長發是2017年正式落戶澄邁縣老城鎮的。「不說更久遠的,就說我2013年第一次來到老城看到的景象,跟現在相比,變化也是很明顯的。」趙長發說,近幾年來,老城片區路網、水網、排汙、供電、供氣、通訊等市政配套設施日益完善,縱橫交錯的馬路將各個社區串聯,商超、學校、高樓鱗次櫛比,入駐的高新技術企業帶來一批批創業的年輕人,城市呈現出發展的活力。

  老城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老城經濟開發區入駐企業4255家,騰訊、華為、網易、百度等信息產業龍頭企業先後入駐,正加快形成人才和產業集聚。

  趙長發稱讚當地政府官員的誠懇、開放和包容之心。當時,包括趙長發在內的一批「候鳥」老人有住房糾紛,當地政府官員主動到訪,耐心解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直到「候鳥」人群中掌聲響起。「說得誠懇,也很在理,讓我們感覺到不是外人,被當成家裡人一樣對待。」趙長發說,在隨後的深入交流中,越來越多的「候鳥」開始融入當地生活。

  2017年11月,老城鎮成立「候鳥」管理服務中心,「候鳥」們還組建了一支由音樂藝術家組成的樂隊,定期舉辦「候鳥」文藝晚會。在晚會舉辦第一年,一名80多歲的「候鳥老人」還創作了一首《老城最美》歌曲,傳唱至今。

  「『候鳥老人』也是空巢老人,在文化、語言、生活各個方面都需要關懷,『候鳥』管理服務中心提供了情感紐帶。」趙長發說,如今,當地還在謀劃引導一部分「候鳥」人才參與鄉村治理,投資興業。

  「治理」變「服務」  打造最優質營商環境

  在澄邁縣老城鎮黨委書記陳家壯看來,外來人口急劇增加,社會資本湧入老城,大家看重老城的區位優勢、基礎設施等硬環境,同時,更看重當地民風、社會治理水平等軟環境。因此,近年來,該鎮在澄邁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以強化基層黨建為抓手,不斷提升服務意識,力爭打造最優質的生活環境和營商環境。

  上世紀90年代的老城鎮東水港村是「毒仔村」,近年來,當地創新開展「基層黨建+禁毒」工作模式,發動村裡70多名黨員擔任戒毒幫扶人、發展產業擔保人,建立「1對1教育幫扶」機制。3年來,該地區未新增一名吸毒人員。

  與此同時,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原因,老城鎮在「海澄文」一體化建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顏春嶺垃圾處理廠、海口綜合保稅區、馬村港承擔著服務海口的職能;海口南海大道、海口西海岸景觀大道西延線以及海口繞城高速公路等路網與老城交匯連通;海口至老城的公交線路已經開通了5條,當地企業員工與海口市民實現同城化生活。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重點園區之一,海南生態軟體園緊抓機遇,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特別是區塊鏈技術為主導,創建海南自貿區(港)區塊鏈試驗區,重點發展數字文體、數字健康和數字服務等業態,培育和發展千億元級數字產業。

  「年內爭取實現海南東環老城(福山)—美蘭—海口間開行城市軌道交通列車開通運行。」陳家壯說,接下來將在老城開發區、生態軟體園,規範設置外語標識標牌和自助式翻譯設施,打造國際化、便利化服務環境,同時,大力引進熱帶高效農業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龍頭製造企業及產品研發中心,努力打造海南高效副產品加工業示範基地和智能製造產業示範區。

  (本報金江5月28日電)

相關焦點

  • 百姓眼中的澄邁老城之「變」
    澄邁加快優化辦學格局,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推進「一縣兩校一園」工程建設,成功引進華東師範大學澄邁實驗中學、海南中學美倫校區、ischool微城未來學校、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海南外國語學校、海南力邁中美(國際)學校等一批名校項目,以合作辦學的方式全面提升海南老城經濟開發區的教育服務水平。圖為位於老城的華東師範大學澄邁實驗中學。
  • 從文化名鎮到經濟重鎮——百姓眼中的澄邁老城之「變」
    ■ 海南日報記者 餘小豔 李佳飛 通訊員 王家專作為中國名鎮志文化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日前,我國第四批《中國名鎮志叢書》出版,我省澄邁縣老城鎮編制的《老城鎮志》、瓊海市博鰲鎮編制的《博鰲鎮志》入選,加上第三批入選的《興隆華僑旅遊經濟區志》,目前,我省共有3部鎮志入選中國名鎮志文化工程。
  • 從文化名鎮到經濟重鎮:百姓眼中的澄邁老城之「變」
    圖片來源:海南日報文丨海南日報 餘小豔 李佳飛 王家專作為中國名鎮志文化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日前,我國第四批《中國名鎮志叢書》出版,海南澄邁縣老城鎮編制的《老城鎮志》、瓊海市博鰲鎮編制的《博鰲鎮志》入選,加上第三批入選的《興隆華僑旅遊經濟區志》,目前,海南共有3部鎮志入選中國名鎮志文化工程。
  • 海南日報數字報-澄邁老城文化謀劃「老」字牌
    」在澄邁老城召開,來自省內的文史專家就老城文化開發前景等問題,展開了更為熱烈的討論。  海口市丘海學會和白玉蟾研究會會長、海南省地方志辦公室原主任李養國建議,老城建設必須下大力氣做足「老」字文章,繼續深入發掘老城的歷史文化和文物勝跡,捨得斥資把歷代的文物勝跡維護、修復,讓承載老城歷史文化的文物古蹟重現輝煌。在修復工作中,要懷著對歷史遺產的敬畏之心,嚴格遵守「修舊如舊」的原則,保存文物勝跡的本質和精華。
  • 海南日報數字報-絲路光芒映澄邁
    宋時的澄邁老城,因為擁有天然良港,毗鄰瓊州海峽而成為古代海南通往內陸的主要出發港,而從內地渡海而來的人也多在此登陸,澄邁因此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節點。  隋大業三年(607年),隋煬帝在舊苟中置澄邁縣,縣治所從那舍都遷到澄邁村,後又遷至澄水邁山環繞的地方,即今澄邁縣老城鎮境內,因老城西南方有澄江,東邊有邁山,故易縣名為澄邁縣。  由於區位優勢明顯,自古以來,澄邁就是水陸往來和貿易交通的要塞。在澄邁境內有多處驛站舊址,大豐、羅驛、老城廣德橋等古驛道遺址都是歷史的最好見證。
  • 海南日報數字報-長壽之鄉 福地澄邁
    澄邁毗鄰省會海口市,海榆中西線國道、環島高速公路、粵海鐵路縱橫穿越境內,交通條件十分便利,是海南西部旅遊走廊中的第一站。  澄邁歷史底蘊深厚,古稱苣中縣,是海南西漢三大古邑(即玳瑁、紫貝、苣中)之一,漫長歲月給澄邁遺留下豐富人文遺蹟,如神秘的美榔雙塔、蘇東坡登島第一站通潮閣、有小麗江之稱的羅驛古村以及遍布鄉間的火山石特色古村落等等。
  • [海之南]澄邁老城:蘇東坡登臨海南的第一站
    這是建於明代的位于澄邁老城的廣德橋,相傳此橋為北宋文豪蘇軾來海南與離開海南時所經官道的必經之橋,當時為木橋。        陳世興攝  澄邁老城:蘇東坡登臨海南的第一站  紹聖四年(1097年)5月,一代文豪蘇東坡接到「旨令」忽然離開已經謫居三年的廣東惠州;已經62歲的蘇東坡,再次被貶孤懸海外的瓊州。當年6月,在家人的淚眼相送中,他拱手與長子及諸親訣別,其情其景令人扼腕。  900餘年前的這個6月,澄邁成為蘇東坡登臨海南的第一站,也是他3年後離開海南的最後一站。
  • 海南日報數字報-澄邁:「體育+」加出發展新活力
    ■ 本報記者 餘小豔  通訊員 王家專  日前,海南日報記者從澄邁縣旅文局獲悉
  • 海南小戶型丨澄邁老城 雙水棲心養生城
    一、澄邁老城簡介老城鎮地處澄邁縣北部,毗鄰省會海口,境內有海南省最大,開發最早的老城開發區。其東託粵海鐵路物流中心,西有國家一類口岸馬村港群,北有旅遊度假勝地盈濱度假村和邊灣浴場,南連本縣美亭瓜果批發市場,西環高速公路和粵海鐵路貫穿其境。
  • 海南日報數字報-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了「萬能管家」
    ,讓家長足不出戶即可申請學位;10月,澄邁縣16家大型商超菜價線上公布;11月,社保費申報功能上線,靈活就業人員繳納社保費不用再跑稅務局或銀行……  日前,海南日報記者從2019華為——澄邁雲產業高峰論壇暨企業交流會上獲悉,得益於「智慧澄邁」項目,與民生相關的許多事項從以前需要「多地跑」「多次跑」,簡化為網上全程辦理。
  • 海南日報數字報-澄邁金山寺明日舉行祈福大典
    澄邁縣將於2014年10月22日舉辦海南澄邁金山寺萬福長壽藥師塔佛像開光暨恭迎本煥長老舍利供奉祈福大典
  • 海南日報數字報-底蘊古村 書香羅驛
    當年6月,澄邁成為蘇東坡登臨海南的第一站,也是他3年後離開海南的最後一站。  從澄邁老城上岸後,蘇東坡前往貶黜地儋州之前,就曾在羅驛所在地落腳休息。如今在羅驛古村,人們仍然可以看到一段火山石古驛道,村民謂之「東坡路」。  南宋1256年,羅驛村建村,古時稱倘驛,是海南往西行的驛站。作為古代瓊州往西行的驛站,無數個登陸瓊島的官員,都曾在此駐足。
  • 澄邁老城有什麼樓盤?
    為什麼澄邁老城區房源這麼多人選擇?澄邁本地人長壽與本地富含「硒」的紅壤和沙土壤有關,其產出的農作物和地下水源具有增強體質,抗癌防癌等功效。此種土壤僅在澄邁有,海南其他任何一個市縣都尚未發現第二處。而老城經濟開發區的房價更有競爭力。
  • 海秀快速路幹道將延長至老城,澄邁老城與海口無縫對接加快推進
    海南日報記者2月21日,從澄邁縣政府獲悉:為了深入貫徹落實「4·13」重要講話和中央12號文件精神,以體制機制創新為核心加快推動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貿港建設,澄邁縣今年將重點做好「港、城、網」3篇文章。這也意味著七彩瀾灣所處區域迎來重磅利好!
  • 海南澄邁老城邁入「1萬+」,最貴的小區均價超過1萬/平
    海南8月的房價也已經新鮮出爐。據房天下研究院發布,海南8月二手房參考均價14725元/平,環比7月下降2.22%,同比去年同期下降4.58%。其中澄邁老城8月二手房參考均價11475元/平,環比7月下降0.97%,同比去年同期下降5.78%。
  • 澄邁老城100億項目:騰訊生態村明年4月底前完工!
    周正平告訴海南日報記者,為趕施工進度,近350名工人放棄了節假日休息時間,每天實行三班倒制度,24小時不停施工。 項目地址:澄邁老城經濟開發區生態軟體園內 項目簡介:融創美倫熙項目位于澄邁老城經濟開發區生態軟體園內,佔地約11.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綠化率高達40%。
  • 澄邁老城有哪些項目性價比高?
    到現在為止,澄邁房價到了均價13885元/㎡左右。很多外地人都偏愛在海南澄邁買房,和其他地方截然不同。海南澄邁買房,圖的不是黃金地段、產業資源、區域發展。純粹就是為了海南的好空氣、好環境、好氣候。想要在澄邁找到一個性價比高的房源真是難上加難,但是這不代表它沒有,小編收集了澄邁好幾個項目做對比,發現以下幾個房源性價比不錯的項目,大家一起來看看。
  • 海南澄邁老城會不會成為海口的第五個區?真相被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澄邁老城在地理位置上,一是與縣城金江較遠,離海口較近,與秀英區接壤,是西海岸的延伸,二是老城是國家高科技軟體開發區,海南省工業開發區,是海南省工業和稅收的亮點,三是海口擴城,
  • 海南日報數字報-櫛風沐雨保民安 砥礪前行鑄警魂
    據了解,自禁毒三年大會戰開展以來,澄邁公安共破獲毒品刑事案件292宗,收治病殘吸毒人員162名,「通過對毒品犯罪的打控結合,去年澄邁縣『盜搶』案件發案率同比下降29.81%,社會治安明顯好轉。」澄邁縣委常委、公安局長潘秋光說。  警民聯動布下天羅地網  為嚴厲打擊犯罪活動,促進社會治安好轉,澄邁縣公安局不斷創新社會治安管理。
  • 海南日報數字報-早餐海南 人間至味是清歡
    本地食客告訴海南日報記者。  在客人的桌子上,通常還配有一杯糯米酒或地瓜酒。當地人說,這早上的一杯酒,是跟朋友慢聊生活時必不可少的東西。  「為什麼早餐就要吃乳豬?好多人都跟我說早上吃肉,會覺得滿身都是勁,幹活有力。」臨高縣原文體局退休幹部全德亮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早餐吃乳豬的生活習慣源自臨高民間養乳豬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