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沈明瑩 整理 | 付洋 編輯 | 李津
來源:婚姻與家庭雜誌(ID:hunyinyujiating99)
沈明瑩,香港沙維雅(薩提亞)人文發展中心前主席和創辦人之一,臺灣輔仁大學學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公共衛生碩士,斯裡蘭卡公開大學治療輔導博士。師從約翰·貝曼博士、瑪麗亞·葛茉莉博士。榮獲「2011薩提亞領袖獎」,著名家庭治療師,《薩提亞家族治療模式》譯者。
01
你是婚姻裡的「老賴」嗎?
我曾經開玩笑說:「百家姓裡有那麼多姓氏,偏偏有人喜歡把自己改姓『賴』,婚姻一出問題就賴別人。」
你是不是已經在點頭了?
賴伴侶,可能是婚姻裡最常見的。不賴TA賴誰?誰讓TA身上的毛病那麼多,而且,怎麼都不肯改變!
有一個妻子最痛恨丈夫睡懶覺,但是她說了3年,丈夫都不肯改變,夫妻倆經常為睡懶覺問題吵架。
我問她:「你自己喜歡睡懶覺嗎?」
她回答:「當然不喜歡!」
「那麼對你來講,不睡懶覺有什麼意義,對你有什麼好處呢?」
她回答:「不睡懶覺就代表我是一個勤快的人啊。」
我繼續追問:「你想通過勤快得到一些什麼呢?」
這一次,她思索了很久才回答說:「我想受人喜歡。」
受人喜歡,就是這位妻子內心的渴望。
我又問:「那麼,不睡懶覺是不是得到別人喜歡的唯一方法呢?」
她一下就笑了,大聲說:「不是!」
就這樣,她對「人不能睡懶覺」的堅持漸漸鬆動了。
當她允許自己睡懶覺後,自然也能允許先生睡懶覺了,夫妻倆的關係因此緩和了很多。其實,很多夫妻關係出問題,都是卡在一切必須按照某一方的期待和觀點來做,過于堅持了。如果我們可以多認識自己,和內在的渴望相連接,就能看到更多的選擇,伴侶也可以少一些壓力。
女人喜歡照鏡子,如果看見眉毛畫歪了,趕緊擦掉重畫。為自己負責任,就是在婚姻中「照鏡子」,一看見不喜歡的地方就問問自己:「這個不喜歡的發生,跟我過去的歷史有關嗎?跟我的內在有關嗎?我可不可以讓自己鬆動一下,多一些選擇?」
這不是為了配合、遷就、討好伴侶,一切都是我自己的選擇。同時,哪怕往前走一步,我們都要欣賞和感謝自己,真誠地愛自己。
02
被別人愛是錦上添花,被自己愛才是雪中送炭
如果自己不願意改變,只要求伴侶改變,就是把自己變成一個要飯的。區別只是有時我們用討好來要飯,有時用指責來要飯。
為自己負責,也意味著我們每做一個選擇,都要看清楚自己為此付出的代價。在婚姻中,如果過于堅持自己,不肯接納伴侶的不同,那麼要付出的代價可能就是頻繁吵架,兩個人都過得不開心。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女士去世後,學生在她的車庫裡找到她正在寫的一本書,書名叫《第三度誕生》。
薩提亞女士在序言裡寫道:當精子跟卵子結合的那一刻是第一度誕生,成為一個胎兒;在胎兒變成嬰兒出生的那一刻,是第二度誕生。第一度誕生和第二度誕生都不是我們意識上的選擇,第三度誕生,我們要有意識上的選擇。
第三度誕生並不是結束,而是實踐四大成長目標的新開始。四大成長目標是讓我們有更多的選擇,為自己負責任,更一致性和時時提升自我價值感。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有意識地選擇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方式,每個人都可以做自己,愛自己。當我們肯為自己負責時,每個人都有能力去找到火柴,點亮自己生命的蠟燭,那就能為自己的婚姻幸福負責任。
03
你願意為婚姻貢獻什麼?
在婚姻裡,不僅有「我」,還有「我們」,想要婚姻幸福,除了為「我」負責以外,還要為「我們」負責。
為我們負責,就是夫妻倆都探索一下原生家庭對自己和自己婚姻的影響,看看自己可以對婚姻貢獻什麼,為「我們」的情感帳戶存進去些什麼。
薩提亞女士曾說過:「人生有兩件大事,一件是餵飽我們的饑渴,一件是醫治我們的傷口。」在墜入愛河時,我們對愛的饑渴被餵飽了,又好像吃了止痛劑,什麼傷都沒了。兩個人都激情澎湃,拼命尋找相似之處。
約會時,我說喜歡喝湯,他說他也喜歡。結婚後,先生說想喝湯,我就用西紅柿炒蛋加水滾了湯給他喝。他對著湯皺眉頭,我問:「你不是要喝湯嗎?」先生說:「可這不是湯啊!」先生生活在香港,他從小喝慣了媽媽煲的老火湯;我從小在臺灣長大,常喝這種方便好做的雞蛋柿子湯,我倆理解的湯不是一個定義。所以,來自不同原生家庭的人,對一件事情的理解往往不同。
如果能在結婚之前了解彼此的原生家庭,就知道自己要進入一個怎樣的婚姻。結婚後,也可以帶著好奇去探索雙方家庭傳統形成背後的原因。比如,太太看見先生擺放拖鞋的方向與自己不同,好奇地問一句:「你把拖鞋朝著這個方向擺,有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和意義呢?」
先生可以詢問媽媽,聽她講講家庭故事;太太也可以問問自己的媽媽,拖鞋那麼擺的目的是什麼。借著這個機會,彼此更加了解伴侶的原生家庭文化,然後夫妻倆再溝通,一起創造屬於「我們」的新家庭文化。互相溝通,一起成長,這就是「永浴愛河」的基礎。
我曾經看過一個搞笑視頻,一個女孩走進店裡連吃了10大碗面,把旁邊的食客都嚇壞了。
過了一會兒,她的男朋友走進來,女孩對他幽幽地說:「唉,你吃吧,我今天沒什麼胃口。」在戀愛時,每個人都會裝,都想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現給對方看。結婚後會發現,你娶的「林黛玉」其實是一個吃貨;你嫁的原來不是亦舒筆下那個乾淨整潔的「家明」,而是一個邋遢的摳腳漢子。
婚姻是買一送十,你買了這個喜歡的一,後面跟著十個你不喜歡的東西。為「我們」負責,就是要學習接納這十個不喜歡,虛心地去接受磨鍊,看看自己從中可以學習到什麼。接納婚姻中的不喜歡,是我們對婚姻做出的一項重要貢獻。夫妻找我做諮詢,我首先要讓他們承諾:我願意對這個婚姻有貢獻。如果不肯對婚姻有貢獻,這樣的關係是很難挽救的。
另外,為我們負責還需要有一個虛心向學的心態,堅持學習和成長。但是需要提醒喜歡上課的女性,一定要先在工作坊中多體驗多練習,自己練得成熟一些,回家後才不會把伴侶當成小白鼠。同時要尊重先生,不要期待他與你同步成長,更不要用自己所學的新理念去教育先生。我們可以常常教育自己,如果剛好旁邊有個人可讓我們有「練習」所學的機會,那是我們的運氣。
我們不用為伴侶負責,但要學會尊重伴侶的選擇。比如,當太太堅持不讓先生睡懶覺時,需要思考這樣的問題:「我的堅持,有沒有尊重先生的選擇?我的堅持,是給我們的情感帳戶裡存入一些東西,還是取出一些東西?我的堅持,是為了什麼?」
注意,夫妻溝通時,儘量不要問「為什麼」,「為什麼」容易引起伴侶的防衛心理;而用「為了什麼」,能讓伴侶聯想到為了某件事或者某個人,從而思考自己要去的方向,這樣提問會讓伴侶感覺更輕鬆,思想更正向。
希望夫妻雙方都能負起責任、認識自我、接納彼此的不同,願意為婚姻作出貢獻,從而讓彼此都能在婚姻中獲得滋養,讓婚姻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