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晚晴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國藩,從一個被梁上君子嘲笑愚笨,到後來湘軍的創立者,曾國藩用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走上了高位。在曾國藩沉浮官場的幾十年裡面,也練就了他識人斷人之術。
曾國藩說:「人這一生,寧可不識字,絕不可不識人。」他對於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很有自己的判斷與思考,有著自己的一套判斷人的方法。曾國藩往往在處於一個人時,會觀察對方外貌舉止、細節動作,通過這些細節問題就可以知曉對方的人品如何,從而判斷這個人是否值得深交。通過曾國藩的識人之術,我們會發現:知人知面亦可知心。如果真正想要辨別一個人到底是君子還是小人,只需要記住這3點就夠了。
1、君子滿腹天理,故以順理為樂;小人滿腹人慾,故以得欲為樂
「君子樂理,小人樂欲。」作為一名君子,做事應該講道理,用智慧與哲理服人,這樣的人往往是一些道德修養很高的人。相反,那些小人,往往會有高出自己經濟範圍之內的欲望,沉迷於各種享受,無法克制自己內心的想法。
曾國藩的一句話說得好:「區別人才的高與下,宜看他的志向趣味。志趣低的安於世俗鄙陋的規矩,則日趨卑下」。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一個的志趣品味往往會體現出他的人品、修養等等。
君子總是喜歡博覽群書,這樣的話就能夠通曉事理,並且每日都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更不會讓自己去做一些損害他人利益的事,一言一行都符合天道和情理,並且還可以從中增長學識見聞、提高思想境界,從而獲得滿足和快樂,往往追求的是精神世界的高尚。
而小人則與大人不一樣,他們腦子裡總是各種吃喝玩樂的欲望,以物質享受為人生最大追求。因此,小人時常陷入低沉,因為他們不能滿足自己日益增長卻無力實現的物慾,發展到最後,往往會做出一些傷天害理的事。
2.君子重義,小人重利
小人總是期待別人能夠幫助自己,這樣自己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恩惠,往往把別人的幫助看作是理所當然的,重視利益。而君子則截然不同,他們是不願意輕易接受別人的幫助的,因為他們不想讓自己的事麻煩別人。一旦麻煩了別人,就滴水當湧泉相報。
由此可見,我們通過看一個人對待恩情的態度,也能夠看清他是君子還是小人。在小人的眼中,往往利益至上,甚至不講感情,用完可棄;而君子往往是將信譽和恩情看得很重,一份恩情可能會銘記一輩子。
3.天下無一成不變之君子,無一成不變之小人
世間萬物都有兩面性,人也不例外。曾國藩也悟到了這一點:「今日能知人,能曉事,則為君子;明日不知人,不曉事,則為小人。寅刻公正光明,則為君子;卯刻偏私晻曖,則為小人。」
天下之間,所謂「君子」與「小人」的身份並非一直不變,而是會因時因地因事變。即使是君子,也會有犯錯的時候。相反,即便是小人,也會有善良的時候。
由此可見,君子可能會徇私情,小人也會有大義,一念之間,身份可能就會發生改變。所以,我們不要僅僅憑藉一件事情就給人妄下定論。
以上3點就是曾國藩辨別君子與小人的識人術。如果你想要判斷一個人到底是君子還是小人,只需要看這三點就可以了!能知人,能曉事,曾國藩的識人之術充滿著辯證法思想,更加科學。如果你還想了解能夠關於曾國藩這個晚清名臣,深入學習他的識人之術,軍政謀略和從政學問,都可以來看看《曾國藩全書》,相信從書中我們一定能夠學習到更多的處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