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在深圳悄然興起

2020-12-21 人民網

原標題:自然教育在深圳悄然興起

  自然教育在深圳悄然興起,不少公益環保組織和機構投身於此,希望幫助更多的人重新找回生態智慧。

  

  伴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人們慢慢遠離了山川、溪流、花鳥蟲獸和原野,穴居在鋼筋水泥叢林中。即使置身於大自然,孩子們也對周圍的環境視若無睹,吸引他們的是時刻不離手的手機、iPad、遊戲機。

  這種人與自然的疏離,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對生態環境沒有概念,對自然缺乏尊重。比如,不再接觸自然的孩子,容易變得孤獨、焦躁、易怒。美國作家理察·洛夫在其暢銷書《林間最後的小孩》中稱這些症狀為「自然缺失症」。

  為了讓人們回歸自然,這兩年,自然教育在深圳悄然興起。以公益環保組織為主力的民間機構,在深圳率先開展了自然教育實驗。

  人與自然環境「疏離」

  「快看,地上是個什麼蟲子」。「啊,不要,好噁心」。

  「這裡有一堆土,我們把它和成泥巴吧」。「太髒了,會弄髒我的衣服的。」

  前段時間,從事多年自然教育的盛江華在深圳做了一場講座《蟲子對孩子們來說是什麼》,她說她在做自然教育時發現,孩子們在自然中經常表現出不適和恐懼。不少孩子看到蟲子會尖叫,甚至第一反應是踩死。不少孩子不喜歡粗糙的東西,不願意觸碰樹幹和泥土。

  有一個十歲孩子的母親王麗對此感同身受,她說在她小的時候沒什麼玩具,大家的樂趣就是爬樹、偷瓜、逮螞蚱,各種動植物都是自己的玩伴。現在的孩子被鋼筋混凝土包圍,生態環境遠不如前。再加上電子產品發達,孩子們恨不得一天到晚都抱著手機、iPad,沒有時間和機會融入自然。

  紅樹林基金會(簡稱MCF)公眾教育總監胡卉哲2005年開始接觸自然教育工作,在她看來,人與自然的割裂分兩種:一種是物理距離,人們遠離荒野環境,出門後就置身於商場、電影院等人工環境裡;另一種是心理上的缺失,即使身處自然環境中,被綠樹青草、啾啾鳥鳴所環繞,心思卻在別的地方,沒有享受環境。

  孩子需要在自然中玩耍

  理察·洛夫在《林間最後的小孩》裡說,孩子就像需要睡眠一樣,需要在自然中玩耍。孩子離大自然太遠,也太久。本來該在大自然裡與各種動植物嬉戲,現在卻被各種考試所取代,原本應該在田野裡盡情撒歡的時間,變成了上才藝、英文及奧數補習班。

  2014年,紅樹林基金會聯合全國四家機構開展《城市中的孩子與自然親密度》調研工作,並在全國自然教育論壇發布調研結果,數據顯示有16.33%的孩子有自然缺失的傾向。

  「沒有經過大自然薰陶的孩子,感覺和知覺都會受到影響。比如教語文的老師會發現,形容心情的詞語,有的孩子能說上百個,有的孩子只能說幾個,這種微妙的感覺,是通過孩子們在自然中接觸泥巴,感受不同的樹皮、葉子,觀察昆蟲的形態等形成的。」胡卉哲表示。

  在胡卉哲看來,在自然環境裡玩耍對於低齡孩子來說尤為重要。「孩子們喜歡玩iPad,是因為只要一觸碰到它,就立刻會給你反應,這是一種過強的刺激。而在自然中,是需要等待和守候的。孩子在捏土、扯樹葉的時候,能感受到土的質感,樹葉的觸感,在抓蟲子的時候,能感受到蟲子的各種形態。這是一個創造的過程,也是對肌肉協調能力的鍛鍊。無論是對孩子的審美、情感和智力成長都有很大的幫助。」

  讓王麗覺得更為可悲的是,長期處在城市環境裡的孩子,只能被動地接受一些知識。「比如最普通的豬、馬、牛、羊,我們小時候到處可見,可現在的孩子更多是通過影像、圖片才能看到。孩子們不知道水從哪裡來,沒見過果蔬在田地裡的樣子。遠離自然後,孩子們沒法感受跟大自然不同物種的生命連接,也體會不到大自然共生共榮的關係。」

  自然教育悄然興起

  這幾年來,自然教育在深圳悄然興起。不少公益環保組織和機構投身於自然教育中,希望通過這種特殊的教育方式彌合人跟自然之間存在的缺失,減緩自然缺失症,讓人能夠重新找回生態智慧。

  2014年,胡卉哲從北京來到深圳開展自然教育工作。「做自然教育,深圳比北京更有優勢,深圳處於亞熱帶,自然環境更豐富。深圳同時擁有山嶺、溪流、湖泊、森林、田野、海洋、島嶼,在生物多樣性上很有優勢,同時深圳被稱為公園之城,全市有900多家公園,對這裡的人們來說,並不缺乏自然環境,關鍵是如何融入進來。」

  去年12月28日,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正式開園,福田區人民政府正式將公園的管理權委託給紅樹林基金會,承擔園容物業管理、生態環境保護和自然科普教育等工作。這標誌著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成為國內第一個由政府投資建設,社會公益組織運營管理的城市生態公園。由此,MCF創立了由民間專業環保機構管理城市公園的模式。與此同時,紅樹林基金會與市城管局、市人居委等政府部門合作共建自然教育中心/自然學校,通過自然教育場域開展各類活動。截至今年,共有六家自然教育中心/自然學校由紅樹林基金會運營管理。

  「每個自然教育中心的環境不同,所以我們因地制宜地開展自然教育。比如,園博園種植著900餘種園林植物,非常適合開展植物主題的科普活動;紅樹林生態公園,主要圍繞紅樹林生態、溼地鳥類、昆蟲等系列主題,開展科普講解、觀鳥等活動。」胡卉哲說。

  通過自然教育推動環境保護

  自然教育也成為公益環保組織推動環境保護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們通過開展環保教育,帶領公眾走進自然,體驗自然之美,從而更讓多人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來。

  11月28日,「全國自然教育論壇」主題活動「自然嘉年華」在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舉辦。50家環保組織、自然教育機構通過嘉年華的形式,讓市民了解和參與自然教育。深圳市觀鳥協會每周都會組織一場公眾觀鳥活動,通過帶領大家觀鳥,讓大家識別並熱愛鳥類,推廣鳥類保護;潛愛大鵬保育站開設「潛愛課堂」,通過向大家普及海洋知識,讓海洋環保的公眾教育深入人心;深圳市藍色海洋環境保護協會定期組織公眾參加海洋淨灘活動,並走進社區、學校、圖書館等場所開展海洋生態、環保公益教育……

  「紅樹林基金會主要使命是保護紅樹林及它代表的生態溼地。現在紅樹林面臨的最大的威脅是來自於人的威脅。但是我們發現很多市民還不了解紅樹林溼地,保護就更無從談起了。如果我們想讓大家都關注它,保護它,必須先讓市民去了解它,所以就需要用教育的手段來實現。」胡卉哲表示。(記者 盛佳婉 文/圖)

(責編:陳育柱、王星)

相關焦點

  • 「女學熱」悄然興起:是智慧課堂還是愚民教育?
    「教婦初來,教兒嬰孩」,最近全國多個城市興起了「女學熱」,「女學」班授課地點從北京、山東、河北一直綿延到陝西、廣東、海南……支持者認為,「女學」告訴女性提高自我修養、用心感受他人需求、運用智慧經營好家庭,有助於化解那些因過分強調「自我」而導致的家庭矛盾。反對者則認為,「女學」是愚民教育,早已過時,應當大力提倡女性的個性解放。
  • 土庫曼斯坦悄然興起"漢語熱"
    原標題:土庫曼斯坦悄然興起"漢語熱"   「你好!你是中國人嗎?」在土庫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大街上,記者經常能聽到這樣的問候。近年來,「漢語熱」已在當地悄然興起。  郭沙是記者認識的第一個曾在華留學的土庫曼斯坦人。這位武漢大學畢業的高才生,除土庫曼語和漢語外,還精通英語、俄語,現任土庫曼斯坦總統的首席翻譯。
  • 調查| 在重慶悄然興起的擊劍運動
    調查 | 在重慶悄然興起的擊劍運動 原標題:調查 | 在重慶悄然興起的擊劍運動上周末
  • 中國自然教育越來越本土化
    一場自然教育的盛會——中國自然教育大會、第六屆全國自然教育論壇在此舉行。        本次大會由中國林學會、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全國自然教育網絡、湖北省林業局共同主辦,這是第一次由政府部門和社會組織協力舉辦的全國性自然教育大會。在自然教育領域,政府與民間合作進入嶄新階段。        這也註定著此次大會的與眾不同。
  • 悄然興起的生前葬禮:更坦然地面對死亡,感受人生最後的溫情
    生的意義在於這個世界你曾經來過,看過人情冷暖;或笑看暖陽,或無眠黑夜,你有自己的回憶,有自己的感動和憤懣,有過笑容和淚水,有著至死不忘的人經歷感情就很難能可貴了;這是世間萬物所必經歷的過程,我們生活的世界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著死亡與新生的交替,所以面對死亡時,人們所做的不應該是懼怕,而應該是順從與坦然,出於這個點,一種新式的葬禮模式悄然興起,它就是本文所要介紹的生前葬禮。
  • 廣州悄然興起「牌位拜祭」 銀河園明年或正式推出
    原標題:廣州悄然興起「牌位拜祭」 銀河園明年或正式推出   在傳統中,往生者講究入土為安,不宜動土;生態葬後,骨灰格位寄存越來越多,每年清明,「讓先人曬曬太陽」的骨灰拜祭也愈發時興。然而,在搬移過程中,偶發的碰撞、遺失等現象,容易引發糾紛。
  • 悄然興起的撲克牌收藏
    來源:西安晚報  吳偉忠  近日,筆者在各大電商平臺的拍賣板塊上發現一種新的收藏項目正悄然興起,它就是撲克。
  • 新華僑報:日本企業圈悄然興起「移民經濟學」
    新華僑報:日本企業圈悄然興起「移民經濟學」 2016-04-12 16:15:18   中新網4月12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12日刊文稱,「安倍經濟學」顯頹勢,一項新的「移民經濟學」正在日本民間企業圈悄然興起。
  • 阿拉的聯合羅湖家委會和弘基教育助力深圳教育智能化升級
    5月28日,阿拉的(深圳)人工智慧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拉的)聯合羅湖家委聯合會和弘基國際教育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弘基教育)在深圳坪山精緻實驗學校舉辦了主題為"情系深圳教育-科技助學公益"的捐贈儀式。
  • 甘肅小劇場話劇悄然興起 《駟馬難追》蘭州上演
    話劇以幽默、嚴謹的風格反應了當今教育領域出現的「課上不講課下講、課上少講課後講」的問題,很難想像,這樣的一線教育現象,對於老百姓深惡痛覺的這種教育亂象,卻已成為一種社會共識,這種課堂教育與課外教育已成為當今社會的隱痛與無奈。  在談到《駟馬難追》創作初衷時,張子君導演有感而發:「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
  • 武漢戰「疫」記:「宅健身」與「雲賞景」悄然興起
    (抗擊新冠肺炎)武漢戰「疫」記:「宅健身」與「雲賞景」悄然興起中新社武漢3月5日電 題:武漢戰「疫」記:「宅健身」與「雲賞景」悄然興起中新社記者 梁婷三月是春暖花開時節「宅健身」與「雲賞景」悄然興起,讓宅家日常多了趣味與充實。「雲健身」煉身心鋪好瑜伽墊,找出啞鈴、彈力,「90後」女孩劉暢打開平板電腦上的健身直播視頻,跟著屏幕另一端的教練運動起來。往常下班後,劉暢都會在公司健身房「燃脂」,享受大汗淋漓的暢快感。
  • 廣西三座縣城悄然興起,國家重點扶持潛力巨大,是你家鄉嗎?
    廣西是沿海地區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區,如今國家重點扶持發展,有三座縣城悄然興起,潛力巨大,是你家鄉嗎?一、融安縣融安縣屬於柳州,位於廣西北部,擁有數量多,而且質量高的農產品,比如金桔,沙田柚,羅漢果等,其中以金桔最為聞名,風靡全國,被稱為「金桔之鄉」。
  • 福海縣「黑羊產業」悄然興起
    福海縣正依靠福海黑羊本身的優良品質,做大做強黑羊產業,福海黑羊產業正悄然興起。據悉,福海黑羊存欄數已達到5000隻。福海縣闊克阿尕什鄉齊巴爾窩依村牧民草原別肯·阿勝拜是黑額爾齊斯河家庭農場的負責人,從2015年開始培育福海黑羊。
  • 老廣告畫收藏熱悄然興起
    然而,記者近日走訪了杭州收藏品市場發現,昔日少有人問津的月份牌廣告畫收藏正悄然升溫,行情也在穩步上漲。 收藏行情看好 比起傳統藝術品市場,月份牌廣告畫收藏雖然起步時間短,但由於不斷有人意識到月份牌廣告畫的價值,加入到其收藏隊伍中來,凸顯出供與求的矛盾,從而使月份牌廣告畫市場行情不斷看漲。
  • 以休閒度假為核心屬性的特色小鎮旅遊悄然興起
    各地大規模布局特色小鎮,北京要打造42個特色小鎮,河北將建設100個特色小鎮……每逢節假日,以休閒度假為核心屬性的特色小鎮旅遊悄然興起。   驢媽媽旅遊網日前發布的《2017特色旅遊小鎮消費報告》顯示,今年該網平臺上預訂小鎮旅遊產品的遊客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倍,古色古香的建築、民俗特色的小店、當地地道的美食、燈火闌珊的酒吧是遊客選擇小鎮作為旅遊目的地的主要因素。
  • 「裝配式建築」泉州悄然興起 「童話」正變現實
    「裝配式建築」在泉州悄然興起,泉州市首個試點項目——泉州市圖書館已在建設中,明年所有縣區全部試點,全市新開工試點面積將達50萬平方米以上——隨著我市今年5個試點項目的穩步推進,以及市民自發地大膽嘗試,這種建築方式已在泉州悄然興起。
  • 英國悄然興起明朝熱
    今年,英國悄然興起一股中國明朝熱風,多個大型展覽競相傳頌著中國明朝那段輝煌的歷史。   今年4月,「中國製造:明代宣德青花扁瓶」展在英國格拉斯哥博物館、謝菲爾德博物館、布裡斯託博物館及城市美術館和威利斯博物館等英國四個地方博物館巡迴展出大英博物館館館藏明代瓷器精品——宣德青花勾蓮紋扁瓶。
  • 墾區「水稻旱作」悄然興起
    「水稻旱作」這一新的種植技術正在墾區悄然興起。 該項技術發明人、來自虎林的農業專家付吉新此時正在進行技術指導。他告訴記者:「現在應用的這種水稻旱直播技術,就是為了便於機械化大面積播種作業。」
  • 男士專屬理髮店悄然興起 商家有人歡喜有人愁
    可理髮、燙髮、剃鬚、修面,男士專屬理髮店在濟寧悄然興起顧客多為年輕人,人均消費約百元在女性美發「遍地開花」持續風靡的現狀之中,男士剪髮作為一種新生事物也正悄然發展,從普通理髮店25-30元的「快剪」到專做男士剪髮近百元的「精剪」。
  • 民國時期服裝時尚大眾化 時裝繪畫悄然興起
    民國時期服裝時尚大眾化 時裝繪畫悄然興起 第一次時裝表演中,幹夫人開宗明義地提出時裝表演的首要目的是寓美術教育於遊戲,其次則是表現服裝料作之如何可以充分利用,否則「世有華麗絕倫之綢緞,及製成服裝,不僅減損美觀,且予人以笑柄」(《申報》1926年12月14日《聯青社遊藝會預志:最出色之一種遊藝———時裝表演》)。這幹夫人確實有乃父唐紹儀的風範,一語點破。事實證明其所言不虛,稍後的時裝界,幾無不以「美術」相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