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網上一位家長給老師送錦旗的視頻火了,一說到錦旗,基本都是好人好事表示感謝的,但這位家長的這面錦旗卻有點諷刺的意味!大體意思是,什麼事都叫家長做,要老師有什麼用?看來這位家長因為孩子的問題沒少去學校。現實教學中,如果學生犯了錯,很多老師確實有叫家長的習慣,這是老師不負責任嗎?形成這種風氣的根源在哪兒?
老師是無辜的
作為一名八零後,自己上學的時候,如果違反了學校紀律,問題不是很大的話,班主任自己就可以解決:批評、罰站、罰寫、甚至揍你,那時候很少叫家長;那時候成績都擺在明面上,考完試就公布成績,也不藏著掖著,考差了家長知道了學生準挨批!因為學習在那時是第一位的。那時候的老師主要工作就是教學,學生考完試,老師批閱是常有的事。
1991年9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1991年9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50號公布,自1992年1月1日起實行。這部法律的公布,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的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這部法律的實施是社會的進步。
家長也是無辜的
記得自己上小學的時候,放學了回家做作業,遇到不會做的題目了,家長會說:「明天問問老師就是。」現在的老師好像反了,學校講不完,就布置一些作業,家長檢查籤字後讓學生帶回,學生帶回來以後,老師就直接講一講,也不去看看學生做得怎樣,現在的老師與以前的老師相比,批閱量絕對低了!確實有點偷懶了。「反正孩子是家長的,家長自己都不上心,老師操心啥?」教師的職業道德亟待提高。
家長哭訴也並不是沒有道理,家長跟老師一樣也有自己的工作,也有紀律要求,你說有些老師為了一點小事天天喊家長,確實有點說不過去;現在在小學階段,很多老師只布置作業,學生到底做的好壞就有家長批閱一下,家長忙碌了一天,再讓家長下班回家檢查孩子的作業,如果再遇上孩子不爭氣的,真得能氣死。
如何去解決家校之間的這種矛盾?
一、老師和家長都需要轉變觀念
作為老師來說,絕不能怕承擔責任而對學生的違紀行為、不認真學習的行為視而不見,當然也不是讓老師去體罰學生,而是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教育,要因材施教;對於一些老師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儘量不要麻煩家長。
作為學生的家長,也要適應時代的發展節奏,現在的孩子需要家校共同來管理,有些事肯定是老師實在沒辦法解決的,不得已才找家長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把孩子教育好。
現在每個班級都有一個班級群,這是家校溝通的一個「橋」,有時也傳達上級的一些任務,有些家長覺著壓力大、任務重,為了自己的孩子,就是需要承擔付出。
二、教育部門一定要按規則辦事
隨著越來越多的教師「佛」系,有可能導致幾個違紀學生讓一個班的學生學習都受到影響,教育部門也在制定一些對問題學生的懲罰措施,希望懲罰措施越具體越好。
前段時間有個老師因為學生沒有記住學習內容,罰寫5遍,卻遭到了家長的投訴,實際上大部分家長是好的,都是希望老師認真管孩子的。如果家長的投訴是無理要求,教育部門絕不能為了息事寧人而處理教師。
三、減少教學以外的事務
一般人對老師的理解就是一天就上2節課,還有寒暑假、周六日雙休,真幸福!但箇中滋味只有老師自己知道,現在各種事務進校園,時不時的有檢查,老師們真的是應接不暇,尤其班主任。減少教學以外的事務,也是老師們期盼的。只有這樣,才有更多的精力用在教學上。
@笨笨老師do教育
青少年在學校教育階段,家校配合非常重要,現在家校之間的矛盾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雙方應該加強彼此溝通了解,各種媒體也要加強宣傳,只有家校之間形成合力,孩子才能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健康快樂成長。
希望家長和老師都要考慮對方多一些!
感謝您的閱讀,再次感謝您的點讚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