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老人說:「家有三項,家族興旺」,啥意思?你家佔了幾個

2021-01-16 農言鄉事

文/農言鄉事

各位讀者和粉絲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說:「家有三項,家族興旺」,是啥?你家佔了幾個?】

俗話說:「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一個地方的民俗、文化相隔百裡就有一些差異,每個地區流傳下來的習俗和俗語也不盡相同。

在全國各地,流傳著很多耐人尋味的老話,尤其是在農村地區,被廣泛流傳的老話更多,而這些老話都是勞動人民口頭創作,也是古人智慧的的結晶,有些老話語句簡單卻道出了世態炎涼,人情冷暖,還有的老話和氣象有關,村民在生產的時候,都是靠老話來預測天氣的變化,所以,這些老話才會被人廣泛流傳。今天筆者就為大家分享一句關於「家庭」的俗語老話,那就是「家有三項,家族興旺」,具體說了啥?咱們接著往下看。

從字面來理解,的確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筆者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也很疑惑,後來聽長輩講解才知道其中的寓意,如果不細問,根本不懂。所謂「家有三項」,指的是「夫妻婆媳關係和睦、兄弟姐妹團結互助以及子女很孝順自己的父母」,這三項都是和家庭有關。

首先是「夫妻婆媳關係和睦」,如果夫妻婆媳關係不好,家庭的氣氛就會變得很緊張,有什麼事情也容易引發矛盾,如果脾氣不好的話,還容易做出極端行為,而夫妻、婆媳之間的關係不好,經常出現爭吵的話,對孩子的健康和成長是不利的,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生活,孩子會出現自卑的心理,甚至會覺得這個家沒有一點安全感,想逃離。

另外是「兄弟姐妹團結互助」,這種情況和家族興旺關係很大,假如:兄弟姐妹之間不來往,父母也會很傷心,逢年過節也不熱鬧,如果兄弟姐妹不團結,不互助,那麼會被外人欺負,有時候遇到緊急事情會很無助,但兄弟姐妹團結互助的話,家族會越來越強大,在生活或生意上也能互相照應,這樣一來,就不會被外族人欺負,父母也能有一個好的晚年。

最後是「子女很孝順父母」,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在我國,講孝道是每個國人必須做的事情,沒有父母的付出就沒有自己的輝煌,所以,父母在的時候要好好孝順,如果連父母都不孝順,家庭很難和諧,兄弟姐妹之間也會因此出現矛盾,家族也會因為自己的行為走向衰敗。

【以上就是筆者和大家分享的內容:「在農村,老人說:「家有3項,家族興旺」,是啥?你家佔了幾個」,有道理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圖/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關於家庭的俗語,農村老人說「家有3項,家族興旺」,啥意思?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說:「家有三項,家族興旺」,是啥?你家佔了幾個?】 今天筆者就為大家分享一句關於「家庭」的俗語老話,那就是「家有三項,家族興旺」,具體說了啥?咱們接著往下看。
  • 農村老人說:家有三樣,日子興旺,說的是什麼意思?有道理麼?
    這也就是農村老人常說的:「家有三樣,日子興旺」的說法來源。一、家庭和睦家庭是由每個人來組成的,這裡大的家庭包括祖孫幾代,兄弟妯娌,小的家庭包括一家三口,最重要的是家庭成員和睦,這裡所指的家庭成員和睦,包括兄弟和睦,妯娌和睦和夫妻和睦。農村有句老話是這樣說的,兄弟不齊心,手裡黃金要變泥。所以兄弟之間如果要是不和睦,家裡的日子是不會興旺的。
  • 農村老人說:「宅子有三喜,家中才人出」,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老人說:「宅子有三喜,家中才人出」,啥意思?對於農民朋友而言,家裡有喜事肯定最值得鬧騰的,而在農村裡,一直以來都流傳著「三喜」的說法。這所謂的三喜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只不過是依靠著俗語不斷地傳承,不僅傳遍了農村老人的耳畔,現在就連年輕人也有聽說。
  • 農村老人常說:「家有棕樹和油桐,子孫後代不受窮」,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老人常說:「家有棕樹和油桐,子孫後代不受窮」,啥意思?農村裡面,種植樹木可謂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誰家要是有個大院子,都會在上面種植一些比較茂盛的樹木,這樣能夠在夏天乘涼,很多時候還有美觀的效果。然後院子種植的都只是小規模的,人們喜歡的樹木,真正會進行大規模種植的,肯定都是那些能夠換取到高收益,具有非常高經濟價值的種類。今天小編想介紹一句農村的俗語給大家,而這句俗語就是跟樹木是有關係的。
  • 古人常說「家有三項,不敗也亡」,這三項指的是啥?說得有道理嗎
    (本篇為俗語之第035期)對於一個家庭來講,從古至今中國人心中都秉承著這麼一個宗旨,那便是「家和萬事興」。只有家庭和睦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才會興旺、發達。「家和萬事興」是每一位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憧憬。這不僅對夫妻小兩口是一種傷害,對於雙方老人和孩子來說,傷害也是很大的。家本是港灣,家庭中的成員就好似茫茫大海中漂泊的小舟,總是要停靠港灣避一避風雨的。可港灣一旦沒了,那麼這小舟豈不是要漂泊無依一輩子?還談何幸福、興旺呢!
  • 在農村,老人常說「家親三代,宗親萬代」,啥意思呢?
    在農村生活久了,離開農村生活,總會對農村有一種不舍的情懷,有對農村人淳樸善良的那份惜懷,也有對農村文化的那份珍重。而農村老話作為農村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常常以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吸引著我們。記得小時候在農村生活,平日裡最開心的事莫過於每天的閒暇時刻坐在村口的木墩上,旁聽村子的老者談笑風生,說著生活的各種趣事,而這其中就包含著不少有趣的農村老話。那時候小,不懂得這其中的意思,但是讀來總是朗朗上口,別有一番風味,而今已經長大,對小時候耳熟能詳的農村老話已經記得不多,但仍能依稀記得幾個,也終於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 老話「家有三項興旺,家有三癮敗落」,老祖宗的指的分別是哪三樣
    生活在農村的朋友都知道,在以前科技信息不發達,人們物質生活還比較匱乏的年代,農村老人們更喜歡用自己的智慧和語言,對一些自然現象以及人情世故做出自己的總結,這也就是咱們所說的俗語。比如農村人常說的這則俗語,「家有三項興旺,家有三癮敗落」何意?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家有三項興旺人活著是要有支柱,而對於大多數來說,這個支柱就是「盼望和期待」。
  • 農村老人常說:「搬一次家窮三年」,這話啥意思?搬家有啥講究?
    不得不說,我們每個人心裡對於家的觀念都佔據了很多位置。在結婚時,我們想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為此我們希望盼個好彩頭,請風水師看看風水。要是自己建房子,那程序更加複雜。等房子建好後,又會選個好日子住進去。房子住久了,主人就會對房子產生感情,如果要搬家的話,還是會有很多人抗拒的。
  • 在農村,老人說「老狗上房,家敗又亡」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多年前還農村生活時,村裡面流行著這樣一首順口溜「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說明在農村,狗是有多重要!對於我來說小黑的不止是看家護院的作用,還有著驅趕人的作用,一些借錢,尋仇的來家,狗便會狂叫,我便會裝著沒聽見,狗汪汪汪的一聲高過一聲,來人朝著家裡吆喝幾聲,自知聲音沒狗聲高便會悻悻離開。
  • 農村老人說的「吃絕戶」是啥意思?為什麼會發生吃絕戶的事情?
    農村老人說的「吃絕戶」是啥意思?舊社會真有這種事情發生嗎?文/農夫也瘋狂說起農村近幾年的變化,用翻天覆地來形容是一點不誇張。當然了,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新的問題,比如現在農村的年輕人多數在外地打工,而只有少數的老年人依然堅守在農村。而和老人聊天,總是能收穫不少,其中有些老人就常和年輕人分享一些過去的事情。你可聽過在以前有「吃絕戶」的事情發生?到底什麼是「吃絕戶」呢?(1)什麼是「吃絕戶」?真的存在「吃絕戶」這樣的事情嗎?
  • 俗語「家興旺出惡狗,家衰敗出逆子」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人在長期的生活以及勞作中,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出很多道理,這些道理大多都被編成順口好記的短句流傳下來,也就是在農村傳播程度最為廣泛的俗語。有的俗語只是過去迷信封建的說法,但更多的俗語即使現在看來也非常有道理,讓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俗語「家興旺出惡狗,家衰敗出逆子」啥意思?
  • 農村老人常說:「七不出門,八不歸家」,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長大的朋友,或多或少都聽村裡老人講過一些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人結合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看似簡短的一句話,卻蘊含這大道理。相信大家都聽說話這麼一句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家」,這句俗語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家中有三項,家破人也亡」,都是哪三項呢?老話在理嗎
    這個時期不但村裡人很多,農村大集上的人潮也是熙熙攘攘。商販出售各種各樣冬季的商品,村民也爭相搶購日常所需的物品,現在的大集跟農村的大街一樣的冷清,除了一些固定地方,每天都有一些老人會聚集在一起聊聊天、曬曬太陽之外,農村真的變得格外冷清。
  • 農村老人常說 「七不出門,八不歸」,到底是啥意思?
    原創文章,嚴禁轉載居住在大城市的人,一定很少了解農村人的生活,其實在農村生活的老年人,在日常的活動當中也是非常有趣的。他們對待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都非常有講究,一些風俗忌諱已經在他們的心目中形成了固有的行為準則。
  • 農村老人常說的「一家若作兩家出,家敗人散恐相離」,說的啥意思
    雖然現代社會中很多人都認為俗語已經不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了,沒有什麼實際的用處,但是我們始終要相信老祖宗留下的東西一定有它的道理在。就像這句農村老人常念叨的「一家若作兩家出,家敗人散恐相離」,這句俗語包含怎樣的意思呢?有道理嗎?從文字表面意思上看,這句話說的是,如果一家人住在一起都要各走各的門,那這個家庭遲早有一天會家財人散的現象。
  • 俗語「家有3項,不富也旺」,有哪三項?家庭興旺的徵兆
    所以啊,就有許多先輩總結了很多的關於家庭和睦的經驗,然後將這些經驗分享給我們,幫助我們的家庭更加的和諧美好,也就是我們說的"家有三項,不富也旺",這些話的意義是什麼?首先就是夫妻之間的和睦。我們也一定看過很多例子,都說一個家庭本來十分好,後來因為出現了一個不孝順的孩子,敗光了家產,還讓父母承擔這一切,毀了這個家,所以說孝順的子女是十分重要的。
  • 在農村,高齡老人說;「人窮不碰三」,說的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在農村,高齡老人說;「人窮不碰三」,說的是啥意思?有道理嗎?在村裡,這種情況筆者也有見過,前段時間和幾位長輩聊天的時候,也說到這個話題,村裡有一位高齡老人和大家交流的過程中,說了這麼一句話,那就是「人窮不碰三」,那麼問題來了,村裡這位高齡老人說這句話是啥意思呢?咱們今天就來探討一番。
  • 在農村,俗語「墳後有坑絕人丁,白虎垂頭少男愁」,啥意思?
    文/豬友巴巴在農村,俗語「墳後有坑絕人丁,白虎垂頭少男愁」,啥意思?近年來,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的變化也是有目共睹的!而在喪葬習俗中,經常聽到老人談論這句俗語,大家知道啥意思嗎?俗語「墳後有坑絕人丁,白虎垂頭少男愁」,從字面上可以看出是關於墳址的,在農村一般來說,墳地的選擇都是有講究的,有些是按照祖輩排行逐一進行埋葬,有些則沒有特殊的局限,是需要晚輩來尋找的!
  • 在農村,老人常說「小不過孝子,大不過新婚」啥意思,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常說「小不過孝子,大不過新婚」啥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有很多農村俗語,它們能一直流傳到現在,也是因為從俗語本身有著獨特的道理。這些俗語都是古人從生活中吸取的點點滴滴。在很多地區,村裡都有自己的方言,用村裡的方言講出來的農村俗語,更是另有一番風味。我們年輕人也經常聽到老人說一些俗語,有一些俗語只要說出來,我們就能記在心裡。
  • 在農村,老人說「老人招人嫌,死了欠三年」啥意思,為何這樣說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說「老人招人嫌,死了欠三年」啥意思,為何這樣說我們國家的歷史文化悠久,在農村有很多老話。這些老話代表著老祖宗的智慧,也能從中告訴我們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老話都是老祖宗根據自己身邊的日常,總結出來的親身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