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正史愛情故事

2020-12-15 亂彈天下

鳳兮鳳兮非無凰,山重水闊不可量。

梧桐結陰在朝陽,濯羽弱水鳴高翔。

——《司馬相如琴歌》

這是唐朝詩人張祜讚頌司馬相如和卓文君愛情故事的著名詩句。

「文章西漢雙司馬,經濟南陽一臥龍」。

這是晚清左宗棠對司馬相如和司馬遷文學成就的高度評價,後來的魯迅也非常贊同左宗棠此觀點。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指出「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

以上,是我們常人對司馬相如的畫像:著名的愛情故事、優秀的文學造詣(辭賦頂級大家)。

我們今天就按照正史記載來說說司馬相如的愛情故事。

司馬相如(影視劇照)

01對司馬相如與卓文君愛情故事的誹謗

前幾天,看到一則消息:「梨園世家子弟」李誠儒炮轟《甄嬛傳》。

「這些事你讓我這麼編,我根本編不了,所以我很佩服《甄嬛傳》的編劇和導演,他們能編成這樣,也挺了不起的。」

「我最怕的是那種,打著正劇而遊戲、戲說的戲,這就容易誤導後來的年輕人。」

李誠儒老師

名如其人,李誠儒老師是一位誠實的儒者,筆者非常贊成他對那些「標榜正史卻又戲說」的作品的批判,真的害人不淺,尤其是對年輕人。畢竟,當初劇宣時,知名編導鄭曉龍是用「歷史正劇」標榜該劇的,還因為覺得別的「後宮戲拍得太爛,拍得太小兒科」,「不想和他們夥同在一起」,所以最後去掉了《後宮甄嬛傳》的「後宮」二字。當年《還珠格格》也是萬人空巷,但是,人家說清楚了,那是「戲說」,不像一些人,既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

好,回頭說我們的司馬相如和卓文君。

讓筆者實在有點看不下去的是眼下一些作者(尤其像筆者這樣的自媒體撰稿人),為了追求流量,硬生生的要把一些正史記錄得清清楚楚的故事想方設法去戲說,甚至譁眾取寵「事不驚人死不休」。

司馬遷《史記》和班固《漢書》裡面記載得清清楚楚的司馬相如與卓文君讓人稱道的愛情故事,硬是被他們變為充滿心計、相互利用的「現代都市愛情故事」。

筆者對歷史有一定研究,又像李誠儒老師一樣是一位「誠實的儒者」(哈哈),故有了此文。

02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那一夜

司馬相如(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四川成都人,少時家境貧寒但酷愛讀書,也學過劍術,因愛慕藺相如,改名為司馬相如。

一生多病,因病屢次失去官職和仕途機會,語言表達能力上有障礙(司馬遷原文為「口吃」),年僅四十歲因病逝世於西安茂陵。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實在是太出名,如前文所敘,出於各種目的,當今「文壇」有不少新奇版本和附會之說,本文嚴格遵從《史記》和《漢書》記述。

漢景帝時,司馬相如花了點小錢,擔任了景帝武騎常侍,不時跟著隊伍伺候景帝打打獵什麼的,但是這不是他喜歡的工作,貌似漢景帝也不喜歡辭賦,他自己感覺雖離景帝很近,但是並沒有自己彰顯才華的機會。

一次,景帝的同胞弟弟、聲名顯赫的梁王劉武進京,隨行有大名鼎鼎的辭賦家鄒陽、枚乘等。司馬相如藉機與他們結識,倍感遇到了知音。之後不久,因病免官,於是就去了梁國,梁王劉武就安排他與枚乘等同住。在梁國期間,司馬相如完成了描述諸侯(主要是指梁王)狩獵時的名篇《子虛賦》(成語「子虛烏有」中「子虛」出處)。

沒多久,梁王病死,司馬相如回到家鄉成都。家裡實在太窮,無以安居。昔日好友、文學愛好者、鐵桿粉絲臨邛縣令(今邛崍)王吉邀請他去臨邛看看,實則想關照一下司馬相如的生活。王吉每天早晚都去拜會司馬相如,時間長了,司馬相如就稱病不見——覺得沒必要如此麻煩,這反而令王吉更加敬重他。「縣令家有貴客」的消息也因此不脛而走。

那時的臨邛,在蜀中算是比較富庶的地方,有錢人也比較多。最有錢的兩位卓王孫和程鄭聽說了縣令家有貴客,就相約做東一起聚聚。不想司馬相如不給面子,不去。無奈縣令王吉只好厚著臉皮親自相請。

「相如兄弟,我作為一方長官,必須得同當地富豪搞好關係呀——哪怕是面子上的友好也得維持呀!都知道你住在我家裡,我倆是好友,你這樣拒絕,還要不要我在縣城好好工作?更何況這是我縣首富卓王孫安排的家宴?」

「那好吧,我就勉強去吧。」

沒想到這一去,酒兒一喝、曲兒一聽,大家還搞得很開心——卓王孫可不是司馬相守想像中的「土老財」,不僅有些文化,還有點文藝細胞。當得知卓王孫就是當地著名才女卓文君父親時,司馬相如更是來了精神。

卓文君(影視劇照)

司馬相如那時在全國普通百姓群體中還不是太知名,但是在蜀中知名度甚高,尤其那段時間,他的風採、氣質、風度在邛崍更是廣為人知。得知司馬相如來家中做客,卓文君怎能錯過一睹偶像風採的機會?因此屢次打開窗戶偷窺——這一切,並沒有逃過司馬相如的眼睛。自然竊喜於心頭!

酒酣耳熱之際,縣令突然想表現一下才藝,彈了兩首曲。完後為了表示禮貌,對司馬相如說:

「相如兄,都知道你長於辭賦,琴藝也了得,你來整一曲助助興?」

如果沒有卓文君的原因,司馬相如未必肯來助這個興。

但是他欣然接受,來了一曲舉世聞名的《鳳求凰》。遂使酒宴氣氛達到明暗兩線的高潮:明裡,首富覺得太有面子了、縣令也覺得兄弟夥太給力了;暗裡,窗後的卓文君聽得芳心大悅、心猿意馬。司馬遷的記述是相如「以琴心挑之」。

卓文君通過「窺視」表達了愛慕,司馬相如通過琴音表達了情意,因此兩個「文化人」達成良好互動,就此私定終身。真還是「最怕流氓有文化」——不知道二人算不算是「情感流氓」,哈哈。

不過,作為大家閨秀,卓文君還是有所顧慮,克制了自己的情慾。沒想到司馬相如卻及時的燒了一把猛火:當晚就用重金(應該是王吉給的錢吧)買通卓文君侍女,讓侍女向卓文君傳遞了自己「深切的愛慕」和對「組建家庭的熱切渴望」,並強烈要求當晚就私奔以結秦晉。對愛情和司馬相如充滿渴望的卓文君哪裡經得起如此「瘋狂」「浪漫」的「勾引」,二人當晚就一口氣「奔」回了成都。

到成都,卓文君一看,立馬傻眼,「家徒四壁立」(《史記》),司馬相如家裡窮得就剩下四面牆!(成語「家徒四壁」來處)

卓王孫覺得被女兒丟盡了臉。放出話來:

「畢竟你還是我的女兒,我雖不要你的命,但是也休想從我這裡得到一文錢!」

愛情有了,油鹽柴米怎麼辦?卓文君出了一個主意:

「省城不屬於你我,同我去邛崍吧,找我的堂兄表妹們借點錢,我們足也可以維持生計。」

二人於是離開成都,到了邛崍,借到了錢,開起了夫妻店——酒坊。卓文君掌管兩個核心崗位:為顧客打酒的銷售崗和收銀臺!司馬相如則挽起了袖子當起了夥計。

卓王孫一看,這下丟臉居然丟到家門口了,從此也過起了良家千金的生活: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富豪朋友和親戚中還是有非常明白事理的人,就勸卓王孫說:

「你呀,其實也就一個兒子兩個女兒,孩子少、錢多,這是何必嘛?!況且人家司馬相如也是聞人,只是暫時沒有去當官,將來發達是必然的,女兒也算是有了一個好的歸宿。」

卓王孫也無可奈何,借著梯子就下了樓。立馬派去100名工人、送去百萬現金,隨後又送去豐厚的嫁妝。夫婦二人隨即離開邛崍,回到成都,買了別墅和莊園,過起了富人生活。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影視劇照)

03司馬相如完全可以成為富豪

一些人對這段愛情故事的「編劇」的落腳點不外乎就是司馬相如窮得叮噹響,連生活都要人救濟,但是,只要司馬相如願意,他認識卓文君時是完全可以「很有錢」的。

其一,那時,司馬相如已經因為一《子虛賦》聞名全國士族圈。漢武帝對此賦更是愛不釋手,甚至讀到此文時由不得感嘆「可惜未能與此人生在同時」。(當然,事實上是在同一時期的,後武帝將司馬相如召入京城為官。)

也就是說,那時的司馬相如只要願意低頭事權貴,不愁沒錢花。

其二,如果司馬相如願意賣文,那根本不愁稿約和稿費。

在盛唐時期,知名文人在自己的文章中「硬植入」一些「廣告」以賺取高額「廣告費」是常有的事,比如李白《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汪倫是誰?真是李白好友?不過就是一位硬擠入李白「朋友圈」的成功商人而已。李白不僅僅給了他「頭版頭條」的「廣告位」(標題「贈汪倫」),而且文末還著重點一句「不及汪倫送我情」。一首毫無藝術水準的詩詞,但是因為出自李白之手,竟然也讓汪倫「名垂千古」了。我們不知道這首詩為汪倫帶去了多少商業利益,但是可以肯定汪倫向李白支付了大筆廣告費。

在唐朝,這種情形很多,但凡遇到「贈XX」「寄XX」等的詩文就要小心了。

我就不信在唐朝那麼盛行的事情在漢朝就沒有一點影子。況且,從卓文君父親等邛崍巨富想方設法想請司馬相如喝頓酒,就可以知道名人的價值。

其三,正史記載被漢武帝廢掉皇后、打入長門冷宮的陳阿嬌(漢武帝小時決心「金屋藏嬌」那位表妹)為了引起漢武帝對自己的注意也曾花千金請司馬相如作了《長門賦》。司馬相如的賦是相當值錢的!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樓,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宋·辛棄疾《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下闕)

其四,因愛慕藺相如,司馬相如自己給自己改了「司馬相如」這個名字。藺相如是何等人?這裡筆者就不去費筆墨了。總之,筆者就不信一個對「高潔的人品」如此仰慕的人會是一個「人渣」。

司馬相如一生不貪戀金錢和美色,家徒四壁就敢撩妹富家女私奔完全源於對自身才華的自信和自負,他從骨子裡面都是一個清高的人。從司馬遷《史記》尤其班固《漢書》中對司馬相如的描述來看,他們也是如此認為的。(完)

相關焦點

  • 呈現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正史愛情故事
    ——《司馬相如琴歌》 這是唐朝詩人張祜讚頌司馬相如和卓文君愛情故事的著名詩句。 「文章西漢雙司馬,經濟南陽一臥龍」。 這是晚清左宗棠對司馬相如和司馬遷文學成就的高度評價,後來的魯迅也非常贊同左宗棠此觀點。
  • 【愛情故事】||鳳求凰——司馬相如與卓文君
    原來,卓文君聽說司馬相如來做客,早就想見識一下這位大才子。她本來就喜愛音樂,聽到琴聲,就偷偷地躲在帘子後面看。卓文君深懂琴理,聽出了琴聲中的意思。而宴席上的賓客,當然聽不出個所以然來,只是為了恭維司馬相如,一味地拍手叫好。司馬相如回去以後,就用錢買通了卓文君的僕人,通過僕人送給卓文君一封求愛信。卓文君接到求愛信激動不已,但她知道父親不會同意這門親事。
  • 風流千古: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鳳求凰」的經典愛情故事,風流千古。究竟是怎麼回事兒,應該怎麼解讀,之後還有沒有故事(包括推測、演繹、杜撰、改篡、戲說和「八卦」),為什麼歷代評價的分歧那麼大?
  •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流傳千古的愛情故事
    司馬相如是漢賦的奠基人,讓同時代的其他文人墨客望塵莫及,成為獨一無二的「賦聖」。一曲鳳求凰,讓司馬相如成功贏得美人心,從而成就跟卓文君的一段琴音許情的愛情佳話。這世上有許多人,雖然遠隔萬水千山,卻依然能夠心意相通。正如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司馬相如因為一曲琴音而對卓文君念念不忘,卻不知早在這深閨之中,卓文君因為司馬相如的才華而對她欽慕有加。
  • 原來美好的愛情故事都是假的,卓文君嫁給司馬相如不久後,司馬相如...
    說到《白頭吟》,著名的詩句「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可謂是流傳至今,作者是西漢時期大名鼎鼎的才女卓文君。她和漢代著名的文人司馬相如之間的愛情到如今還是人們口中津津樂道的佳話,多少女子都希望覓得自己那位可以白頭到老的如意郎君。可實際上,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愛情故事並沒有流傳下來的那麼美好。
  •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完整版)|音頻公開課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之間的愛情故事是見於正史——《史記》當中的,故事中「相如琴挑文君」、「文君夜奔相如」的橋段,更是成為千古佳話,是中國古代愛情故事中的典範。由此引出的《鳳求凰》一文,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善男信女。今天課程的上集,我就將為您還原當時司馬相如和卓文君之間故事的來龍去脈,同時對這個故事中的一些疑點跟您進行探討並朗讀《鳳求凰》。
  • 歷史上著名的才子佳人: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浪漫愛情故事
    歷史上著名的才子佳人: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浪漫愛情故事在中國古代介紹語中,犬子是形容兒子的,是謙虛的說法。這種說法的來源是因為司馬相如的小名就叫犬子,一般的貴族都會取一個下賤的名字衝喜。司馬相如的犬子也紛紛被人模仿,大家都用犬子謙稱兒子。
  •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並不是佳偶天成,而是事在人為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是司馬遷少有的記述一個文人的傳記,此篇講述了司馬相如遊梁國,娶文君,通西南夷等幾件事,與他有關的文和賦都全文收錄,文字之多遠超司馬遷自己的記述。而大多人關注的都是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
  • 【四川】鳳求凰——尋訪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遺蹟
    西漢才女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相戀的故事,傳頌千年,吟唱不絕。為了感受這段愛情發生的場景,體會千年前的情思,入蜀訪舊是最浪漫的選擇。先說說這段愛情吧。西漢才子司馬相如年輕時不得志,辭官後在成都老家巧遇當地富豪卓王孫之女卓文君,相如以一曲《鳳求凰》撥動文君芳心,因仰慕相如才華,文君連夜與相如私奔。
  •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是浪漫的愛情,還是婚姻的騙局?
    卓文君聽懂了其中含義。等到宴會結束了,她便趁著深夜逃出家門,與司馬相如私奔到了成都。二、別有用心的渣男(1)裝慘騙丈人接濟卓文君不顧家裡人反對,一心與司馬相如私奔到成都,等到成都以後,才發現他家裡已家徒四壁,但她依然深愛著他,哪怕父親卓王孫為此差點與她斷絕父女關係;反觀司馬相如,他從一開始便是別有用心的,以為憑一曲《鳳求凰》和卓文君在一起後
  • 古人愛情:司馬相如並沒有那麼愛卓文君
    從古至今,人們都喜歡美好的事物,愛情也是如此,喜歡它的從一而終,喜歡它的至真至純。而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愛情也被很多人豔羨,流傳至今。 感動於他們之間的愛戀,傾慕於他們的「執子之手,白頭偕老」,卻不知「情深不壽」,愛情的濃度終究是短暫的,怎麼抵得過時間的長度呢?況且司馬相如並沒有多愛卓文君。
  • 「吃軟飯」的司馬相如與真性情卓文君的愛情真相
    浩浩蕩蕩去了卓王孫家。司馬相如一進他家,眾人差點昏死過去。史記裡說司馬相如實在太帥了,讓眾人無法忍受。後來經過適應,各位老總也適應了。宴會開始。琴挑文君卓王孫見司馬相如會彈琴,於是送了他一把琴。他便開始了自己的表演。而卓王孫家有個剛守寡的女兒卓文君。
  •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是一個浪漫的愛情還是一場騙財騙色的騙局?
    漢朝時期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被人津津樂道,有人認為這是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而我認為這是一場披著愛情外衣的騙局。司馬相如因作{子虛賦}而名聲大振,卓文君早就對司馬相如傾慕不已,藏在屏風後面偷看,在宴會上,司馬相如的好友王吉邀請司馬相如彈琴,表演才藝,而司馬相如則藉此機會彈了一首{鳳求凰},來表達對卓文君的愛意。而且他們還買通卓文君身邊的侍女,將司馬相如對卓文君的傾慕之情傳遞給了卓文君。後來卓文君便從家中逃出來,與司馬相如私奔到成都。
  •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故事,從鳳求凰,到離心終老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故事,從鳳求凰,到離心終老司馬相如,長得好看,個子又高,皮膚還白,最主要的是,有才華,喜歡讀書,喜歡寫詩詞,自己會出一些書籍,為人自信,又很博學,最主要的是,而司馬相如,也是一個喜歡詩詞的人,書讀的多,喜歡音樂,精通古箏古琴。兩個人在一起,其實也很是般配呢!司馬相如有一個好朋友,叫王吉,這個人,可是在司馬相如與卓文君面前,十分有底氣的,他可是月老,沒有他,司馬相如與卓文君怎麼相遇的,司馬相如怎麼遇到今生摯愛的,王吉,有很重要作用。
  • 富二代卓文君和家徒四壁的司馬相如的愛情故事
    卓文君是一位西漢時期的才女,她的丈夫司馬相如是漢賦四大家之一,具有極高的文學天賦。他們自由戀愛的故事被人津津樂道,流傳甚廣。但兩人家境過於懸殊,加之民間流傳司馬相如曾想拋棄髮妻,這段特殊的戀情就值得我們好好審視一番了。
  •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史記》中有一個截然相反的版本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流傳千年,才子佳人,經過後世不斷地添枝加葉,更是成為了偉大愛情的代言人。尤其是在今天,什麼私奔界的鼻祖,什麼為了愛情去賣酒等等,令很多年輕男女嚮往之。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應該說,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確像詩中所寫,「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相伴到老。但司馬相如追求卓文君的過程並不光明磊落,甚至是靠欺騙的方式,並且通過賣酒伎倆,逼迫嶽父卓王孫贈與其大量財產。
  • 一曲鳳求凰,成全了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古風故事古難全
    司馬相如作為一代文人,在歷史上的地位非常,司馬遷單獨為司馬相如作傳,足見其對司馬相如的重視和肯定。可是司馬相如能夠在民間得到肯定卻是因為一段姻緣,一曲鳳求凰,成全了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古風,故事,古難全!
  • 菜蔬故事:蒜苔炒木耳,讓人想起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私奔愛情
    蒜苔炒木耳 讓人想起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私奔愛情 周忠應 如果把蒜苔比成司馬相如,那麼木耳就是卓文君了,他們的愛情一直生動與飄香在歷史的盛宴中,成為一道可口的精神佳餚。 建元六年武帝派司馬相如出使巴蜀,與之有交情的縣令王吉請他一起到當地富豪卓王孫家赴宴。赴宴的眾客人被司馬相如的堂堂儀表和瀟灑的風度所吸引,正當酒酣耳熟的時候,王吉請司馬相如彈一曲助興。司馬推辭不過,即興彈了一曲《鳳求凰》。
  • 你我情份只差一個「億」:再讀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分手詩
    關於司馬相如與卓文君才子佳人的故事,正史野史均有記載。司馬相如是西漢時期著名的大文學家。大部分關於司馬相如的傳記都有美化司馬相如戀曲之意。但是王立群老師曾在百家講壇中認為司馬相如設計與卓文君私奔有騙財之意。所以他覺得既然司馬的人品有問題,因此,司馬相如有機會被漢武帝召入京城做官時,發生男人有錢就變壞的情節則是必然之事無疑。正因司馬之情變,才有了這首流傳已久的分手數字詩的出現。司馬是文人,不好意思說,「我變心了,咱們分手吧!」
  • 「私奔」典範——司馬相如與卓文君
    這是西漢大才子追求卓文君的《鳳求凰》,而此作贈送的對象也是當時著名的才女卓文君。司馬相如顯然算是其中的代表,不過身為才子,自然是有混的好的朋友幫他渡過難關的,臨邛令王吉出現了。在司馬相如如多數文人一樣的矯情後,還是被王吉拉去府上。剛好王吉的另一位好友卓王孫帶著女兒文君也去了,於是這對才男才女相遇了。 話說卓文君也是個坎坷的人,在年少時就是遠近聞名的才女,父親是當地有名的富人,家財萬貫啊。偏偏自己還有一副迷死人的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