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本質是陪伴,意義是生命中的自我修行

2020-12-11 閒雲逸說

對婚姻的理解,一百個人有一百種看法。每個人的經歷不同,對於婚姻的理解也不同。有人渴望婚姻,因為婚姻是愛情的歸宿,結了婚以後,內心從此不再孤單,有了一個停靠的港灣。也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結了婚以後,過不了夫妻之間的磨合期,這種婚姻就如同枷鎖一樣鎖在彼此的身上。

李子勳老師在《婚姻真相》一書中,結合現實中婚姻的百態,從心理學的角度去闡述婚姻的真相。知道了婚姻的真相以後,大家在生活中,才能規避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從而更合理地去經營自己的幸福婚姻。

1、結婚的目的是什麼?

曾經有人說過: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都是在耍流氓。這句話只是一個玩笑,但是它透漏出了一個信息:那就是目的。

有的人結婚目的就是為了想要一個溫暖的家,讓內心不再漂泊,有一個能夠停靠的港灣。也有的人結婚,是想讓自己的身份有一個合法的名分。戀愛是沒有安全感的,而結婚領證以後,是受法律法律保護的,內心能夠過得踏實點。

不管結婚的人內心抱著何種目的,兩人一旦走進了婚姻的殿堂,那接踵而來的問題,便是該如何運營自己的婚姻?

運營得好,夫妻關係和諧,這婚姻就是愛情最美好的歸宿。運營的不好,夫妻生活不和諧,那婚姻自然成了愛情的墳墓

2、「不婚主義」的產生

「不婚主義」這個詞也是最近幾年才映入我們的眼帘,在我們的身邊也不乏有很多的「不婚主義者」。有的人不結婚,是想享受戀愛的過程,不想用婚姻束縛住自己的自由,這是這些人對婚姻的一種態度。

還有一部分是內心裡想結婚,而現實裡卻不敢結婚。這些人在內心裡或多或少都存在感情的傷痕,傷痕未癒合,壓根不敢重新開始,擔心自己再次的受到傷害。久而久之,這些人也成了大家眼中的「不婚主義者」。

做一個「不婚主義者」,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每個人都會經歷生命過程中的生、老、病、死這個過程。如果你是一個「不婚主義者」,那麼在未來等你老的時候,你要面對的將是那無限的孤獨。人生就是一個天平,你享受年輕時候的自由,那麼你就要忍耐老年以後的孤獨。

3、影響幸福婚姻的因素

很多人在婚前的時候感情很好,婚後以後就突然不幸福了。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80%的夫妻矛盾,皆因生活中的小細節引起的。結婚以後兩個人之間不光只有愛情,還有共同的生活。由於各自的生活習慣和性格都存在差異,如果兩個人在生活中不能互補的話,這日子過的肯定坎坎坷坷。

婚後的夫妻生活,就如同一個天平。如果不能讓這個天平保持平衡,那必然會消磨你們之間的感情。當你們的感情被這些瑣事消耗殆盡之後,你們離離婚的距離也就不遠了。

我剛結婚那會,跟我媳婦經常因為刷碗的事情吵架。我那個時候有個習慣,吃完飯喜歡休息一會,然後再刷碗。而我媳婦的習慣是,吃完飯,你先把碗刷了,再去休息。

在我的眼裡,我會認為碗早晚都是我刷,休息一會再刷也不影響啥。而我媳婦就是不妥協,你必須立刻馬上刷了。然後我倆為了這事吵了一年多,最後差點離婚。

這類看似不起眼的雞毛蒜皮小事,時間久了,它就會成為影響你們夫妻感情的大事情。李子勳老師在《婚姻真相》一書中,站在心理學的角度,給我們做了很詳細的分析。大家不妨可以好好的看看這本書。

04:婚姻本質是陪伴,意義是生命的修行

在電視劇裡,我們經常聽到這麼一句話「你對我不離不棄,我必定會對你生死相依」。這句話理解的通俗一點,說的也就是一種陪伴。「陪伴」二字即是婚姻的本質,也是我們內心最渴望得到的兩個字。

「陪伴」這個詞是相互的,它不是獨立的。有了不離不棄,才能有後面的生死相依,這是一個平衡關係。如果你不能清醒地認識這一點,你很難做到能夠包容對方,做不到包容對方,夫妻之間的這個平衡關係也就處在失衡的狀態。

當夫妻兩關係處在失衡狀態時,各種矛盾都會湧出來,久而久之,這場婚姻也就變成了彼此身上的枷鎖。

相反如果夫妻雙方都能互相包容對方,為了彼此,而改掉自己身上的各種壞毛病。這對個人來說也是一種修行。

綜上:一段美好幸福的婚姻,一定是夫妻雙方共同努力的付出的結果。李立勳老師在《婚姻真相》中,做了很好的詮釋,大家不妨可以認真地讀一讀。

相關焦點

  • 《婚姻的真相》:婚姻根本不是制度,只是陪伴,冷靜期意義不大!
    著名的心理學家李子勳老師,用一句話簡單的概括了婚姻的本質是"婚姻是一場陪伴"。從這裡看,婚姻原本就不是制度,認清了這個真相,把婚姻經營好不難。作者指出,很多人之所以找不到靈魂的伴侶,或者說婚姻失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沒有理解婚姻的本質。
  • 婚姻是兩個人在一條路上的自我修行
    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也有人說,婚姻就像圍城,外邊的人想進去,裡邊的人想出來。但事實是絕大多數人,最終都會走進婚姻的殿堂。據說世界上最幸福的婚姻,也有200次想離婚的念頭和50次想要掐死對方的衝動。那麼一般人的婚姻呢?可想而知。
  • 《在雲端》生活的本質永遠都會是愛與陪伴
    在美國經濟低迷失業率空前時,他的清除背包理論和人們的毫無方向、非常灰心以至於發現婚姻家庭孩子都沒有意義,構成了硬幣的一面,而另一面是重建、選擇、自我發現。一個老男人與兩個女人之間的愛情觀與職業觀的交鋒與對撞,一路輕飄在雲端的詼諧幽默,略微傷感的結局落入凡塵。
  • 婚姻的本質是安全、陪伴和親情
    越來越多的男人無視婚姻而在外泡妞。婚姻對於他們來說,根本沒有約束作用。也有越來越多的女孩不在乎做小三,她們會覺得愛一個人不需要婚姻,自己可以沒名分的跟著男人一輩子。然而,時間會給這些人一記重重的耳光,因為婚姻的本質是安全、陪伴和親情。
  •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薩特:存在先於本質,生命全無意義
    法國文學家薩特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存在先於本質,生命全無意義。 這句話應該怎麼去理解呢?人的存在是「存在先於本質」而物的存在是「本質先於存在」。 存在的意思大致可以理解為客觀的存在。
  • 婚姻的本質,其實是場「交易」
    ——塞林格 《破碎故事之心》比脫單更難的是結婚,比結婚更難的是維持婚姻,比維持婚姻更難的是保有自我,比保有自我更難的是脫單。。。這,似乎陷入了一串死循環。本篇旨在探索一下婚姻的本質,既然能夠看清自己,同樣婚姻也看清楚,也許就沒有那麼多困擾了。
  • 《婚姻的真相》:婚姻其實是一個人的婚姻
    過來人經常會教育我們好的婚姻需要「經營」,其實所謂的「經營」並不是像做生意那樣殺伐決斷,錙銖必較,而是要明白婚姻的本質,了解婚姻的真相,學會化解衝突。這樣的思路,就是李子勳老師創作《婚姻的真相》一書的初衷。
  • 《活出生命的意義》:生命,除了活著本身,還要活出意義
    《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作者維克多·弗蘭克爾。納粹時期,作為猶太人,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於集中營的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倖存。尼採曾說:「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但是,落到每個人、每個階段上,又是不一樣的。或許是金錢、權力、名譽;或許是幸福、快樂;抑或是實現理想、婚姻美滿,等等。
  • 孤獨,是一場自我的修行
    文:愛情搖籃用最簡單的文字,給你溫暖,給你陪伴,引你成長,助你堅強。一提到孤獨,很多人的腦海裡,會浮現出一幅悽涼而落寞的畫面。在安靜中,你能學會思考,會靜靜品位人生,能放飛靈魂,放飛自我,亦能真正地和自己心靈對話,認真地剖析自己,沉澱自己。孤獨,看似不食人間煙火,其實是一種自我的修行。
  • 尼採:意志是生命的本質
    人生存在許多的不確定性和偶然性,並非完全按照自我的意志來發展,而且人類是個群體,每個人都是群體中的一份子,人與人之間的命運是相互關聯的,人類的發展也是交互的,利益是互通的,即使想要掌握命運,也需要依靠群體的力量,否則也是孤掌難鳴。
  • 「禪修」二字的本質是什麼?真知道的話,就可以修行了
    佛像因此,佛教所謂的修行,其本質就是「禪修」。那麼,佛教之中,所說的「禪修」二字的本質是什麼?作為一位有志學佛的人,真知道的話,就可以修行了。所謂的「禪」,即禪那,最初來源於古印度,是古印度修行之人的專用語,漢譯過來有靜慮之意,也就是靜慮、正審思慮,當然也有參悟的意思。
  • 婚姻「過又過不好、離又離不了」的時候,其實是一種修行
    殊不知,你的妻子,也是別人眼裡的「妻子」,別人也覺得很好,興許,還有人暗中追求。婚姻是一場修行,誰都要好好「念經」。有空的時候,念一念曾經戀愛時候的幸福,回憶一下曾經的好。也許,那時候的兩個人,一見鍾情,後來,為了家庭,都付出了很多。一起共患難,雖然苦一點,但後來,都好過了。有空的時候,念一念孩子長大以後的幸福。
  • 婚姻是成年人的修行道場,捨棄孩子和配偶的光鮮,我不羨慕
    作為妻子的尋找,有優越的家世,傲人的學歷,她所謂的幸福,不止是有錢花,而是實現自我價值,否則一切都沒有意義,她無法與自己和解,只能自我損耗和傷害。金屋藏嬌,看似尊貴,實則為牢籠。若沒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是很難與這如深淵般的空洞對抗的,她會抑鬱,會瘋掉,甚至死掉。
  • 《消失的愛人》影評:婚姻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以下觀點可能冒犯部分有愛心已婚人士,請持磚繞行)可能和我們設想的不同:從社會學意義而言,政府和婚姻都是伴隨社會發展後天發明的產物,是一種補足語,亞當夏娃那時候是沒有這玩意兒的,對,女媧那時候也沒有,無論你選擇相信哪種宗教,婚姻的概念都不是與生俱來的,不像日月星辰山河大地。
  • 生命的意義-內心的鏡子
    它規範社會法則是集體的行為準則,它指引著人們生活中的軌跡和行為。我們的倫理學來源於孔子,他在論語中所規範的社會基本原則,其中公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推導的定理: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又由種種行為規範的推導就形成各種定理法則:人與人之間的處事行為準則。最終形成社會上共同遵守的禮儀規範。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各種不同的事件均由此來推導證明,得出的準確結論。
  • 愛情和婚姻的本質是什麼?
    愛情是愛情,婚姻是婚姻。就其本質來說,婚姻是男女兩性對抗生老病死的互助組織。成年人的穩定長期關係,是結成利益共同體,互相滿足需求,摻雜著紛繁的利益和複雜的感情。有精神共鳴感、可信賴、安全感、歸屬感、陪伴、接納、撫慰、互助、肌膚相親、肉體歡愉、內心滿足感。當然還有共同撫育下一代的利益捆綁。很多人對於婚姻的想法都可能趨於一致。那就是找個合適的人共度一生。可問題是,每個人認為的「」合適「」標準卻很不一樣。嘴上和行動上的標準也不一樣。
  • 生命的意義
    當我們沉迷於思想的陷井時,我們無法覺知生命的真相,不自覺地成為了情緒和欲望的奴隸,不斷遭遇內心的糾結和迷茫,更無從解開命運繩索的束縛。02 生命的意義只能是解脫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千百年來人們給出了無數的回答。
  • 婚姻是一場艱難的修行,有人頓悟,有人迷茫
    所以出現問題的機率也就變大了,導致婚姻中的夫妻手足無措,措手不及,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婚姻生活的種種和現實的磨練。最終可能導致離婚,然後再進行下一輪的婚姻,周而復始,最關鍵的問題沒有解決,就陷入了這樣的惡性循環。其實婚姻是一場艱難的修行,有人頓悟,有人迷茫。
  • 婚姻的本質是什麼,理想的愛情是:甜甜的,既滿足生理又滿足心理
    小李:婚姻的本質是承諾的兌現,是自我的約束,是人類繁衍的本能,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小王:經歷了一次婚姻,才深刻的體會到婚姻的本質是愛情,沒有愛情的婚姻要麼走不遠,要麼很累。小張:我覺得婚姻是一個排他性契約,期望是永久、不可撤銷的。
  • 女性在婚姻中要保持自我,跟婚姻有一毛錢關係嗎?
    女性的自我,跟婚姻有關係嗎?哪有什么女性保持自我呀,有沒有自我有沒有自由,跟結婚不結婚根本就沒有一毛錢的關係。男女從小到大被教育的思想思維邏輯,從本質上就不同,在邏輯思維上來講,根本就不是同一個物種。這才是本質上最大的不同,這也是造成男女思維差異的最大的根本原因:這一切都是因為被教育的不同。這才是造就了男女自我的不同。看下封建社會就知道了,封建社會的各種抄家滅門,各種戰爭,只要一方失敗,失敗一方的男性基本上都會被全部殺死(男幼童除外),女性都會被發賣做家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