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後平價」時代:海上風電成「最後一座山峰」?

2021-01-17 東方財富網

「經過30年的努力,中國的風電發展做到了從0到1的跨越。」在2020年初的中國風能新春茶話會上,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以下簡稱「風能專委會」)秘書長秦海巖曾如此總結風電行業所取得的成績。

根據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全國風電累計裝機2.23億千瓦,穩居全球第一。其中陸上風電累計裝機2.16億千瓦、海上風電累計裝機750萬千瓦。

實際上,中國不僅總裝機規模達全球第一,每年新增裝機量同樣領跑世界,2019年,中國以26.2GW的新增風電裝機位列全球首位,同時在陸、海的單一領域均保持裝機領先。

然而,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風電市場,這樣的成績並未達到最終目標。在國家碳中和目標已經確立的背景下,清潔、可再生能源——風電的進一步布局正當其時。

2020年9月,中央高層公開表示,中國力爭二氧化碳排放量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12月12日,中央高層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進一步宣布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到2030年,國內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對於風電,秦海巖曾多次強調其經濟性:「實際上,我們現在使用風電不僅僅是因為清潔,更因為它便宜。」此前,遠景能源高級副總裁田慶軍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海上風電的平價是中國風電攀登的最後一座山峰,一旦登頂成功,中國風電發展在技術上一馬平川、再無障礙。

陸上風電具備平價條件

根據《關於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對於陸上風電項目,如2018年底之前核准但2020年底前未完成併網,或2019~2020年核准但2021年底前仍未完成併網,國家不再補貼;2021年1月1日及以後新核准的項目,全面實現平價上網,國家不再補貼。

這就意味著,2021年,我國的陸上風電正式進入無補貼的平價時代。對此,市場大多對新能源「斷奶」之後的盈利能力存有疑慮,但實際上,我國的陸上風電已具備平價條件。

根據IRENA(國際可再生能源署)數據,2019年中國的平均陸上風電度電成本(LCOE)已經低至0.47美元/kWh,低於日本、法國、丹麥等國,過去10年,我國陸上風電度電成本下降了40%左右。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除了少部分地區因為自然條件不具備風電開發條件或其他經濟性考量外,從技術上來說,陸上風電實現平價並沒有什麼難度。」另一業內資深從業人員也表示:「從中東南地區到三北地區,明年基本上80%地區都會進入平價。」

近期,秦海巖撰文對河南某風電場進行測算:在當前的技術水平條件下,當地風電場單位千瓦造價約7500元,此時項目的度電電價可降至0.3元/千瓦時,低於河南省的標杆上網電價(0.3779元/千瓦時)。「考慮到河南省中等偏下的風能資源條件,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新建風電項目都可實現平價上網。」

田慶軍在第五屆全球海上風電大會上也表示,通過一系列技術及行業管理的創新,目前三北地區度電成本在0.2元/千瓦時左右,中東南部在0.3~0.35元/千瓦時左右,基本滿足開發商收益要求。

風能專委會委員李鵬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指出,對於可再生能源行業來說,平價時代的到來將徹底打開新能源行業的發展空間。過去由於可再生能源附加資金難以匹配新能源的發展速度,補貼拖欠造成的資金成本增加及現金流受限問題掣肘行業發展,「而平價時代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

著重效率提升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通過風機大型化、機組輕量化、後期運維智能化等方式,風電行業降本空間依然巨大。

金風科技產品與解決方案中心總經理助理王百方告訴記者,度電成本的下降主要依靠降低設備成本和提升發電效率兩種方式,但對於風電行業來說,提升發電量是更為直接、有效及長遠的降本路徑。「可能從短期看,發電量的提升與設備成本降低相比微不足道,但從20年的全生命周期來看,發電量提升的效果就非常顯著。」

「發電量提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塔筒的增高和葉輪的增大。因為更大的葉輪意味著更好的捕風能力,同時,葉片捕風效率及傳動系的效率也要不斷提升。」王百方表示。據了解,若風輪直徑增加到原來的2倍,同樣條件下風機的發電量將是原先的3倍左右。

在這樣的背景下,風電機組大型化趨勢明顯。根據風能專委會統計數據,截至2018年,2MW及以上機組在當年新增裝機中佔比從2009年的9%增長至96%,其中2018年,2MW機型在新增裝機容量中佔比50.6%,2~3MW(不含 3MW)機型佔比31.9%。

2019年,國內主流主機商大兆瓦機型出貨佔比繼續提升。從3MW以上機組出貨佔比來看,金風科技由2018年的0.92%增加至3.1%;運達股份由2018年的0%增加至2.03%;而明陽智能則從2018年的0.92%大幅提升至15.11%。

在海上風電領域,機型的容量競爭似乎更加激進。目前,東方電氣已經推出10MW機組,明陽智能也將其最大單機容量海上風機升至11MW。

龍源電力原總經理謝長軍曾向記者強調,5~6MW海上機組已基本成熟,但7MW及以上樣機仍須經過幾年的運行試驗才能確保其可靠性。

「最後一座山峰」

2019年,我國海上風電市場發展增速創新高,根據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數據,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2.4GW,同比增長44.71%,佔全球新增裝機比重近40%,穩居海上新增裝機全球第一。同時,隨著我國海上風電市場的高速發展,預計2020年我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量將趕超英國和德國,位居全球第一。

儘管如此,相比可實現平價的陸上風電,我國海上風電的降本工作仍然任重道遠。

記者了解到,《關於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和《關於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文件,已經確認了我國海上風電行業的退補時間點:2021年為海上風電搶裝的最後一年,2021年之後,海上風電的國補將退出。

但事實上,2021年之後,我國的海上風電距離平價尚有距離。謝長軍指出,我國海上風電要在近期實現平價上網並不現實,需要五年以內的過渡期。

據了解,相比陸上風電,我國的海上風電好比剛學步不久的「幼兒」,雖然步子大,但不算穩當。

「跟海上風電發展比較成熟的歐洲相比,我國在海風資源方面就存在差距,再加上複雜的海況因素影響,開發成本進一步升高,因此,中國的海上風電的平價不會一蹴而就,需要逐步實現。」田慶軍表示,「2021年以後,中央財政將取消海上風電補貼,地方政府是否補貼海上風電尚未明確。實事求是講,如果全部取消,短期內挑戰巨大。」

在這樣的背景下,行業呼籲相關部門儘快落實海上風電電價政策,允許地方補貼接替國家補貼,逐步實施補貼退坡機制。

伍德麥肯茲中國風電市場資深研究顧問李小楊表示,2021年後,地方補貼對於市場發展至關重要,根據伍德麥肯茲方面的預測,強有力的地方政策或將支持2020年~2029年新增容量提升133%。

「海上風電平價是中國風電發展的『珠穆朗瑪峰』,一旦登頂成功,中國風電發展在技術上一馬平川、再無障礙。」田慶軍如是表示。

(文章來源:貝果財經)

相關焦點

  • 海上風電退補危機下的城市突圍:鹽城有望最早實現海上風電平價
    後者是全球海上風電第一港,2019年風電吞吐規模為1.5GW。2019年射陽港風電裝備運出規模高達1.21GW,是遠景能源、上海電氣等中國領先的風電企業海上運輸主要進出通道。今年射陽港5萬噸風電專用碼頭建設投產後,或將超越埃斯比約港,躍居全球海上風電第一港。這只是鹽城海上風電產業迅猛發展的一個縮影。
  • 海上風電平價之路 從基礎優化開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在經過十年的迅猛發展後,中國風力發電即將進入調整期,截止2019年底,我國海上風電已招標未建設項目共計2132.5萬千瓦,預計至少800萬千瓦項目將結轉至2021年之後。
  • 風電發電量同比增9% 「平價上網」催生風電新時代
    2018年是中國「十三五」的倒數第二年,風電迎來了「平價上網」的時代,並且現在風電已經成為全球最便宜的發電電源,將和光伏一道改寫歷史。現在已經沒有其他的能源能與風電、光伏發電競爭,儘管後者比例很小,但是每年的新增規模在全球已經排在了首位。
  • 上海電氣金孝龍:面對平價時代的成本壓力,風電行業須因地制宜、因...
    金孝龍認為,在標杆電價時代,項目的可研收益率跟實際收益率之間具有較大餘量,這種思路或許不會對開發商產生太大影響。但是在平價時代,餘量消失了,如果不把帳算精細,不轉到注重全生命周期精細化度電成本的思路上來,很可能達不到收益率目標。
  • 能源研究所副主任陶冶:平價時代風電企業要思考怎麼幹
    日前,國家能源局發布了《2019年上半年風電併網運行情況》。數據顯示:2019年1-6月,全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909萬千瓦,其中海上風電40萬千瓦,累計併網裝機容量達到1.93億千瓦。由上述數據不難發現,在今年上半年,風電實現了穩定健康的發展,這也是大家喜聞樂見的局面。對於風電的發展,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副主任陶冶在「CNNE2019第四屆東北能源經濟轉型與發展峰會」上做出了分析,並提醒風電企業進入平價之後,風電企業需要思考風電未來怎麼幹。
  • 風電行業研究及2020年投資策略:平價前的最後衝刺
    二、陸風:搶裝行情持續,2021 年開啟平價時代(一)2021 年平價開啟,搶裝趨勢明顯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風電市場。根據全球風能協會 GWEA 數據,我國風電累計裝機容 量佔全球比重從 2000 年的 2.0%增長至 2018 年的 35.4%。
  • 海上風電:搶裝潮引發棄風隱憂
    為解決海上風電產業鏈難題,探索海上風電平價實現路徑,12月4日至6日,「2020中國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以「如何在海上風電平價時代乘風破浪」為主題,邀請製造企業代表探討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創新思路,助力海上風電成功降本,走向平價。
  • 明陽智能董事長張傳衛:風電平價時代來臨 公司已明確未來一系列...
    近期發布的《風能北京宣言》提出,保證「十四五」期間風電年均新增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另一方面,2020年底陸地風電將實現平價上網,相關部門將不再提供風力發電貼補款項,這些引來了市場的高度關注。那麼,作為風電行業中的龍頭企業之一,明陽智能如何看待「十四五」期間風電產業的發展趨勢?公司未來的發力點在哪裡?
  • 海上風電搶裝的背後 我們應該做什麼?
    由於海上風電施工難度大,周期長,因此,為了獲得更高的補貼,海上風電項目必須快馬加鞭開工建設,趕在2021年平價前併網,執行核准時的上網電價。同時,行業人士也為此表示擔憂,搶裝給產業鏈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特別是受疫情影響,上遊產業鏈的零部件供應較為困難,特別是依賴國外進口的葉片、軸承等核心零部件。
  • 風電「新抱團時代」:風電民企誰朋友圈最多?誰與央企關係最深?
    雙方在2020年保電價項目資源保障、存量資產高效運營、後服務市場合作與創新以及平價時代高質量發展等方面進行全面深度交流,達成系列重要共識,並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在與金風科技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前的座談會上,中廣核新能源執行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李亦倫表示:金風科技是中廣核新能源最大的風電機組整機供應商。
  • 解局風電「新抱團時代」:風電民企誰朋友圈最多?誰與央企關係最深?
    雙方在2020年保電價項目資源保障、存量資產高效運營、後服務市場合作與創新以及平價時代高質量發展等方面進行全面深度交流,達成系列重要共識,並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在與金風科技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前的座談會上,中廣核新能源執行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李亦倫表示:金風科技是中廣核新能源最大的風電機組整機供應商。
  • 平價趨勢下風電市場的可持續發展機遇與策略
    從後期的開發潛力看,今年10月剛剛籤署並發布的《風能北京宣言》倡議「十四五」期間,保證風電年均新增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增速將遠大於前期發展水平。同時伴隨著紅六省[1]的逐步放開、海上風電技術的進一步突破,風電市場大規模開發的價值也將逐步顯現。
  • 海外疫情拖累供應鏈,國內海上風電「望洋興嘆」
    「下半年,隨著國內復工復產的完善和提升,客戶無論是從陸上還是海上,提貨速度都快速提升。一方面是提貨速度提升了,另一方面是上遊的影響還沒完全傳遞過來,這裡面就有一個比較嚴重的剪刀差影響,接下來剪刀差可能還會進一步放大。」繆駿分析道。但更為長遠、也更為嚴峻的影響,還在於目前工期的延遲,可能直接導致大批項目無法趕在補貼取消的最後期限之前併網。
  • 唇齒相依、和衷共濟——海上風電領袖對話
    田慶軍:我想這樣說,遠景一直對海上一直非常看好的,這些年我們一直致力於海上研發和經驗積累,我們是中國最早的4兆瓦的提供。提的問題非常好,質量和成本,非常好。我跳出來來講目前海上的挑戰,第一成本的挑戰,成本挑戰非常大,競價和平價(音)是海上的未來,這是必然趨勢。目前我們中國海域的度電成本,我們測算下來還是非常高的。在相對高的區域,比如福建,廣東粵東地區,成本還是很高。
  • 開發商只關注短期利益 海上風電成本短期內不降反升
    核心閱讀 長期發展目標的缺失,以及地方政府對於2021年後補貼政策的態度不明朗使得開發商只關注短期利益,而這一現狀反而導致了海上風電成本短期內上漲。  明年將是海上風電"搶裝"的最後一年,海上風電將何去何從?
  • 優化電纜技術,海上風電投資將下降400~500元/kW
    《2050年歐洲海上風電發展願景》顯示,2025年~2030年,歐洲每年海上風電裝機規模新增7GW,2030年後每年將新增20GW以上。到2050年,歐洲海上風電裝機規模將達到450GW,其中英國將貢獻80GW的裝機規模。趙生校指出,我國海上風電併網規模即將在2021年底居全球第一位。截止2020年9月底,我國海上風電累計併網規模為7.5GW,預計2020年底累計併網規模為8GW~9GW,2021年底累計併網規模將達到12GW以上。不論是海上風電開工建設規模,還是累計併網規模,均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
  • 中國主要海上風電安裝船企業一覽
    平價時代即將到來,海上風電在去年掀起核准狂潮。為趕在2021年前併網以獲取0.85元/千瓦時的電價,據行業不完全統計,當前國內海上風電開工規模已達7.5GW。作為海上風電發展所必須的專業施工船隻也逐漸被重視。
  • 全球最大海上風電巨無霸定樁臺灣 海上風電競爭加速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繼上周推出目前全球最大的海上風電機組SG 14-222DD後,西門子歌美颯5月26日正式宣布該14兆瓦巨無霸機型首先用於中國臺灣即將建設的300兆瓦海龍2號項目。同時,西門子歌美颯宣布美國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CVOW將安裝該最新款機型,有條件合同總計2640MW。
  • 金風科技福建研發中心成立 助攻海上風電高質量發展
    金風科技福建研發中心,作為立足福建,面向國際的海上風電研發中心,旨在以技術推動高風速、深遠海域的海上風電發展,為加速推動全球海上風電智能化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 福建研發中心正式揭牌  江陰管委會副調研員吳雲錦在揭牌儀式上表示,福清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於2017年底開工建設,目前已引進包括風機、葉片、鋼結構製造和生產配套等多家國內外知名的海上風電產業鏈關鍵企業。金風科技於2018年入駐園區,於2109年在園區內下線首臺機組。
  • 2021年全面平價後 風電開發規模預計不會斷崖式下跌
    去年1月10日,發改委、能源局發布《關於積極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無補貼平價上網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區推進建設不需要國家補貼執行燃煤標杆上網電價的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低價上網試點項目,拉開了風電、光伏平價上網的帷幕。國家能源局公布的2019年第一批風電平價上網項目,共有56個項目,合計4.51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