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軍事書籍上有三十六計,但是聰明的周瑜為了殺死比他更厲害的諸葛亮,想出了一個不同於三十六計的一個計劃,就是假裝死了,想用三十七計智勝孔明。諸葛亮曾經派張飛去蘆花蕩埋伏等候周瑜,準備要氣死他。周瑜在失敗之後,回去的路上吐血昏迷不醒。東吳的所有士兵都垂頭喪氣,開始為首領擔憂。當周瑜看到這種情況時,他想起了孫子兵法中的一句名言兵永遠不會厭詐,他不妨利用軍隊的悲傷來制定一個計劃。魯肅立即被叫進帳篷,他的左右兩邊隨從都被撤下來,咬著耳朵密謀著什麼。
周瑜的話說完了,他猛咬了一口舌頭,立刻一遍又一遍地吐著血。突然他喊道:既然生了孔明為什麼還要生我,魯肅你要為我報仇!說著,一頭栽倒在床上,死了。魯肅按照他的計劃行事,召集軍民將領迅速建立營地,撤回東吳。一邊,周瑜的棺材被送回鄱陽湖柴桑口辦理葬禮。諸葛亮在荊州的時候突然聽到了周瑜的死訊,心中充滿了疑慮。他想:周瑜是一名將軍,他知道戰爭方式,知道輸贏對士兵來說是很平常的事情。他怎麼能輕易這麼傷心呢?也許他們有欺詐行為,還是親自去悼念觀察實際情況為好。他準備祭品,寫祭禮,帶了二十名著名的衛兵,向劉備告別,到達柴桑口。
魯肅看到諸葛亮真的來哀悼他,並對他上鉤的計劃感到高興。他立即聽從周瑜的建議,派了五十名刀斧手埋伏在大廳兩側,而另外兩名將軍,丁奉和徐寧,則拿著劍藏在祭壇後面,聽從命令。諸葛亮走進大廳,偷偷看了一眼這兩邊。他發現所有的軍方和軍方將領都在等待戰鬥。一點悲傷的氣氛都沒有。就連周瑜的妻子小喬也不在大廳旁邊,他心裡很難過,證實了他的猜測,周瑜是在假裝死亡,他心想:我們現在該怎麼辦?我們既不能退縮,也不能驚慌,因此我們必須隨機應變,並試圖安全逃脫。
諸葛亮立即焚香點燭,燃燒紙帛,跪在靈臺前大哭,但是偷偷看著四周,立刻注意到兩名軍事指揮官正帶著他們的劍藏在裡面。諸葛亮心想:我跪在這裡哭了,如果兩個人跳出來抓住我,那我就死定了。最好是扶著棺材哭泣,觀察周瑜躺在棺材裡的一舉一動,然後制定一個計劃。於是他磕了三個頭,哭著正大聲的時候朗讀祭文。這篇悼詞寫得真誠感人,雙方的軍人聽了都充滿了淚水和悲傷。諸葛亮也哭得像個淚人,燒完祭品後,他乾脆撲到棺材上,哭得更傷心。突然,他在棺材蓋上找到了一個通風口,周瑜的鼻子和嘴巴,一直躺在棺材裡假裝死了,正好在通風口呼吸。諸葛亮趁大家哭喊的時候偷偷折了一半蠟燭,把它塞到了氣孔裡。周瑜剛想抬腿踢開棺材蓋,他無法想像氣孔被堵住了,空氣被隔絕了,他只覺得胸口透不過氣來,哪裡有力氣踢開棺材蓋?
魯肅心急如焚,心想:你為什麼不跳出來下令呢?於是,他也走近棺材,用雙關語說:公瑾兄弟,臥龍先生來到棺材前哭吊了,你聽到了嗎?周瑜當然聽到了,但不幸的是,他快要死了,只能被活活悶死在棺材裡。諸葛亮又哭了一會兒,他沒有看到棺材裡有任何動靜。估計周瑜真的死了,所以他帶著眼淚離開了。魯肅無奈,只得讓他坐船回荊州。諸葛亮一離開,魯肅就轉身進了大廳,拍了拍棺材蓋,說道:公瑾,你怎麼改變主意,不殺諸葛亮?一連問了幾次,在棺材裡都沒有回答他。
魯肅迅速打開棺材蓋,看見周瑜仰面朝天,他真的死了。再看,不知道諸葛亮什麼時候把蠟燭的一半插在氣孔裡。可以很顯然的發現,周瑜既然真的被悶死了。周瑜的第三十七計,想要用詐死的辦法抓捕諸葛亮,沒想到在第一次嘗試中就失敗了,他的生命也在這裡終結。所以,直到現在,人們仍然只承認有三十六計,從來不承認有三十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