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快到新年之時,同學的閨女發來請求,讓阿姨們多多投她一票,因為票數多者,可以參加大學裡的一個訪談,是與張嘉佳的。她誠懇地說,在高中就是他的粉絲了,現在終於有機會與他面對面,讓她怎能不全力以赴地去爭取呢。我們自然是不遺餘力地去投票,同時對張嘉佳的《雲邊有個小賣部》也開始閱讀起來。
書中,作者將那種鄉村生活的描寫很是深入人心,但是在這部小說當中我更喜歡的是那種少年和奶奶之間的故事。對於其中講述的人物劉十三我覺得就是我自己一樣,我小時候也是和奶奶長大的,那種情感不是一般人能夠體會的。所以對於這部小說我很是喜歡。
雲邊鎮的劉十三去過大城市,打拼過,闖過,卻還是選擇回到了小鎮。小鎮是故鄉,是故事開始的地方。除此之外,最主要的還是有經營著小賣部的外婆,那個彪悍卻又和他牽掛最深的親人。忘不了書裡的那句話:外婆說祖祖輩輩埋藏的地方,才叫故鄉。你有多久沒有回到家鄉看看了呢?
故鄉裡的故事並沒有停留在回憶層面,而是回到生命的原點重新審視生命:
1、雲邊鎮少年劉十三的成長故事。
少年劉十三自幼與開小賣部的外婆相依為命,努力讀書為了離開小鎮,追尋遠方與夢想。在城市裡四處碰壁受挫的劉十三回到了小鎮,與少時玩伴程霜重逢。小鎮生活平靜卻暗潮洶湧,一個孤兒,一場婚禮,一場意外,幾乎打破了所有人的生活。
2、為了完成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劉十三拼盡全力,卻不知道,生命中更重要的正在離自己而去。
3、山這邊是劉十三的童年,山那邊是外婆的海。山風微微,像月光下晃動的海浪,有的,沒得,溫和而柔軟,停留在時光的背後,變成小時候聽過的故事。
4、為別人活著,也要為自己活著。希望和悲傷,都是一縷光。總有一天,我們會再相遇。
5、讓我為之淚目的細節:初夏的屋簷下,劉十三嗑完一捧瓜子,和外婆說:「感覺有人在想我們。」
外婆說:「想有什麼用,不給錢就是王八蛋。」
滿鎮開著桔梗,蒲公英飛得比石榴樹還高,一直飄進山腳的稻海。在大多數人心中,自己的故鄉後來會成為一個點,如同亙古不變的孤島。
山間小鎮,仿佛從土地生長出來。外婆全民王鶯鶯,自家院門口開了個小賣部,一開幾十年。她穿著碎花短袖,白頭髮攏成一個髻,胳膊藏進套袖,馬不停蹄忙東忙西。
氣溫上升,小賣部啤酒銷路特別好,她壘起一箱箱啤酒,擦擦汗說:「你幹不幹活,不幹活殺了你。」
劉十三惆悵地說:「你們山野之地,我待不下去。」
院中間一棵桃樹,樹底下的王鶯鶯拿起笤帚,譁譁掃地,斜眼看著他:「要不這樣,我把房子賣了,支持你創業。」
劉十三抱住她:「外婆,我愛你。」
外婆一腳踢開他:「走走走。」
劉十三問:「中午吃什麼?」
外婆點著捲菸,說:「誰他媽管你飯,出去掙錢。」
劉十三被踹出家門,回頭一望,半棵桃樹高出院牆,門頭掛著破舊的小賣部招牌,背景是遠處的白雲青山。
這座小院裝著劉十三的童年。小孩子問:「王鶯鶯,為什麼天空那麼高?」老太太回答:「你看到雲沒有?那些都是天空的翅膀啊。」
正如有人評價:南方小城鎮的少年時代是我曾經熟悉卻已遠離的過往,嘉佳用極具時代感的語言和生動的畫面感,書寫了一個充滿江南味道的成長故事。離現實很遠,離往事很近。故事裡的外婆是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人物,相較於愛情,親情總是容易被忽略卻更震撼人心的部分。
讀罷小說故鄉和童年時時出現在我的眼前。這個故事再一次帶給我溫暖與感動。寫給離開我們的人,寫給陪伴我們的人,寫給每個人心中的山和海。希望和悲傷,都是一縷光。總有一天,我們會再相遇。
美麗的雲邊小鎮,安靜且溫柔,在這裡有個愛你的外婆,有著為了你義無反顧付出的玩伴,這是我嚮往的心靈棲息之地,就這樣見證著這座小鎮春夏秋冬的輪迴,而我再也回不去我的童年。希望有機會與你共享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