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街和五瑞街之間的廣場
街名體現了一個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歷史淵源,哈爾濱作為中西融合的城市,地名中既有中西文化融合的街名,更有體現中國傳統文化意蘊的街名。在此次地名普查中專家發現,哈爾濱市的一些數字街路,從一到十都以數字開頭命名,看似簡單的名字卻極具寓意,其中一些更出自古語、古詩,體現了傳統文化哲理。17日,記者與曾編著哈爾濱市街道釋名的哈爾濱師範大學教授丁廣惠一起探訪哈爾濱市最有名的數字街區,解讀這些文化味十足的數字街路。
一匡街 名出《論語》「一匡天下」
一匡街形成於1915年,其名稱由來極富書卷氣息。一匡出自《論語》,其《憲問》篇:「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匡,意為匡正,糾正。這是孔子答子賢的話,意為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使天下得到完全地匡正。
2010年路改時,文政街與一匡街被打通,以馬家溝河為界,南崗方向為一匡街,香坊方向為文政街。
二酉街 原是兩座山代指藏書豐富
二酉是大酉山、小酉山的合稱。《郡縣誌》寫道:「大酉山有洞,名大酉。小酉山在酉溪口,山下有石穴,中有書千卷,舊雲秦人避地隱學於此。自酉溪北行十餘裡,與大酉山相連,故曰二酉。」而相傳,當年秦始皇「焚書坑儒」時,朝廷博士官伏勝冒著生命危險,從鹹陽偷運出書簡千餘卷,輾轉跋涉,藏於二酉洞中,使先秦文化典籍得以流傳後世。成語「學富五車,書通二酉」就出於此。所以二酉也作為藏書豐富的代稱,而起名二酉街,則是取詩書門第和典籍豐富之意。
三益街 語出「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三益」出自《論語》,在《論語·季氏篇》中有「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闢,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而意思是,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信實的人交朋友,同見聞廣博的人交朋友們,便有益處。同阿諛奉承的人交朋友,同當面和顏悅色、背後使壞的人交朋友,同誇誇其談的人交朋友,便有害處。而用三益來做街名,有擇鄰善處和來往都是嘉賓良朋之意。
四明街 以山命名取意「四面如窗」
四明是座山的名字,位於現在的寧波市西南,為天台山的支脈。陸龜蒙《四明山詩序》:「謝遺者,嘗隱於四明之南雷,訪餘來語:『吾山之奇者,有峰最高,四穴在峰山。」傳說山上有方石,四面如窗,中通日、月、星宿之光,故稱四明山。用四明來取街路的名字,是取其四面如窗,可透日月星辰之光的意義。
五瑞街 就是五種
瑞是祥瑞之意,五瑞就是五種祥瑞之物,即黃龍、白鹿、嘉禾(異常茁壯的禾稻)、木連理(兩樹枝條糾連一起)和甘露。這種命名來源則是出自《隸釋》中。而以五瑞命名街路名,則取了瑞物呈祥的含義,寓有生活祥和、安定之意。
六合街 天地加四方是為六合
上天、下地,還有東西南北,即天地加四方,是為六合。李白在《古風》一詩中也寫有:「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用六合作為街路命名,取前途通達的意思。
七政街 五星加日月七星即七政
七政的含義,語出《尚書》中的:「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日、月加上水星、金星、火星、土星、木星為七星,古時人認為,這七星是否有異常變化,是受人間政事清明與否決定的,故稱為七政。而又認為金木水火土五星同時出現在天的一方,是罕見的祥瑞,稱為「五星聚」或「五星連珠」,加上日月光華,是瑞兆呈祥,最好的彩頭。所以,之所以命名七政一名,是寓有祥瑞之意。
八元街 源自《左傳》中「才子八人」
「八元」出自《左傳·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肅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謂之八元。」高辛氏是上古傳說中黃帝的曾孫,有八個品德高尚、才能出眾的後代。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八大才子」。用八元來命名這條街路,有人才濟濟的意思,八元街現在臨近哈工大科學園,名字倒還貼切。
「數字街路」哈爾濱市還有這些
一機路:因哈一機廠修建此路而得名。
三姓街:1927年前形成,1931年依我省依蘭縣的原名三姓縣而命名為三姓街。
三棵樹大街:1930年形成,因街上有三棵樹而得名。
三機街:1932年形成,因緊鄰三棵樹機務段,故稱三機街。
三大動力路:1950年形成,因當地有個安樂村,故稱安樂街。1966年全國開展工業學大慶活動,又改成大慶路。2004年因毗鄰三大動力工廠,又改稱三大動力路。
三合路:1978年形成,稱電塔街,2006年因此街延伸至三合屯,改稱三合路
三輔街:1920年形成,稱第三豎街。1925年改稱三豎街,1935年又改稱三輔街。
四海路:1952年形成,因四海機械廠修建此路而得名。
四史街:1925年形成,稱四豎街。1949年改稱四史街。
五敘街:1925年形成,稱五豎街,1949年改稱五敘街。
六順街:1920年形成,稱六豎街,1935年改稱六順街。
八區街:1949年形成,因原是鐵路八區貨場,故稱八區街。
九站街:形成於1903年中東鐵路時期,因當時建松花江碼頭支線,在松花江鐵路橋西段中間設第九火車站,通往車站的這條街被稱為九站街,沿用至今。
九江街:形成於1958年,1980年因哈爾濱市第28中學建於此街而命名中學胡同,1983年因該街與九站街連通,又臨松花江,改稱九江街,沿用至今。
十字街:形成於1915年,因為是十字形狀的街路,最早被稱作十字架街。1925年改稱為十字街,沿用至今。(文/攝記者張立 首席記者楊雪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