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告誡:「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經典,說透人性

2020-12-04 弋說歷史

據《增廣賢文》記載:「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不信但看宴中酒,杯杯先敬富貴人。」

人情冷暖,往往只有經歷過大起大落的人才能夠深刻地體會到。古人用俗語告誡後人:「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經典,說透人性!

俗語直白簡潔,字裡行間的含義卻飽含智慧

民間的很多民俗文化,都是來自於古代諸子百家、聖人先賢的傳世經典。其中,民間俗語很多都是在這些經典的基礎上加以延伸,最終實現了帶有民間口語化特殊的特俗文化形式,雖然讀起來有些直白簡潔,但是其字裡行間的含義,卻是飽含智慧。

這篇文章所要講述的這句俗語,就是:「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以及它的後半句,充分的展現了做人的道理。

人窮別說話,人微言輕惹人反感罷了

「人窮別說話」,確切地講應該是少說話,這聽起來,不免讓人有些惆悵與失落,但又不可否認這是事實。古往今來,窮人的話語權總是微乎其微的,即便是如今倡導平等的時代,在參加一些會議或者活動,或者親朋聚會時就能深有感觸。

在這些場合高談闊論、談笑風生的,往往都是那些非富即貴的人,即使他們的言行差強人意,但周圍的人依舊是憨態可掬。這同樣的場景若是換成無名之輩或者是窮困百姓的話,想來又是一番風景了。

蘇軾在《上執政乞度牒賑濟及因修廨宇書》中這樣說道:「某已三奏其事,至今未報,蓋人微言輕,理當自爾。」

人微言輕的意思,是指地位低,說話不受人重視。窮人往往都是人微言輕,因此才會建議:人窮別說話。

如果一個人在貧困的窘迫處境中,保持一顆堅定之心,不說話或者少說話的話,可能還會博得一點好感。但是,如果毫無自知之明,在人前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話,那麼只會引發別人的反感。

位卑莫勸人,紙上談兵難以服眾

「位卑莫勸人」的意思就是,地位卑微就不要對別人進行勸告。因為這是在浪費口舌,人們根本不在意一個地位低微的人的勸說,普遍會認為,若你是正確的,那又為何你會混得像現在一樣差呢?

雖然,如今處處倡導平等,也不可否認相比古代絕對是不可同日而語,但是,「論資排輩」的思想卻依舊是根深蒂固,這也從側面驗證了「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

現實就是如此,只有有能力的人才有說話被認可的「權力」。勝者為王敗者寇就是這個道理,失敗就代表了對能力的否定,沒有能力就算是說得再多、說得再好,那也只是空口無憑、紙上談兵罷了。

地位低微說話的分量太低,不僅沒有人信服,還容易會被人侮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若是你所說的話,沒有經過你的實踐成功的話,那麼懷疑你的話有沒有道理也就合理了,自己都沒有實踐成功過,又有什麼理由去說服別人呢?

而在這兩句後面,還有說透人心的經典後半句,說的就是:「力微休負重,遭難莫尋親」。

力微休負重,不自量力者往往可笑可悲

「力微休負重」,說的是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無論是關乎個人還是助人為樂,都要量力而行。

韓愈曾說過: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一個人不自量力,其實是最為可笑可悲的,在如今優勝劣汰的現實中,社會競爭是極其殘酷,如果你為了一時逞強較真,而接手了很多超過能力範圍的事,那麼結局要麼是前功盡棄,要麼就是「一戰成名」。然而,實現後者又談何容易呢?

遭難莫尋親,人情冷暖一語道盡

至於「遭難莫尋親」一句,則是道盡了人情冷暖。親人本是我們極為親近的人,在遇到旦夕禍福不找親近的人還能找誰呢?

然而,事實卻往往差強人意,俗語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有些親人在「大難臨頭」時,做得更絕。平時情同手足,可到了關鍵時刻便冷若冰霜。一個人遭遇了旦夕禍福,親人卻拒之千裡,反倒可能是社會的陌生人伸出了援手,讓人唏噓不已。

沈復在《浮生六記》中便寫過,他與妻子曾急需一筆費用,於是他們便向各自的親人借錢,結果卻是受盡了冷眼,從此,他便發誓不再去求任何親人任何事,以免再受屈辱。

小結

古人的幾句俗語,便充分地揭示了社會上的人生百態,總結起來不過是八個字:「人貴自知,量力而行」,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人在不同的階段,當採取不同的為人處世的態度。對此,你怎麼看呢?

參考資料:《上執政乞度牒賑濟及因修廨宇書》、《增廣賢文》、《浮生六記》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古人云:「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經典,講透人性
    這些俗語往往裡面表達出一些很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麼一句俗語。古人經常說「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這是什麼意思呢?其實下半句更是經典,講透了人性。其實關於大部分的俗語,我們基本上只知道其中的半句俗語而已。
  • 老祖宗:「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經典,說透人性
    古人曾說:「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這句話的大致的意思是講人在窮的時候,在人群中要少說話;沒有社會地位,處於社會的下層時不要來勸別人。因為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錢在人群裡可以說沒有發言權。位卑沒有權的人,也真的是很難讓人信服。
  • 古人智慧:「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經典,說透人性
    海明威曾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人用兩年學會說話,卻要用一輩子學會閉嘴」,這便是在說懂得「說話之道」的重要性,而這一點,咱們的古人,也早就參悟到了。咱們的古人對錯常有才智的,在說話方面也對錯常重視的,因而也留下了不少的俗話來告誡後人,比如今日跟咱們分享的這句:「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
  •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經典,老祖宗說透人性現實
    「人用兩年學會說話,卻要用一輩子學會閉嘴」,這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海明威非常經典的一句話。這句話也變相的說明了一個人懂得需要「說話之道」的重要性,前一句說的是生命的雄渾壯闊,後一句講的則是需要人們花費一生時間去學習改進的「說話」。而這一點,在古時,古人也早就參悟明白了。
  • 古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是說透人性
    比如《增廣賢文》裡有大量勸人慎言的警句,「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天旱誤甲子,人窮誤口齒」、「守口如瓶,防意如城」、「口開神氣散,舌出是非生」、「群居防口,獨坐防心」、「成事莫說,覆水難收」等等。令人不得不直面現實的是,《增廣賢文》裡很多勸人不說話、少說話的警句居然和「貧富」掛上了鉤。
  • 古人告誡:「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句更厲害,字字說盡人心
    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人情冷暖,往往只有經歷過大起大落的人才能夠深刻的體會到。古人用俗語告誡後人:「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句更厲害,字字說盡人心!古人留下「人窮別說話」的告誡到底意欲為何?
  • 古人告誡「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一句更為經典
    古人警告「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讓我們看一下「人窮別說話」這個句子的前半部分。從字面上理解,我們可能會想到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當一個人窮的時候,不要說話這句話真正想告訴我們的是,當我們比較窮的時候,我們應該少說多做,直接做比多說要好。
  • 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說透了人性,懂了福氣越來越多
    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說透了人性,懂了福氣越來越多。人類經歷了原始社會到文明社會的洗禮,從蠻荒的土地上建設起了嶄新的「地球村」。作為社群式生活的典範,語言和肢體交流顯得尤為重要。關於如何與人溝通交流,如何「說好話」,相關的俗語有很多,而比較經典的一句便是「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這句僅有十個字的話,可謂是包羅萬象,豐富而心酸的人生經歷盡顯其中。每一個字都有其深意,而且說透了人性。
  • 俗話說:「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後面兩句更經典,沒點文化還不...
    我國民間文化中就有這樣一段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短短10個字卻蘊含了深刻的道理。俗語是民間老百姓自行創造和感悟的人生哲理,表面意思雖然看起來簡陋,但是細細品讀,能讓我們獲得很多感悟,從而在人生之路上避開很多陷阱。
  •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後面兩句更經典,沒點文化還不知道!
    我國民間文化中就有這樣一段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短短10個字卻蘊含了深刻的道理。 俗語是民間老百姓自行創造和感悟的人生哲理,表面意思雖然看起來簡陋,但是細細品讀,能讓我們獲得很多感悟,從而在人生之路上避開很多陷阱。
  • 俗語「人窮莫走親,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加經典,說透世間人性
    世界上的人熙熙攘攘,但是炎涼百態,複雜萬分。從古開始,權勢、聲望、財帛,扣動人心,世人難能免俗。歷史上二桃殺三士的計策,之所以能成功,不就是因為繞不開名利纏縛?有句俗語「人窮莫走親,位卑莫勸人」,就包含了古人對人心現實的看法。
  • 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說透人性現實!
    其實先學會說話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只是我們每個人自身都存在許許多多的框架罷了,有時候奉承他人並不是一種拋棄尊嚴的行為,這一兩句「語言」的力量可能足以改變你的人生。在說話這方面,古人也總結了很多經驗,而且這些話時至今日依舊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就比如說:「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
  • 前人勸告:「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句才是精彩,說盡人心
    所以,老祖宗們經過自己的生活經驗,為我們留下了「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這樣一句勸告。前人留下「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的勸告到底意欲為何?首先就來說一下這「人窮別說話」。很多人乍一聽到這句話,可能會感到非常不舒服。
  •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真諦實際都藏後一句,道盡人性現實
    而民間也有一句俗語講到:「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與蘇東坡先生的言論相互呼應。01事實上,「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這句民間俗語的真諦和精妙之處,實際都藏在後一句,道盡且揭露人性現實。所謂「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並非是指人一旦沒有錢便不能說話,只要地位低下就不要去勸告別人。「人窮別說話」是說人處於困難至極,十分窘迫的時候,不應該有太多言語上的表達,也不應該對事物發表過多的看法,而是要以實際行動奮發圖強走出當前的困境,否則就是自取其辱。
  • 「人窮莫說話,位卑莫勸人」,老祖宗智慧說透人性,下句更經典
    對於中國人來說,想要在社會中如魚得水,就必須能夠在心裡深諳人性,這種人情世故的能力,才是人生最為需要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句老祖宗關於人性方面的俗語:「人窮莫說話,位卑莫勸人」。人窮莫說話說道人情世故,自然會讓人想到人情冷暖,人情中之所以會有區別,最重要的便是窮富之分,不論是在任何的時期,社會上總是會用財富的多少進行一種「話語權」的劃分。
  • 老話說「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到底有沒有道理?入木三分
    俗語是大智慧的結晶,人們常常會將「俗話說」三個字掛在嘴邊,別看這三個字給人一種很玄幻的感覺,但實際上每句俗語都有其深深的含義。比如俗語中的這句:「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人窮莫說話」實際上是古人們對待處於貧窮的人的一種規勸和告誡。不論身處什麼環境之下,我們都要生存下去,既然不能夠改變環境,只能改變我們自己去適應當下的環境。
  • 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一句才是精華,道盡世態炎涼
    老祖宗將這樣的情況總結成了一句俗語,人們一般只記得前半句「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並將其視為與富人權貴相處的教條,其實後半句「遭難莫尋親」才是精華所在,道盡了世態炎涼,人們卻不願意承認它所描述的事實,自然也就沒人想要去記下它。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它有道理嗎?
  • 俗話「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是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過去老人家常常把一些俗語掛在嘴邊,遇到事情了就忍不住說一說,對子女們教導一番,這其實也是一種文化。不過這些高度凝練的俗語,往往讓人很難理解,乍一聽甚至會覺得莫名其妙,例如比較經典的一句話,「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古人此話有何用意呢?
  • 農村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何意?老祖宗的話句句經典
    農村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何意?老祖宗的話句句經典在很多人看來,農民們的文化水平不高,認為他們說的話總是不著邊際的。若是你也這樣認為,那只能證明你對農民了解的很少,要是你和農民們交流的多了,就會發現他們經常會說到很多富含道理的句子,被人們稱為俗語。別看俗語的字數很少,它背後的含義可是很豐富的,通俗易懂是俗語的特點,它不像成語那樣難理解,只要你細細品味,定能發現俗語當中的道理。現在很多人認為俗語文化不夠流行,覺得只有詩詞才稱得上是經典文化。
  • 俗語:人窮少說話,下半句更經典,說透人性
    生活當中我們常常能聽到這麼一句話,叫人窮少說話,它的意思呢很通俗,就是說一個人在窮的時候要少說話,當然了,並不是說要你一昧地少說話,而是說是在一個人窮的時候,他埋頭做的事呢應該要遠多於他說的話,這其中的道理也很容易明白,有句話叫做有錢能使鬼推磨,只要你肯花錢什麼事都會有人替你幹,而一個人呢在窮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