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60大壽寫對聯,他倒數第1,寫錯一字反成狀元郎!

2020-12-13 百家號

慈禧60大壽寫對聯,他倒數第1,寫錯一字反成狀元郎!

古代高中狀元衣錦還鄉

狀元,自從隋朝開創了科舉制之後,金榜題名時和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就成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四件大喜事之一。金榜題名可以說在中國古代社會是所有男人的夢想,圍繞著金榜題名也產生了許多光怪陸離的故事,然而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位狀元的產生卻有著一個十分荒誕的故事。

翁同龢給慈禧獻茶

慈禧太后作為清王朝最後一個實際統治者自從丈夫鹹豐皇帝死後一直都是獨攬朝政,然而她的日子並不好過。內有太平天國、捻軍起義,外有西方列強虎視眈眈。雖然大清王朝大廈將傾風雨飄搖,但還是被慈禧這個女強人給撐了下來。時間很快來到了1895年,這一年是慈禧太后六十大壽的日子,然而頭一年甲午戰爭的失利讓慈禧這位花甲老人十分的憂愁,為了拍慈禧馬屁也為了幫她排解憂愁一些大臣提議幫慈禧熱鬧的過一個六十大壽。

慈禧太后過60大壽

正在鬱悶當中慈禧聽聞大臣要幫她過六十大壽頓時喜上眉梢,心花怒放的慈禧太后為了回禮決定當年破例開一次恩科。以前都是三年舉行一次科舉從中挑選出類拔萃的人才為國家服務,第一名通常都是當科的狀元。天下的讀書人聽聞多了一次金榜題名的機會於是積極備考,這當中就有江南名士江蘇人張謇。

張謇老照片

張謇其實成名很早,並且一直很受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的賞識。然而造物弄人翁同龢幾次都將別人的卷子誤認為是張謇的導致他一直只能給別人當幕僚而未能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步入官場。乘著慈禧開恩科的機會張謇第5次向狀元發起了衝刺,然而在狀元候選人考試中張謇再一次以第60名倒數第1的成績尷尬入選。翁同龢包括張謇自己都知道這次狀元又泡湯了,然而世事難料張謇卻因為一副對聯來了個鹹魚翻身。

張謇雕像

慈禧六十大壽喜宴那天,在場除了滿朝文武之外恩科的考生也都在場。恰逢慈禧六十大壽又有60名才子在場,於是有人提出讓他們每人寫一副對聯給慈禧賀壽。這張謇雖然科考不如意但是在寫對聯上卻是一把好手,只見他龍飛鳳舞很快一幅讓人賞心悅目的對聯躍然紙上,慈禧在翁同龢的引導下來到這個考試倒數第一的張謇面前。

張謇寫對聯

「太后壽誕六十花甲,輪流轉返老還童千千歲」

「佛祖治國二聖臨朝,天地應大清江山萬萬年」

張謇懟北洋軍閥

慈禧看到這副對子頓時心花怒放,張謇不但慶賀自己60隨後返老還童千千歲,而且對於自己垂簾聽政表示十分理解和支持,只是看到這個「年」字的時候突然停住,問張謇「為何這個年字一豎寫出了頭?」張謇頓時心中一驚原來剛才只顧著盡興將年字給寫錯了,很快他靈機一動回答道「回稟老佛爺,這年字寫出頭寓意著老佛爺大壽自後咱們大清的萬裡江山就會風調雨順國運昌盛。」慈禧一聽不但對子寫得好還這麼會說話於是順口一句「此次恩科狀元舍你其誰。」

光緒老師翁同龢

張謇因為這一個錯字,就這樣莫名其妙的成為了大清王朝的最後一位狀元。不過他可不是一個頑固不化欺世盜名的腐儒,相反他是一個能夠與時俱進愛國實業家、教育家,在張謇的主導之下甚至還創辦了上海海洋大學。大家對於張謇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慈禧60大壽,一秀才寫了副對聯,竟引得滿門抄斬
    慈禧60大壽,一秀才寫了副對聯,竟引得滿門抄斬文/小雲看歷史 在清朝的幾百年間,出現過十幾位皇后,但是出名的就兩個,一個是孝莊,一個是慈禧,一個是以一己之力將清朝政局鞏固,一個以一己之力將清朝帶向滅亡。
  • 此人歷經六次鄉試、五次會試,卻因一副對聯從榜尾逆襲成了狀元
    幸運的是,這次他的成績最終名列一甲第60名。這個名次具體是什麼概念呢?實際上,一甲總共就是錄取60名,也就是說,張謇的名次就是一甲的倒數第一名。正常來說,名列一甲莫等,無論什麼情況下,都不可能輪到他當新科狀元。不過,張謇碰到了人生的一個大貴人,他就是光緒帝的老師翁同龢,他非常欣賞張謇的才華。
  • 慈禧六十大壽,秀才為她為她寫了一副對聯,慈禧聽完大發雷霆
    沒錯,他們正在為慈禧的六十大壽準備一場狂歡盛宴。街道上彩燈繽紛,宮廷內鶯歌燕舞,紫禁城沉浸在在一片祥和中。外面所發生的一切似乎都與其無關。慈禧和陪伴在她身邊的臣子們,對於頻繁的戰爭,似乎已經形成一種默契。在他們看來,如果戰爭能夠取得勝利(雖然這種概率微乎其微),那自然時值得慶賀的事。如果戰爭不幸失敗,也無需擔心,低聲下氣割地賠款就行。
  • 大清豈能不亡:慈禧過壽,因為一副對聯就點了一名狀元
    我國古代的讀書人沒有不想當狀元的,但是狀元豈是那麼好當的?在科舉制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中總共出現638位狀元,由此可見狀元在我國歷史上的珍惜程度,凡是當上狀元的肯定是仕途無憂,光宗耀祖,在清朝的時候慈禧太后給自己過壽的時候,因為一幅對聯就欽點了一位狀元。
  • 一副錯字對聯讓屢考不中的張謇當了大清最後一位「恩科狀元」
    老年張謇張謇,字季直,號嗇庵,他是中國自有科舉制度以來最後一位「恩科狀元」,而這位「恩科狀元」的得來卻有一番別樣的味道。從1885年起翁同龢、潘祖蔭等重臣早就對才華橫溢的江蘇老鄉張謇有了提攜之意,但連續多次的朝廷會考因為陰差陽的緣故,作為考官的翁同龢、潘祖蔭總是把別人的卷子誤認作張謇的試卷而讓他人取中狀元。最後搞得張謇有些心灰意冷。那麼張又是怎麼中了「恩科狀元」? 這還要從慈禧的六十大壽說起。
  • 慈禧六十大壽,秀才為她寫一副對聯,慈禧怒喊道:將此人滿門抄斬
    孝莊幫助兒子順治坐穩皇位,輔佐孫子康熙處理朝政,功勞有目共睹;慈禧為了掌權,先是架空了兒子同治,又把親外甥光緒變為有名無實的傀儡皇帝,她自己並沒有啥才能,每次遇到強敵,不是割地賠款,就是選擇逃跑。公元1894年,爆發了甲午中日戰爭,慈禧壓根不把此事放在心上,忙著準備她六十歲大壽,雖然光緒對戰事非常關注,但他一點話語權都沒有,只能是干著急。
  • 慈禧六十大壽,書生獻上對聯,慈禧看上聯大喜,下聯大怒:誅九族
    慈禧是中國歷史上權力最大的女人之一,統治了清朝最後的時光,並親手把這個帝國帶向了深淵。縱觀慈禧掌權的幾十年間,清朝幾乎處於被吊打的狀態,籤訂了許多喪權辱國的條約,割了不少的,賠了巨額的白銀,但慈禧的個人生活卻極為奢侈。
  • 他是清末著名的實業家,前半生都在趕考,得了60名卻被欽點為狀元
    從現在人的眼光來看張謇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你不知道的是他是一個大器晚成的人,而且當上狀元也純屬意外。張謇出生在鹹豐三年,鹹豐六年的時候,張謇的父親便開始叫張謇識字,後來張謇就開始學習文化,走上應考之路,本來張謇是沒有應試資格的,後來他冒充別人家的子嗣獲得了血跡,直到1894年,42歲的張謇仍然奔走在進入仕途的科舉之途。畢竟,他從幼年開始入學,是這個世代務農家族的唯一讀書人。
  • 慈禧過大壽不是萬壽無疆!他為什麼說慈禧是萬壽"疆無"?
    清朝的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統治中國,長達四十八年,幹了許多禍國殃民的壞事。在其聽政期間與外國列強共籤了不下五個喪權辱國的不並等條約,特別是在其過大壽年份更是如此,下面就由小編盤點一下其過大壽年份共籤訂了哪些不並等條約,喪失了多少國土?
  • 慈禧生母60大壽,慈禧寫了一首七言絕句祝壽,最後一句成千古名句
    慈禧太后鹹豐帝病逝以後,慈禧成為大清王朝權力最大的人物,他的兒子同治年幼無知,只得由母親大人垂簾聽政,但是人對於權利的欲望是無止境的,慈禧可能一開始並沒那麼大的野心,只是接觸權力時間長了慈禧太后第二個,就是慈安太后。垂簾聽政的不僅是慈禧,還有慈安,只有把慈安弄死,天下才是慈禧的。
  • 慈禧60大壽,秀才為她寫了1副壽聯,慈禧看後大怒:誅九族
    慈禧是晚清的實際統治者,歷經鹹豐、同治、光緒三位皇帝,她執政長達五十年。在慈禧執政期間,清朝恰逢遇上千年沒有遇到過的局面,清朝這艘大船在驚濤駭浪中前行,稍有不慎,就會翻船,因此清朝急需要一個優秀的掌舵手,帶領大清走出困境。慈禧要當掌舵手,但是她沒有能力,在慈禧的一通操作之下,清朝這艘大輪船最終翻船了。那麼清朝為什麼會滅亡呢?從慈禧的一次過大壽就能看出來。
  • 慈禧過七十大壽,新科狀元報上姓名之後,慈禧:你只能當第二名
    導讀:1904年,恰逢慈禧太后七十大壽,雖然紫禁城中為了慶賀太后壽誕一片歌舞昇平,但風雨飄搖的清朝卻是一個多事之秋。首先,在東北地區日本和俄國爆發了戰爭,不斷有壞消息傳入京城。再有就是關於廢除科舉,推行現代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
  • 歷史傳說:張謇高中狀元與慈禧太后六十壽辰有關
    提起末代狀元張謇,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中國近代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國棉紡織領域開拓者,上海海洋大學創始人。讓人們津津樂道的是:他的狀元來歷與慈禧太后的六十壽誕的傳說。
  • 土財主過60大壽請秀才寫對聯,開始很高興,看懂意思後卻火冒三丈
    土財主過60大壽請秀才寫對聯,開始很高興,看懂意思後卻火冒三丈想必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古代的歷史文化博大精深,在過去的幾千年歷史中,我們的祖先創造出了許多非常經典的文化,一直流傳至今,而對聯就是其中一種。
  • 中國最後一位文狀元之爭,是實業救國的狀元張謇,還是另有其人?
    中國最後一位文狀元其實是劉春霖,張謇是1894年也就是慈禧六十大壽那年恩科中的文狀元,而劉春霖是在1904年(慈禧七十大壽那年)恩科考試中的狀元。因此劉春霖中狀元比張謇整整晚了十年,劉春霖才是名副其實的最後一位狀元,不過倒因為張謇在家鄉興辦工廠,有了實業救國的美名,因此名氣一度比劉春霖要大得多,更廣為人知一些。
  • 清代最後兩次科舉,一人因名字好得狀元,另一人因籍貫好得狀元
    所謂恩科,即蒙慈禧太后的恩惠而舉行的科舉,用以迎接她七十大壽的到來,並預先營造萬壽氣氛,同時把光緒三十年的正科也改為恩科。沒想到連續兩年舉行科舉的盛舉,卻成了延續千年的科舉制度的迴光返照。次年(光緒三十一年)便在一片興學校廢科舉的強烈呼聲下,慈禧不得不迫於形勢停止了科舉。於是這兩次恩科就成為了歷史上最後的科舉考試。
  • 慈禧60大壽花了多少錢
    慈禧是大清帝國的太后,慈禧的六十大壽自然也是大清民眾的大事。為了籌備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壽,清廷早不早就忙起來,要辦一個隆重的慶典,讓老佛爺高興高興。老佛爺不是說了嗎?慈禧太后六十大壽究竟花了多少錢?慈禧乘坐的轎輿金輦轎輿是60大壽專制的,共耗銀76913兩;加上慈禧備有的各類乘轎8乘,耗銀12500兩;還有光緒帝、后妃嬪乘坐的各式乘轎,耗銀15000餘兩;再一個就是慈禧乘坐的黃漆車,光緒帝乘坐的朱紅漆車,后妃嬪乘坐的黃油車共11輛,以及慈禧的役使宮女使用的青車30輛,修理舊車90餘輛
  • 狀元也悲哀,慈禧欽定頭名狀元劉春霖,成也狀元敗也狀元
    劉春霖,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中甲辰科狀元後,第二年科舉取士制度被廢除,被稱為「末代狀元」。劉春霖入書院時,院長為桐城派大師吳汝綸。1903年3月全國會試,因為北京貢院被毀,只好移到河南開封貢院。
  • 清朝最後一次科舉考試,他是第二名,卻因名字被慈禧更換成狀元
    清朝最後一次科舉考試,他是第二名,卻因名字被慈禧更換成狀元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個這樣的人物吧,他在清末最後一次科舉考試的時候中了狀元,他從小出生在一個非常貧苦的家庭中,因為家庭條件的原因,所以在八歲的時候才開始讀書,但是這並不影響他什麼。因為他天生非常的聰明,就算是別別的人少晚讀了幾年也並不比他們差 ,後來經過了十幾年的寒書苦讀後,終於考上了狀元。
  • 慈禧太后60大壽,張之洞送來一個「扁方」,慈禧看罷連聲說好!
    慈禧太后過60歲大壽,時任兩江總督的張之洞,別出心裁地送給慈禧一件寶貝。並讓慈禧「鳳顏大悅」,連稱其懂自己心思。從那以後,慈禧便離不開此物了,這到底是件啥寶貝呢?今天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慈禧太后作為大清國的最高統治者,以一個婦人之身,打壓政敵,將同治,光緒兩位皇帝玩弄於股掌之中,一生揮霍無度,其奢靡程度令人咋舌。慈禧對於自己的生日非常看重,因此滿朝文武更是不敢怠慢,每到慈禧大壽的時候,眾多臣子都想著辦法去弄珍奇異寶,博得老佛爺的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