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1年,荷蘭擺脫西班牙國王的統治獨立,十七世紀荷蘭是海上霸主,鼎盛時期擁有的船隻超過1.5萬艘,商船數量超過其他歐洲國家的總和,荷蘭人獲得「海上馬車夫」的稱號。
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佔據臺灣島部分區域。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南明永曆十五年),鄭成功率軍橫渡臺灣海峽,擊敗荷蘭駐軍,收復臺灣。
荷蘭兩大鄰國,南邊是法國,西部海上是英國,在英法聯合攻擊下,荷蘭成了「長江後浪推前浪」中的前浪。到中國晚清時期,荷蘭已不是那個叱吒海上的列強,侵華的八國聯軍中也沒有荷蘭人。
荷蘭逐漸衰落是相比英法等列強而言的,在二戰前,荷蘭仍在世界各地佔據不少殖民地,其中最大一塊就是印度尼西亞。
歐洲第一大港鹿特丹(Rotterdam)港,是鹿特(Rotter)河上大壩(dam)的意思。鹿特河注入新馬斯河,新馬斯河又注入萊茵河,鹿特丹就位於這幾條河谷縱橫之地。同樣的情況在中國也有案例,蘇州河注入黃浦江,黃浦江注入長江,上海正地處這幾條河交匯之處。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萊茵河是西歐第一大河。上海是全球第一大港,鹿特丹是歐洲第一大港。鹿特丹海拔-7米左右,城市面積200多平方公裡,港區佔到一半。
鹿特丹港素有「歐洲門戶」之稱,有四百多條海上航線通往世界各地,歐洲大陸所需原料以及國際貿易貨品主要由此進出。從1960年代開始,鹿特丹港成為全球最大的港口,直到2005年被新加坡趕超,當然後來新加坡又被上海趕超了。
從2004年開始,中國成為鹿特丹港處理貨櫃的第一大來源地。
鹿特丹港的Euromax貨櫃碼頭,位於馬斯萊可迪(Maasvlakte)一期港區,總面積為121萬平方米,岸線總長1800米,水深17米。
碼頭於2010年投產,最高處理能力可達320萬個標準箱,是世界上最早也是規模最大的自動化貨櫃碼頭,中國公司持有35%的股份。港口核心的高技術、高信息化機械裝備,全部都從中國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