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告誡:人生兩大窮困之境,碰到了不要抱怨,成大事的前兆

2020-12-19 歷史研習室

每一個人的人生軌跡都是一個波浪線。有波峰就有波谷,只是有的人波峰和波谷相差不多。所以終生相對平穩,也就是平凡的一生。

而有的人波峰和波谷相距十萬八千裡,波峰就是「天堂」,波谷好似「地獄」。就是我們常說的人生之路大起大落。人生的大起大落真的不是誰都能有機會經歷的,更何況很多人大落之後不能再起了。

縱觀中華五千年,凡事成就大事業,創造大輝煌,大影響的英雄也好,聖人也罷,都是經歷過常人難以人忍受的大窮困後憑藉堅強的毅力和勇氣才能獲得大亨通,這就是《易經》裡面的陰陽互逆,窮通之道。

那麼人生中有兩大窮困的境地是什麼呢?

在易經第47卦,困卦中講得很具體。困卦上兌澤下坎水,澤中的水都沉到了地下,澤無無水了。這是一種很尷尬的境地。困卦彖傳中簡明扼要地歸納了兩句話,說明了人生中的兩大窮困之境:剛掩而困,尚口乃窮。

下面我們就從這八個字來具體看看人生中的窮困之境:

1、剛掩而困。

《易經》中常言剛柔之道,實際剛柔就是陰陽的具體形象描述,陰陽這個概念比較抽象,而剛柔就能具體了。

所以此處的剛就是陽,陽剛之爻。整個困卦中上兌下澤,3個陽爻全部被陰爻包圍,就是說,遭遇困境的人是很有本事,很有理想抱負和才學能力的人。

記住,沒有本事的人也不會遭遇這樣大的困境,什麼困境呢?

就是渾身是本事,還有理想,能力,抱負的人處於一種必須要掩埋或者雪藏自己的本事,有能力使不出來的困境。

就像我們鄉下農村的一句土話:老天爺摁腦袋,就是一個人很厲害,就是處處走背運,似乎有一種無形的力量控制著你,同樣的項目,你比別人更有優勢,別人投資了賺錢了,而輪到你就會總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意外,很難解釋得清楚。

但是你還不服輸,因為你真的沒有理由服輸。但還是處處碰壁,走背運。就像周文王,身懷經天緯地之才,愛民如子,但是就是被紂王囚禁於羑裡,此時此刻你再有本事也得剛掩其中,你不把自己的陽剛掩蓋就會有滅頂之災。

孔子絕糧

2、尚口乃窮。

這種困境更鬱悶,也是以剛掩而困為前提的,就是在困境中,不僅自身被困,需要掩飾陽剛,而且連一肚子有道理的話都不能說了,也說不出。

就是困卦卦辭中說的:有言不信。你肚子裡哪怕有一萬條真理說出來都沒人聽,沒人信。

就像你能預知未來的500年後的社會形態,但是在500年前,就拿現在做例子,500年前是1518年,當時還是明朝,如果明朝時有一個人說今天的社會會變成天上飛機飛,地上高鐵跑,人人手裡拿個手機,想與誰聯繫千裡之外就是分分鐘的事,當時會有人信嗎?

所有人都會把你當瘋子,傻子。同時,這個尚口乃窮還有一層意思隱藏著,整個困卦就是陽爻全部被陰爻圍困,正如正人君子身邊全是小人,這樣的情況下,你說什麼都白說,說了反而更加惹禍上身。

這就是人生的兩大窮困之境。有人遭遇過嗎?

當然有,而且往往是成就越高的人經歷得越發刻骨銘心。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等等,從古至今,但凡成大事者哪一個不是吃盡萬般苦,受盡百般罪?

為什麼?這是上天的考驗,一個老總只有吃過所有員工時代的苦,才能發自內心的體會下面人的疾苦。一個老總只有遭過所有員工沒有遭過的罪,才能帶領一群人在艱難困苦中始終明確前進的方向。

這種窮困就是在打造社會上最有擔當和能力的一批人的必經之路,我們的社會也只有有了一批批這樣的人才能帶領其他平凡人,普通人去追求幸福的生活。

所以,如果目前的你正遭遇著人生前所未有的窮困,那麼不要喪失信心,這也是正是你在未來的不就成為人中龍鳳,成就大事業的前兆。

不知大家是否發現,古代歷史上都有一個規律,但凡是那些集大成者,都曾看過《易經》,如劉伯溫、袁天罡等,他們探索出生命的周期與奧秘,在有限的時間做對自己有意義的事,讓人生不留遺憾。

孔子曾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

在古人看來,易經之所以博大精深,歸根結底是因為它包羅萬象,《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道明了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展規律。《易經》可以告訴你,根據今時今日的條件,如何選擇才是最正確的。每選對一次,成功機率放大10倍、20倍。所以說世界人類唯一的智慧寶典,首推讀懂中國《易經》!

它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無論為商,為政,為學,還是為人父母,面對不同的問題和危機,你都能在裡面找到解法。

國學大師南懷瑾曾說: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就天亮了,足見其智慧的廣博;馬雲更多次公開推薦《易經》,並忍不住感嘆「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查理·威爾海姆評價中國的《易經》:「知識經濟正在改變我們的時代,但是許多人並不知道:帶給我們巨大衝擊的這次革命,實在受惠於中國古代的偉大經典《易經》。」

不過很多人覺得原始版《易經》上面都是文言文晦澀難懂,不知道從哪裡下手。老哥我讀的是這本原文譯文對照版《易經》,書中把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成我們通俗易懂的白話文,在書中領悟到了很多古人的智慧。

老哥我看了《易經》之後發現,裡面不僅有深奧的大道理,還有很多貼近生活的人生智慧!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象、數、理的介紹,每一個都是能讓你實際運用到職場,生意場和生活中的。

讀《易經》真的可以讓我們把握自己的命運!你可以結合生活中的案例,再對照易經裡的64卦,一一對應。老哥我看完之後,對於很多年前在生意場上遇到的困惑也就迎刃而解!

所以,為了人生多點好運,早點讀懂《易經》,才能更好把握未來!易經可以告訴你:還能根據當下條件,如何選擇怎樣做才能把成功機率放大20倍!

這本《易經》才56元,也就是一包煙錢,就可以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讓你受益終生!可以買來自己閱讀或者送禮,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你還在等什麼,快點擊這裡購買 ↓

相關焦點

  • 《周易》:這人生2大窮困之境,碰到了不要洩氣,是成大事的前兆
    人生之中很容易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和挫折,但是人不會永遠倒黴下去,正如那句古話: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我們遇到困難時一定要有信念,只要撐過了這段時間就一定會越來越好。《周易》作為一部集古代智慧於一身的古籍,不僅有著無與倫比的藝術價值,也將人生和歷史的道路分析得頭頭是道。書中記錄了人生中的兩大窮困之境:剛掩而困,尚口乃窮。
  • 人生兩大窮困之境,易經中早有描述,誰能碰到就是成大事的前兆
    這就是《易經》陰陽對立、窮的方式。那麼生活中的兩大貧困狀況是什麼呢?在周易第四十七卦中,困卦非常具體。困卦逆著澤下的水,澤裡的水沉到了地上,澤裡沒有水了。這是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困卦傳》中簡潔地總結了兩句話,說明了生活中的兩種貧困狀況。只是被困住了,尚口乃很窮。
  • 易經告誡:喜歡獨來獨往的人,往往生性涼薄,建議不要打擾他們
    易經告誡:喜歡獨來獨往的人,往往生性涼薄,建議不要打擾他們《易經》作為我國古代的一部典籍,幾千年來,它一直展現著獨特的「魔力」。在古代,《易經》被廣泛的應用於政治、經濟、軍事、天文、地理、人文、哲學等領域中,也正是因為它包羅萬象,所以世人都覺得它如天書一般難懂。
  • 易經告誡:真正能成大事的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要懂得這3個道理
    易經告誡:真正能成大事的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要懂得這3個道理《易經》是中華文明最原始的有部經典書籍,它眾多精準,包括宇宙空間萬象的所有大道理,被稱作「大道之源」「群經之始」。因此 來到30歲,要穩重起來,不能夠再像毛頭小夥子似的了,碰到事兒要多想,多剖析,多思索,不必讓家人給你的擔憂,要實現家中和工作兼具。第三個道理:40歲要戒《易經》中說:"天垂象,見吉兇。"天地萬物都有自身的規律性,萬物也都有自身的規律性。
  • 「鬼」怕《易經》,為何南懷瑾卻告誡世人晚上不要讀《易經》?
    但不可否認,幾千年來《易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與地位。既然民間流傳,「鬼」怕《易經》,那為何南懷瑾大師卻告誡人們晚上不要讀《易經》呢?假如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鬼,鬼又真的怕易經,那我們晚上讀《易經》豈不是更安全?
  • 《易經》告誡:你經常說的話,往往是你的「人生預言」,要警惕
    《易經》告誡:你經常說的話,往往是你的"人生預言",要警惕歐縱觀古今,很多那些成功人士往往都是對一本書非常崇拜,他們能從書中找到人生決策的方法,也能從書中找到生意上或者是管理上的智慧,還有人能從書中找到改變人生命運的方法。
  • 易經提醒:唉聲嘆氣的話,最好不要掛在嘴邊,小心福氣偷偷溜走
    但事實上,《易經》的確是一本人生的"智慧之書"。大家千萬不要小看"唉聲嘆氣"的小動作,因為它會在潛移默化中心理暗示,讓人變得越來越消極、負面。人生本來就是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如果還沒有一顆積極樂觀的心,就很容易在生活面前敗下陣來,變得自暴自棄。
  • 鬼怕《易經》,為何南師卻告誡世人晚上不要讀?
    但不可否認,《易經》在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與定位。既然是民間有流傳,鬼怕《易經》,但是為何南懷瑾大師卻告誡人們晚上不要讀《易經》。假如真的有鬼的存在,那我們晚上讀《易經》豈不是更安全,南師的這個說法就是在害人?還是說有別的......有鬼只是一種猜測,老賈認為世上是沒有鬼的,鬼只是人性醜惡所展現的一面。
  • 易經告誡:「傘有兩不放,否則財易散」,說的是什麼意思?
    我國是文化底蘊深厚的國家,五千年燦爛的歷史中誕生了不少經典,哪怕是到了現在也不過時,其中「群經之首」的易經告誡:「傘有兩不放,否則財易散「,說的是啥意思?準不準?提起《易經》, 很多人稱其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經典中之經典,哲學中之哲學,智慧中之智慧。
  • 《易經》告誡:你經常說的話,往往是你的人生預言,要「警惕」
    《易經》告誡:你經常說的話,往往是你的人生預言,要「警惕」放眼古往今來,許多這些成功者通常都有對一本好書十分崇敬,這些人能從文中尋找人生道路決定的方式,也可以從文中尋找做生意上或是是監管上的聰慧,也有可以從文中尋找改變自己運氣的方式。
  • 易經:普通人碰到困難,本能反應便是抱怨,看看聰明人會怎麼做
    從《易經》規律的角度來看,如果你真的希望有所成就,則不要著急並善於耐心等待。1、不急於求成,做好自己,耐心等待時機做任何事情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風險和障礙。這是常態。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我們必須認識並客觀地對待它。
  • 易經告誡:朋友間關係再好,也不能說這3件事,小心福氣慢慢溜走
    我們叮囑別人保密時,一定要想到有一天他也叮囑別人"不要外傳!"的樣子,深藏秘密,有時候不是為了我們自己,而是為了保護更重要的人。二、抱怨的話一個聰明的人,在人際交往中不會說一些抱怨的話。通過《易經》中的告誡我們不難看出,書中所闡述的大智慧,對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同樣有著指導意義,如果能學到書中的為人處世的道理,我們就會少走很多彎路。
  • 《易經》:與人交談時,這3種事情儘量不要說,可能會招人煩
    ,你的壓力大,你身邊的人壓力也不小,如果你整日抱怨這抱怨那,脾氣再好的人都會聽不下去。他會覺得你是一個受不起磋磨做不成大事的人。再比如,一個辛苦工作的男人回到溫馨的家中剛想好好放鬆一下,卻聽到妻子在他旁邊抱怨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再親密的關係也會被揮霍乾淨吧?
  • 易經告誡:不管與什麼人交談,少說自己3件事,福報將源源不斷
    易經告誡:不管與什麼人交談,少說自己3件事,福報將源源不斷《易經》是大道之源,群經之首,揭示了人天的奧秘,《易經》含蓋萬有,對中國的哲學,文學,政治,法律,天文,曆法等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二、少說抱怨、負能量的話《易經》困卦說:「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意思是說,當我們處於困境中,心情不好的時候,你說的話沒人會信。這個時候我們就不要一味的抱怨自己的處境,說些負能量的話,因為沒人喜歡聽,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 《易經》告誡:與人交談時,少說自己這3件事,福氣才能越聚越多
    而《易經》中的「蠱卦」,其實也是在告誡我們,想要擺脫被厄運控制的恐懼,首先自己要不受誘惑,不要無意識、跟隨本能欲望,散播出數不盡的負能量,影響自己和別人的好心情。誰都有煩心事,偶爾和朋友們吐槽一下無傷大雅,還能排解憂愁,得到解決問題的建議,可若是經常性、反覆性地跟朋友們抱怨,只會讓你的朋友們也感到厭煩,而且你自己也並不能得到緩解,只會更加痛苦。
  • 胡雪巖臨終前為何告誡子孫「勿近白虎」?《易經》中給出答案
    但臨終前卻告誡子孫後代「勿近白虎」,這裡的白虎是什麼意思,其實《易經》中給出了解釋。《易經-繫辭》中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四象就是指東南西北四方,上古時期的伏羲創造出易經八卦,根據四象,確定了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位的位置。
  • 易經:成大事的人能力不是唯一,學會這3種智慧,少走很多彎路
    對於我們現代的人生,在這個飛速發展,人心負載,物慾縱橫的時代,人人都想建功立業,人人都在追求者成功,都希望自己能夠有大作為。那麼支撐一個人成功背後的根本因素就是智慧。一個真正能成大事的人,往往在追求成功的路上要擁有3種智慧,人生將少走至少10年彎路!
  • 說話是一種藝術,《易經》告訴我們:聰明人,一輩子「三不說」積福
    曾國藩就曾說說自己年少時有說廢話的習慣,因此告誡兒子不要說廢話,言行舉止要端莊大方,這才是成為賢德的基礎。第二個是不說揭人短的話。"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唯謙謹才是載福之道,而做到謙謹的第一步就是: 不要妄加評論他人的功過是否,不要隨便譏笑批評他人的短處。第三個是不說抱怨話。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都抱怨的話,日子真是沒法過了。
  • 《易經》告誡:真正的聰明人,從不幫這3件事,否則將惹禍上身!
    《易經》告誡:真正的聰明人,從不幫這3件事,否則將惹禍上身《易經》,因其對生命的深刻理解而被世人稱為聖書,蘊含著天地宇宙的定律。書中內容的64個卦演繹出了人生中對應的人生百態,令人驚嘆。《易經》有言:真正聰明的人,從不會幫這三種忙,很容易惹禍上身。眾所周知,人到中年,必然會在各種場合遇到各種各樣的人。
  • 易經告誡:生性涼薄之人,喜歡獨來獨往,那我們最好和他保持距離
    一個人行事獨來獨往的人,那我們最好和他們保持距離,這是易經對我們的告誡若是問哪一本古書可以趨吉避兇,可以預卜未來,那很多人一定認為是易經。這部上古奇書究竟有哪種魅力可以讓人們如此迷戀呢?又是何種魅力讓它可以在數千年的歷史中不斷發揚光大而沒有被人們所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