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贏政正在宣讀賜死呂不韋詔命,守衛來報:原丞相呂不韋和太后趙姬,今日在大鄭宮雙雙飲鴆酒自殺身亡。贏政強忍眼淚,沉吟良久:厚葬!
二十年前,一部由寧靜、張鐵林主演的《戰國英雄呂不韋》給了呂不韋和趙姬一個浪漫完美的結局——為愛殉情。
真實的呂不韋和趙姬的最終命運又是什麼呢?
歷史上的呂不韋商賈出身,傾盡家財,一手扶持贏政上位,在嬴政正式繼位後因嫪毐一案受到牽連,被革去相職,命他舉家遷蜀,遣散封地。
呂不韋功高蓋主,門徒眾多,苦心經營幾十載,在秦國根深蒂固。除此之外,天下士子、遊士,列國使臣對他都異常尊重。
如果他要發動叛變,必定一呼百應,那麼「三家分晉」、「田氏篡齊」的歷史事件必將重演。
也正因為如此,呂不韋對於秦國的隱患愈發嚴重,贏政怕他造反,寫信嚴厲斥責他,:「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與其家屬徙蜀!」
大概的意思就是,你呂不韋對我們大秦有何功勞?秦國給你河南十萬戶的租稅,而你呂不韋又和秦朝毫無血緣關係,如何稱為仲父?你與家人一起去蜀地吧!
僅僅三十個字,字字誅心,徹底否認了呂不為的一世功勞,受到威脅的呂不韋精神崩潰:敢情我這輩子全白忙活了!立刻飲鴆自盡,走完了他傳奇而悲涼的一生。
呂不韋正是因為看到了嬴政對自己的忌憚,心裡清楚,如果他不死,那麼對於呂氏一族的懲處是不會停止的,最終必然是滅族的下場。
為了保全家族,只得一死。
事實也是如此,史書上記載,呂不韋自盡後,家族並沒有牽連其中,呂氏一族得以保全。
「兔死狗烹,鳥盡彈藏」,呂不韋最終的結果,就是他的宿命。
而作為秦始皇嬴政生母的趙姬,在男寵嫪毐政變失敗處以車裂,他們的兩個兒子被殺後,得以免死,逐出鹹陽,幽禁雍城薪年宮,沒有秦王意旨,不得回京城。
都說趙姬私通宦官,穢亂宮閨,沒有人能想像到,情夫被處以極刑、兩個幼兒被放進麻袋摔死,被親身兒子關在深宮中的趙姬是經歷了怎樣的傷疼,是如何度過這些歲月的。
大概早已心如死灰,雖生猶死了吧。
深宮外的贏政繼續殺伐徵戰,在實現一個男人的終極夢想,在完成統一中國的千秋偉業上高歌猛進。
在天下即將一統之時,百忙之中,贏政終於想到了那位幽禁在京城外的母親,與是降尊紆貴,把憔悴不堪,步履蹣跚的母親接回了鹹陽。
與其說是骨肉親情,不如說是政治需要,在天下歸心之時,秦王太需要在世人面前扮演一個孝順兒子的形象。
回到鹹陽的趙姬並沒有活得更久,三年後趙太后去世,不過她的使命已經完成,年輕時她被做為禮物送給秦莊襄王贏異人,年老時她幫萬丈榮光的兒子贏政演出了一場母慈兒孝的大戲。
秦始皇追尊母親趙姬為「帝太后」,史上唯一的「帝太后」最終與秦莊襄王嬴子楚合葬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