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某乎上看見一個問題:「上班族第一次創業選擇什麼項目比較好?」
去回答區瀏覽了一遍,發現做微商的人推薦他兼職做微商,做淘客的就推薦他去做淘客,做培訓的則跟他說,創業你得先學習,並列舉了自己培訓班的種種優勢。
這些項目都是正規項目,去培訓班也無可厚非,但真的適合自己嗎?我想不一定。
就拿公眾號來說,多數教你做什麼呢?
頭像怎麼弄,菜單欄怎麼弄、怎麼排版等等,是一些你去百度隨便一搜就能搜到的東西,再牛逼的培訓都解決不了最重要的要素,就是內容,沒有內容,其他的東西就是瞎掰。
內容是幾節課就能搞出來的嗎?還是不要和原來的我一樣天真了吧!
如果你相信90%以上的項目,都能通過各種搜尋引擎搜出來,可能會少走些彎路、少花很多冤枉錢。
保持自己的好奇心,養成搜一搜的好習慣,會搜出很多自己想要知道的東西!
關注資產
今年,有一個詞火了,就是:關注資產
與之相對應的一個詞叫做:千粉理論。千粉理論是說,任何人只要積累到了自己的1000個粉絲,這一輩子即可衣食無憂,粉絲是指有強關係的人,而不是某一平臺的關注量。
關注資產同樣重要,這裡說的資產是指不同領域的牛人,比如找到一個財經領域的大V,不要猶豫,先關注他,找到一個公眾號大V,先關注他。
隨著關注的人數多了後,就會發現,現在的自己好像跟原來的自己有了些變化,是的,你已經慢慢成長起來了,這個時候,可能你已經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項目了。
在網際網路上賺錢,要多積累關鍵詞,有意識去積累關注資產,很多信息差就來源於你的關注資產,而信息差是普通人網際網路賺錢的根本。
我現在做的很多事,就來源於以前的關注資產,以前並沒有刻意去積累,都是零碎時間裡看見某篇精彩的文章,還沒有看完就有其他事打斷,就隨手點個收藏、關注一下作者。也不知道關注資產會對一個人有那麼大的影響力。
直到我讀了芒格智慧箴言,才發現關注資產早已經存在,芒格稱它為「普世智慧」,它的威力之大,超出了我的想像。
芒格說,掌握八九十個模型就差不多能讓自己成為擁有普世智慧的人,因為更多人的經驗比一個人的經驗更可靠、更廣泛,嚴謹驗證過的結論比個人隨機的總結更可靠。用那些超越了個人有限經驗,被人類嚴謹、反覆驗證的跨學科原理和規律去做決策,我們做出正確決策的概率就會大幅度提升。
我雖沒有掌握到八九十個思維模型,但卻無意識的關注了上百個不同領域的大V。
關注的大V多了後,他們文章中的觀點、作者的思維,在自己腦海中匯聚成了一些新的事物,讓自己對很多事情,與之前有大不一樣的認知,也自己解鎖了一些玩法。
所以,如果還不知道自己具體要做什麼項目,不如先去關注一波牛人,也許就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創業項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