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穰在商會成立儀式上致辭。 蔣雪林 攝
中新網南寧7月28日電 題:從創業港青到商會會長 港商潘家穰演繹精彩人生
中新網記者 蔣雪林
「2005年我來廣西南寧創業的時候,最初的想法是開個街邊的小店,由全球供應鏈的一點做起——賣國際商品。沒想到,我這一最低的設想,竟然因為當年國際商品供應商稀少,沒有開成。」中國香港(地區)商會—廣西南寧會長潘家穰28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7月25日,中國香港(地區)商會—廣西南寧正式成立,潘家穰當選會長。從創業港青到會長,潘家穰走過了15年的時光。在廣西創業的艱苦歲月,深刻地印在他的臉上。
「後來,我利用國際供應鏈專業所長,開始了另一種人生。」潘家穰說。
紮根廣西創業 贏得一席之地
潘家穰在香港中文大學就讀本科時主修的是經濟學,在香港科技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時學的是全球供應鏈管理及科技管理。2005年看準了東協及內地西南地區廣闊的市場。他說:「我分析發現,當年周圍的投資者、公司都將注意力放在歐美市場,近在咫尺的東協卻被很多人忽略。廣西是連接內地與東協的核心經濟區域,潛力巨大。」
商會成立儀式。 蔣雪林 攝
紮根廣西創業的潘家穰,憑藉自己的專業知識,在廣西贏得了一席之地。目前,他在廣西欽州保稅港區經營的供應鏈公司屢創佳績,成為全國酒類品牌示範基地骨幹企業及CEPA示範基地骨幹企業。在廣西創業15年的潘家穰,已成為港青赴內地創業的成功典型。
2013年,潘家穰的公司與廣西北部灣投資集團「聯姻」,組建廣西北投寶迪紅供應鏈有限責任公司,2015年改組與廣西北部灣港務集團合作,更名為廣西北部灣寶迪紅供應鏈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利用廣西擴大對外開放的時機,欲在廣西打造國際物流業的龍頭。
2013年年底,時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率團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考察。潘家穰作為港企代表,在欽州保稅港區向梁振英介紹了自己來內地創業的歷程和公司發展情況。
讓潘家穰沒想到的是,梁振英回港後,把他在內地創業的故事寫進了施政報告,用以鼓勵香港青年利用好香港的優勢,赴內地創業。潘家穰說,這讓在內地打拼的中小港企備受鼓舞。
以商會為橋 為港青鋪路
15年的創業之路,走過了多少艱辛?吃過多少苦?潘家穰說:「真是一言難盡。一個30歲未到的港青,在一個完全不熟悉的環境創業,困難可想而知。我當時不熟悉內地的辦事方式,也不知道怎麼與內地官員打交道。遇到困難,也不知道問誰。」15年的磨難,讓潘家穰明白,港青赴內地創業,再不能單打獨鬥,要擰成一股繩,才儘可能減少挫折。基於這樣的理念,潘家穰下決心成立商會,以商會為橋梁,為來內地創業的港青鋪路。
潘家穰說:「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成立商會的過程如此的艱辛漫長。從計劃、策劃、促成商會在廣西落地,我整整當了3年的籌委會主席,直到7月25日才如願成立商會,當選會長。這其中,我和我的團隊特別感謝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感謝特區政府駐粵經濟貿易易辦事處,感謝特區政府駐桂辦事處仝人。使他們的幫助,才使商會順利成立。」
服務港商港企 拓展東協市場
潘家穰未來將通過商會,邀請更多的港青赴廣西創業。商會將立足《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展戰略,聯繫香港與廣西兩地優秀企業,通過定期舉辦項目交流會、招商考察等活動,實現資源優勢互補,促進兩地企業合作交流,增進兩地商企互動。
商會將通過建立港商港企服務常態化機制,為港商前來考察、港企落地提供指導和服務,並不斷為港企落地廣西爭取更優的營商環境;東協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在中國與東協升級自貿協定的背景下,商會將立足廣西,利用商會在東協以及全球建立的完善的市場網絡,促進更多港商港企通過廣西拓展東協市場;商會期望「以商促和」,進而團結香港各界人士特別是青年力量,通過設立商會流動職位、開展在港宣傳廣西活動,讓香港年輕人來廣西考察、學習、工作,了解廣西的文化、發展,愛上廣西,留在廣西,紮根廣西;商會計劃在廣西開展常態化社會公益行動,藉助香港先進的公益資源,建立社會公益平臺,在廣西貧困山區等扶貧一線,設立長久性公益項目,團結香港各界公益力量,回饋廣西,為扶貧事業貢獻商會的一份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