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瀋陽7月10日電 (邊晗)7月5日,「大漢之子——佟鑄學書八十年書法作品展」在魯迅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行。此次展出的百餘幅漢隸書法作品均由87歲高齡的中國書法名家佟鑄完成,數量創歷次展出之最,吸引了大量觀眾和書法愛好者前來觀賞學習。
此次書法作品展由遼寧省策劃學會總策劃,遼寧省書法家協會、瀋陽市文史研究館、瀋陽市書法家協會主辦,老領導肖作福、薛來義等出席了開幕式。
佟鑄先生(字,金壽),1928年生,滿族;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瀋陽市文史研究館館員、瀋陽市書法家協會顧問、原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盛京分校常務副校長、書法教授。佟鑄自幼從祖父學習書法,後從師漢隸大家霍安榮先生,研究漢碑及書論。學書八十年來,筆耕不輟,精於碑學,各體兼善。
近年來,他先後在遼寧博物館、遼寧美術館,魯迅美術學院舉辦了「佟鑄學書六十年書法藝術展」、「霍安榮佟鑄師生書法展」、「佟鑄師生書法展」等展覽,並出版了《學漢張遷碑》、《佟鑄隸書作品集》、《漢曹全碑讀臨要法》、《霍安榮佟鑄師生書法作品集》、《中國書法家——佟鑄精品選》等專著。
「漢隸作為大漢雄風的文化符號喻意,展現了雄厚、樸茂、沉實、高古的審美氣質,追求漢隸古風,即是追求『威加海內』的氣度和『諧和萬方』的包容,這些特徵都能在佟鑄創作中找到深深的痕跡。」瀋陽書畫院創作研究部副主任馬喆表示,佟鑄的藝術創作探求訴諸於藝術本體之上的隸書形式美,有黃鐘大呂之韻,有崇臺重宇之勢,映射出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藝術魅力。
許多書法愛好者也感同身受,一位觀眾在留言薄上寫道——耄耋之年的佟鑄,以「大漢之子」為情懷,重溫了「大風起兮雲飛揚」的豪邁,與悠悠歷史對話,與尊尊碑碣晤面,書寫出了漢隸的風骨氣度,傳承了書法的精神內涵,張揚了時代的審美意識。
記者從佟鑄家人處了解到,佟鑄先生一生致力於愛國主義教育事業和遼瀋地區的文物保護事業,多次為省內多個文物保護單位提名。張氏帥府、東塔、中共滿洲省委舊址、周恩來同志少年讀書舊址等文物保護單位牌匾,均出自佟鑄先生之手,至今仍佇立在顯著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