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大多有這樣的體會。比如說我們與一個風度良好的人進行交談的時候,往往會覺得無比愉悅。
而當我們與一個狂妄自大的人打交道的時候,就會感覺非常不舒服。
後者也不會受到別人的歡迎,時間長了,大家都會對他敬而遠之。
同理,一個虛懷若谷的人,若是能將其當做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資本,必將受到周圍人的喜愛。
謙虛的人,往往持一種平和的姿態,他們用恰如其分的語言和溫文爾雅的態度去對待別人。
這樣的人,會讓對方放鬆,在雙方發生矛盾的時候,還可以有效消除對方的敵對情緒。
虛懷若谷體現的其實是一種友善的情懷,它可以我們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處於有利的地位。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過程中,不僅體現了一個人的為人處事的技巧和能力,也體現了一個人的人格和品質,比如說這個人的知識、氣質和內涵等等。
而虛懷若谷,則是一個人美好品質的展現。一個沒有良好人格的人,不會做人的人,是很難受到眾人歡迎的,要想憑藉這個取得一番成就,那更是不可能的。
正直的品格,高尚的美德,這些都是受別人歡迎的良好品質。
一個懂得謙虛的人,無論走到哪裡都會受到人們的歡迎。
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會看到這樣一種人。他們確實很聰明,也比別人的能力更強。
但是他們不懂得謙虛,總是把自己放在一個很高的位置上,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就要提高警惕了,因為這種行為對自己毫無益處。
那些不懂得謙虛的人,往往自視甚高。這樣一來,他們就會賴得再向別人學習。要知道,這樣就會培養出自己的惰性。
一開始在學習的時候,我心裡有個疑惑:一切皆因傲嗎?我沒覺得啊,我覺得生活中很多人很謙虛,甚至過度謙虛。
他們會說,我做的不夠好,我學歷不高,我還不行。這怎麼是傲呢?
後來我心中有了答案,最大的傲是以為自己不行,還真不是以為自己行。
知道自己行的人更知道自己有不行的地方,這樣的人有一份自知之明,生發的是一種自信。
不知道自己行說自己不行,以為自己有自知之明的人才是真的傲,是自傲。
這個不知道,就是最大的傲。
認為自己做不到才是最大的傲。不只是認為自己行就是傲,認為自己不行也是傲。
傲就是變成了瞎子!聾子和瘋子!唯有睜開眼睛,張開嘴巴,打開我們的心,從言思行保持當下的清零才是真正的謙!
做自己不能做的事叫成長,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叫改變,做自己不敢做的事叫突破,唯有突破恐懼,從內向外突破,才是真正的學習。
只做自己願意做的事,那不叫成長,無論你做什麼。
容易做的不叫做事,只有不容易做才是做事。有利可圖,不是有為。無利可圖仍然為大眾而為,那才是有為。
「謙」是什麼?
謙是虛懷若谷,謙是無我,放下自我,而只有放下我,才能成就這個我。
遍觀古今,聖賢無不是放下我,放下傲,自然謙卑,而成就大我。所有的成聖成賢之路,無不是此。
一位在電視臺工作多年的記者曾經這樣說,自己採訪過許多的人,有的人很謙虛,每次與這樣的人在一起交談的時候,心裡會認為這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而有些人則很傲慢,讓你見了之後,不想再見他們第二面。
其實,真正能稱得上偉大而傑出,甚至公眾眼中優秀的人,往往是非常謙虛的人,他們無論和誰打交道,都會很親切。
他們懂得如何讓自己處於與對方平等的地位。 這些人待人如朋友或同事一樣親切,而且可以迅速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而那些沒有獲得成功的人,或者說難以稱得上是「成功人士」的人,實際上對別人的態度是相當傲慢的。
他試想一下們經常無視別人的感受,這樣的人無論與誰共事,都會是一種糟糕的感覺。
久而久之,還有誰會願意再與你打交道呢?
張明剛上班的時候,由於他是職場新人,因此工作上不免會存在一些瑕疵。
於是,他的同事或者上司就會指出來。張明都一一接受。
漸漸的,他的工作變得越來越完美,已經達到了很難再找到瑕疵的程度。這樣一來,他的職位提升得非常快。
而另位同事李倩進入公司的時候,心高氣傲。在她看來,自己在公司裡佔有最大的優勢。
因為她年輕,所以富於朝氣和活力,由於她初來乍到,就像是在白紙上可以描畫最美的圖畫,所以可以適合任何一個崗位。
她為自己的這些優勢沾沾自喜,心裡特別看不起那些老員工,總覺得他們思想僵化,沒有進取心。
事實上,她的這種態度早就惹惱了身邊的人。當她在工作上遇到困難的時候,誰也不願意出手相幫。
因為大家都知道,若是幫了她,結果就是:「我其實也懂得這樣做,只不過當時一時著急,沒有想到罷了。」
聽了這樣的話,沒有人願意再去幫助他。
因此,我們不妨像張明的行為學習,而儘量避免李倩的做法。
大家知道,無論做什麼事情,最好的結果就是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如果某些事情值得我們做,那麼付出代價是有意義的。而謙虛就是這樣的一種代價,實質上,它也是一種投資。
謙虛具有很高的投資價值,它是一種「投資小,收益大」的資產。如果謙虛的態度讓你感到舒服,那麼別人就會對你付出更多,甚至徹底敞開胸懷接納你,把你當成自己最最要好的朋友。這樣一來,我們收穫的豈不是更多?
當然,要想做到虛懷若谷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個人在工作上若是取得了成就,基本上所有的人都會想著儘快讓別人知道。這也是一種很正常的想法。而且也是人之常情,屬於個人價值急欲得到體現的一種表現。
但是,如果過於熱衷此道,就會適得其反。
因為一個人若總想把自己的成就向別人炫耀的時候,就會讓自己活得很累。
最後,反而落個得不償失。
印度大師曾有這樣的一句名言: 「當你謙虛的時候,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會成為你的師父,你可以向所有的事物學習。如果佛在你身邊,你們之間卻沒能建立親密的關係,那麼這只是你還沒有學會謙虛。」
古語有云:「水低成海,人低為王。」還有另一句相近的古語叫「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說的就是胸懷寬廣,而胸懷又決定我們的發展格局。
所以,我們還是嘗試著讓自己保持謙虛的態度,用虛懷若谷的心態來當做人際交往的資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