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虛懷若谷的人

2020-12-09 騰訊網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大多有這樣的體會。比如說我們與一個風度良好的人進行交談的時候,往往會覺得無比愉悅。

而當我們與一個狂妄自大的人打交道的時候,就會感覺非常不舒服。

後者也不會受到別人的歡迎,時間長了,大家都會對他敬而遠之。

同理,一個虛懷若谷的人,若是能將其當做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資本,必將受到周圍人的喜愛。

謙虛的人,往往持一種平和的姿態,他們用恰如其分的語言和溫文爾雅的態度去對待別人。

這樣的人,會讓對方放鬆,在雙方發生矛盾的時候,還可以有效消除對方的敵對情緒。

虛懷若谷體現的其實是一種友善的情懷,它可以我們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處於有利的地位。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過程中,不僅體現了一個人的為人處事的技巧和能力,也體現了一個人的人格和品質,比如說這個人的知識、氣質和內涵等等。

而虛懷若谷,則是一個人美好品質的展現。一個沒有良好人格的人,不會做人的人,是很難受到眾人歡迎的,要想憑藉這個取得一番成就,那更是不可能的。

正直的品格,高尚的美德,這些都是受別人歡迎的良好品質。

一個懂得謙虛的人,無論走到哪裡都會受到人們的歡迎。

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會看到這樣一種人。他們確實很聰明,也比別人的能力更強。

但是他們不懂得謙虛,總是把自己放在一個很高的位置上,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就要提高警惕了,因為這種行為對自己毫無益處。

那些不懂得謙虛的人,往往自視甚高。這樣一來,他們就會賴得再向別人學習。要知道,這樣就會培養出自己的惰性。

一開始在學習的時候,我心裡有個疑惑:一切皆因傲嗎?我沒覺得啊,我覺得生活中很多人很謙虛,甚至過度謙虛。

他們會說,我做的不夠好,我學歷不高,我還不行。這怎麼是傲呢?

後來我心中有了答案,最大的傲是以為自己不行,還真不是以為自己行。

知道自己行的人更知道自己有不行的地方,這樣的人有一份自知之明,生發的是一種自信。

不知道自己行說自己不行,以為自己有自知之明的人才是真的傲,是自傲。

這個不知道,就是最大的傲。

認為自己做不到才是最大的傲。不只是認為自己行就是傲,認為自己不行也是傲。

傲就是變成了瞎子!聾子和瘋子!唯有睜開眼睛,張開嘴巴,打開我們的心,從言思行保持當下的清零才是真正的謙!

做自己不能做的事叫成長,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叫改變,做自己不敢做的事叫突破,唯有突破恐懼,從內向外突破,才是真正的學習。

只做自己願意做的事,那不叫成長,無論你做什麼。

容易做的不叫做事,只有不容易做才是做事。有利可圖,不是有為。無利可圖仍然為大眾而為,那才是有為。

「謙」是什麼?

謙是虛懷若谷,謙是無我,放下自我,而只有放下我,才能成就這個我。

遍觀古今,聖賢無不是放下我,放下傲,自然謙卑,而成就大我。所有的成聖成賢之路,無不是此。

一位在電視臺工作多年的記者曾經這樣說,自己採訪過許多的人,有的人很謙虛,每次與這樣的人在一起交談的時候,心裡會認為這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而有些人則很傲慢,讓你見了之後,不想再見他們第二面。

其實,真正能稱得上偉大而傑出,甚至公眾眼中優秀的人,往往是非常謙虛的人,他們無論和誰打交道,都會很親切。

他們懂得如何讓自己處於與對方平等的地位。 這些人待人如朋友或同事一樣親切,而且可以迅速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而那些沒有獲得成功的人,或者說難以稱得上是「成功人士」的人,實際上對別人的態度是相當傲慢的。

他試想一下們經常無視別人的感受,這樣的人無論與誰共事,都會是一種糟糕的感覺。

久而久之,還有誰會願意再與你打交道呢?

張明剛上班的時候,由於他是職場新人,因此工作上不免會存在一些瑕疵。

於是,他的同事或者上司就會指出來。張明都一一接受。

漸漸的,他的工作變得越來越完美,已經達到了很難再找到瑕疵的程度。這樣一來,他的職位提升得非常快。

而另位同事李倩進入公司的時候,心高氣傲。在她看來,自己在公司裡佔有最大的優勢。

因為她年輕,所以富於朝氣和活力,由於她初來乍到,就像是在白紙上可以描畫最美的圖畫,所以可以適合任何一個崗位。

她為自己的這些優勢沾沾自喜,心裡特別看不起那些老員工,總覺得他們思想僵化,沒有進取心。

事實上,她的這種態度早就惹惱了身邊的人。當她在工作上遇到困難的時候,誰也不願意出手相幫。

因為大家都知道,若是幫了她,結果就是:「我其實也懂得這樣做,只不過當時一時著急,沒有想到罷了。」

聽了這樣的話,沒有人願意再去幫助他。

因此,我們不妨像張明的行為學習,而儘量避免李倩的做法。

大家知道,無論做什麼事情,最好的結果就是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如果某些事情值得我們做,那麼付出代價是有意義的。而謙虛就是這樣的一種代價,實質上,它也是一種投資。

謙虛具有很高的投資價值,它是一種「投資小,收益大」的資產。如果謙虛的態度讓你感到舒服,那麼別人就會對你付出更多,甚至徹底敞開胸懷接納你,把你當成自己最最要好的朋友。這樣一來,我們收穫的豈不是更多?

當然,要想做到虛懷若谷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個人在工作上若是取得了成就,基本上所有的人都會想著儘快讓別人知道。這也是一種很正常的想法。而且也是人之常情,屬於個人價值急欲得到體現的一種表現。

但是,如果過於熱衷此道,就會適得其反。

因為一個人若總想把自己的成就向別人炫耀的時候,就會讓自己活得很累。

最後,反而落個得不償失。

印度大師曾有這樣的一句名言: 「當你謙虛的時候,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會成為你的師父,你可以向所有的事物學習。如果佛在你身邊,你們之間卻沒能建立親密的關係,那麼這只是你還沒有學會謙虛。」

古語有云:「水低成海,人低為王。」還有另一句相近的古語叫「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說的就是胸懷寬廣,而胸懷又決定我們的發展格局。

所以,我們還是嘗試著讓自己保持謙虛的態度,用虛懷若谷的心態來當做人際交往的資本吧。

相關焦點

  • 學一個成語改變人的一生,「虛懷若谷」成語的由來
    ,這就是「虛懷若谷」成語的出處,讀了本文我們可能基本理解「虛懷若谷」這個成語的意思了。如果我們能進一步學習,對你的幫助會更大。老子《道德經》第十五章對善為士者(就是有道的人或者是管理者)作了深刻的論述,他說古之善為士者在修道方面是有很深造詣的人:豫兮若冬涉川:就好象冬天打著赤腳過河,意為謹慎小心。猶兮若畏四鄰:猶,是慎懼的意思。
  • 虛懷若谷的人生境界
    虛懷若谷,顧名思義是胸懷像山谷一樣的深而寬廣,善於接受別人的意見和觀點。現用形容人十分謙虛。出自《老子·十五章》:「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 虛懷若谷的人,有一顆博愛的心,廣袤的胸襟。虛懷若谷是極其高的品質。我們不一定能效仿古人成為真正的「大人物」,如林則徐,如藺相如。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也正是其中的精髓。
  • 曾國藩:做人要虛懷若谷,做學問要虛心謹慎
    01做人要虛懷若谷我們做人要虛心,不驕不躁。「嘗見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動謂人不如已,見鄉墨則罵鄉墨不通,見會墨則罵會墨不通,既罵房官,又罵主考,未入學者,則罵學院。平心而論,己之所為詩文,實亦無勝人之處;不特無勝人之處,而且有不堪對人之處。」
  • 虛懷若谷,是個人成長的最佳狀態
    但實際做起來,就會發現,有那麼一個度不好把握:要有自信,不自信,不成事;還要謙虛,否則的話很可能被認為是傲慢無禮,驕橫狂妄,也難成事!那麼,這個度,就顯得格外重要!個人的哪些方面對它有決定性的影響呢?那就是你個人的認知、對人生的體悟、合於道的感應,這個和你擁有多少知識無關的!
  • 每日典故 虛懷若谷
    為了和大家常常見面,只需要三步就可以經常看到我們啦: 【成語】 虛懷若谷 【拼音】
  • 虛懷若谷的範純仁
    有一天,帝師程頤前來拜會,兩個人相談甚歡,談至深處,程頤更是直接告訴範純仁說:「你在任宰相時,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第一年,蘇州一帶有人搶掠官糧,你應該在皇帝面前據理直言,可你什麼也沒有說。正是因為你的閉口不言,致使許多無辜百姓遭殃。第三年,吳中地區發生洪澇災害,百姓紛紛逃離家園,無以為食,他們吃草根樹皮充飢,地方官報告多次,你都沒有理會,最後還是皇帝提出要你去辦賑災事宜,你才採取行動。」
  • 做一個虛懷若谷,謙虛豁達的人
    首先是教我們做人要虛心學習,不管自己遇到的是什麼人他們都有我們要學習的地方,人沒有絕對的壞也沒有絕對的好,即便是壞人他也有好的地方值得我們去學習。有不好的地方我們把他當做案例避免自己跟他犯一樣的錯誤。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人與人之間難免都會有摩擦和競爭這是客觀存在的,但競爭之間應該正向的競爭而不是爾虞我詐。即使自己輸給了對方也要願賭服輸。如果贏了對方也不必驕傲如果不繼續努力的話早晚有一天也會被對方所超越。正向的競爭有利於大家互相更認清自己從而能夠讓自己獲得更高修煉。
  • 虛懷若谷謙虛若竹
    虛懷若谷說的是人的胸懷要象山谷一樣深廣。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有針隱伏於肋下,誰能面色不改而沉穩如常。山谷之中有樹有草,有石頭也有洪水,有毒蛇個更有猛獸。忍人不能忍便為胸懷寬廣。謙虛若竹說的是當你沒有強大的實力之前必須裝孫子,要像竹子空心一樣虛心請教,彬彬有禮。
  • 真正厲害的人,懂得虛懷若谷,保持空杯心態
    真正厲害的人,絕不急於表現自己,更不會急功利切,而是在沉默中醞釀力量,等待厚積薄發的那一天。在如今物資橫流的時代,很多小有成就的人,都會變得虛張聲勢,炫耀自己的名利和金錢,最後在名韁利鎖中喪失自我。這個世界瞬息萬變,成敗只在一瞬間,你暫時的驕傲,代表不了永遠,若不虛懷若谷,也終究會有落魄的那一天。正所謂一瓶子不滿半瓶的晃蕩,狂傲自大的人,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以為自己含著金鑰匙出生,或者有一定的金錢和地位,就可以目中無人。
  • 《易經》:保持虛懷若谷,人生才有所成就
    這句話告訴我們的智慧,就是君子處世處處以謙恭的態度向人請教學習,就會讓自己的德行更加高尚,能力更加高強,這樣也會得到世人的讚賞和支持,事業自然暢達無阻。一個人能夠用自己的才能為自己創造能成績,不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如果能用一種虛懷若谷的姿態來對待問題和對待人生,這才是一種真正的智慧,別人才可能真正的尊重你,接納你,這樣的人才能走得更遠。曾經有一個家具製造廠,裡面有兩個年輕的工人用手工來製造椅子,他們每天製造的椅子的數量,比別人都要多一些,而且質量也非常好。
  • 做人的最大本事:是「虛懷若谷」
    「一個人最大的智慧是勇於承認自己的無知。」——奧古斯丁謙虛使人的智慧更具魅力,而驕傲則使人的智慧令人厭惡。做人要始終牢記「謙受益、滿招損」的古訓,孜孜不倦,虛心以求,決不能因為有了成績而自滿、自傲、自大。
  • 寶寶起名取名:虛懷若谷,文雅大方的男孩名字精選
    名字是人與人之間進行交往的一個工具,不僅具有著一定的社會價值,而且還能給他人留下初始的第一印象。所以,一個好的名字,既能提升自己的價值,又能對自身的發展有著潛在的影響。 下面就來跟隨天賜佳名詳細看看虛懷若谷,文雅大方的男孩名字,如果你喜歡這個類型,那就不要錯過!
  • 小事不計較,大事不含糊,這三個星座智慧最深,但又虛懷若谷
    因此,這也就勢必要求我們,能夠尋找到一個正確的活法,更舒適的享受生命賦予的一切。當然了,對此有些人做得往往就非常到位。他們對小事從來不計較,而對大事,則是從來不含糊。說白了,他們這類人大概最有智慧,但偏偏選擇隱匿在人群,選擇了虛懷若谷。而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下,都有哪些星座是這樣的吧。
  • 2020年高考全國Ⅰ卷作文,像鮑叔一樣知人善任,虛懷若谷
    2020年高考全國Ⅰ卷作文,像鮑叔一樣知人善任,虛懷若谷一、作文題目:二、範文學習:像鮑叔一樣知人善任,虛懷若谷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我們要像鮑叔一樣從愛惜人才的高度出發,真正關心愛護人才的健康成長,「扶人上馬、再送一程」;要有「甘當人梯、做他人嫁衣裳」的奉獻精神,為人才成長鋪路子、搭梯子;要去掉頭腦之中的私心雜念,不唯臺階、不唯資歷、真正做到「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想幹事的給機會、能幹事的給舞臺、有潛力的給空間、幹成事的給待遇,鼓舞德才兼備的人才脫穎而出。
  • 人當如竹,虛懷若谷;人當如梅,傲骨長留
    山頂的風景和山下的風景對山上和山下的人一樣的神秘。站在高處,領略了高處的風光,若向山下求美,一個低眉便是謙。再一低首便是敬,很少落於俗字口實。站在低處,熟識低處的景色,如想上求,低眉便多了一份諂媚的俗。若揚首,似多了一份高冷和傲嬌之嫌了。
  • 虛懷若谷,擇善而從
    孩子與父母在填報志願上產生衝突所以,這篇文章主要就這個在填報志願的時候非常常見的問題展開討論,最後給大家的建議就是八個字:「虛懷若谷,擇善而從」。但是,就算整個世界都與我們做對,我們依舊會堅持,畢竟,我們還是太年輕。同樣,雖然時代不同,但是不變的是人心,作為我們的爸爸媽媽,也許他們年輕時跟我們一樣,也有著仗劍走天涯的豪氣與夢想。只不過,在經歷了20多年的職場、商場的摸爬滾打。他們已經深諳一切,看問題的角度也逐漸發生了變化。
  • 謙卑低調虛懷若谷
    中國聖賢人很善於向天地萬物學習。我們來感受下,看到【竹子】,可以從其身上學到什麼處世做人的道理?竹子一節一節很有志氣,很有它的原則。竹尖會垂下頭來,表示謙卑。竹子是空心的,表【虛懷若谷,謙加上虛】,常常能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所以【竹子】可表君子謙虛之風。【竹子】是一節一節地不斷往上長,其實人生就是要不斷地往上突破,一節一節地突破。而竹子每一節的節心特別硬,好比人生有很多關卡,我們都要勇往直前把它突破。竹子很正直,昂揚直立而不屈服。
  • 虛懷若谷,不矜不伐的3星座,實力強,卻很低調,讓人不容小覷!
    在我們的十二星座中,每一個星座都有自個兒的特點,有些人非常善於社交,可以和他人輕而易舉的就成了好友,人群之中也非常的引人注目,但是有些人卻默默努力,做好自個兒該幹的事情,甚至是收斂自個兒的鋒芒,顯得非常低調,不過卻不容小覷,他們一旦爆發,必定會非常的耀眼且驚豔!
  • 試駕丨虛懷若谷才是「大V」該有的樣子
    虛懷若谷,新一代V級MPV從產品上講,《老子》虛懷若谷的核心在於深而廣的胸懷,折射到汽車上就是空間,而空間表現一直是MPV這類細分產品在世人眼中最重要的考核指標。毋庸置疑,新一代V級MPV最值得稱道的就是駕駛位之後的空間表現。
  • 不計前嫌,虛懷若谷
    當兩人因去世和下臺失勢後,主席對他們的態度顯示了虛懷若谷的偉人氣魄。史達林的離世對於主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雖然兩人之間常有爭端與不合,但是在很多問題上史達林都表示了對主席和中國的絕對支持,更重要的是史達林開闢的社會主義道路也照亮了中國的前進方向。不同於蘇聯內部,史達林的去世導致的是權力結構的全面清洗,隨著赫魯雪夫的上臺,史達林被全盤否定。史達林屍骨未寒,蘇聯的權力爭鬥全然不顧他曾經的貢獻,只把他作為可以利用的工具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