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女主外,男主內」家庭分工三個月,是一種什麼體驗?

2020-12-18 澎湃新聞

原創 祝你自由的 meiya 收錄於話題#親密關係4個

距離婆婆8月初回老家,我和大衛開始「女主外,男主內」的家庭分工模式,即女人負責賺錢養家,男人做全職爸爸負責帶孩子做家務,已經過去三個月了,這個過程中,我們有什麼心得體會呢?我原本想讓大衛寫一寫,他說不會寫(嫌棄ing),所以我就自己來吧。

1、無論主內還是主外,大家都是辛苦的,沒有誰的工作就比較輕鬆一些。

我發現,無論「男主外,女主內」,還是「女主外,男主內」的分工模式,很多人會陷入一種爭論之中,就是比誰更辛苦,大家都無法克服自戀,會不自覺地覺得自己才是家庭中最辛苦的那個人。

掙錢養家的人覺得自己作為社畜,看客戶看領導臉色,會議一個接著一個,項目忙完一個又來一個才是最辛苦的。在家做家務帶孩子的人覺得自己面對著洗不完的碗,掃不完的地,還有愛發脾氣需求又多的孩子才是最辛苦的。

因為角色和分工不同,所以,關係中的雙方很難站在對方的角度,對另一半的辛苦感同身受,也很難真正理解彼此,於是衝突和爭吵就由此而生。

我因為是自由職業,一直都是在家一邊工作一邊帶孩子,所以,對工作的辛苦,帶孩子做家務的辛苦都深有體會。

其實,在一個家庭裡面,無論誰主內誰主外,只要讓這個家庭日復一日地正常運轉起來,沒有誰是不辛苦的,在中國作為一個有孩子的普通中年人,只要這個人有家庭責任感,沒有誰是不辛苦的。

所以,不要把能量耗在比較,耗在爭誰更辛苦上,大家都很辛苦,所以更應該相互扶持,同舟共濟,把家庭建設好。

2、「女主外,男主內」的分工模式需要雙方都能夠克服一些觀念上的束縛,尤其對男性而言並不容易。

對於主外的女性而言,她遇到的挑戰是:需要克服一種自己很可憐很可悲的受害者情緒。我在諮詢中,遇到不少賺錢養家的女性很容易陷入自艾自憐之中,覺得正是因為男人無法依靠,自己沒有辦法,才被逼著成為賺錢養家的女人。

之所以有這樣的感受和想法,在於她們內心深處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認為:男人應該要在經濟上給女人依靠,男人就是應該要比女人強。

這個「應該」思維,往往會造成她們內心的衝突,因為現實和「應該」不一致了。

我在這一點沒有遇到什麼很大的困難,只有偶爾當我工作特別累的時候,會對丈夫有怨氣,覺得自己好苦逼啊,其他時候,我還是蠻能接受這樣的家庭分工模式,因為我覺得男女都是平等的,沒有誰就一定給誰依靠,我也不認為男人就一定要比女人強。

還有,我清醒地看到:在這樣的分工模式中體會到的自我價值感,也是我自己需要的。

當一個人看到「這是我的選擇」時,他的內心就不會有被逼迫的無奈感。

私以為家庭實行「女主外,男主內」的分工模式,對於男性來說挑戰更大一些。

首先,我們這個社會衡量男人成功的標準還是看他事業做得怎麼樣,錢賺得多不多。而做全職爸爸,是跟這個社會評判標準反著來,壓力自然大。

其次,在我們主流的價值觀裡面,很多人是不認可家務、育兒的價值的。

比如在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模式中,有的男人工作了一天回到家,看到家裡有點亂,孩子有點吵,就覺得作為全職主婦的妻子在家一整天很輕鬆,「你不上班,家裡都沒有打掃乾淨,你不上班,連孩子都帶不好?」

就像在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中,金智英的丈夫,受過高等教育的一名男性,仍然將照顧孩子,待在家裡做家務等同於休息。

前段時間,大山裡的女高校長張桂梅上了熱搜。

原因是她曾經送出大山的學生,畢業後做了全職太太,領著老公孩子拿著錢來學校捐款。

張桂梅非常氣憤,直接對她說「滾出去」。

原因是:家庭那麼困難,你現在反而當起了全職太太,指望男的養你啊?我最反對當這個全職太太,女人要靠能力,不要靠男人,不要相信那些男人說的話!

她還擔心,現在男人出軌率這麼高,女人當了全職家庭主婦,萬一哪一天婚姻出現問題了, 她要怎麼辦?

張桂梅校長說的是大實話,這就是全職主婦面臨的社會現實,因為當全職主婦在經濟上、法律上都沒有保障,女性面臨的風險實在太高。

因為缺乏經濟和制度上的保障,加上社會對家務勞動價值的不認可,現在女人當全職媽媽,心理壓力其實都挺大的,何況一個男人當全職爸爸,那心理壓力就更大了。

剛開始大衛沒法和別人說自己是全職爸爸,後來他慢慢接受和調整過來,當鄰居問他怎麼不上班時,他可以很自在地說:「我現在主要工作就是照顧好孩子、老婆。」

說實話,在這一點上,我還是很佩服他的,覺得他很有勇氣和能量。

不管社會上對全職媽媽,全職爸爸的價值判斷如何,在家庭內部,無論是哪一方主內,我們都需要以更平等的姿態面對關係,對另一半付出的家務、育兒價值給予肯定。

3、家庭分工沒有絕對正確的模板,每個家庭應該選擇適合自己的家庭分工模式。

我寫過一篇文章同樣的,家庭的分工,也沒有絕對的模板,是「男主外,女主內」,「女主外,男主內」,還是「雙方都主外主內」,這是基於每個家庭自己的情況,做出的符合自己現實的最優選擇,並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

對我的家庭而言,我更喜歡工作,也更擅長工作,靠我工作的收入也能支撐家庭正常的運轉,而我工作的發展前景也比丈夫的更好,在沒有老人幫忙的情況下,孩子上學又需要人接送,作業需要輔導,家務也需要有人做,那我們就自然地選擇實行「女主外男主內」的分工模式。

這是基於我們的現實,在協商一致的情況下,共同做出的最優選擇。

而且,我認為家庭的分工是流動的,如果丈夫找到自己更有熱情的事業,或者孩子大一些,獨立性更強一些,我們的分工模式又會發生改變。

希望有一天,在這個社會上,男人女人都可以活得更自由一些,喜歡出去工作的人可以去工作,喜歡在家裡的人可以自由選擇留在家裡。

最後,送上艾瑪·沃森在聯合國的一段演講給大家:

如果男人無需再通過爭強好勝來獲得認可,女人就不會再感到被迫逆來順受!

如果男人無需再掌控一切,女人就不會再被迫接受掌控!

男人和女人都應該能自由地表達脆弱;男人和女人都應該能自由地展現堅強……是時候將「性別」視為一道流動的光譜,而不是兩個對立的極端來看待了!

如果我們不再通過我們的不同點來定義對方,而是從現在起(拋開性別)直面自身——我們都會更加自由。

原標題:《實行「女主外,男主內」的家庭分工模式三個月,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分工,一定是正確的嗎?符合現在家庭模式嗎?
    曾幾何時,因為女性擔起了大部分照顧家庭的重任,久而久之,人們就將女性「付出」當成理所當然。在人們腦中似乎已形成了一種刻板印象——「男主外,女主內,」傳統社會責任分工根深蒂固的存在每一代人的心裡,受到廣泛的認可,幾乎就成為了家庭固定結構,似乎是約定俗成的。
  • 家庭分工怎樣最合理,男主外女主內一定最好嗎?不妨看看時代變化
    從古代的小農社會到如今的現代化生活,家庭分工似乎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它關係到一個家庭的運營,牽扯到一個社會乃至一個國家的發展,對我們的夫妻感情以及我們的生產與生活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所以什麼樣的家庭分工才是最合理的呢?不妨繼續讀下去吧。
  • 男主外,女主內的「罪與罰」
    假如兩個人都能認可這種方式倒也無妨,但恰恰是這種固有的家庭分工,會給那些工作能力強的女性,以及顧家且事業一般的男性造成心理壓力。前者被人調侃為「女強人」,後者又被人說成「吃軟飯」。很多全職媽媽在社會中的存在感也明顯不高,她們當中有些人特別希望自己在兼顧家庭的同時,還能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既貼補了家用,也提高自己的價值感。這種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 男主外女主內,應該推崇嗎?
    電視劇《三十而已》的全職太太顧佳完美的解釋了什麼叫男主外女主內的含義。男主外女主內的起源《易家人》卦,《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意思是說在家庭事務裡,治家宜寬,通常由一位」大女主「來主導管理,以便她發揮女性柔而靜的特點。同時,治家宜嚴,這就需要一個人來樹立規則的權威性,男性剛而動,這種樹立規則的事情,自然要拜託給」大男主「了。說白了,男主外女主內,探究是家庭管理方面的理念,而非簡單的職業分工。
  • 「男主外女主內」的觀點是否需要重新審視
    這是一篇非主流的文章隨著社會發展時代的變化,當今社會的家庭男女分工問題,也有著千變萬化的改變。「男主外女主內」這一觀點不再是絕對的,而是隨著各個家庭情況有所改變的。男女哪來的絕對平衡在家務活男女分工問題上有很多種分類,大致有:1.男主外女主內
  • 都說男主外女主內,可這三大星座,卻讓女主外,男主內!
    都說男主外女主內,可這三大星座,卻讓女主外,男主內!水瓶座有一句話這麼說的,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一個賢惠的妻子。到了當今社會,女性地位越來越高,也時常有男主內,女主外的家庭出現。水瓶座的人非常懂得生活,很多人可能在有限的能力範圍內過得很一般,不過對於水瓶座的男士來說,女主外男主內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即使在能力範圍內,他們過的也會非常的享受,結了婚過後的他們傾向於體驗生活,而另一半在外發展自己的事業。
  • 男主外女主內:雖然不推崇但卻避免不了
    在一個小家裡面,除了剛開始沒有生育子女,這時的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還不是十分的明顯,因為沒有孩子的羈絆,可以相對自由的活動,所以一般也不會有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當開始十月懷胎孕育子女的時候,男女的生理差異就慢慢的加強了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了。
  • 一個男人的忠言:家庭要幸福,不能總想「男主外,女主內」
    一個男人的忠言:家庭要幸福,不能總想「男主外,女主內」。一段記錄母女對話的文字,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問媽媽,我是您生的嗎?母親說,當然是我的寶貝。小女孩又問,我哥哥是誰生的呢?母親又笑著回答說,傻孩子,你哥哥當然也是我生的小女孩,有點弄不懂了!她眨了眨明亮的大眼睛,有點失望的說。
  • 家庭分工 適合就是優選
    三個月前,婆婆回老家了,我和先生開始了「女主外,男主內」的家庭分工模式:我負責賺錢養家,先生負責帶孩子做家務。這個過程,我有不少心得體會。「主內」「主外」皆辛苦 無論「男主外,女主內」,還是「女主外,男主內」的分工模式,很多人會陷入一種爭論之中,就是比誰更辛苦。大家都無法克服自戀,會不自覺地覺得自己才是家庭中最辛苦的那個人。
  • 男主外女主內到底誰辛苦
    之前看過一篇關於男主外女主內的辯論賽雙方各自觀點,說的也都非常有道理甲方:大致意思是男主外女主內但這種生活模式幾千年流傳下來>不論是在原始社會還是現在的文明社會男人由於其自身的身體條件和社會賦予他們的使命使他們從小的時候就受到長大之後要擔起家庭、社會責任這樣的教育而女人們自小被灌輸的思想當中
  • 男主外女主內應該被推崇嗎?這5個因素告訴你,未必!
    作為家庭管理模式,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有其合理性,但沒有絕對的排他性。不同的家庭可以有不同的管理模式,男主外女主內只是其中的一種。在現實生活中,家庭模式是否合適,應該基於實際情況的考量並且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後,才能夠確認。一個家庭誰主外誰主內,是由多重因素決定的。
  • 面對男主內女主外!
    由於家中變故,母親病重,小可不得不放棄原來收入還算可觀的工作,回歸家庭照顧母親,負責家裡的一日三餐,日常生活中的雞毛蒜皮。然而這一切來的有些突然,自己沒了收入,全靠妻子柚子一個人工作支撐著家庭,開始了「男外女內」,小可漸漸覺得抬不起頭來,甚至有一種吃"軟飯"的感覺。
  • 男主外,女主內?這種家庭關係早已不成立!
    很多人都持有這樣一種觀點:女人是婚姻問題的把握者,主宰者,在中國的家庭生活中也一直有著男主外,女主內的說法。但其實這些說法是有問題的,在宋家玉老師看來,一個婚姻是否幸福取決於男人的態度,男人才是婚姻的真正主宰者。
  • 近年農村興起「留守婦男」風氣,男主內、女主外現象普遍,為何?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男主外、女主內」這句老話,以前,在我國的家庭關係中,男女的分工都是遵循這一做法,基本都是男的在外賺錢,女的負責照顧父母子女,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女性的地位越來越高,男主內,女主外的現象也漸漸呈現,而農村發展的近些年,也興起一股「留守婦男」風氣,男主內
  • 「男主內,女主外」的家庭,婚後過得如何?三位過來人說出心裡話
    在我們的傳統思想裡,一直認為家庭要想保持和諧和融洽,就必須採取「男主外女主內」的模式。意思是說,男人應該在外面賺錢養家,而女人則應該從事一些家庭內部的事物,夫妻二人各司其責,才能夠讓日子過得更加美滿幸福。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著轉變。
  • 女主外,男主內,誰說這樣的婚姻不能甜蜜幸福
    一直以來,人們的傳統觀念都是覺得男主外,女主內。也就是說女人在家裡做家務帶孩子操持家務,而男人的話則是在外面賺錢養家。這也就有了後來的一句話,你負責貌美如花,我負責賺錢養家。只不過,現在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的傳統思想了。
  • 「男主外,女主內」?男人們,別給不負責任找藉口!
    男主外,女主內,知道嗎?這是家裡的事,你就得負責解決!閨蜜對她這個老公,已經是不抱什麼期望。說實話,我也實在勸不出一句。她老公這句「男主外,女主內」,翻譯過來,就是說,男人負責賺錢養家,女人負責家裡大小事務。言外之意,男人只要賺錢就足夠,家裡的事什麼都不用管,還理所當然,因為我主外了啊!
  • 查莫羅人:母系氏族制,「男主內女主外」女子貝殼當「衣服」
    查莫羅人:母系氏族制,「男主內女主外」女子貝殼當「衣服」。很多人都是很喜歡旅遊的,看看不一樣的風景,也是一種生活的放鬆的,我們知道現在的生活壓力都是很大的,很多人都是很喜歡出去旅遊的,中國的經濟增長的速度也是很快的,也是讓很多人可以出去看看,在旅遊的路上不僅可以放鬆心情,還可以認識到很多不一樣的朋友,也是一種很新奇的體驗的,我們知道在世界上很多的地方都是有不一樣的風景,很多遊客看見都是很驚訝的。
  • 你能接受「女主外,男主內」的模式嗎?
    你是否能夠坦然接受發」女主外,男主內「的模式呢?犁耕可見這是由社會大分工所決定的。而現代家庭由誰主內,誰主外,這也是由各人能力喜好決定的。這樣的家庭勢必會是女的主功賺錢,男的兼顧家裡大不小事。一個家的事,總要有人做。
  • 處理好夫妻關係,不是女主內男主外的生活方式,需要這樣做
    我們相處中,從來沒有「男主外女主內」,而更像是「男主外又主內」。在《向前一步》這本求書,謝麗爾鼓勵女性倡導伴侶間的平等,讓男性承擔更多共同的家庭責任。丈夫多做家務,妻子便不會那麼抑鬱,兩人的衝突減少,對婚姻生活的滿意度就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