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成振興鄉村金鑰匙

2020-12-15 新華網寧夏頻道

  7月12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了《關於公示第一批擬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鄉村名單的公告》,對第一批擬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鄉村名單進行了公示。永寧縣閩寧鎮原隆村和西夏區鎮北堡鎮鎮北堡村位列其中。

  走近鄉村旅遊,揭開鄉村振興大幕。以休閒娛樂、旅遊觀光、民俗參與、農事體驗、鄉村度假、教育農園、旅遊接待為一體的鄉村旅遊,正悄悄改變著農業農村經濟的現狀,照亮了傳統農業提檔升級的夢想。

  原隆村繪一幅三產融合的田園綜合畫

  旅遊到永寧,不到閩寧鎮一定是遺憾。到了閩寧鎮未到原隆村,那是另一個遺憾。

  永寧縣閩寧鎮副書記趙超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全鎮觀光旅遊學習人數達到了2萬多人次,有1萬多人次的足跡都留在了原隆村。

  來到閩寧鎮原隆村的紅樹莓生態產業園,紅樹莓迎來了豐收。這兩天,每天都有一兩百人入園採摘紅樹莓。負責開發這片園區的寧夏青禾農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路建花告訴記者:「剛剛過去的4天小長假裡,景區銷售果汁、果槳、果酒、樹莓饅頭等各類紅樹莓深加工產品超過10萬元。7月份景區餐飲盈利約23萬元,2月份開園至今,旅遊方面的收入達到100多萬元。」

  如今,這片紅樹莓生態產業園已經打造成了一個集紅樹莓特色種植、產品研發、深加工、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健康養生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生態產業園區和三產融合的田園綜合體。園區不僅成了閩寧鎮的特色產業,還成了國家3A級旅遊景區,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永寧縣首批研學遊基地。

  據統計,負責開發園區的寧夏青禾農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已流轉移民土地2700畝,輻射帶動就業4500人,覆蓋原隆村76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目前,紅樹莓深加工產品和旅遊收入每年可達5億元以上,大力拉動了閩寧鎮的經濟發展。

  除了紅樹莓優質旅遊,原隆村以葡萄、花卉、蘑菇、蚯蚓為基礎的生態農業都向旅遊產業發起了強勢號角。趙超告訴記者:「我們計劃打造20家旅遊民宿,推廣鄉村體驗遊,現在還在規劃設計階段。閩寧遊客集散中心的主體剛剛建完,即將投入使用。未來可以接待更多遊客,也可以展示銷售葡萄酒、有機菜、肉類、水果等特色農產品。」以閩寧紅色旅遊、民俗體驗遊、鄉村自駕遊和生態康體養生為內容的特色旅遊項目,正為永寧鄉村旅遊注入新鮮活力,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鎮北堡村走一條天時地利人和的鄉村旅遊路

  發展鄉村旅遊,西夏區鎮北堡鎮鎮北堡村有著德天獨厚的優勢,北通沙湖,南連西夏陵,西接賀蘭山巖畫,鎮北堡西部影城、瑞信溫泉小鎮等景區位於其中,這裡集合了史前文明、邊塞風情、西夏遺存、影視產業、葡萄酒文化等眾多元素。然而,鎮北堡村發展鄉村旅遊的優勢卻不僅限於地利。

  據鎮北堡村黨支部書記李飛介紹,鎮北堡村約60%的勞動力在從事與旅遊影視產業相關的工作,差不多有2000人。該村人均收入為1.46萬元,其中1.1萬元左右來自於旅遊影視行業。

  對於鄉村旅遊,鎮北堡村也有著自己的謀算:鎮北堡村影視拍攝基地和鎮北民宿村將於9月底正式營業,屆時,鎮北堡拍攝基地將填補寧夏沒有攝影棚的空白,成為西北第一個標準化攝影棚,而鎮北民宿村的25棟別墅群將讓遊客樂享賀蘭山下的風情。

  「7月10日,鎮北民宿村已經試營業了,效果還是挺好的,已營業的別墅入住率達70%,平均每天接待50名遊客。8月5日開始,我們結合線上推廣,網上預訂情況也不錯,我們還將對接旅行社和劇組。目前,還有部分別墅沒有改造完工,待全部完善後,將正式營業。」李飛告訴記者。

  「鎮北堡拍攝基地擁有3000平米的攝影棚,項目建成後,將帶動全鎮88戶建檔立卡戶就業務工,並參與分紅。同時,攝影棚的租金還能為村集體經濟創收。」李飛說。

  這些天,鎮北堡村還忙著規劃公共民俗文化街,該街道位於鎮北民宿村門前。「按照鎮北堡村的初步設想,該街道將挑起鎮北堡夜經濟的大梁,不僅能為鎮北堡帶來商機,更能輻射帶動周邊各村的特色產業,比如昊苑村的民宿產業等。」李飛介紹。

  鄉村旅遊助力鄉村振興

  原隆村和鎮北堡村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鄉村名單,只是銀川鄉村旅遊的圖景之一。

  早在2016年,銀川市被評為全國休闡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市。憑藉得天獨厚的鄉村旅遊資源,銀川已經培育出一批鄉村旅遊品牌。依託於美麗鄉村、美麗村落、美麗庭院建設,銀川建設了鎮北堡鎮、閩寧鎮、掌政鎮、新華橋等10個特色小鎮,開展了優秀旅遊村鎮創建活動,都市觀光農業、休閒農業、創意農業得到大力發展,打造出一批特色農業園區和現代田園綜合體。

  如今,西夏區、賀蘭縣、永寧縣、金鳳區4個縣區被命名為全國休閒農業示範縣;共有賀蘭縣、永寧縣、農墾3處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萬義生態園、鳴翠湖溼地公園、紅柳灣山莊、森淼生態旅遊區、寧夏園藝博覽園、盈南生態旅遊村、寧夏西顯普羅旺斯旗衣草莊園、鶴泉湖生態度假區8個農莊農園被命名為全國休閒農業示範點;形成了月牙湖鄉月牙湖村、掌政鎮掌政村、掌政鎮孔雀村、良田鎮盈南村、滿城北街平伏村、望紅鎮南方村6個全國鄉村旅遊模範村。

  據統計,全市休閒觀光農園(莊)達90個、農家樂185個,40個中國鄉村旅遊金牌農家樂,3星級以上(含)農家樂接待戶56個,寧夏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星級企業(園區)中,23個四星級企業(園區)中銀川市有9個,在全區佔比39.13%;79個三星級企業(園區)中銀川市有25個,在全區佔比31.65%。

  以農產品種植、產品研發加工、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健康養生、戶外拓展、研學體驗為內容的鄉村旅遊,為銀川打開了一二三產融合的幸福風景,也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希望。

  記者從銀川市統計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市休閒農業共接待遊客200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2.1億元。

  休閒農業市場的繁榮,讓銀川瞄準鄉村旅遊快步邁進。今年上半年,銀川市成功舉辦了「寧夏休閒農業提升年暨第三屆銀川農業嘉年華」活動,活動吸引了16家休閒農業企業參與,共接待遊客19.8萬人次,營業收入814.3萬元。

  銀川市文化旅遊廣電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構築全域旅遊與生態建設一體化發展格局,銀川市已啟動了《銀川市鄉村旅遊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到2020年,銀川將建成100家具有較高服務水平的農家樂、生態農莊、民俗村落和鄉村民宿,鄉村旅遊將為銀川持續釋放鄉村振興的紅利。(記者 陳玲 李陽陽)

相關焦點

  • 德化:鄉村旅遊,助力鄉村振興!
    「要堅持把旅遊產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來培育,讓全域旅遊成為德化第二張名片。」縣委書記梁玉華多次在會上指明全域旅遊的發展方向。今年是我縣全域旅遊呈現年,經過幾年的精心規劃與建設,全域旅遊在我縣已取得明顯成效。 記者從文旅局獲悉,2020年「五一」期間,我縣鄉村旅遊人數突破6萬人次。
  • 鄉村振興的「方城實踐」
    方城縣委書記褚清黎認為,基層組織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最小細胞,激活了基層組織,鄉村振興才有不竭的動力。從強健基層黨組織開始,方城對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多管齊下:配強村「兩委」班子,投入5000萬元實現黨群服務中心全覆蓋,提升村「兩委」班子待遇,壓實縣鄉村三級黨建責任,使基層黨組織成了鄉村振興中的戰鬥堡壘。
  • 龍灣 瑤溪休閒旅遊鄉村振興示範帶
    今年以來,龍灣區正積極打造環大羅山風景線鄉村振興示範帶,從都市休閒農業到風景旅遊串起全區的新農村建設,實現美麗鄉村與鄉村新業態發展相融合,努力開闢一條城市發展與鄉村振興共榮共生之路。龍灣瑤溪休閒旅遊鄉村振興示範帶是環大羅山風景線鄉村振興示範帶上至關重要的一環,範圍覆蓋瑤溪旅遊風景區及瑤溪街道鄰大羅山村莊。
  • 高品質建設休閒鄉村 德清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
    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大會是深入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促進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會議,也是全國展示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成果的重要平臺。這也足以證明,多年來德清縣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積極培育、壯大美麗休閒鄉村度假旅遊新業態中收穫了累累碩果,走出了一條一二三產融合創富的鄉村振興之路。
  • 南白店鄉村驛站:打造旅遊振興鄉村的驛站典範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的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鄉村全面振興,是這一戰略的方向和目標。作為第四屆河北省旅遊發展產業大會提出的106公裡長的一條將正定、靈壽、平山串聯起來的風景廊道——滹沱河生態走廊。道路串聯了革命聖地西柏坡和歷史文化名城正定,串接60餘個村莊,使「中國從這裡走來」與「中國夢從這裡啟航」相互連通。
  • 旅遊如何激活鄉村文化振興?
    鄉村文化振興我們國內已經做了許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現代鄉村文化振興在實際操作中仍然存在兩個誤區。認為只要多搞文化活動就是文化振興了許多地方村鎮在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工作中,建設鄉村大禮堂,搞文化下鄉活動,取得了一定效果。
  • 【學習十九大】王超:以鄉村旅遊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如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呢?根據近些年來湖南發展研究中心、湖南智庫協調中心、湖南紅色文化研究院以及湖南智庫聯盟等單位在「三農」方面所作的大量的調查研究表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科學制定規劃,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大力發展和推廣鄉村旅遊,以鄉村旅遊帶動鄉村和經濟、文化、生態文明等各項建設,進而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條極其重要而現實的有效途徑。
  • 廈門生態第一鎮 同安汀溪鄉村旅遊引領鄉村振興
    汀溪鎮黨委書記蔡志宏說,近年來,汀溪鎮在十八大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指引下,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鄉村旅遊確立為全鎮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目前已經是省級鄉村旅遊休閒集鎮,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更加堅定了汀溪鎮做大做強鄉村旅遊的決心和信心。
  • 欒川縣建設伏牛山鄉村振興人才教育中心 助推鄉村人才振興
    伏牛山鄉村振興人才教育中心  日前,在欒川縣伏牛山鄉村振興人才教育中心,洛寧縣高層次人才崗前培訓班舉行了結業儀式。  今年9月,位於欒川縣旅遊產業集聚區核心區的伏牛山鄉村振興人才教育中心正式揭牌運營。從高標準建設到正式落成投用,該教育中心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創造了「欒川速度」。  近年,欒川縣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工作上取得了初步成效,催生了一批成果顯著的實踐基地,為推動鄉村振興、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助力。
  • 鄉村振興「密碼」何在?——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區南京江寧...
    新華社南京10月10日電 題:鄉村振興「密碼」何在?江寧美麗鄉村建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軍說,國企資本主要起培育引導作用,通過以獎代補等多種形式帶動群眾發展鄉村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在江寧,像黃龍峴這樣的旅遊專業村隨處可見。「民宅變成民宿,農副產品變成旅遊商品,農民坐在家中當老闆。」江寧區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說,如今,各大鄉村旅遊景區,每逢節假日人氣爆棚、一房難求。
  • 同安區汀溪鎮用鄉村旅遊引領鄉村振興 帶動村強民富
    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背景下,汀溪鎮的發展引起了更多關注。近日,記者走進汀溪鎮,近距離感受這裡在過去一年的發展變化和接下來一年的發展步伐。  汀溪鎮黨委書記蔡志宏說,中央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汀溪鎮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汀溪有優勢有條件依託鄉村旅遊,讓全鎮的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 鄉村振興浙江行|鄉村振興「無中生有」搞好產業
    解決好「三農」問題首先要解決好「產業振興」,產業不興旺,農民兜裡沒有錢,就無法實現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實現農村現代化的關鍵。————題記在浙江考察期間,更合鎮的村幹部們對當地產業發展和興旺印象最為深刻,也最有觸動、最感興趣。
  • 「金口碑」裡的鄉村振興新動能
    新華社合肥9月16日電  題:「金口碑」裡的鄉村振興新動能  新華社記者王菲  一天的活忙完了,去村口的文化廣場遛個彎,對於62歲的蒙城縣嶽坊鎮戴堯村村民戴雲中來說,是莫大的享受。以此為契機,蒙城縣將鄉村信用體系建設與推動鄉風文明和基層治理有機融合,引導金融資源向鄉村匯聚,讓誠信「金口碑」釋放出「含金量」,促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憑著AAA級信用戶的「金口碑」,戴雲中獲得了銀行10萬元的授信額度,這筆錢來得正是時候,他給村民做水電維修和改水改廁,正需要一筆資金購買材料。
  • 【鄉村振興之窗】美麗鄉村行之義勒力特鎮:築夢美麗鄉村
    點擊下方觀看視頻 眼下正是到了興安大地最美的季節,鄉村振興之窗欄目組特別策劃了鄉村振興之窗特別節目
  • 青陽新河鎮:鄉村文化建設,促進鄉村振興
    鄉村文化是農村社會的粘黏劑,保護與發展民俗文化以及本土人文歷史是鄉村文化振興、村民文化自信的內在需要,是發展鄉村文化與旅遊融合,打造和諧幸福鄉村環境的重要一環。在致富奔小康路上,既要重視物質文明建設,更要注重精神文化建設,讓鄉村振興戰略能落得了地、能生得了根、能接得了果。青陽縣新河鎮十裡崗村於2007年11月由原黃檀村、光榮村、萬春村撤併組建而成。
  • 繁榮鄉村文化 助力鄉村振興
    發展古村落旅遊 助推鄉村振興全國政協委員 李修松古村落保存了較多的古民居類文物,承載著文化傳統,值得深入研究、妥善保護。可以利用古村落文化資源發展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安徽省黃山市利用古村落古民居密集的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 鄉村振興遷安樣板:典型引路 鄉村振興崛起「樣板群」
    「一年前,這裡還是廢棄水坑,現在已經變為了『一池碧水、曲徑亭臺』的水上公園,成了村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馬蘭莊鎮侯臺子村包村第一書記何佳說,短短一年,村裡環境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全方位服務山東鄉村振興!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成立
    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的成立,責任重大,意義非凡。這是學校全方位服務山東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舉措和創新之舉,對於山東鄉村振興創新人才的培養,對於推進學校常態化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現實意義。
  • 鄉村振興看楊凌-文化篇|姜嫄村:以傳統文化為鄉村振興「鑄魂」
    「鑄魂」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反哺鄉村振興,傳承鄉村文脈,讓廣大村民在精神上有歸屬感。文化振興成為了鄉村振興的力量「凝聚樞」和發展「風向標」。在推動鄉村振興的進程中,姜嫄村以傳統文化「鑄魂化人」,用「留下鄉愁」重構文化生態,以多元文化構築文化體系,傳承鄉村文脈,讓廣大村民在精神上有了歸屬感,也讓鄉村文化建設更加接地氣、聚人氣。
  • 尼山鎮文化旅遊助推鄉村振興
    本報曲阜訊 (通訊員 曹天一 李驍)曲阜市尼山鎮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突出本地文化旅遊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凝心聚力,攻堅克難,順利實現了全鎮經濟和社會事業持續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