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窮不碰三藝,富不親三人」何意?老話在理嗎?答案來了

2020-12-06 小馬話三農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農民總結的智慧結晶。農村人的文化水平雖然不高,但是總結出來的俗語朗朗上口、十分押韻,讓人聽一次就可以記住。俗語中有很多是關於人際交往的,比如今天要說的俗語「窮不碰三藝,富不親三人」,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

窮不碰三藝

窮不碰三藝中的「藝」的意思並不是才藝,而是所從事的行業。三藝指的是和人合夥做生意、高風險的生意以及不合法的買賣。窮不碰三藝的意思是,即便是再貧窮,也不能和親朋好友合夥做生意,不做有高風險的生意,不做和不合法的買賣。

先來看合夥做生意,自古至今人們在做生意時,都喜歡和親朋好友一起做生意,這樣互相會有個照應,雖然合夥做生意的好處很多,但是也存在弊端,由於每個人的想法不同,合夥做生意時很容易因為意見分歧導致和合伙人不和,由於合伙人是自己的親朋好友,所以往往會因為意見不合而導致原來很親密的關係變得不再親近,甚至還會導致老死不向往來。再來看不做有高風險的生意,窮人做生意時一般會傾盡所有,甚至借一屁股外債來投資,如果所做的生意有著高風險,雖然高收益容易使人迷惑,但是一旦生意失敗,便會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最後來看不做不合法的生意,這一點就不用的多說了吧,做不合法的生意,往往錢還沒有賺到,就已經到監獄報導。

富不親三人

富不親三人中的三人指的是貴人、仇人和情人。先來看貴人,貴人雖然幫助自己飛黃騰達,但是在自己富貴後,卻要和貴人保持距離,這樣做並不是忘恩負義,而是為了避免自己對貴人太過依賴,影響貴人和自己的事業發展,所以要適當遠離。再來看仇人,雖然我們常常說「相逢一笑泯恩仇」,但是實際上並不會這樣,很多人表面看上去已經不記仇,但是內心中依然憎恨自己,當有一天自己陷入困境時,仇人會藉機報復,所以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應和仇人保持一定的距離。最後便是情人,老話說「色字頭上一把刀」,很多人在變得富有時,身邊的年輕小姑娘也會越來越多,此時應以家庭為中心,如果有了情人,不僅會破壞原有的幸福家庭,還會影響事業的發展。

農村俗語「窮不碰三藝,富不親三人」是老一輩的農民根據生活和勞作經驗總結出來的,對現在依然有幫助。

相關焦點

  • 俗語「窮不碰三藝,富不親三人」是何意?老祖宗的經驗,蘊藏深意
    今天,救生圈就來介紹這樣一句俗語。 這句俗語是「窮不碰三藝,富不親三人」,看似簡單,實際蘊藏了老祖宗總結下來的實在經驗。那麼,「三藝」是指哪三藝?「三人」又是在說哪三人呢?
  • 俗語「窮不碰三藝,富不親三人」何意?教人擇善而從堂堂正正做人
    文·段宏剛俗語是指以口語為主要表達形式,在民間長期流傳,並被人們公認為具有教化作用和借鑑意義的短句,具有形象化、通俗化的特點。一句俗語往往能在言簡意賅的言辭裡,反映出比較豐富的生活經驗和人生哲理,認真對待一些俗語,肯定能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幫助。
  • 「窮不碰三藝,富不親三人」是什麼意思?
    老人們常講「窮不碰三藝,富不親三人」的俗語,是經過了一輩輩,一代代人親身總結的經驗教訓,今天告訴我們,就是在傳授他們的人生智慧,教導我們做人的基本道理!窮不碰三藝,富不親三人裡,究竟是哪三藝,哪三人,今天小果就告訴大家,和諸君共勉!
  • 「窮不碰三藝,富不親三人」,這句話有什麼深意?看到引以為戒
    中國民間有很多俗語,於是中國人常說俗話說得好….,幾千年來,俗語蘊含了不少古人的智慧,直到今天讀起來,也覺得頗有道理。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中國的俗語「窮不碰三藝,富不親三人」,大家知道這句話有什麼深意嗎?看到可要引以為戒喲。一、窮不碰三藝。
  • 俗語「窮不碰三藝,富不親三人」,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句句有理
    前有孟子所說的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後也有古人講:"窮不碰三藝,富不親三人"。這些話都體現了非常深奧的哲理。經常有這種說法,"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在這裡我們先暫且不討論其正確性與科學性,這種說法的確有一定性的道理,經驗是可以累積的。
  • 「窮不碰三藝,富不親三人」是何意思?老祖宗這句話讓人太佩服了
    特別是老祖宗的智慧,也是讓人佩服不已的,古人在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來了很多的經驗教訓,可以幫助我們少走很多的彎路,哪怕到了如今這個時代,也是非常有用的,比如說「窮不碰三藝,富不親三人」這句話,到底有何深意呢?了解後佩服古人智慧。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思想,有著不同的見解,我們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想要在社會中生存下來,就要去努力的適應社會的各方面,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
  • 農村俗語「窮柴火,富水缸」,為啥柴火窮水缸就富?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窮柴火,富水缸」,為啥柴火窮水缸就富?老話在理嗎?在農村生活最不缺少的就是每天都能聽到很多的俗語老話,在農村的一些路口、朝陽的地方,每天都會聚集著很多老人前來嘮嗑,聊著最近村子裡面發生的新鮮事,也會聊起一些俗語老話,所以也有人把農村稱之為最沒用隱私的地方,村東頭誰家有什麼事,不一會就能傳到村西頭去,至於誰家誰去打工了,誰家吵架了,更是毫無遮擋的被大家所知曉。透明性比較高也是農村的特點之一。
  • 農村俗語「家中有三項,家破人也亡」,都是哪三項呢?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家中有三項,家破人也亡」,都是哪三項呢?老話很在理天氣愈發的冷了起來,農村的街道也變得格外的冷清。隨著外出打工的增多,現在的農村少了許多的熱鬧。過去的農村冬季,是最為閒暇的農閒季節。老人聚集在一起,會聊一些家長裡短,新鮮事物,也會聊一下俗語老話,談論著農村近期或者是過往發生的事情。尤其是一些俗語老話,是談論得最多的。在農村從來都不缺少這些流傳甚久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經歷過多年的經驗積累演變而來。老人聚集在一起的時候,經常把這些俗語老話當作談資。其中就有一句俗語叫做:家中有三項,家破人也亡。
  • 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啥意思?老話在理嗎?時間:2021-01-14 23: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時間過得真快,還有6天的時間我們就將迎來大寒節氣。
  • 農村俗語「東西路箭房,十人九傷亡」,啥是路箭房?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東西路箭房,十人九傷亡」,啥是路箭房?老話在理嗎?農村的俗語有的是關於農業生產的,有的是關於修房蓋屋的,也有的是關於天氣變化的,俗語可謂是事無巨細包羅萬象,什麼都有涉獵。直到現在很多俗語老話依然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當我們平時做錯了什麼事情之後,還會有人說:看看,讓你不聽老人言,這會吃虧在眼前了吧!所以也有人把俗語叫做了十句俗語九句真。俗語也並非都是具有道理,像一些特殊年代的俗語,隨著時間的流逝,已經慢慢的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 農村俗語「東高不算高,西高壓斷腰」,指的是啥?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東高不算高,西高壓斷腰」,指的是啥?老話在理嗎?冬季來臨,天氣也變得愈來愈冷。過去農村的冬季,是全年最為閒暇的季節,農田裡面也沒有了什麼農活。忙碌了一年也終於可以在這個寒冷的季節稍微地休息一下。閒暇之餘村民總愛在村裡某一個固定的地方聚集。
  • 俗語:「富不忘三人,窮不碰三事」,牢記這句話,讓你少走彎路!
    有一句關於為人處世的俗語叫:「富不忘三人,窮不碰三事」,這句話的道理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的,一起來看看吧!「富不忘三」,指的是哪三人?第一:不能忘記生養我們的父母我們最重要的就是感恩我們的父母,老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父母對於我們的養育之恩是我們窮極一生都報答不了的恩情。餘生我們一定要學習孝敬父母,俗話說:「羊羔還有跪乳之恩」,更何況我們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呢?
  • 農村俗語:「落魄不思三人,沒錢不碰三藝」,哪三人?哪三藝
    朋友們,今天小編帶給大家這一句農村俗語,這句俗語教給我們落魄失敗時的一些正確看法和心態。這些前人總結的感悟,希望能幫助我們少走彎路,儘快揚帆起航。農村俗語:「落魄不思三人,沒錢不碰三藝」,哪三人?哪三藝?
  • 農村俗語「大口對小口,家敗財散走」,指的是啥呢?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大口對小口,家敗財散走」,指的是啥呢?老話在理嗎?現如今的農村,跟過去已經大不一樣了。環境變得越來越好,也越來越適宜居住,這裡環境靜怡,空氣相當的新鮮。現在農村的房屋的模樣,也跟過去不再一樣,越來越多造型別致的別墅民房,看上去不但美觀大方,而且居住在裡面是相當的舒適,加上建造面積很大。在帶上一個獨立的院子,這才是真正的田園風格的民居房。對於蓋房子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房屋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居住的時間長短。
  • 農村俗語:「圍牆開窗,家財敗光」,啥意思呢?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圍牆開窗,家財敗光」,啥意思呢?老話在理嗎?在農村生活,對於修房蓋屋一直以來都是作為人生大事來對待。尤其是過去的農村,大家條件有限,加上收入很低。蓋房子著實的不易。有的農村家庭需要積攢大半生,才能擁有蓋房子的財力。所以對於自建房的要求,更是要精益求精。農村院落除了建築主體之外,通常都會帶有一個獨立的小院子。不但採光性很好。南北通透非常適宜居住,小院當然要有圍牆所遮擋,這樣才能形成一個獨立的院落。
  • 農村俗語「院中樹一片,妻兒不相見」,啥意思呢?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院中樹一片,妻兒不相見」,啥意思呢?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種植樹木,是最為常見的,不論是邊角之地,還是房前屋後,都愛種植上一些各種各樣的樹木。夏季能夠起到很好的遮蔭作用,樹木生長几年之後,還具有很好的經濟價值,所以樹木的數量在農村是比較多的。
  • 農村俗語「男佔三八必發,女佔三八必寡」,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男佔三八必發,女佔三八必寡」,啥意思?老話在理嗎?在農村對於任何事物,都有各種各樣的說法,尤其是對於生辰來說。更是有一大套理解方式。即便是現如今,一些老人看到別人的孩子的時候,還經常會問,孩子是啥時候出生的啊!當聽到生辰的時候,總會說這個日子不錯,這個日子好。
  • 農村俗語「門前墳房後水,家敗人亡子不歸」,為啥呢?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門前墳房後水,家敗人亡子不歸」,為啥呢?老話在理嗎現如今的農村跟過去相比,已經有了根本性的變化。道路已經暢通,房屋林立的也有了規劃,看上去比較過去,真的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農村生活,尤其是修建房屋,那是講究最多的,房屋的走向坐落、高低都有不同的說法,就連開工動土、上梁等日子,也要挑選一個黃道吉日進行,這也無可厚非,一來村民蓋一次房子確實不容易,尤其是在過去的農村,生活條件低,蓋房子是要積攢大半輩子的財富才能完成,所以要求精益求精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 農村俗語「前包後窪,不孤就寡」,說的啥意思呢?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前包後窪,不孤就寡」,說的啥意思呢?老話在理嗎?在農村生活,擁有新鮮的空氣,以及優美的環境,跟繁雜的城市相比,農村相對靜怡了許多。尤其是家有餘糧,自己能夠種植蔬菜,在今年春天疫情發生的時候,農村反而成為了很多人最為嚮往的地方。在農村生活,房屋的建造是必不可少的,農村的民居跟城市的單元樓相比,不但擁有更多的建築面積,而且通常都有一個獨立的小院子,採光更加的充足,更加的適宜居住。
  • 農村俗語「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是何意?老話在理嗎?看完有數了
    農村人以早起為榮,晚起為恥,在農村還流傳著「早起三光,晚起三慌」的說法,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先來看早起三光,農村人很勤快,尤其是年長的老人,天剛蒙蒙亮時,老人就已經起床,人們通常會先將家裡的大門打開,然後再將家裡裡裡外外都輕鬆一遍,如果時間還早,勤勞的農民還會帶一把鋤頭到自家菜地或莊稼地裡去除草,在很多年輕人都還沒睡醒時,老農就已經將地裡的農活幹的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