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方力 通訊員 朱銀玲 諸敏芳
昨天(12月9日),杭州留下街道和家園社區舉辦了一場為社區老人打造的「小棉襖數字生活擂臺賽」。擂臺賽分為幾輪,每輪設置不同的主題,如購物、打車、坐公交、健康碼、找廁所等等,覆蓋老人常用的數字生活場景。現場報名的30位老人自主組隊,3人一組參賽,一邊玩一邊學。
今年66歲的王玉華阿姨很興奮,這樣的活動,對於老年人來說很友好。
「我們感覺跟不上網際網路的形勢了,不管走到哪裡,掃碼買菜、打車、購物、看新聞、學廣場舞視頻,都需要用到網際網路,我們老年人再不學就沒機會學了。希望這樣的活動繼續辦下去,你看大家都很認真在學。我們雖然人老,但是心不老。」
王阿姨表示,平時自己也會嘗試用一些數字技能,但是如果遇上障礙,就只能放棄,「問孩子吧,覺得孩子工作壓力特別大,他們回來得也很晚,不願意去打擾他們,問旁邊的人吧,又不太好開口。這種活動就很好,大家集中學習,有一種積極向上的感覺。」
李叔叔今年年初,從遼寧鞍山來到杭州,為了跟兒子團聚,他和妻子決定成為「候鳥父母」,陪著兒子媳婦定居杭州。
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李叔叔用網際網路尋找安全感。
「買菜、支付、導航、看視頻,我玩得還是挺好的,想家了,就上淘寶買點東北大白菜回來包餃子,想交新朋友,就去晨練,幫大家從淘寶上買買大刀、棍子這些晨練裝備。想出去溜達,我就用高德導航,找公交,找廁所都很方便。」李大爺說,自己喜歡研究智慧型手機,但是社區裡還是有不少老人不太了解網際網路,他在網上看到新聞,說阿里巴巴推出一個專門針對老年人的公益項目「小棉襖計劃」,就給他們打去了電話,請阿里小二們,來給社區老人上課,「沒想到還真來了。」
「我們希望這個項目像一件貼心的小棉襖,當子女不在老人身邊時,幫老人切實解決數字生活中的難題,帶他們享受數字生活便利。」項目負責人王希表示,將向全社會開放「小棉襖學堂」的內容,並陸續擴展政府、教育機構等多方合作,想方設法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據了解,所有參與這個項目的小二,都是工作之餘,自願為老人提供服務,沒有報酬,沒有獎勵。因為大家的出發點只有一個——讓老人們更好地了解網際網路知識,安心享受數字生活帶來的便利,不讓他們在信息化時代被遺忘。
據悉,無論是年輕人替父母,還是老人自己,都可以免費預約「小棉襖熱線」服務。
具體操作很簡單:進入手機淘寶首頁,在搜索欄內輸入「小棉襖計劃」,會看到預約頁面,根據提示填寫信息,就能完成預約。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