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一妻制已經深入人們的心中,不僅僅是我國,很多國家也都是這樣的制度。即使一個人有天大的本事,他也不可能娶很多妻子。
對於那些已經有了妻子,卻還與別的女子保持不正當關係的男人相信大家都非常痛恨。雖然在現代社會中一人只能娶一個老婆,但卻管不住有些人在外面搞外遇。不過法律的硬性條件擺在那裡,結了婚以後不管在外面有多風流,都無法再娶一個老婆回家。
這種時候相信那些渣男一定想穿越到古代,現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古代的男人三妻四妾是很常見。尤其是在一些電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個男人能娶一堆老婆,正妻和小妾們之間互相爭鬥,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一些影視劇中,經常會有男人三妻四妾的情況,但是大家可千萬不要被影視劇給影響。我們經常會聽到三妻四妾這樣的說法,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古代男子娶妻比較多而出現的成語。
但事實上,三妻四妾是明朝的小說中出現的詞語,最後變成了人們非常熟悉的一個詞。雖說此前男人身邊可能圍著一堆女人,但是三妻四妾的情況還是不存在。
而且我們也都知道,即使是皇帝也只能娶一個正妻來做皇后,其餘的都是妾。即便是貴妃地位非常高,她的身份也依然是妾,無法和皇后相比。
皇帝都不能娶三個妻子,那麼普通人就更不可能三妻四妾。除此之外,古代婚姻上的制度也是一夫一妻制。有錢人家可能會納妾,但是那些也只是妾,妻子只有一個。
影視劇中也出現過小妾從丈夫那裡奪得寵愛,最後成功坐上正妻的情況。
但事實上,古代小妾是無法成為正妻,即使男子原本的正妻去世,小妾也無法取代正妻的地位。如果正妻去世,則男子可再次重新娶一位正妻,但是他不能將小妾扶正做正妻。
如果真要把小妾扶正做妻子,則男子可能要挨上上百大板,並且挨了打以後還要改正自己的行為。
《禮記》中就有記載顯示妾是可以像商品一樣用來買賣,已經能被當做商品用來買賣,可想而知妾的地位有多低。
不僅如此,古代的一些官員或者文人經常會把妾當成一種禮品相互贈送,而且在人們的觀念中這種贈送稱得上是一件雅事。據說我們熟悉的蘇東坡就不止一次江小妾送給他人,並且其中有兩個小妾贈送時還懷著孕。
如果說被當成商品可隨意贈送,妾的地位已非常低,那麼在禮法方面更能體現妾的地位低下。比如丈夫取妻時要明媒正娶八抬大轎,按照古代婚禮的程序走下去,但如果是納妾,可以不舉行任何的儀式;妻子和丈夫可以合葬在一處,但小妾卻只能葬在旁邊或者單獨在別的地方。
如果一個人納了很多妾,我們首先會覺得這個人在財富和地位上與眾不同。一些影視劇中,我們也能看到有錢或有權勢的達官貴人們納妾的場景,但相信大家都很少看到一個普通人納了很多妾。
而在納妾方面也並不是說只要有錢有權就能隨便納,古代的律法對納妾有詳細的規定。除皇帝可擁有三宮六院以外,其他人納妾的數量都是有限。
比如在唐朝的時候,相比眾多大臣,親王納妾的數目是比較多,可達到十二個,而郡王和一品官員納妾數量最多為十個,其他官員等級越低納妾的數量也就越少。
按照這種規定,對於一個普通百姓來說,能納妾的機會是很少。
當然,古代夫妻兩人婚後沒有子女對父母來說是最大的不孝,古人結婚比較早,如果結婚很多年還沒有子女,這種情況下是可以納妾,但納妾的年齡也跟地位有關。
比如郡王結婚後到了25歲還沒有子女就可以納兩個妾,而普通的百姓到40歲後還沒有子女才可以納妾。由此可見,古代也並不是人人都可以三妻四妾(一妻多妾)。
我國古代一直都是比較重男輕女,這種思想延續了幾千年,即使到了現代男女平等的觀念已經提倡了很久,但是老一輩還是有重男輕女的觀念。
而在古代,人們更是將男子的地位看得很重重。男子是一個家庭中最重要的勞動力,如果家中沒有男子,則這個家就如同沒有了頂梁柱。
受這種觀念的影響,古人很注重生兒子,有些人家會生很多孩子,直到生出兒子為止,這種情況下,男女比例嚴重失調。
據了解,在明朝有些地方男女比例能達到300:100。其他地方即使沒有這麼誇張的比例,但是還是存在男多女少的情況,如果一個男子納很多妾,那會導致更多男子找不到對象。
這種比例失調的情況下,普通人家的男子能娶到妻子就應該感到十分慶幸,納妾的事想都不用想。
因此不要妄想在古代就能娶很多妻子,人們所說的三妻四妾是一種誇張的說法,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還是只取一個妻子。古代也是一夫一妻,只不過在娶了一位妻子的同時,還可以納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