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報頭條·新火車站周邊小區
居民:小區成了大雜院,萬一有壞人混進樓怎麼辦?
伴隨新火車站啟用,周邊小區居民在乘車出行方面有不可比擬的優勢,但小區中出現的「隱性旅館」也讓業主堪憂。這種旅館沒有牌子,全靠房主拉客,談好價錢,帶領著就可進入小區單元房裡住宿或休息。「陌生人隨意出入小區,人員流動性大,這樣的環境讓人有些不放心。」有居民說。
□ 社區記者 叢俊儒
實習生 李亞蕾 王阿慧
【暗訪】
不用身份證也能住宿
新石中路與中華大街交口以東,有嘉實棲園、市建工集團宿舍等小區。幾個小區與新火車站西廣場,距離很近。不用刻意尋找,隨便搭訕,就能找到這樣的旅館。
4日上午,約10點30分,一婦女在新石中路上,正張望著剛出火車站的一群人。記者:「有旅館沒有?」
婦女:「有,我帶你去。」
記者:「你這旅館有沒有營業執照?沒有身份證能行嗎?」
婦女:「哪有執照,就是我家裡,你看看要是合適就住。」
談好價錢,每人50元,住一晚第二天走。她帶領走進市建工集團宿舍,進門無人阻攔。在門口有人坐在椅子上,舉著一張牌子,上面寫著「住宿」,並有聯繫方式。婦女說,房子是自己的,現在不住了,正好空出來當旅館用。
「小區物業不管嗎?」
「不管。」
婦女將記者帶到一棟2層樓房,上樓想開門,卻發現已從內反鎖。開不了,記者提出再找找。
婦女馬上給人打電話,「我朋友那也有房子,你去那看看吧。」
一個客廳擺著6張床
走出宿舍,東側嘉實棲園門口有一男子接應。「去我那看看,我那房子新。」不是他前面帶領,根本無法找到。
走樓梯,發現有業主門上就張貼著住宿的海報。領到4樓,開門,見客廳裡擺滿了單人床,陽臺也有,數了數6張。「單間也有,價錢高一些,客廳床是住宿50元,單間100元。」,開門看一單間,裡面雙人床,加一臺電視。
「你這也不用身份證登記?」他說,登也可,不登也可。「說是旅館,其實說白了我這就是日租房。」
不認識的人一起混住,記者提出安全問題,他稱,自己也是和住宿人一起住,保證安全。「我們也是挑人的,看對方不可靠,也不讓住。」對方說,平時來這住宿的人,有男有女,有的是學生,也有的是來此出差,或是等著上火車的。
一梯兩戶的結構,對面是小區業主。「你們搞這種經營,鄰居們沒有意見嗎?」對方坦言,業主們有意見,但是也沒有多說什麼。
記者提出再看看,對方答應。「能定下來就先交一部分定金,下午四五點左右,住宿的就多了。」他說。
【居民態度】
流動人員多
擔心小區安全
下樓,問小區居民對小旅館的看法,被問者無人贊成。「陌生人隨意出入小區,在小區內住宿,我擔心自己的安保環境。」一位居民說。
有居民介紹,自從小區內出現這種情況後,自己家特意換了鎖,這樣仍不放心,能不出去,就關著門在家裡呆著。
「每天小區就像大雜院一樣,萬一有歹徒混進樓內,作案怎麼辦?物業或者是有關部門應該加大管理的力度,讓我們在此住著踏實。」業主蘇先生說。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居民說,這種情況在嘉實棲園對面的小區也同樣存在。「我們無權幹涉房主將房子用來做什麼,但是希望他們能夠考慮到周邊業主的感受。」
【物業】
管理難度大
期待政府部門加強監管
小區內出現「隱性旅館」,作為物業管理方也感到頭疼。嘉實棲園物業管理負責人介紹,這種情況,物業向居委會、派出所等反映過,現在街道辦事處也知道此事。就物業來說,監管有一定難度,「我們也不能干涉業主將房子對外出租或者是用做其他用途,畢竟我們不是執法部門。」他說,站前派出所的警員也曾來小區查過夜。他透露,政府部門會對此採取措施進行整頓。
【責任編輯: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