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事業還沒起色?牢記王陽明2句話,再窮,也終有出頭之日

2020-12-10 九月的小書屋

成功和失敗,就像是一場沒有規則的追逐比賽,跑得快的就被人稱之為是成功,跑得慢的就被人稱之為時失敗。在這場比賽中,有些人可能走了近路,有些人可能走了彎路,而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該選擇什麼樣的路。王陽明被稱為「聖人」,這些事情在兩句話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一、「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

王陽明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沒有志向的人是難以成功的,不管是哪一個行業,想要有所成就,沒有一個不需要以崇高的志向為基礎。

王陽明小時候念私塾的時候,便主動問了教書先生一個問題,而這個問題也成了他一生的真正起點。他問:「何謂天下第一等事呢?」先生告訴他,考取功名是第一等事。然而智慧聰穎的小王陽明對於這個答案並不滿意,他搖頭晃腦地道:「登第恐未為第一等事,或讀書學聖賢耳。」也就是說,他認為第一等事該是做聖賢。

當時,王陽明年僅十歲,這句話不僅被老師同學恥笑,就連王陽明的父親知道後,也是對其好高騖遠的心態給予了嚴肅的批評。然而,誰又能料到,從小便懷有做聖賢之心的王陽明最後真成了聖賢,而那些嘲笑他的人,歷史上哪裡還尋得到蹤跡呢?

王陽明最終成為一位洞悉心靈奧秘、響徹古今中外的心學聖人,這樣的成就與他在自己小時候便立下鴻鵠志向,並且多年從未動搖的堅持是密不可分的。也正應這遠大的志向,他才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歷史,也才多了一分光彩。

每個人都有其價值,而想要展現自我價值,就需要一個舞臺,窮人要想翻身也是如此,當你沒錢又沒成功時,關鍵是找對舞臺,而這個舞臺不在別處,就在你的心中,就像一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語所說的,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相反,沒有志向的窮人,總覺得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成,最終只能隅居於自己的狹小天地之中,像一隻井底之蛙一樣無法得知大千世界的精彩,很難翻身,更難獲得成功。

二、「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王陽明這裡所謂的「知」,就是從動靜兩個方面對事物的全面認知,這裡也包括理想在內的一種動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目標和計劃;所謂「行」,就是在「知」的引導下真正動手實踐,也就是行動。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在王陽明心學中,「知」和「行」是獲取成功必須經歷的兩個基本步驟。所以,王陽明強調,慎思之,篤行之。也就是說,事前的思考,無論多麼縝密都不過分,而行事時的心態,則要求儘可能的踏實堅韌。

慎思之,這句話在現代社會來說,尤其對那些浮躁、衝動的、急於翻身的窮人來說,是最好的一劑良藥,使其能夠做到儘可能的思慮周密,不至於成為被他人欺騙和收割利益的「韭菜」。

思考要有度,要給自己定下時間,不要因為太重思考而錯過翻身的時機,而一旦行動,一定要做到篤行之。

王陽明這一道理,能夠精通的人太少,但是當你懂得了,你就會有一種不一樣的灑脫和聰慧,這也是王陽明的魅力所在。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王陽明的心學,可以看下面這一套書:《知行合一心學智慧》

這套書是四冊的,全面講述了王陽明心學內容以及後人對心學的推演、注釋。

這本書用近似明朝那些事的寫法,把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寫成了風趣幽默的現代感十足的文字,比如寧王起反那段描述寧王是智商支撐不了宏圖大略的那種,令人忍俊不禁。

這套書寫故事的鋪陳手法,按照人物分開,先捋出一個理念,然後記敘分析,條理清晰,扣人心弦,引人入勝。讓一個史盲也能愉快地聽傳記,實屬不易。

39元,還不到和朋友出去吃飯花的多,但是這本書卻能讓你有無窮的智慧,作為睡前的枕邊書,它能讓你收穫滿滿。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的商品卡購買即可:

相關焦點

  • 當你沒錢又沒成功時,牢記王陽明這2句話,再窮,也終有出頭之日
    當你沒錢又沒成功時,牢記王陽明這2句話,再窮,也終有出頭之日;窮人要想翻身,沒錢沒人脈時,牢記王陽明這2句話,早晚也能飛黃騰達。第1句話:「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當時,王陽明年僅十歲,這句話不僅被老師同學恥笑,就連王陽明的父親知道後,也是對其好高騖遠的心態給予了嚴肅的批評。然而,誰又能料到,從小便懷有做聖賢之心的王陽明最後真成了聖賢,而那些嘲笑他的人,歷史上哪裡還尋得到蹤跡呢?
  • 王陽明:人生沒起色時,牢記這2句話,再窮也終有出頭之日!
    為什麼有的人,明明和自己一樣既沒有金錢,也沒有人脈,但是卻能白手起家,讓自己的命運走向成功?早先王陽明就說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次之,悟透這個智慧,再窮也終有出頭之日!王陽明出生在浙江餘姚,自小讀書勤奮,到了明朝弘治十二年,參加科舉,奪得進士,從此踏足明朝官場。
  • 王陽明:沒錢沒人脈時,牢記這2句話,再窮也終有出頭之日
    以下分享心學大師王陽明的2句話,一個男人,尤其是有野心的窮人,在沒錢沒人脈時,牢記這2句話,早晚能成大器,再窮也能翻身!在做某一件事情時,心裡就只能有這件事情,正所謂心外無理,心外無事,除了這件事就不去再想其他的事,這便是用心。正所謂「言心學者必能成事」2、「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
  • 當你在最窮、最落魄時,請牢記這3句話,終有翻身出頭之日!
    當你在最窮、最落魄時,請牢記這3句話,終有翻身出頭之日!因為對象的孩子他們在學習什麼知識以後呢,才能夠讓自己非常好的工作,所以說這樣的一些話也都是能夠讓這些有想法的父母好好的再去思考自己所想的一些問題,不要說讓孩子們為了貼補家用,也都是讓孩子他們直接就是落在了別人的身後,因為像是這樣的一句話,沒文化真可怕,可以說在以後的社會上也都是非常的受用的。
  •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人到中年,要學會對這3件事心狠
    人生在世,誰都想有一個幸福美滿的生活。為了這個人生追求,每個人都在努力工作、學習。但是我國心學大師王陽明在自己的「陽明心學」中認為外界是自己內心世界的反映,幸福感源自人的內心世界,如果心幸福了,那麼人無論在什麼境況下,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 王陽明:一個男人,在沒錢沒人脈時,牢記這2句話,早晚能成大器
    以下分享心學大師王陽明的2句話,一個男人,尤其是有野心的窮人,在沒錢沒人脈時,牢記這2句話,早晚能成大器,再窮也能翻身!第1句話:「一心在痛上,豈有功夫說閒話、管閒事?」王陽明提出了「做事要專心,持志如心痛」這個觀點,其比喻非常形象,意思是說心懷著一個志向,一日未曾實現,一日便會感覺到它刺得人心頭髮痛。以心痛為喻,這是一種何其強烈的緊迫感,也正因這種緊迫感,才能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實現志向、夢想的行動中去。王陽明正是因為做到了「持志如心痛」,始終專注如一,才最終實現了自己畢生的志向。
  • 王陽明:人到中年還一事無成,可能是碰到了這三個「雷區」
    人到中年,生活的包袱重重地壓在了我們的肩上,在這個上有雙親下有兒女的關鍵時刻,我們的事業仍然還是沒有起色,一直停在原地。可「千古第一完人」的王陽明中年在龍場悟道之後恍然大悟終於明白:「人有所為,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 人到中年還不見起色?牢記這3句道德經真言,好運自然會來
    《道德經》裡說過:人到中年事業還沒有起色,牢記這3句話,好運自然回來 。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溝通的重要性。一般來說成功人士成功的秘訣就是:跟別人的說話溝通的時候,更多的時候是在傾聽,從不隨意發表自己的意見,始終遵循沉默是金的人生準則。
  • 孫子兵法:人到三十歲還未見起色,牢記這一條天規,定有翻身之日
    《孫子兵法》作為中國古典軍事文化著作,應用時間長達2500多年,應用範圍包括全世界,不只是中國,日本、美國、英國等各大軍事院校都有專門講述《孫子兵法》的課程,而且它的應用領域也非常廣泛,不只是軍事領域,還有商業領域、官場領域等等,那它能否應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來呢?
  • 人到中年還一事無成!牢記王陽明這兩句良言,能力和機遇缺一不可
    古時說「三十而立」,而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也正是這個道理,但也有很多人到了三十歲這個年齡,卻真的是一事無成,碌碌無為,但同樣都是三十歲,而我們接觸過的人已經混得風生水起了,是什麼造成了兩者之間的差別?而在幾千年前的王陽明已經給出了我們答案,因此如果你現在還沒有一番成就也沒關係,只要你能理解並記住王陽明的這些勸世良言,在未來的也能交到好運,成就一番事業。王陽明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個人,雖然他也是一個古代文人,但是他最為人所稱道的卻是多次平定叛亂的赫赫戰功,可謂文武雙全。
  • 王陽明心學智慧:中年男人慾有所突破,人脈次之,需牢記4字真言
    王陽明心學智慧:中年男人慾有所突破,人脈次之,需牢記4字真言人類歷史上,有2個5歲才開始講話的人,都對人類世界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一個是德國的愛因斯坦,他的相對論,改變了人們對宇宙的認知;一個是我們中國的王陽明,他的心學,改變了人們對自我的認知。
  •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人到四五十,要對3件事情「心狠」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人到四五十,要對3件事情「心狠」俗語說:「活到四五十,人生過半」,的確!人的一生只不過百年光陰,人到四五十歲,是人生的另一道分水嶺,是我們褪去一腔熱血,把人生智慧和成熟穩重裝進胸膛的分水嶺,也是我們青春逝去,人生下半場的分水嶺。
  • 人到中年,事業還沒有起色,學會鬼谷子這3句話,助你實現目標
    尤其是對那些已過30,人生卻未見起色的人來講,只要記住這3句天條,人生將進入新的頂峰。但不是合作一定會成功,合作之初要好好地考察一下合作夥伴的幾個方面。對於我們來講,合作夥伴大到創業的合伙人,小到打工選公司都是一樣的道理。選取全作者時一定要看對方有沒有能力帶領一個團隊,也就是領導力如何。除此之外還要關注一下,能不能給到與能力相匹配的經濟待遇。這就是鬼谷子所說的,量智能,權財力。
  • 「窮有三不要,富有四不能」:人到中年,牢記這幾點
    無論多麼繁華的國家的角落,都有底層的身影,和那些你再熟悉不過的平凡生活。讓人無奈的是,這個世界從來充滿不公,有些貧富差距,從出生那一刻就決定了,且在不斷地拉大。外在的客觀條件無法改變,我們能做好的,也許就是守好自己的「本心」,正如老祖宗所言:窮有三不要,富有三不能。無論窮富,人到中年,我們都要牢記這幾點:窮有三不要:不要懶惰,不要氣餒,不要胡來。
  • 王陽明:人到中年,要學會強大內心,學會更淡泊,生活過得更快樂
    這句話本來是一句俗語,很多人都不相信這句俗語能夠從陽明先生這樣的「聖人」口中說出,其實道理都很簡單,大俗即大雅,有些話的確是話粗理不粗。其實這正是王陽明告誡我們中年人所需要的注意的事項!王陽明:人到中年,要學會強大內心,變得淡泊一點,過得更快樂我們要知道,社會上中年人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但同時,與現實不符的是,我們需要承擔越來越多的社會責任。
  • 王陽明:男人沒錢沒人脈,3個錦囊要牢記,後半生早晚能成大器
    王陽明:男人沒錢沒人脈, 3個錦囊要牢記,後半生早晚能成大器第一個錦囊:這句話不難理解 ,在現實生活中,其實也有這樣的例子,比如,有些人靠賭得來的錢,立即會花掉,再比如某些人中了500萬,就馬上改善生活,吃穿住用行都開始奢侈,或者染上不良的習慣,每天痛快逍遙,坐吃山空,很快就會朝不保夕。得來容易,也不會去珍惜,所以失去必然也容易。
  • 王陽明心學:人想成大器,記住這2句話,後半生順風又順水
    生活中總有些人將自己的失敗,認定是運氣和出身的原因,他們忽略自身的問題,一味將責任推卸到那些無法改變的客觀原因上。但其實更多是因為自身不夠努力或者努力的方向和方法不對。心學大師王陽明認為一個有野心但是沒錢沒資源的人,如果能牢記這2句話,之後的事業和人生將會更加順風順水。
  • 王陽明智慧:牢記這3句話,就算沒錢沒勢,照樣能出人頭地
    人生在世,誰也不想一輩子碌碌無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像的宏圖大業想要大展腿腳,但是想要成功又談何容易?尤其是我們這種沒資源、沒人脈、沒背景的普通人,可能連施展才華的機會都沒有。明朝傑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軍事家王陽明的3句話值得我們牢記:人生低谷時,踐行這3句話,就算沒錢沒勢,也照樣出人頭地。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在人生低谷時,記住這2句話,成功不難
    從古至今,有抱負的男人都想要成就一番是事業,但是成功的道路上不會可能一帆風順。很多偉人,成功人士都經歷過低谷時期。就像我們熟悉的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他的一生可以說是大器晚成的代表。四十多歲失業離婚,還欠錢。但他依然重新出發,成就一番大事業。
  • 落魄那些年,爺爺告訴我:學會節約這三樣東西,再窮也有出頭之日
    人到中年,我經歷了也不少,特別是在年輕時落魄那些年,沒錢又沒成功,被人看不起,甚至冷嘲熱諷,心裡很失落,又很難過。在最迷茫的時候,爺爺經常找我聊天,並告訴我:學會節約三樣東西,再窮也有出頭日。那時,我牢記了爺爺的話,學會了節約,漸漸地走出了困境,後來通過努力奮鬥,才有了今日的飛黃騰達。第一,節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