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娘家,很多女人腦海裡閃過的第一個念頭,可能會是溫馨的避風港。可是對於山東的彭女士而言,娘家卻意味著兩個字麻煩。彭女士說在他們家,娘家不僅不能提,甚至連她回娘家也成了家裡的雷區。自己不能去,娘家人還不讓來,提到丈夫對自己娘家人的成見,彭女士是義憤填膺。在劉先生看來,這一切都是妻子的誤會。一邊是希望被理解,另一邊卻是完全不信任。那麼劉先生對妻子的娘家究竟有沒有意見,到底是誰誤解了誰?
劉先生說這些年來只要涉及到妻子娘家,夫妻倆的矛盾就莫名其妙地出現了。就在上個月,僅僅是因為妻子深夜要去小姨子家,兩個人就大鬧了一場。
彭女士介紹,那天晚上快十點多了,她對丈夫說了一句,我帶孩子去他姨媽家了,你就在這床上睡。剛說完,丈夫就急了:「你是沒有家了啊?」拿起車鑰匙就摔,還起身要打她,這讓她很受不了。
劉先生解釋,大概在兩天前時候,妻子也同樣去過一次她妹妹家,那天是小孩生日,所以玩到了半夜才回家。路上的時候,載著一車人,陷進了河堤邊的泥地裡,很危險,這讓他很擔憂。
那晚當聽到妻子又說半夜要帶著孩子去的時候,他不由得心裡就有了擔憂,於是就說這麼晚了,你再去幹什麼,不要家了啊。只是睡一晚,有必要十點多再趕過去嗎?這讓他很不能接受。
對於丈夫的解釋,彭女士表示無法理解。在她看來,丈夫的舉動無非就是不想讓她和家裡人有接觸。在結完婚的一個月後,母親曾經來家裡看望過他們,當時是在客廳切了個西瓜,母親喊了丈夫好多聲,就是沒搭理。之後甚至還給臉色看,這讓她心裡早已有了不滿。自己的哥哥也是,因為擔心他們吵架,結婚後就很少有到他們家玩過了。
劉先生解釋,結完婚的妻子經常回娘家,一住就是好幾天。這讓他根本就感覺不到自己結婚了,因為還是一個人,一個家。之後他也就這個問題和妻子聊了,得到的答覆是我也有家,我還有娘家。起先的時候,他還可以理解,但是時間久了,他表示自己無法再理解了。
彭女士說女兒嫁出去了以後,家裡就剩兩個老人,他們也很孤獨,所以父母肯定是會希望他們之間能夠多來往。在她看來,自己看父母並沒有什麼錯。丈夫也是有父母的人,憑什麼他也能去看,可自己就不行。對於丈夫對她回娘家的意見,她接受不了。
劉先生說自己只是不願妻子頻繁的回娘家,而不是有意要針對她的娘家人。可如今,但凡是涉及到對方的家人,自己即便是有理,到妻子那兒也根本說不清。
就比如外甥女的事情,那時候外甥女老是會來家裡陪他們的孩子玩,經常會帶著垃圾食品和碳酸飲料給孩子一起吃。還要求喊她公主,才能有得吃。這讓他很有意見,就有種女兒必須服從管教才能吃的感覺,怕對孩子的未來造成不好的影響。妻子一直都是放任不管,這更讓他不舒服了。
彭女士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外甥女也就星期天會來一次而已,帶的零食也不多,偶爾吃一點,在她看來並沒有什麼影響。那時候的孩子們才十一二歲,開玩笑喊幾聲公主能有什麼影響,這就是丈夫在針對她們,這讓她也很不舒服。
調解員柏燕誼指出,妻子對丈夫的刻板印象,讓她看不到丈夫的真心。同時希望彭女士明白,她並沒有從內心接納丈夫,忽略了丈夫的感受。另外希望彭女士注意,頻繁回娘家的行為,只會加深夫妻之間的誤會。最後也希望劉先生明白,要主動去做出溝通和調整,而不是被動的一直等妻子去按照他希望的改變。
調解結束了,劉先生表示以後讓妻子有話直說,不要老是憋著,做事商量著來。他也會改改自己的脾氣,少動手,多聆聽,好好過好接下來的日子。彭女士也虛心接受了老師們的意見,今後會試著去改變,與丈夫一起建設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