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古代建築中的陰與陽 你能看出哲學觀嗎?

2020-12-20 浙江在線

2015-08-20 14:23

 

陰陽觀念最初理論認為:凹者為陰,凸者為陽。陰陽不同屬性的現象很早就在建築中相繼運用。

半坡遺址距今已5000多年歷史,建築形態上屬於陰性穴居建築;而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發掘的大量木材建築構件,表明當時人們已經利用木材在地面上構架(凸起)陽性建築。這些古代建築形態,初顯了陰陽觀念引導兩大類型建築的不斷完善。

最佳住宅選址

中國傳統建築環境強調陰陽二氣。唐楊筠松所著《八宅明鏡》中認為,「古代建築總體環境由陰陽二氣所化生……陰陽二氣是元動力量」,這種元動力不斷推動我國建築注重陰陽因素的使用。

典型的「負陰抱陽」選址

古代建築家認為:所謂「負陰抱陽」,一般都在房屋選址時後面應有主峰龍脈山,左右有次峰或岡阜的左輔右弼山……前面有月牙形的池或彎曲的水流,水的對面還有對景的案山,軸線……坐北朝南。基址正好處於這個山水環抱的中央。

「負陰抱陽」須坐北朝南,北面是陰面、南面是陽面。「屋合太陽星」為吉,坐北朝南則採光通風俱佳;形勢上後山直立者「立格」,能生氣;傾斜不正者為大兇,不宜居。

瞰故宮可以看到一條清晰的中軸線

皇家建築群體中突出設計的「唯我獨尊」。建築無論大小,中軸線(主幹道)都只設計一條,象徵著「唯一」,這與古代理念中奇數為陽有關。

而院落中長廊、迴廊或遊廊、曲廊(江南一帶也稱避弄),可以根據活動區域的需要設計多條。

傳統建築色彩的陰陽區別

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皇家建築,基本採用陽性的暖色格調。紅牆、琉璃瓦,顯得金碧輝煌。屋頂的陰陽考究還涉及到瓦和地面顏色的對應關係,認為屋頂為天,天為乾、屬陽。屋頂之下為地,地為坤,屬陰;另一類是普通民居,青磚瓦牆,色調淡雅樸素大方,成為皇家建築對應的陰性色彩的格調。

古代建築排水系統之陰陽

如民居的廳、堂、天井,採用明溝(陽溝)可以大量排除建築上面承受的天雨;凡從房側或兩房相接處排出的水,均採用暗溝(又稱陰溝),在陰溝上鋪地磚將水隱蔽,不影響室內人員的流動。

湖南省平江縣明代古建築張谷英村的地下排水系統,十幾個不同天井的水都巧妙地從各個小院落排到建築群外的河溝裡,受到考古學家和建築學家的一致讚嘆。

梁思成先生認為,「一個民族或文化體系的建築,如同語言一樣,是有它自己的特殊的『文法』與『語彙』的。它們一旦形成,則成為被大家所接受遵守的方法的綱領。

在語言如此,在建築中也如此」。建築的陰陽和諧, 成為我國傳統建築特有的「文法」之一,歷代得以傳承。

山東曲阜孔府儀門

門臉 在傳統建築中象徵為「臉面」而倍加重視

門樓的設計主陽,因為象徵主人的身份地位。山東曲阜孔府儀門為明代中期建築,門上方懸有「重光之門」的匾額,方正陽剛、端莊穩重,在門側蒼柏襯映下更顯得孔府的深沉厚重。

門樓的建造也強調陰陽和諧。如山西祁縣喬家堡門樓、北京四合院中的金柱大門、如意門樓等等,在建築功能和審美意識上都充分展示了陰陽結合、以和為貴的理念。

湖南省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村莊的「鎮邪之寶

筆者在湖南省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考察時,發現兩個建築群調整陰陽關係的案例。

其一,該村南面山正對村裡的凹形石巖裂開一條縫,當地人稱它為「仙姑巖」。

傳說明代初期鄭氏遷於此地,一直人丁不旺。有一日當地人稱為地仙者路過此地,告知鄭氏人士不旺的原因是村裡陰陽失調,建議在村子裡豎立一個石柱(當地人稱此柱為「陽根」),以此調節村裡的陰陽。

村裡人便建造了一個高一丈二尺形似石筍的柱子,正對南山的「仙姑巖」。傳說談文溪村果然人丁興旺,並且出了四位進士(其中有貴州御史和廣東高州太守)。自明至清兩代,當地人娶媳婦,新娘子進村後都要先摸摸這高聳的石柱。

雖然這一案例難辨其科學性, 但從傳統文化上表明了古人對生存環境陰陽觀念的關注。

其二,新田縣在文物普查、整理古村落遺存時,發掘了談文溪村另一處建築遺址。

餘姓家族明代自廣東深圳遷入此地,為了家族和諧興旺,請藝人用青石雕鑿了一隻海龜與一隻土鱉埋在住宅地下。它們一大一小、一雄一雌、互相呼應、剛柔相濟,歷經600多年的世事變遷而保存完好。證明建築環境的陰陽觀念已經早在南方流行。

我們在一些村鎮考察時,也經常發現陰陽觀念在現代民居建築的延續現象。陰陽觀念作為中華民族傳統建築的一種特有「文法」,如梁思成先生所論「血脈相承,賡續演變,反映各種影響所吸取養料,從沒有中斷過」。

認真借鑑陰陽觀念和這一「文法」,對於當代中國建築的發展是很有意義的。

據美術報

1440051780000

相關焦點

  • 「陰陽」為什麼是陰在前,而不是「陽陰」陽在前?
    「陰陽」為什麼是陰在前,而不是「陽陰」陽在前?古嶽丘壑陽爻(—)和陰爻(- -)兩種符號,是來源於遠古時期的結繩記事。當時,還沒有文字,或者文字還停留在符號階段,沒有形成完整的系統。陰爻中間的空缺,不是被分成兩段的意思,是「結」的意思,是記錄或記載或後期引申為載物的系統之意。《易經》裡的「易」,是日月交替的意思。「日」叫太陽,「月」叫太陰。所以也叫陽陰交替變化。最早是「一」畫開天,「陽」為上。在宇宙或自然界中,是陽陰變化。但在人的生活當中,是遇到了災害就打結記事;遇到順利的事,就不打結。
  • 易經中,陰爻和陽爻之間關係到底是什麼,你真的深入理解嗎?
    陰爻與陽爻的四種關係:承與乘、比與應1說「承」,有承載的意思,說「乘」,就是乘法的乘,3說「比」是比和的比,比附的比,比較的比。4說「應」就是外應的應,應答的應。在每卦的六個爻中,從下向上看,每兩個相鄰的爻稱作比,比就是比鄰,就是親近的意思。如果相比的兩爻是一陰一陽的,就是異性相吸。
  • 不可不知陰與陽
    你看過王志文主演的電視劇《天道》嗎?很好的劇,推薦大家去看一下。今天從中醫角度來談談天道,談談陰陽。陰陽是中華民族長期生活實踐中形成的獨特哲學思想,屬於古代哲學範疇。古人認為,自然界萬事萬物皆在陰陽二氣的相互作用中不斷滋生、發展和變化著。陰陽是宇宙的規律,是道,《易經·繫辭傳上》云:「一陰一陽之謂道」,道即規律。陰陽即為天道,醫學是怎麼認識陰陽的呢?
  • 陽虛溫陽,陰虛滋陰,如何做好「陰中求陽,陽中求陰」?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陽氣根於陰,陰氣根於陽;無陰則陽無以生,無陽則陰無以化;全陰則陽氣不極,全陽則陰氣不窮。陽損及陰,陰損及陽。」其實,張景嶽說了那麼多,無非就是對陰虛陽虛的調理、做出更合理的指導性原則:溫陽時從陰津著手,滋陰時兼顧陽氣。
  • 地名來歷:為什麼地名中帶「陽」字的很多,而帶「陰」字的非常少
    個縣級行政區中,有108個含「陽」的地名。而含「陰」的地級行政區數量為零,含「陰」的縣級行政區僅有9個,呈現地名中的陽盛陰衰現象。其實原因非常簡單,中國古代很多城鎮都依山傍水而建。而中國建築比較講究坐北朝南,很多城鎮都建在河流等水系的北面和山的南面,所以出現這麼多的含「陽」的地名。最著名的當屬位於洛水之北的洛陽,衡山之南的衡陽。也有少數地名如淮陰、湯陰等,是城鎮選址相反的原因。
  • 你了解古代款待賓客的禮節所遵循的陽左陰右嗎?
    因為有骨頭的熟肉屬於陽,切成大塊的熟肉屬於陰,陽在左,陰在右。同樣道理,主食比較乾燥而屬於陽,有湯的肉比較溼潤而屬於陰,所以,主食擺放在進食者的左側,而有湯的肉則擺放在右側。以上所說的,都是遵循「陽左陰右」的原則而設定。所說的「左右」,都是靠近進食者的地方。最近的是飯食與肉羹,其次是有骨的肉和無骨的肉。再說,這樣也方便進食者食用。
  • 太極圖中的陰和陽,是一切存在的根本
    《易經》——陰與陽太極圖之表示陰陽,乃先民智慧達於極致的最簡捷明了的表達。我們看到負陰抱陽的奇妙圖象,它不是絕對對立的存在,而是合二為一的整體。這裡,最具匠心獨運的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比如,男人和女人,這是典型的陽和陰,它能夠造就人類的整體的歷史。人類的生育繁衍,都是靠著男和女。
  • 在周易中為什麼「少陰屬陽」和「少陽屬陰」
    先看這個兩儀四象八卦圖這個圖你肯定見過,是為「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中,在陰陽兩儀生成四象的時候,有個現象初學者可能無法理解。那就是從陰儀生出了太陰和少陽,從陽儀生出了太陽和少陰。他之所以叫「少陽」,其實是說「陽少」,「陽少」就是「陰多」,陰多當然屬於陰性。順著順時針,陽氣繼續增加,當全部都變成陽的時候,就是「太陽」,太陽也就是陽氣之最盛。當如到了陽氣的極點,也意味著開始衰弱,就是陰氣開始出現和增加,當然陰氣的出現和增加也是從上部開始的。等陰氣佔領了物理體積上一半面積的時候,這就是少陰了。
  • 陰陽的多重含義|陰陽中的哲學觀
    陰陽和五行一樣,是我國古代先民對自然萬物取象比類,描述宇宙萬物的最基本組成要素、相互作用及聯繫的一種簡樸博大的哲學概念。為後世的醫學、哲學、算術、玄學及人工智慧(二進位)等領域提供了概念基礎,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道德經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中國為什麼許多城市名字帶「陽」,卻很少帶「陰」?
    秦一統中國後,這樣的命名方式從中原逐漸向四方擴展,所以現在,在廣闊的中國疆域上,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帶著「陽」字的地名。 「陰」,被拋棄了嗎? 說到此處,大家或許會在心裡嘀咕,「陽」成了眾人選,那「陰」字呢?不可否認的是,「陰」字在我國地名中的使用相對較少。
  • 漢字姓名學裡的「陰」與「陽」
    漢字也有陰陽嗎?沒錯,在漢字姓名學中,漢字是有陰陽的!在為大家解釋新名字的時候,家騏對每個字都會區分陰陽兩邊來寫。今天跟大家講一講漢字中的陰陽代表了什麼,對人又會有什麼樣的影響。說到陽和陰,大家最先想到的往往是男和女、公和母、熱和冷等等。《易經》裡說「太極生兩儀」,兩儀就是陰陽——乾坤、天地、日月、剛柔等等都是指陽和陰。
  • 中國地圖上叫「陰」和「陽」的地名是怎麼來的?
    我國縣級及以上帶「陽」的,有120個左右,而帶「陰」的則只有十幾個。這種「陰衰陽盛」的現象,是如何造成的呢?1、地形河流定陰陽陰陽,本是中國古代哲學中一個簡約而深邃的名詞,如老子《道德經》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 《易經》:「陰」和「陽」不是兩樣不同的東西,而是同一東西
    《愷叔深度解讀易經》第14期很多讀過《易經》的朋友,都因書中「一陰一陽之謂道」這句話,以為「陰」和「陽」是兩樣不同的東西,以為「一陰+一陽=道」。但是,事實並非如此,真相是:「陰」和「陽」屬同一樣東西。
  • 漫談中國地名裡的陰與陽,緣由大有來頭
    杜甫的這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中的最後兩句一連用了四個地名,連貫生動,既視感很強烈,體現出了回家的急切心情,給本詩增色不少。而襄陽、洛陽這兩個耳熟能詳的地名,你知道是怎麼來的嗎?為何我國地名中好多都包含陰陽這兩個字呢?小編今天就和您一一道來。我國的地名多由二字組成,歷史上流傳下來的佔據大多數,命名的方式根據地理位置而來的佔有不小的比例。
  • 陰卦多陽與八卦排序的原理
    有人認為是人為規定,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八卦裡面的所有變化、都是根據易理和自然之理推演而來,所以才有強大的推演功能,那麼,這個順序的依據是什麼?要搞清楚這一點,就得先搞清楚陰卦為什麼多陽、陽卦為什麼多陰?弄清楚了這個問題、前面那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為什麼陰卦多陽、陽卦多陰?
  • 《易童子問》王聖夫:陰爻、陽爻符號,你知道真正代表什麼嗎?
    《周易》的陰爻、陽爻符號,真的代表男女性器嗎?1.我們知道,《周易》的爻,分為陰爻、陽爻,陽爻的符號是一根橫線(—),陰爻的符號是兩根較短的橫線,或者中間斷裂的一根橫線(--)。其實古代的預測,有「日佔」「卜佔」「筮佔」等很多種,《周易》屬於筮佔,而筮佔最大的特點就是要使用蓍草進行計算,因此它肯定和數字有關係。1978年,北京大學的張政烺先生,首次提出「數字卦」的問題,1980年,他在《考古學報》發表《試釋周初青銅器銘文中的易卦》一文,引起學術界轟動。
  • 關於地支子和午為陰,巳和亥為陽的論述!
    那麼問題來了,巳和亥是陰乾嗎?而子和午是陽幹嗎?我覺得不是!論證一,庚子,庚生子水,庚金為陽,子水為庚金的傷官,所以子水為陰。子水裡藏癸水,癸水為陰,所以證明子水也是陰乾。同理辛金為陰乾,辛金生亥水,亥水為陽幹,亥水裡面藏壬和甲,主氣為壬,壬為陽,所以亥水為陽幹。甲木為陽幹,甲木生午火,午火為陰乾,午火主的氣是丁,丁為陰乾,所以午火為陰乾。
  • 聲東擊西,以陽護陰,程嬰巧計救孤兒,此故事聯想以陽護陰的典例
    陰陽即明暗,相對立而又相聯繫,有陰之暗處,必有陽之明處。陰陽往往是相合相生,不可能一家獨存。簡單來說,陰陽相生,就是說:在你為了某個目的而拼搏的時候,這個拼搏就是明面上的陽,而你為此要達到的目的便是暗處的陰。
  • 嵩陽書院,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古代的高等學府
    嵩陽書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國家文物之一,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北3公裡峻極峰下。宋代「洛派」理學家程顥、程頤、司馬光,範仲淹等都在這裡講學授課;司馬光著的《資治通鑑》有一部分就是在完成的。北宋中期王安石變法時,在這裡常同司馬光、範仲淹論證學說。
  • 古人為萬物判分陰陽:何以「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
    在古代哲人那裡,幾乎世間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判分為「陰」和「陽」。比如自然界中,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社會人倫中,君為陽,臣為陰;夫為陽,妻為陰;等等。這些都比較好理解。有時在陰陽的判定上,也會出現矛盾或爭議,頗令古代經師們為難。例如,人們通常認為,火性剛烈,為陽,水性柔弱,為陰。但《左傳·昭公九年》卻說:「火,水妃也。」水為王,火為妃,則水為陽,火為陰,跟通常的觀念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