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好奇的萌娃控,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如果說你曾經見到過別人失去一個孩子,或者自己有過失去孩子的經歷,那大概就能想像得到那些,因為孩子對人販子拐走的家庭到底有多痛苦。
我們站在正義的角度,總是在說人販子是如何地喪盡天良,更是反反覆覆的叮囑自己的孩子,不要隨意接陌生人的東西,不要跟陌生人走。孩子的人身安全也是圍繞著父母的最大問題。
不過雖說社會治安不斷在加強,但也耐不住人販子的「花招」百出。現在的不少幼兒園都已經為孩子開展一些防拐訓練,但即使有了這樣的訓練,根據調查還是有將近八成的孩子,因為陌生人讓自己玩手機等等,就跟著其他人走。
孩子從幼兒時期就接受房管訓練,那為什麼還會有將近八成的孩子跟著陌生人走呢,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反思一下對孩子的安全教育,是否真的到位了?面對人販子的不斷套路,我們更應該提高警惕,才能避免孩子被抱走。
家長們帶娃時一定要多警惕這4種人,避免意外發生:
1、自來熟,愛套家庭信息的人
如果說是在東北面對自來熟的叔叔阿姨,可能不用多大懷疑,因為東北人的特質就是自來熟。但同樣也不排除少數人,很多情況下,尤其是在帶孩子出門的情況下,面對那些自來熟的人,可千萬要小心防範。
他們看似熱心,但實則言語當中三句話不離孩子,總是在套取孩子的信息。而他們之所以有這些行為,無非就是想挑一個好的機會,上演一出惡人先告狀,然後猝不及防地把孩子搶走。
2、經常「偶遇」的陌生人
其實寶媽帶著孩子也不會到太遠的地方,也就是小區的花園,或者是附近的公園逛逛。如果在小區總是能見著一些假裝與自己偶遇,但實則從來沒有在小區見過的人,那可千萬要小心了。
他們也許第一次,第二次不會下手,但他們等的就是寶媽掉以輕心的那一刻。他們從一開始就布局,假裝偶遇,然後慢慢地讓寶媽們放鬆警惕,以為他們就是自己小區裡的人,之後在一點點慢慢接近孩子,達到自己的目的。
3、突然出現的「弱勢群體」
人販子往往都是有自己的團夥的。也許會有兩個比較老的在前面,假裝需要幫助,藉此騙取帶著孩子的寶媽幫忙。但實則在寶媽幫助這兩個老人的時刻,團夥裡的另一個人就會趁機把孩子抱走,或者是調包。
又或者是假裝搶走寶媽的包,突然出現的外地人需要指路……等等。這些都是套路,助人為樂是件好事,但如果一個寶媽帶著孩子,我們就要量力而行了。再者說,滿大街這麼多人,為什麼他非得挑一個帶著孩子的寶媽求助?這很值得懷疑。
4、突然加自己聯繫方式,但卻從來不互動的人
其實最可怕的還是熟人作案,熟人作案根本不容易引起懷疑,其實這一類才是隱藏最深的。這類人他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把自己從陌生人變成熟人,但他們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拐走孩子」。
因此,寶媽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非常警惕那些平時與自己毫無交際,但又突然之間要加自己好友的人。他們也許只是想從自己的朋友圈,或者是與鄰居的日常交流中騙取到孩子的信息,然後找到一個合適的時間騙走孩子。
雖然我們很不願意承認,但事實就是這樣,如果孩子真的被拐走了,找回來的機率真的很低,幸好無人性的人販子,我們除了加強自己的防範之外,別無他法,而加強防範,最主要的還在於孩子。
但我們到底要怎樣做才能防範得更到位,更有效果呢?
首先要做到不要太壓抑孩子,大家應該都聽說過潘多拉的盒子,你越是不讓他去看,他越會想去看,因此對待孩子也是這樣。
所以在平時我們也應該在可控範圍內的儘量多滿足孩子,這樣孩子才不會輕易地被人販子因為一點小恩小惠就騙走。同時我們也要明確地告誡孩子,沒有父母的允許,是不能私自接受別人的東西才行。
其次就是要做到從小嚴格要求孩子,給孩子定一些規矩。例如幾點回家,不要輕易接受別人的東西,嚴格要求孩子,才能減少孩子發生危險的概率。
最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多給孩子一些陪伴,不要因為忙碌而忽視了孩子,這不僅能減少孩子被偷被搶的概率同時也更利於孩子成長。
你的孩子今年多大了?你們對孩子有什麼防拐訓練小妙招嗎?歡迎來評論交流吧。
我是好奇的萌娃控,5歲男寶和3歲女寶的二胎媽媽,生活中任何關於育兒的問題都可以跟我一起探討,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關注我,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