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簡述幾種主力坐莊常見的操作手法,分為四部分:建倉――洗盤――拉升――出貨,以下分別作簡單闡述:
一、建倉
主力坐莊某隻股票前提條件就是要先收集到目標股足夠的籌碼,所以從主力開始建倉就意味著坐莊的正式開始,主力只有收集到足夠的籌碼才能控制股價的波動,才便於日後其他環節的運作。一般而言,長莊建倉時間會從數月到更長時間不等,吸籌是否充分將直接關係到日後的操作和獲利的情況:一、主力在底部吸納的籌碼越多,後市拉高后獲利就越大。二、持倉量決定了控盤程度,因為主力吸納的籌碼越多,市場的流通籌碼就越少,主力對股價的掌控能力就越強。
主力坐莊目的是為了獲利,所以建倉的關鍵就在於能否在底部吸納儘可能多的低價籌碼,因為底部籌碼的成本優勢是獲利的關鍵,甚至直接關係到坐莊的成敗。所以為了吸納到更多的底部籌碼,主力在吸籌階段常伴隨著打壓,洗盤等手法,以迫使套牢盤不斷地割肉出局,為了這個目的主力往往會下很大的功夫,操盤手法無所不用。只要能讓散戶更好地割肉出局,有時甚至不惜將自己套牢。其過程基本可以分成如下階段:
第一階段:試探性建倉,這個階段往往主力已經判斷大盤可能即將見底,用小倉位開始買入,如果此時大盤繼續下跌,那麼買入強度就減弱,採用緩跌的方式買入,操作方法一般是在盤口頻頻用一定的買單接著,讓砸盤直接往自己的掛單上砸,或者一看到上方有較大的賣單就大口吃進,但全天保持股價微漲乃至下跌,K線形態上往往是小陽線或小陰線,這樣不會引起市場的注意,同時也利於磨出套牢盤。
第二階段:全力吸納,這個階段往往大盤已經見底,此時主力會明顯加大建倉強度,股價波動會明顯加強,可以用點綴封激活股性,然後繼續向上大量吃進,被深度套牢的散戶往往是跌的時候誓言長線投資,而股價一漲又害怕再次被套,出局意願強烈,此時第一批無經驗的投資者就會逐漸出貨,成交量急劇放大,這裡往往會形成筆者此前關於成交量分析文章提到的C量。但此時一些稍有經驗的投資者仍不會出局,而是期待個股的繼續反彈
第三階段:打壓吸納。這個階段往往大盤已經在底部放量,經過此前第二階段之後股價往往從歷史底部已經有一定的漲幅,而隨著股價的推高,持倉投資者的拋售意願也逐漸減弱,市場預期有更大的漲幅,此時如果繼續往上吃進能吸納到的籌碼只會越來越少了,因為多數投資者都在期待股價繼續上漲,所以此時需要打壓,反其道開始打壓,隨著股價的回落套牢盤和底部的獲利盤會逐漸開始賣出,主力吸籌的效果又開始反方向增強。然後當股價被打壓到前一個谷底的時候再次開始急劇向上拉升收集,如此反覆,底部籌碼可獲得大量,K線形態上在底部往往形成對稱山峰狀,如下圖:
第四階段:推高吸納
主力經過前面三個階段的處理,市場的浮動籌碼已經大量減少,如果主力認為籌碼仍不夠,這個時候只好推高吸納,這種推高的走勢,整體漲幅可能不小,但振幅較大,且主力往往會避過短線客的關注,你在漲幅榜上很難找到它,這個階段往往是主力吃到最多籌碼的階段,成交量呈現V量,如下圖:
第五階段:進入平臺整理。經過前面四個階段的吸納,股價已經有了一定的漲幅,技術指標也已經到了高位,市場不再看好此股了,此時正好是洗盤的好時機,這個平臺不管怎麼被,看好的人都不會太多,所以主力可以隨心所欲。
在主力整個建倉的過程中,需要吸引賣盤的注意,而且價格要儘可能底,我們知道振倉是主力常用的吸引市場關注的手法,但筆者認為消息面以及時機是更重要的兩個因素,其次才是主力的操盤手法。
首先靠時機,大盤出現中期底部的時候是吸籌的最佳時機,因為這個時候目標股價也在底部,持倉者經過漫長的套牢後對股價已近麻木,面對綿綿陰跌的走勢,心理上的痛苦已經逐漸減弱了,對於虧損也逐漸接受了,此時一旦股價稍有強烈的波動反而容易讓其賣出,這就是時間的魔力。另一種情況是多數人只要有獲利都會比較願意賣出,所以要想增加持倉者的出局意願,可以讓股價在底部波動較長的時間,這樣高位籌碼就自然會掉下來,這裡是用的「磨」的方式迫使散戶拋出手中籌碼。
其次靠消息,主力還常利用利空消息吸納籌碼,比如出個業績虧損或大虧的報表,突然來個跌停,然後再打開跌停讓股價呈下跌狀,這樣就會有很多人賣出,而且之後很長時間持倉者心態都很壞,只要稍加振蕩就會拋出手中籌碼,甚至主力經常和上市公司勾結製造消息。
最後才是靠手法,比如來個假下跌,急劇向下打壓,將技術形態做的很難看,技術派看空出局、在恰當的位置進行強勢振蕩、製造假M頭,跌破所有支撐均線、結合大盤在關鍵的位置進行逆勢操作、製造空頭陷阱、在日線分時操盤過程中製造振蕩,如:大賣單壓頂,大單急剎砸盤,尾盤砸盤等,用多種手段促使散戶拋出手中籌碼。
綜合來看主力吸籌是需要耐心的,尤其對於需要控制60%以上流通盤的主力而言,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才能保證籌碼的成本優勢和控盤的充分,所以必須積少成多,通過長時間的吸納,否則很可能導致整個持倉成本的抬高導致後市操盤的被動。由此可見,底倉對於主力做盤何其重要?
二、洗盤
洗盤筆者在之前的很多文章中都有過分析,本文只作一些形式上的了解,洗盤的目的是因為主力將股價拉升一段空間後,因積累了大量的投機跟風盤,獲利盤大量增加,主力為了減小後市的拋壓而採用的一種振倉手法,其目的是為了讓獲利盤得到充分換手從而抬高市場整體持倉成本,籌碼經過充分換手後獲利盤被蕩平拋壓減輕,才能減輕後市拉升壓力,這就是洗盤的目的。主力的洗盤方式主要是以下兩種:
1、
利用利空消息進行打壓,利好能引起跟風,利空能引起割肉,主力充分利用這種心理,對股票進行控制,因為多數中長線主力和上市公司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所以為配合主力的操作上市公司發布利於主力操盤的消息也是常有的事情。
2、
利用技術形態進行洗盤,這是主力最常用的手段。為了製造恐慌,主力刻意砸盤對技術形態進行破壞,以形成股價破位的假象,這在筆者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的「挖坑」 就是屬於這種手法,這是對付技術派的最有效的一招,基本上多數短線客都會選擇出局。另一種就是假突破,某天突然一根大陽線(甚至漲停)啟動,短期的籌碼都有獲利,隨後第二天則振蕩走緩,前一天的獲利盤本來希望股價能繼續拉升,無奈第二天就回調,心理受到蹂躪,往往會選擇落袋為安。如下圖:
洗盤分很多種,包括分時洗盤等,筆者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有過闡述,在此不再贅述。
三、拉升
主力通過前兩個階段的處理後,籌碼已經鎖定良好,自己已經獲得了大量的底部籌碼,並已經實現控盤,經過洗盤處理後,市場的整體持倉成本已經被抬高,所以主力比市場多數持倉者的持倉成本具備明顯優勢,比如主力的平均籌碼成本是4元,而市場多數持倉成本已經被抬高到7元,這些大量的4元籌碼(底倉)將是主力將來獲利的關鍵,也是坐莊是否成功的關鍵。而此時往往拉升的資金也已經到位,所以下一目標就是拉升。一般來說拉升的時機選擇非常關鍵,如果主力選擇的時機合適,技巧得法,就可以事半功倍,無需花太大的資金就可以將股價拉抬上去,否則如果時機不當,可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拉升的效果也未必好,甚至可能導致意外吃進大量高價籌碼,從而導致坐莊失敗。所以聰明的主力懂得順勢而為,關注「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借勢推勢在合適的時機展開拉升,有時往往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對於散戶而言能及時跟入此類個股往往能有巨大斬獲。下面對主力拉升的時機分別做分析:
1、
籌碼已經充分,這是主力拉升的前提條件,必須要保證有足夠的低價籌碼,才能在拉升過程中控制股價的波動。同時對於市場浮籌的情況主力可以通過試盤等手段去測試其穩定程度,試盤其實是非常重要的技術手段,試盤分兩種情況,一是檢驗市場的跟風盤情況,二是檢驗市場的承接力度。測試跟風情況操盤手操盤的時候可以在早盤用大單向上急劇拉高,然後放手,讓股價自由運動,如果此時買盤充分股價仍能上行,說明跟風盤較足,利於拉升不利於吸籌和洗盤。相反則利於吸籌不利於拉升。如果要測試承接力度,則可以用大單往下砸,看看下檔的承接力度如何,同時也可以測試到拋盤的情況。從而判斷是否利於出貨或洗盤等(這是一套操盤手法,比較複雜,在此不便詳述)
2、
大盤行情到來之時。精明的主力一般不會逆勢而為,因為逆勢而為一般難於讓市場形成有效的跟風以幫助主力推升或鎖倉。主力自彈自唱是非常危險的。同時如果大勢環境不好,逆勢拉升到高位如何處理獲利盤也是件困難的事情,對於實力不夠強勁的主力而言吸引市場的做多資金幫助自己一起推高股價是非常必要的,這樣不但可以減小風險同時也可以減小在高位的出貨難度,這也就是為何我們經常會看到某些個股開始拉升就放巨量而且在漲幅榜前列能輕易找到它的原因,其目的就是為了吸引市場的注意和跟風。所以有時散戶其實自己為主力抬轎卻認為自己是坐轎的。
3、
重大利好消息發布的時候,其中包括,國家政策面利好,比如此前國家通過「構建海南國際旅遊島規劃」的政策,羅頓發展就藉此大力拉升。利好消息還包括重組,收購,分紅,業績大增等利好消息。對於兼併重組題材基本上完全靠消息,所以散戶基本沒有消息優勢,當市場消息明朗的時候股價往往已被拉到高位。
4、
藉助板塊效應展開獨立行情,板塊聯動是我國股市的特徵,所以主力利用板塊聯動讓個股走獨立行情也是常有的事。
5、
反其道行之,在大盤即將見底時,市場交投低迷,觀望濃重,此時人氣渙散,主力突然展開拉升讓個股脫穎而出,走出黑馬行情,市場的觀望資金很容易就會追進去。從而形成一匹市場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