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什麼是生地。生地其實是一種植物也屬於一種中藥材。那麼生地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生地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生地治療什麼疾病。
什麼是生地
生地別名生地黃,野地黃、山煙根等,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塊根。具有清熱涼血、益陰生津之功效。用於溫熱病熱入營血,壯熱神昏,口乾舌絳,如清營湯。
李時珍對生地黃的評價是: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輕身不老。為玄參科植物,其根部為傳統中藥之一,最早出典於《神農本草經》。依照炮製方法在藥材上分為:鮮地黃(生地黃、鮮生地)、幹地黃(生地黃、幹生地)與熟地黃(熟地)。
生地的功效與作用
不同的生地有不同的功效,小編為大家整理三種生地的功效。
鮮地黃:清熱、生津、涼血
生地黃:清熱、生津、潤燥、滑腸、破瘀、生新、止痛、調經、金瘡瘀、涼血、止血
熟地黃:滋陰補腎、調經補血、血虛頭痛、肝痛。
1、生地治傷寒溫病應發汗而不汗之,內蓄血者,並治鼻衄、吐血不盡,內有瘀血,面黃,大便黑:犀角一兩,生地黃八兩,芍藥三兩,牡丹皮二兩。水煎,分三服。
2、生地治時氣熱毒在臟腑,欲發赤斑:地黃汁五合。上件藥於鍋中,以煉成了豬脂半斤相和,煎十餘沸,濾去滓,入麝香攪勻。每服二合,盡服之,毒當從肉中為汗出,便愈。
3、生地治熱病,初覺煩躁頭痛,腰腳疼:地黃汁三升,黃芩二分,生薑一分,白蜜半匙。上件藥,細銼黃芩、生薑二味,以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次入地黃、蜜,更煎三兩沸。不計時候,分溫二服。
4、治小兒熱疾,煩渴頭痛,壯熱不止:生地黃汁三合。上入生蜜半合和勻,時時與一合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5、治吐血:生地黃汁一升二合,白膠一兩,以銅器盛。蒸之令消。
6、生地治小腸實熱,心中煩悶,小便出血:生地黃、白茅根各半兩,蔥白二莖。上三味,銼如麻豆大,水三盞,煎至一盞半,去滓,食前分溫二服。
7、治心熱腸風髒毒出血:生地黃半斤,研取汁,連渣,黃連四兩,二味拌勻曬乾。上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食後麥門冬湯下。
8、生地治婦人傷血不止,兼赤白帶下:生地黃汁、益母草汁半碗。上件藥,取水半盞,同煎至七分,日三五服。
9、治跌骨碎破:用生地黃搗爛,熨熱過之,日夜數易。若血聚,以針決之。
10、治傷肢折臂,斷筋損骨,但有皮相連者:用生地黃研汁,好酒和服,一月筋皮連續;並杵碎,炒熱封損處。
11、生地治因勞損尿血不止:生地黃汁五合,車前葉汁五合,鹿角膠三兩(搗碎),炒令黃燥。上件藥,將二味汁相合,每於食前曖一小盞,調下膠末二錢。
12、生地治產後小便出血:生地黃、生刺薊各半斤。上搗絞汁,每服一小盞,食前飲下。
13、治暴赤眼腫痛:生地黃(淨洗,切,研)、黑豆各二兩,生搗末。上二味,搗成膏,臨臥時以鹽湯洗眼後,閉目,以藥膏厚罨眼上,更不動,至曉水潤藥令軟,取下。
生地的食用方法
生地排骨湯
功效:具有養血、潤色美膚的功效,但感冒未痊癒、口乾苦者,不適合食用。
材料:生地黃1兩,排骨半斤,蓮藕半斤,紅棗5顆,鹽適量。
做法:把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適量的水,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燉煮約1小時,調味後即可食用。
結語:根據小編今天的整理,相信大家對生地這味中藥材有了一定的了解。生地那麼多的功效與作用,那麼小編在此要提醒各位在食用生地的時候要詢問醫生,在醫生的建議下服用,切記勿一次服用劑量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