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縣舉辦漢服展演:興禮儀之邦 傳千年文化

2020-12-20 湖南頻道


紅網時刻5月13日訊(通訊員 蔣克青 蔣旭升)5月11日,道縣西洲公園文化廣場,百餘名瑜伽愛好者在進行漢服展演。當日,該縣舉行一場「興禮儀之邦 傳千年文化」的古典風雅的漢服盛典,百餘名瑜伽愛好者身穿漢服、梳著傳統髮髻,畫著復古妝容,伴著悠揚的古琴聲從文昌閣階梯上緩緩走到廣場中央進行展演,將漢服的古典、含蓄、輕盈、飄逸之美體現得淋漓盡致。

活動開始,道縣婦聯黨組書記、主席許詠梅,道縣文化館館長黃玉梅分别致辭。許詠梅在致辭中充分肯定了主辦方禪韻瑜伽在傳播健康美麗的同時,還依託黨建帶婦建,積極參與縣婦女兒童事業的發展;積極開展扶貧,禁毒,關愛留守兒童、空巢老人、貧困母親等公益活動,獲得社會各界的高度好評。縣婦聯希望禪韻瑜伽不忘初心,不負使命,繼續砥礪奮進,帶領健康美麗的女神們通過互聯平臺,通過禪韻瑜伽婦女微家平臺,充分展現風採,綻放自己,匯聚一股社會正能量和良好的社會責任擔當、社會使命,為道縣的經濟發展奉獻巾幗之力。

文化表演過程中,舞韻《映山紅》展現了在中華民族求解放的年月裡,紅軍走過的地方,漫山遍野開滿了美麗的映山紅;壎樂器演奏《西口情》回憶了闖關東,走西口以及下南洋三次人口遷徙的難忘歲月;《中國茶》刻畫了美麗的西洲河畔,茶仙子款款而來的驚豔故事;漢服手語舞和漢服舞蹈《禮儀之邦》將此次漢服文化盛宴推向了高潮。整個活動將中華民族的千年優良傳統文化彰顯的淋漓盡致,為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美妙的視覺和精神上的享受。

來源:紅網道縣站

作者:蔣克青

編輯:於佳麗

本文為紅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5/13/5510153.html

相關焦點

  • 賞漢服之美 興禮儀之邦城中區舉辦漢服免費體驗活動
    原標題:賞漢服之美 興禮儀之邦城中區舉辦漢服免費體驗活動   12月6日,西寧市城中區文體旅遊科技局在香水書院舉辦了公益
  • 穿漢服,行漢禮 徐州再現兩千年前禮儀文化
    徐州漢文化景區活動之一:「花朝綻春意 祭花傳千年——中斷800年的花朝節再現徐州漢文化景區」主題活動在3月份聯合徐州工程學院藝術學院、化工學院、外國語學院、中國礦業大學、徐州特殊教育學校;徐礦夕陽紅民族樂團、徐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花朝盛會,以「花朝綻春意 祭花傳千年——中斷800年的花朝節再現徐州漢文化景區」為主題
  • 方文山打造主題曲《漢服青史》 助力漢服文化周
    「中華漢民族服飾展演暨漢服文化周」的規劃,是由文化名人方文山發起、海峽兩岸攜手共創的盛舉,以中華傳統服飾文化、禮儀文化的弘揚及傳承為根本目的,是中華傳統服飾和傳統禮儀文化首次大規模的呈現,它不僅展示了中華傳統服飾之美
  • 方文山第五屆西塘漢服文化周圓滿落幕
    除了朝代嘉年華、漢服好聲音、漢服相親大會、水上傳統婚禮、國學好好玩、草船借箭等歷屆經典活動之外,更增添了霹靂之夜、小童星漢服T臺秀、鎧甲展、中華武備展演、「西塘杯」古詩詞大賽等新元素和精彩內容。西塘漢服文化周再更新,「五年之約」有驚喜本屆活動除了往年的朝代嘉年華、漢服好聲音、水上T臺秀、漢服之夜、水上傳統婚禮、漢服相親大會、漢服發展高峰論壇、國學好好玩、西塘杯傳統射箭邀請賽、草船借箭、中國風集市、文創作品展等歷屆經典活動,還增加了霹靂之夜、小童星漢服T臺秀、鎧甲展、中華武備展演、「西塘杯」古詩詞大賽
  • 項城市正泰博文學校舉辦經典古詩文朗誦比賽暨漢服文化展演活動
    映象網訊(記者 金江濤通訊員 時學新 朱曉慧)為激發師生的讀書興趣,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近日,項城市正泰博文學校中區小學部舉辦了以「行走在唐詩宋詞裡」為主題的經典古詩文朗誦比賽暨漢服文化展演活動。
  • 漢服,傾我之中華,著我華夏之裳,興我禮儀之邦!
    「著我華夏之裳,興我禮儀之邦」,這是喜愛漢服的人,皆朗朗上口的一句話。在高樓聳立的城市中憶起漢服的千年文化,驟然感嘆,歷史從未離去。回望漫漫長河,漢服於我已成為了一種難捨難分的情懷。從初見漢服時的內心撼動到如今毅然的踏入的復興漢服文化的大家庭中。不管有多少人還在著手觀望,我仍然與它共進退。還記得悠遠漫長的漢服歲月,女子獨坐梳妝檯,鴉眉入鬢,瀲灩星眸。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猶如三千青絲墜滿地,像陽春三月裡爛漫的桃花,入眼既是浮華。
  • 第二屆新國潮漢服文化節「盛裝」來襲
    紅網時刻11月14日訊(記者 胡邦建 通訊員 陳沙琳 攝影 陳琛)漢服巡遊、武備展演、漢婚展演、漢服之夜、國潮市集……衣冠上國,盛世霓裳,11月14日,長沙西湖文化公園58小鎮,一場漢服時尚盛事為初冬的長沙增添了一抹別樣的色彩。
  • 「著漢家衣裳,興禮儀之邦」重回漢唐2020漢服文化產業論壇召開
    「著漢家衣裳,興禮儀之邦」重回漢唐2020漢服文化產業論壇召開 「絳幘雞人送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唐朝詩人以一首《和賈至散人早朝大明宮作》的優美詩句向我們描述了大唐盛世的華美與氣勢。
  • 漢服傳承千年,為何卻成不了中國國服?專家:原因有4點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春秋·左傳·正義》。服飾是中華文明當中的一種,高貴、華麗的服飾也反應著文化生活水平,在社交禮儀當中,人們也可以通過服飾來判斷一個人身份地位。西周先儒周公旦制定禮樂時就規定了一整套服飾禮儀,至於周邊的小國,沒有這種服飾禮儀,因此西周將他們稱為蠻夷。
  • 追憶:古裝服飾歷史文化淵源久遠,臺灣曇花一現的漢服復興
    展出260套漢服上圖為由王宇清規劃、兩岸服飾研究學者共同舉辦的《中國歷代服飾展演》,共展出260套漢服1950年代的臺灣,影視娛樂並不普遍, 時年37歲的王宇清以復興中華文化為概念創作了三本舞臺劇,分別是:《英烈夫人》、《聞雞起舞》、《鄒容傳》。但在製作戲服時碰到了難題,因為是舞臺劇,需要有不同於京劇的戲服。但是在當時的臺灣,各大學、圖書館卻都找不到一本關於中國古代服裝的書籍,這激發了他想要研究中國傳統服飾的雄心。
  • 帶著漢服去旅行
    本刊記者 / 白曉娜「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廣袖翩翩,古風悠悠。漢服包含的是一種天人合一的智慧和敬天禮地的虔意。漢服一脈相承,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儼然已成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外在載體。
  • 漢服承載華夏千年歷史,做工精巧材料華美,造物文化之巔峰!
    漢服就是指漢民族傳統的服飾,歷經了千年的傳承,承載的是漢族人民最為獨特的服飾特點。《尚書正義》註:「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古人對於服裝有不一樣的解讀,服飾的美是華彩之美,華夏民族的名字更是從最為華美的漢服而得來。
  • 衣冠盛世 第八屆西塘漢服文化周盛大開幕
    萬眾「衣」心萬名同袍齊聚西塘共襄盛舉10月31日,第八屆中華民族服飾展演暨「中國西塘漢服文化周」在浙江西塘古鎮隆重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上萬名中國傳統文化愛好者與遊客齊聚西塘,共觀民族服飾大展、共揚中國傳統文化、共襄漢服文化盛舉、共賞西塘人文風光。
  • 看漢服文化蘊意,談漢服該何去何從?
    再此,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何為漢服?它承載著怎樣的漢服文化?目前它發展到何種程度?漢服文化該何去何從? 一、什麼是漢服? 漢服,即當今中華漢民族的傳統服飾,從「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開始,到明末清初以漢民族生活圈為主,人們所穿的服飾樣式。歷經千年歲月,如今依舊是華夏的明信片。
  • 當周末遇上最美漢服秀,穿越千年只為驚豔你!
    八坊十三巷漢服秀活動將 帶您感受漢服傳承魅力、華夏服飾之美! 一群身著不同時期漢服的學子,將展示漢服在歷朝歷代的變化,無論是漢之大氣,晉之飄逸,唐之開放,還是宋之端莊,明之中和,你都能在這裡看到。
  • 合肥三國新城遺址上演漢服巡遊及射禮 與春日邂逅展千年漢服之美
    4月13日、14日,合肥三國新城遺址公園格外精彩,昔日新城練兵場上,數百來自全省各地的漢服社團同袍齊聚三國新城遺址公園,共展千年漢服之美。4月13日,昔日新城練兵場上,正上演鄉射禮和箭陣操演,展現射禮禮儀。在古時,「射」乃中國古代六藝之一,古書有云: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躟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 漢服的禮儀有哪些?「老祖宗」的中華傳統的禮儀文化可不能丟!
    在二十一世紀各種文化潮流不斷交匯繁榮發展的當下,國風空前流行,漢服產業的發展也十分的迅速,非常多的群眾喜歡上了漢服。自十幾年前,一位鄭州的男士身著漢服現身街頭後,便從此拉開了國人重視漢服的序幕,漢服的風潮也就此應運而生。
  • 再現明代大型皇家禮儀!十三陵八大活動迎小長假
    明十三陵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不僅體現了明代高超的建築藝術和科技水平,同時蘊藏著大量政治歷史、軍事防禦、禮儀制度、生活習俗,是明代中國文明成就的高度體現。今年清明小長假,明十三陵景區將以「回望大明、禮樂華章」為主題,再現明代出警入蹕儀仗展演、祭祀祈福大典、大射禮等大型傳統禮儀,舉辦八場活動,為遊客提供近距離感受明皇家文化的機會。出警入蹕儀仗展演將再現明代名畫《出警入蹕圖》中的明代皇家儀仗。
  • 共襄漢服文化盛舉 共賞西塘美麗城鎮人文風光
    10月31日,第八屆中華民族服飾展演暨中國西塘漢服文化周在西塘古鎮正式開幕,再次向世人展現西塘美麗城鎮人文美建設的驕人成績。每年的這個季節來到西塘,滿眼儘是衣冠楚楚、衣袂飄飄,古鎮青石板上公子濟濟、仙女嫋嫋。
  • 「衣錦華夏」漢服漢禮文化系列活動四:漢服的手工體驗(限報40人)
    《左傳正義》有雲「有章服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 衣冠文明、禮樂制度是華夏文明的獨有的文化特點,是一種穿在身上的「顯性文化」。在中華文化圈中,作為華夏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漢服也明顯影響了日、韓、 琉球、越南等國的傳統服飾。在全球化的時代,中西文化的相互碰撞交融,國人開始覺醒——「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越來越多的人尋回華夏民族的傳統服飾——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