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紀念日,柳條湖畔祭忠魂,草木皆兵齊默哀,奮發圖強看我輩,勿忘國恥強中華!
1931年9月18日,盤踞在我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精心策劃了震驚世界的「九一八」事變,拉開了日本侵略戰爭的邪惡序幕,板垣徵四郎、石原莞爾、土肥原賢二三人就是這個事件的直接策劃者和實施者!
板垣徵四郎
板垣徵四郎,號稱日本關東軍的「大刀」,他1916年從日本陸軍大學畢業後,任陸軍參謀本部中國課課員,1919年任中國駐軍參謀,之後輾轉雲南、漢口等地任日軍特務機關長,1929年開始擔任日本關東軍高級參謀。1930年6月,板垣徵四郎在與石原莞爾密謀後,組織了橫跨東北三省所謂的「參謀旅行」,「參謀旅行」是他們策劃「九一八」事變的前哨站,他們在哈爾濱、錦州等地制定了日軍作戰攻防戰略,提出了日本佔領滿蒙計劃。1945年在東南亞等地指揮同英荷軍隊的作戰,一直到日本戰敗。
板垣徵四郎是頑固的軍國主義分子,可以說他對別國的侵略思想貫徹著他人生的始終,1948年11月12日,板垣徵四郎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絞刑,同年12月23日在東京巢鴨監獄執行。
石原莞爾
石原莞爾,日本關東軍的「大腦」。1918年他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績畢業於日本陸軍學校。當時曾有人評價,石原莞爾的頭腦是陸軍大學「有史以來第一的頭腦」。1922年石原莞爾留學德國,痴迷於拿破崙軍事思想和一戰史。1928年,他由日本陸軍大學教官調任關東軍作戰參謀,與板垣徵四郎、土肥原賢二形成團夥,策劃發動了「九一八」事變。
然而這樣一個罪惡滔天的侵略者竟然沒有被列為「甲級戰犯」。當時美國和麥克阿瑟主導了「東京審判」,而麥克阿瑟最恨的日本將領是東條英機,石原莞爾恰好和東條英機在一些作戰主張上觀念不和,從而產生不睦。或許是出於「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的考慮,加之麥克阿瑟對侵略中國的日軍將領不太重視,遠東法庭最終沒有把石原莞爾列入甲級戰犯名單。
石原莞爾於1949年8月15日因膀胱癌死於日本家中。
土肥原賢二
土肥原賢二,日軍中的「中國通」。同樣畢業於日本陸軍大學的他曾任職於日本陸軍參謀總部,隨後被派往中國開始了他30年的特務生涯。可以說土肥原賢二的半生都是在中國度過的,他熟讀中國經典名著,能講一口流利的北京話,還會好幾個地方的方言。「九一八」事件前一個月他從天津調往瀋陽任特務總長,他主持的這個特務機關是發動九一八事變的中心機構,事變發生後三天,他從東京返回瀋陽,任瀋陽市市長。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於1948年11月12日對土肥原賢二判處絞刑,同年12月23日在東京巢鴨監獄執行死刑。
九一八,國恥日。這一天對中華民族一道永遠烙印的傷疤,讓我們牢記這一天,不忘那段悲痛與恥辱,也時刻提醒自己,警惕恥辱歷史的重演,保持清醒與強大,從每個個體做起。
上圖為九一八事變柳條湖爆破地點碑,由日本關東軍建造、是對武力侵佔中國東北所謂赫赫戰功的一種炫耀。現收藏於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