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張學良佩服的「秀才大帥」吳佩孚,四字巧拒美女,正言戲弄日軍

2020-08-22 文刀木公

吳佩孚是二十世紀初,響噹噹的風雲人物,其軍事才能在當世中國武人中堪稱首屈一指,兵鋒所指,無不披靡,為世人矚目。

他還是首位亮相《時代》雜誌封面的中國人,被《時代》雜誌稱為&34;,譽稱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男人。

吳佩孚所處的,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軍閥混戰時代。他是當時勢力最大的軍事集團-直系軍閥的帶頭大哥,而有著「一嘴短短的紅鬍子,長臉高額,鼻相很好」的吳佩孚,更被外國人認為,最有可能統一中國的強人。

按理說,權傾四方的大軍閥吳佩孚應該是個飛揚跋扈,驕奢淫逸的主,可他一生卻是兩袖清風,清正廉潔的為政模範。其晚年時,華北淪陷於日偽之後,其晚節彌堅,拒絕日本的威逼利誘,最後用自己生命詮釋了民族的氣節。

為何吳佩孚能這樣呢?

這或許與他個人的成長經歷有關

吳佩孚生於山東省蓬萊縣一個普通家庭,幼年入私塾讀書,置身喧鬧中仍靜心背誦功課,格外受先生器重。早年父親因病去世,吳佩孚與母相依為命,家境貧寒,

但他還是刻苦學習,1896年,吳佩孚高中登州府丙申科第三名秀才。

因為打抱不平,被革去秀才功名,避禍外逃到北京,以寫春聯、卜卦為生。後為生活所迫,投身於軍旅。

但從小傳統教育的薰陶,讓他樹立了根深蒂固「忠孝愛國」的儒家思想及家國情懷,而早年的窘迫生活經歷更讓他了解了世事人情和百姓的疾苦,這些對他後來的從政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作為軍閥中少有的秀才出身,頗有儒將之風,被譽為「玉帥」,為人處世就少了那些草莽出身的軍閥之氣。

中國共產黨的元老級人物-董必武,曾評價吳佩孚:「他雖是軍閥,但有兩點有別於其他軍閥,一是民族的氣節,他一生以嶽飛、關羽為偶像,得勢時不媚洋,失勢時依然堅守其不出洋,不居租界的諾言。二是,為官數十年,統治多地,可沒有私蓄,也不置田產,有清廉之名。

當年他在漢口時,有位日本政要給漢口領事來電,探詢他有無東遊日本的意思,他的回答是「我連租界都不住,哪能去日本!」

1925年,英、美等國銀行表示願給他信用借款,不須抵押,支持他東山再起,被他斷然拒絕。此前當他雄踞洛陽時,蘇聯要扶植他為中國之主,他也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而對於別人稱他為軍閥,他也不介意,還賦詩自我解嘲:「敢雲色相曾參透,卻信軍閥力無邊」

吳佩孚書法作品

而吳佩孚在他的宦海生涯中留下了許多的軼事,更令人叫絕

四字拒美女

自古美女愛英雄,吳佩孚作為當世的英雄人物,身邊自是有不少美女是他的仰慕者,其中有一位來自德國的美人,對他更是情有獨鍾。

1923年的時候,吳佩孚遇見了一個來自德國的女人露娜。露娜是德國駐中國使館的一名工作人員,有著西方女性典型的外貌,金髮碧眼,體態妖嬈,是大美人一個。

她聽聞吳佩孚之名,為此專門到洛陽和吳佩孚見面。碰面後,兩個人非常聊得來,露娜被吳佩孚的才華和性格所打動,對吳佩孚產生愛意。

但是吳佩孚對於露娜傳遞過來的愛意卻沒有任何表示,心靜如水,這讓露娜感到了一絲失望。返回北京的露娜沒有放棄,她給吳佩孚寫信表達自己的感情,一封不行那就兩封三封。露娜不知疲憊的追求著吳佩孚。

吳佩孚,對於這樣一位德國美女的追求,卻不為所動,但是露娜仍然一封接一封的寫著。被逼無奈的吳佩孚給露娜回了信,寫下「老妻尚在」四個字,巧拒了露娜。

吳佩孚所說的老妻,就是他的夫人張佩蘭。張佩蘭為人嫻雅文靜,溫柔體貼,吳佩孚的衣食住行都由她一手操辦。對於這樣賢妻,吳佩孚也是別無所求了。儘管張佩蘭沒能為吳佩孚生個一男半女,吳佩孚卻敬愛有加。

正言斥日軍

自&34;以來,日本為加快侵略中國的步伐,用盡一切辦法收買漢奸為其服務。曾經的風雲人物吳佩孚,自然成為日本特務拉攏的重點。

此時吳佩孚,正在北京做了一名寓公,養老度日,但亡國之恨痛徹於心,他提筆寫下了,「國恥傳來空有恨,百戰愧無國際功。無淚落時人落淚,歌聲高處哭聲高。」

日本人進佔北京後,就想邀請德高望重的吳佩孚來主持大局,成為日本人在中國的代理人。

吳佩孚並不買日本人的帳,甚至笑稱是裕仁天皇的大爺,出於他的名望,日本人拿他沒辦法,

可話說回來,吳佩孚為何自稱是裕仁天皇的大爺,這事兒到底有沒有什麼依據呢?原來,吳佩孚和裕仁天皇還真是同祖同宗都是吳泰伯的後裔,這讓當時的日本人都啞口無言。

史書記載,早在公元前三百多年的時候,春秋戰國時期的吳國,正處於多事之秋,國力弱小,隨時都有被吞併的危險,於是皇室就決定將一部分成員遷移到如今的日本。種種歷史記載表明,就是這一批人創造了早期的日本歷史,改變了當地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俗,形成了一個非常龐大的家族,即使在幾百年之後,這些流落至日本的吳國人後裔還經常返回中國尋宗祭祖。

後來日本特務頭子土肥原、川本等親自上門採取拉攏、威逼各種手段都未能讓吳佩孚放棄民族氣節。丟了面子的日本人,豈能善罷甘休。

1939年12月4日,他因吃餃子被骨屑傷了牙齦,入日本醫院治療。受日本特務土肥原賢二指使,日本牙醫下毒將其殺害。

後記

吳佩孚六十五年的人生,基本處在中國激烈動蕩的亂世,他從一介秀才,成為雄踞一方的軍閥,通過歷史的眼光來看吳佩孚不愧為一介好男兒,更是一位堂堂正正的中華漢子,也是一個極具備人類良心和道德的人。

他曾自撰的對聯準確的總結了自己的一生:

得意時清白乃心,不納妾、不積金錢,飲酒賦詩,猶是書生本色。

失敗後倔強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園抱甕,真箇解甲歸田。

吳佩孚故居

歷史大家說,歡迎點評!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

相關焦點

  • 張學良與吳佩孚彼此間如何看待對方?
    說到張學良與吳佩孚這二位都是近代史上的大人物。張學良的生平上篇文章我已經介紹 過了,在這我介紹 下吳佩孚的生平。吳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東蓬萊人。晚年時,張學良心中充滿鄙視的說:「我的對手吳佩孚,我最不佩服他。」是因早年的第二次直奉戰爭。當時動用了二十一萬大軍的吳佩孚,在山海關被七萬張學良的奉軍殺得落花流水。所以在張學良看來,「吳佩孚真是沒用啊」。怎能不鄙視?但就是這位讓張學良「最不佩服」的吳佩孚,卻也有許多可稱道處,首先就是坦蕩的性格。
  • 吳佩孚被稱作一代儒將,晚年張學良卻評價他:沒用的東西
    將吳佩孚與張學良放在一起,大家對誰的評價更高一些?先說吳佩孚「戰績」:一戰安湘、再戰敗皖、三戰定鄂、四戰克奉,遂有「常勝」將軍之名,而且因為他是晚清秀才,是當時軍閥中難得「有文化」之人,因此又有「儒將」之稱。
  • 為何吳佩孚大罵張學良,張學良不還口?因為他還不了!
    隨著清朝統治的衰敗以及各方列強的侵入,導致我國各方勢力不斷成長,而吳佩孚和張學良也是各方勢力中的佼佼者。但是為何在918事件之後,吳佩孚對張學良破口大罵,而張學良卻還不還口,是因為出於對吳佩孚的尊敬,還是因為吳佩孚說的一點都沒錯,張學良根本沒有理由還口?吳佩孚是誰?
  • 吳佩孚被稱為常勝將軍,晚年張學良接受採訪時,卻說他不會打仗?
    將吳佩孚與張學良放在一起,大家對誰的評價更高一些?先說吳佩孚「戰績」:一戰安湘、再戰敗皖、三戰定鄂、四戰克奉,遂有「常勝」將軍之名,而且因為他是晚清秀才,是當時軍閥中難得「有文化」之人,因此又有「儒將」之稱。
  • 大帥吳子玉:把張學良罵的狗血淋頭,寧死不當漢奸
    文/寂寞的紅酒吳佩孚,字子玉,人稱「玉帥」,是民國時期直系軍閥首領之一。吳佩孚秀才出身,是民國軍閥中少有的「高級知識分子」。吳佩孚一生幾經沉浮,不縱慾、不貪財、不好色,是一位風度翩翩的儒將,有「愛國軍閥」、「常勝將軍」的美稱。
  • 此人是愛算卦民國的秀才大帥,為偽滿算了一卦非常準
    民國將軍傳記四:愛算卦的秀才大帥《易經》作為中國一部理論高深的書籍,多少年來一直受到人的追捧,尤其是很多人將它當成可以預知未來的卦書。民國時的軍閥吳佩孚很是相信這個東西,甚至在打仗這等性命攸關的大事上也是要先來佔卜一卦。
  • 你們知道張作霖和吳佩孚是什麼關係嗎
    張作霖、吳佩孚兩人是北洋歷史上最有特色的軍閥,他們都有過一段很輝煌的歷史。但同樣他們兩個也是有不同之處的,他們有著獨特的風格和特點。性格也決定這命運,而這性格又是與他們生長的環境有關,所以現在就來看看兩位大帥的不同吧。
  • 吳佩孚:被張學良鄙視,但去世那天,北平老百姓都前來送殯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張學良慘遭全國痛罵。靠著張學良接濟的吳佩孚也坐不住了,一面住著張學良的私宅,一面還指著張學良的鼻子破口大罵:「國讎你不報,私仇你不報,你老子的棺材已經豎起來了!」被罵狗得血淋頭的張學良,並沒有對他發怒,只是沉痛回答:「我確是給父親丟臉了。」
  • 大帥重用、少帥不喜歡的東北軍小諸葛楊宇霆為何被張學良處決?
    楊宇霆入學後,啟蒙老師高先生發現他聰穎過人,刻苦好學,有過目成誦之才,怕誤了他的前程,隨將其介紹到鐵嶺縣張秀才那裡就讀,楊宇霆16歲便考中秀才。廢科舉後,由堂兄資助赴日本士官學校留學。回國後即步入軍界,由排長、連長,很快晉升為軍械廠廠長。張作霖非常賞識他的才幹,調他任二十七師參謀長。
  • 帶你了解不一樣的愛國軍閥——「秀才將軍」吳佩孚
    但在這其中,唯有一位人物與草莽不同,出身清貴,與眾不同,便是我們今天介紹的「秀才將軍」吳佩孚。>聰敏好學,幼年神童吳佩孚,字子玉,1874年出生於山東蓬萊縣,幼年曾經在當地私塾學習,熟讀四書五經等舊式教育內容,聰明好學,被稱為當地的小神童,1885年,因家庭困難參軍,1891年,離開軍隊,來到登州府拜著名學者李不森為師,繼續求學。
  • 吳佩孚悲涼晚年:常與日本人來往,靠張學良接濟度日
    據說,在吳佩孚剛出生那天,他的父親吳可成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到了我國歷史上的抗倭名將戚繼光來到了自己家中。或正是因這個夢的原因,吳可成才會給自己的兒子取了「佩孚」之名,「子玉」之字。要知道,戚繼光的字號正是「佩玉」。吳家並不富裕,特別是在吳佩孚出生之後,吳家人的日子過得更加緊巴了。雖說吳可成開了一家雜貨店,但是在那個動蕩的年代,收入並不穩定。
  • 張學良此生最佩服的三個人
    1990年張學良被釋放後,曾被記者問到一生中最佩服誰,他毫不猶豫的說出了三個名字:「總理、偉人和父帥」 張學良是張作霖原配夫人所生,大帥長子,幼時天賦極高,在遼寧講武堂中各科成績均名列第一,不到二十歲就已經被破格提拔為陸軍少將。
  • 張學良討厭別人稱他「少帥」,背後的原因?
    因為張作霖有「大帥」之稱,所以理所應當稱張學良為「少帥」在民國時期,一提少帥,就是在說張學良。很多人以為這個稱呼是敬稱,其實非然。張學良,字漢卿,別號毅庵,堂號張仁堂、張禮堂,乳名雙喜,後改名小六子,1901年6月3日生於奉天(今屬遼寧)臺安縣桑樹林詹家窩鋪村。張作霖娶妻六房,張學良是張作霖元配夫人所生,為長子。
  • 張作霖是大帥,為何張學良卻討厭別人叫他「少帥」,並為此殺人
    在中國,「少帥」這個詞已經成為張學良的標籤,不管在文藝作品中還是從人們嘴裡說出來,均充滿著一種敬意。可是鮮為人知的是,身為「少帥」的張學良本人,終其一生都非常討厭別人用「少帥」二字稱呼他,甚至還為此殺過人。
  • 吳佩孚當面怒罵張學良:丟你老父的臉,張學良卻只說了這麼一句話
    吳佩孚一生飽讀聖賢之書,人稱儒帥,自日俄戰爭踏入軍旅,後與蔡鍔護國軍作戰名氣大震,之後一戰安湘、再戰敗皖、三戰定鄂、四戰克奉,有「常勝將軍」之名。有人說吳佩孚是個學者。孫中山去世後,蔣介石為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開始誓師北伐與吳佩孚的直系交戰,吳佩孚雖有軍事才能,但在大勢所趨之下,仍無力翻盤,最終率殘部撤向四川,依附四川軍閥楊森。我們知道,當時四川土匪橫行,外人進入免不了被扒層皮。吳佩孚率領殘兵敗將來此後,讓人大張旗幟,上書「吳佩孚」三字,結果竟無人敢犯。
  • 落魄秀才 逐利殺手吳佩孚的錯縱人生
    吳佩孚吳佩孚,字子玉,山東省登州府蓬萊縣人,生於1873 01、 落魄秀才 吳佩孚的父親是在本縣縣城開雜貨店的小商販,家境比較貧寒。吳佩孚自幼 父母早亡,兄嫂撫育其成人。其兄吳子瞻也貧無立錐之地,在城裡亂岔石街開了一個賣阿芙蓉、長壽膏的小鋪子,「蠅頭之利,衣食之資。」
  • 首位登上《時代周刊》的華人——歷史書之外的吳佩孚
    引1939年12月4日,吳佩孚逝世。吳佩孚是北洋軍閥首領之一,在歷史教科書中常被作為鎮壓人民的劊子手來介紹。但是,中國近代史是一部非常複雜的歷史,近代史上的人物也是非常複雜的,遠不是一個「壞」字或「好」字就可以簡單概括吳佩孚的一生。
  • 「秀才武夫,學者軍閥」——吳佩孚:讓敵友雙方都欽佩的軍閥首領
    二十二歲中秀才,卻因「得罪當地豪紳,被革去功名」。吳通過科舉考試飛黃騰達的夢想破滅。他跑到北京,以佔卦算命、賣字為生。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投天津淮軍聶士誠部,當勤務兵;同年入開平武備學堂步兵班學習,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回部隊任後路炮隊隊官。 庚子事變時,所在部隊被袁世凱收編,再進北洋參謀處測繪學堂,以第一名畢業。
  • 直系軍閥吳佩孚將軍是怎麼死的?
    提起來吳佩孚,大概大家都會想到張作霖口中的那個吳秀才,而吳佩孚將軍和張作霖還是兒女親家,當初張作霖因為不抵抗政策丟掉東北之後,氣的吳佩孚將軍在一見到張學良之後就毫不留情的質問張學良「九一八你為什麼不抵抗?你要是不敢打,我給你打回來再交給你!你爹的棺材在奉天都豎起來了!」面對著吳佩孚的這番質問,張學良一臉的愧對之色,從這以後再也不敢見吳佩孚。
  • 張學良唯一在世兒子,64歲首回東北祭祖,在大帥陵前大喊9個字
    引言說起張學良,你們對他的印象如何?喜歡美女?為人仗義?確實如此,張學良和趙四小姐確實有過一段佳話。張學良一生有4子,直到1958年,4子只剩下了一個,他就是張閭琳,是張學良和趙一荻所生。通過這樣一件事,張學良也是徹底得罪了老蔣,老蔣怕張學良再次給他帶來威脅,收了他的兵權,將其軟禁起來。那時的趙一荻已經成為了張學良的妻子,知道了自己的丈夫被軟禁後,他也是決定陪伴在丈夫身邊。可是反過頭來一想,自己去陪丈夫,自己的兒子怎麼辦呢?於是,趙一荻經過再三思考,決定將兒子送到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