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孚是二十世紀初,響噹噹的風雲人物,其軍事才能在當世中國武人中堪稱首屈一指,兵鋒所指,無不披靡,為世人矚目。
他還是首位亮相《時代》雜誌封面的中國人,被《時代》雜誌稱為&34;,譽稱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男人。
吳佩孚所處的,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軍閥混戰時代。他是當時勢力最大的軍事集團-直系軍閥的帶頭大哥,而有著「一嘴短短的紅鬍子,長臉高額,鼻相很好」的吳佩孚,更被外國人認為,最有可能統一中國的強人。
按理說,權傾四方的大軍閥吳佩孚應該是個飛揚跋扈,驕奢淫逸的主,可他一生卻是兩袖清風,清正廉潔的為政模範。其晚年時,華北淪陷於日偽之後,其晚節彌堅,拒絕日本的威逼利誘,最後用自己生命詮釋了民族的氣節。
這或許與他個人的成長經歷有關。
吳佩孚生於山東省蓬萊縣一個普通家庭,幼年入私塾讀書,置身喧鬧中仍靜心背誦功課,格外受先生器重。早年父親因病去世,吳佩孚與母相依為命,家境貧寒,
但他還是刻苦學習,1896年,吳佩孚高中登州府丙申科第三名秀才。
因為打抱不平,被革去秀才功名,避禍外逃到北京,以寫春聯、卜卦為生。後為生活所迫,投身於軍旅。
但從小傳統教育的薰陶,讓他樹立了根深蒂固「忠孝愛國」的儒家思想及家國情懷,而早年的窘迫生活經歷更讓他了解了世事人情和百姓的疾苦,這些對他後來的從政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作為軍閥中少有的秀才出身,頗有儒將之風,被譽為「玉帥」,為人處世就少了那些草莽出身的軍閥之氣。
中國共產黨的元老級人物-董必武,曾評價吳佩孚:「他雖是軍閥,但有兩點有別於其他軍閥,一是民族的氣節,他一生以嶽飛、關羽為偶像,得勢時不媚洋,失勢時依然堅守其不出洋,不居租界的諾言。二是,為官數十年,統治多地,可沒有私蓄,也不置田產,有清廉之名。」
當年他在漢口時,有位日本政要給漢口領事來電,探詢他有無東遊日本的意思,他的回答是「我連租界都不住,哪能去日本!」
1925年,英、美等國銀行表示願給他信用借款,不須抵押,支持他東山再起,被他斷然拒絕。此前當他雄踞洛陽時,蘇聯要扶植他為中國之主,他也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而對於別人稱他為軍閥,他也不介意,還賦詩自我解嘲:「敢雲色相曾參透,卻信軍閥力無邊」。
吳佩孚書法作品
而吳佩孚在他的宦海生涯中留下了許多的軼事,更令人叫絕。
自古美女愛英雄,吳佩孚作為當世的英雄人物,身邊自是有不少美女是他的仰慕者,其中有一位來自德國的美人,對他更是情有獨鍾。
1923年的時候,吳佩孚遇見了一個來自德國的女人露娜。露娜是德國駐中國使館的一名工作人員,有著西方女性典型的外貌,金髮碧眼,體態妖嬈,是大美人一個。
她聽聞吳佩孚之名,為此專門到洛陽和吳佩孚見面。碰面後,兩個人非常聊得來,露娜被吳佩孚的才華和性格所打動,對吳佩孚產生愛意。
但是吳佩孚對於露娜傳遞過來的愛意卻沒有任何表示,心靜如水,這讓露娜感到了一絲失望。返回北京的露娜沒有放棄,她給吳佩孚寫信表達自己的感情,一封不行那就兩封三封。露娜不知疲憊的追求著吳佩孚。
吳佩孚,對於這樣一位德國美女的追求,卻不為所動,但是露娜仍然一封接一封的寫著。被逼無奈的吳佩孚給露娜回了信,寫下「老妻尚在」四個字,巧拒了露娜。
吳佩孚所說的老妻,就是他的夫人張佩蘭。張佩蘭為人嫻雅文靜,溫柔體貼,吳佩孚的衣食住行都由她一手操辦。對於這樣賢妻,吳佩孚也是別無所求了。儘管張佩蘭沒能為吳佩孚生個一男半女,吳佩孚卻敬愛有加。
自&34;以來,日本為加快侵略中國的步伐,用盡一切辦法收買漢奸為其服務。曾經的風雲人物吳佩孚,自然成為日本特務拉攏的重點。
此時吳佩孚,正在北京做了一名寓公,養老度日,但亡國之恨痛徹於心,他提筆寫下了,「國恥傳來空有恨,百戰愧無國際功。無淚落時人落淚,歌聲高處哭聲高。」
日本人進佔北京後,就想邀請德高望重的吳佩孚來主持大局,成為日本人在中國的代理人。
吳佩孚並不買日本人的帳,甚至笑稱是裕仁天皇的大爺,出於他的名望,日本人拿他沒辦法,
可話說回來,吳佩孚為何自稱是裕仁天皇的大爺,這事兒到底有沒有什麼依據呢?原來,吳佩孚和裕仁天皇還真是同祖同宗都是吳泰伯的後裔,這讓當時的日本人都啞口無言。
史書記載,早在公元前三百多年的時候,春秋戰國時期的吳國,正處於多事之秋,國力弱小,隨時都有被吞併的危險,於是皇室就決定將一部分成員遷移到如今的日本。種種歷史記載表明,就是這一批人創造了早期的日本歷史,改變了當地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俗,形成了一個非常龐大的家族,即使在幾百年之後,這些流落至日本的吳國人後裔還經常返回中國尋宗祭祖。
後來日本特務頭子土肥原、川本等親自上門採取拉攏、威逼各種手段都未能讓吳佩孚放棄民族氣節。丟了面子的日本人,豈能善罷甘休。
1939年12月4日,他因吃餃子被骨屑傷了牙齦,入日本醫院治療。受日本特務土肥原賢二指使,日本牙醫下毒將其殺害。
吳佩孚六十五年的人生,基本處在中國激烈動蕩的亂世,他從一介秀才,成為雄踞一方的軍閥,通過歷史的眼光來看吳佩孚不愧為一介好男兒,更是一位堂堂正正的中華漢子,也是一個極具備人類良心和道德的人。
他曾自撰的對聯準確的總結了自己的一生:
得意時清白乃心,不納妾、不積金錢,飲酒賦詩,猶是書生本色。
失敗後倔強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園抱甕,真箇解甲歸田。
吳佩孚故居
歷史大家說,歡迎點評!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