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粉和澱粉有什麼區別?各自的用途有哪些?今天老奶奶告訴各位相關的製作方法。首先我們來說一說,澱粉到底是什麼?
如果只從字面意義上來理解,澱粉就是由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一種碳水化合物。其實通俗一點的來講:澱粉就是平常的「玉米澱粉、紅薯澱粉、土豆澱粉等等多種澱粉」的一個統稱。
不過一般大家經常用到的澱粉就是玉米澱粉。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一說,生粉是什麼?
「生粉」,大多常用在粵菜裡,一般在港臺地區,人們在料理時常常會使用「生粉」。生粉通常用於烹飪時的勾芡、掛糊、上漿等等。生粉,它的原材料大多數有玉米、番薯等等,所以我們常見的生粉有玉米生粉、番薯生粉、馬鈴薯生粉等等。
有人說生粉就是澱粉,而澱粉從某些意義上來說,未必就是生粉。尤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聽到有人這麼說。
人體日常所需要攝取的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澱粉等等,這裡所說的澱粉,其實可以理解為一種營養物質或者是化學物質,它是由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是人們在獲的葡萄糖的最基本的途徑之一。
那麼澱粉一般都會被用來做什麼?
其實常見的幾種澱粉可以用「粘度」來做個簡單劃分。
1:「玉米澱粉」它的粘度是最低的。
2:「紅薯澱粉」它的粘度比較高。
3:「土豆澱粉」它的粘一般般。
4:「木薯澱粉」它的粘度是最高的
為什麼要用它們各自的粘度來進行判斷,其實澱粉和生粉的主要用途和它們的「粘度」是密不可分的。
一般情況下,粘度越高的澱粉,比較適合用來掛糊、拍粉、裹漿。
而一般粘度比較低的澱粉,則只適合用來勾芡,做芡汁使用的。
因此,玉米澱粉是最適合用來做勾芡的,而木薯澱粉則比較適合做掛糊、拍粉裹漿,像剩餘的紅薯澱粉和土豆澱粉,它們的效果比較差,因此它們在菜品內的使用範圍也並不多。
那生粉一般都被用來做什麼?
生粉一般情況下是由「木薯澱粉+玉米澱粉」混合製作而成的混合澱粉,不過一般木薯澱粉的比例要比玉米澱粉高得多。
因此,生粉它本身的粘度還是相對來說比較高的,它們最常用於醃製時的鎖水、油炸時的調漿裹漿,其次它們在拍粉、掛糊同樣是可用的。
那麼一般澱粉的優缺點有什麼呢?
(1)一般情況下,粘度越高的澱粉就越「難溶於水」,因此「生粉、木薯澱粉和紅薯澱粉」它們是肯定不適合用來勾芡的,否則在在最後收汁時特別容易粘鍋或者是糊鍋,菜品還特別容易炒糊而使菜的味道變苦。
(2)一般情況下,粘度越低的澱粉則更「易溶於水」,因此「玉米澱粉」是肯定不適合用來做掛糊、拍粉和裹漿之類的,因為它的黏性比較低。
從而粘不牢食材,從而無法進行油炸等後續的步驟,即使強行油炸,也會在油炸的過程中出現脫落,那麼前面的工作就才做了。
(3)一般情況下,黏性越好的澱粉更適合油炸,其中也包括麵粉,因為這樣的粉類炸出來的口感是比較酥脆的。
在生活中,我們做飯的時候會常常把生粉叫做澱粉。一般生粉的使用範圍比較廣泛,一般情況下,下鍋前要在原料上加水澱粉,這被稱為「掛糊」。
比如說炸豬排、炸雞排;一般在下鍋前,在原材料上撒上一層幹澱粉,這被稱為「上漿」,比如說平常吃的酸菜魚、水煮肉片等;而勾芡的使用場景更為廣泛。
一般在起鍋之前,加入水澱粉,目的是將湯汁變得更為濃稠,比說如醋溜白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