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家內河航運博物館正式開館(組圖)

2020-12-09 人民網貴州頻道
全國首家內河航運博物館正式落成開館。馮四方 攝

人民網習水5月10日電 5月9日,貴州航運博物館開館儀式在遵義市習水縣土城鎮舉行,這標誌著全國首家內河航運專題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也意味著四渡赤水紀念館群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員」。

貴州航運博物館是貴州省水運建設三年「會戰」重大項目之一。該館佔地近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陳列面積1600平方米,展線長度600多米。

展陳內容包括貴州河流航運歷史和貴州航運發展專題兩大部分。

「貴州河流航運歷史」重點講述了烏江、赤水河、沅系河流(含清水江、?陽河)、都柳江、兩江一河(南北盤江、紅水河)、松坎河、羊磴河的航運歷史。「貴州航運發展專題」則重點展示了貴州航運從航道、船、港口碼頭到庫區、航務管理、發展展望等6個專題。

在外觀設計上,航運博物館體現了黔北民居特色,與習水土城古鎮環境渾然一體;在內容展示上,力求克服單調無味、呆板,既注意傳統手法,又導入新的、富有時代性的展示理念。以圖片、文字、實物為主體,配合雕塑、油畫、版畫、電動地圖、影視片、多媒體觸控螢幕、大型多媒體景觀等現代展陳手段,展覽主題鮮明、內容豐富。

開館儀式上,貴州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韓劍波表示,貴州航運博物館的建成開館,是貴州省航運文化、文物事業發展的一座裡程碑,是貴州省加強航運科普教育基地的新陣地,是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新平臺,是發展多元文化旅遊的新看點,是展示貴州內河航運形象的新窗口。

遵義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祖彬表示,貴州航運博物館的建成開放,是貴州航運發展史上的大事,更是遵義市文旅融合特別是西部旅遊精品線旅遊產業發展的大喜事,更加豐富了赤水河流域文化旅遊的歷史積澱和文化內涵。它的建成和對外開放將成為展示貴州航運歷史文化的一個新載體,必將推動遵義市交通、文化和旅遊更加緊密融合發展。遵義市會努力將博物館業打造成為遵義重要的文化品牌,推動文化旅遊產業取得突破。

據悉,貴州有著兩千多年的航運歷史,曾是貴州最便捷、最經濟的交通方式。早在先秦時期,勤勞智慧的貴州人民就開始利用水道,以自強不息的精神,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大力發展水運,用舟楫之利,創山區奇蹟,促內外交流,推動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進步,譜寫了貴州多彩厚重的航運史、發展史。(孫遠桃 向小東 胡林林)

(責編:劉思博、陳康清)

相關焦點

  • 貴州航運博物館在習水土城開館
    貴州航運博物館開館儀式現場。 胡林林 攝    記者從貴州習水宣傳部獲悉,貴州航運博物館9日在習水土城開館。作為國內首家內河航運專題博物館,該館以圖片、文字、實物為主體,配合雕塑、油畫、版畫、電動地圖、影視片、多媒體觸控螢幕、大型多媒體景觀等現代展陳手段展覽。    該館的建成開館是貴州省航運文化、文物事業發展的一座裡程碑。
  • 全國首家民辦渤海博物館在敦化市開館
    9月11日,全國首家民辦渤海博物館在吉林省敦化市正式開館。敦化市委,政府領導,八一書畫院院長袁偉將軍,世界名家書畫院副院長崔元澤等300多人參加了渤海博物館開館和剪彩儀式。這座渤海博物館總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博物館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館內書畫院建築面積800平方米。
  • 河南省內河航運開發擴編正式列出時間表
    河南省內河航運開發擴編正式列出時間表 在此之前的2月中旬,河南省航務工作會議確定,「十一五」期間,全省將規劃開發建設沱澮河(永城金黃鄧至省界)、渦河(周口玄武至省界)航運建設一期工程;完善淮河(淮濱至省界)、沙潁河(周口至省界)等港航設施;建設和完善丹江、小浪底、三門峽等重點庫區港航安全設施;完成農村渡口改造工程;積極開展沙潁河漯河至周口、唐白河等航運開發工程的前期工作。
  • 青島首家電影博物館正式開館 佔地1000餘平方米
    青島首家電影博物館正式開館 佔地1000餘平方米 2017-05-5月20日,青島百年歷史上首家電影博物館———青島電影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青島電影博物館位於青島市南區湖北路17號,1907光影俱樂部三樓,此建築為水兵俱樂部舊址,1899年設計、1902年建成,是青島第一個禮堂、電影院,第一個文化綜合體,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電影院。  青島與電影的淵源由來已久,素來被稱作「天然攝影棚」。
  • 重慶航運交易所創新服務方式 助推內河航運業轉型升級
    編者按:重慶航運交易所自成立以來,圍繞服務航運,銳意創新,幾年來收到了明顯成效,年交易結算額已超過70億元,累計實現交易額400億元,上千家企業通過航運交易所開展交易。良好的業績也引起了中央媒體的注意。日前,新華網重慶頻道,從打造電商平臺、組建交通電子口岸、成立國內首家內河船東互保組織等方面對重慶航運交易所進行了深度報導。以下為報導全文。
  • 全國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現場推進會召開
    7月29日,全國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現場推進會在江蘇省蘇州市召開。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出席會議並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航運發展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交通強國建設目標引領下,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強協同聯動,凝聚發展合力,不斷推進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交通強國內河航運發展新篇章。
  • 河南內河航運大跨步
    無需詫異,在河南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鄭州航空港和米字形高鐵建設,已經在全國領先,高速公路裡程更是曾經連續多年全國第一,但航運發展卻處於劣勢。   沙潁河上船隊逶迤   未來幾年,河南將繼續加大內河水運建設的投入,重點加快沙潁河、淮河、唐白河的航運開發,預計投資90億元,建設航道304
  • 國博館刊︱輪船招商局的公司股票與內河航運
    【編者按】本文摘自《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7年第3期,原題《輪船招商局的內河航運歷史——以招商內河輪船公司股票為中心》,作者武世剛為中國航海博物館館員。澎湃新聞經授權發布,有刪改,原文注釋從略。輪船招商局(簡稱招商局)是中國自辦的第一家近代輪船航運公司,也是中國近代民族企業的傑出代表,歷經朝代更迭,發展至今。最初招商局經營江海航運,隨著航權的漸次放開,其航線範圍也逐漸伸展到兼及內河。本文以中國航海博物館收藏的輪船招商局附屬企業招商內河輪船公司股票為例,通過對其初步解讀,以增加人們對我國近代內河航運歷史的了解。
  • 以科技創新成就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內河航運發展綱要》淺析...
    今年6月,交通運輸部印發了《內河航運發展綱要》(簡稱《綱要》),在《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的框架體系下,對我國今後30年內河航運發展的戰略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等作了綱領性闡述。本篇主要從科技創新與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的關係、內河航運科技創新的錨點與抓手,以及《綱要》所展望的科技創新方向和關鍵路徑等方面談談認識和體會。
  • 國內首家海底隧道博物館「開館」
    央廣網青島9月21日消息(記者王偉)我國首家以海底隧道為主題的博物館——青島·海底隧道博物館21日正式「開館」。青島·海底隧道博物館的前身是青島膠州灣隧道展示館,由青島國信集團投資建設。博物館坐落於青島膠州灣隧道管理中心內,展廳面積930平方米,於2014年獲得山東省文物局批覆,是青島市青少年未成年人社會課堂。在總體設計中,青島·海底隧道博物館以「精、深、專」作為核心設計理念,在展示方式、展示內容上突出打造精品、突出深地主題、突出專業化設計。博物館內整體採用隧道內部巖石肌理為設計元素,色彩上選用棕褐色為主色調,再配以立體生動的場景浮雕。
  • 閩首家金絲楠木博物館落戶安民巷 今日開館
    屏風表面光滑似綢,所刻人物活靈活現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海都網記者 李熙慧/文 包華/圖) 三坊七巷安民巷鄢家花廳內,10件用上萬年金絲楠木製成的明式中堂家具,散發出淡淡幽香,這套家具便是福建省首家金絲楠木博物館
  • 我市首家鹽文化主題博物館開館迎客
    講述江海鹽文化的故事 我市首家鹽文化主題博物館開館迎客 來源:南通日報 發布時間:2019-07-09 字體:
  • 向海而興|幹觀德:從蘇州河到黃浦江,內河航運作用不可低估
    今天,站在重新思考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戰略時點,澎湃新聞·智庫報告欄目推出「向海而興·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親歷者說」專題,以大歷史視角再思考中國對外開放戰略,思辨新形勢下的全球化。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上海市交通委員會和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先後對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領導者、建設者和參與者開展口述訪談,聽他們講述港與城,海與光的奮進故事。
  • 中國首家銅爐文化主題博物館在蘇州開館
    中國首家銅爐文化主題博物館在蘇州開館 陳巧生向蘇州博物館捐贈三件館藏李克祥 攝   中新網蘇州5月18日電 (吳瞳 李克祥)5月18日是第37個「世界博物館日」。當天上午,蘇州巧生爐博物館在蘇州相城區隆重開館,該館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銅爐製作技藝」傳承人陳巧生大師創辦,是中國首家銅爐文化主題博物館,將承擔起向社會公眾全面、系統展示中國傳統銅爐文化和香道文化的功能與使命。
  • 中國水利博物館在杭州蕭山開館(組圖)
    水利部黨組書記、部長陳磊(右)和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洪祝(左)為博物館揭牌 參觀博物館中國水利博物館今天開館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全國節水大使候選人、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張澤群宣讀節水倡議書   浙江在線蕭山3月22日訊( 記者 楊曉燕 廖小清 通訊員 謝根能)  3月22日是第18個「世界水日」,高128.9米、建築面積達3.6萬平方米的國家級行業博物館——中國水利博物館在浙江杭州錢塘江南岸正式開館。
  • 交通運輸部印發《內河航運發展綱要》
    近日,交通運輸部印發《內河航運發展綱要》,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戰略部署,推動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服務國家戰略實施,助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發展目標到2035年,基本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現代化內河航運體系。
  • 濟寧:邁向內河航運大市 內河航運擴能升級
    原標題:濟寧:邁向內河航運大市隨著微山一線船閘改造,洙水河、京杭運河濟寧至臺兒莊段及湖西航道升級改造等一系列工程的相繼完成,「十二五」末,濟寧將成為京杭運河沿線名副其實的航運中心城市和鐵水聯運中轉樞紐。
  • 內河航運:優勢如何凸顯-光明日報-光明網
    由於各種原因內河航運發展受到了資金投入不足、航道建設滯後、法規法規體系不完備等多種因素制約,發展依然面臨很多挑戰。內河航運發展的瓶頸制約到底在何處,如何加快內河航運大發展,成為交通界「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 凝心聚力高質量推進內河航運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為充分發揮內河航運運能大、佔地少、能耗低、汙染小的優勢,重點推進了以長江、珠江、淮河等水係為主體的內河航運建設與發展。2011年,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後,內河航運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幅增加,預計「十三五」期中央投資和全社會投資將分別達到650億元、3000億元,約是「十五」期的9.5倍。
  • 國家典籍博物館正式開館 展出敦煌遺書古代輿圖等
    (記者張黎姣)日前,國家圖書館創辦的國家典籍博物館正式開館,虛擬碑文、甲骨寫字、保衛善本、輿圖拼圖等數位化體驗模式成為亮點。  作為開館首展,「國家圖書館館藏精品大展」展示了國家圖書館藏古籍珍品,由金石拓片、敦煌遺書、善本古籍、輿圖、名家手稿、西文善本、樣式雷圖檔、中國少數民族文字古籍和中國古代典籍簡史9個展覽組成,展品800餘件。  國家圖書館館藏繼承了南宋以來歷代皇家藏書,館藏敦煌遺書、善本古籍、金石拓片、古代輿圖、少數民族文字典籍、名家手稿等珍品達275萬冊(件)。